阿尔巴尼亚 夏季实习第一集 5.7.2015
既然开不了公众号,那我就写篇日记(外加植入广告)好了。
今天仅仅是刚到阿尔巴尼亚的第六天而已,因为一直在地拉那的缘故,所以也并没有到各个城市去旅游。不过,周末会去多拉斯Durres跟克鲁亚城堡Kruja castle,希望到时候能够写出一篇很棒的游记吧。
最大的印象便是这里的人都很热情吧,刚来办公室的头几天一直在尝试记住所有人的名字,然后每天早上跟她们打招呼。她们也便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来聊天。我记得第一天帮我办签证的Ina主动上前跟我问好,后来我便也主动凑过去问问她在做些什么工作,借着这个机会她把阿尔巴尼亚所有的海滩景点都告诉我了!光看谷歌图片就已经让人心神荡漾了。即使网络上不乏没有处理过像素很渣的图片,那些海滩也还是超级美啊!还有海边建在半山上的小村庄跟传统民居也是很可爱。Ina跟我说她上次跟朋友一起去海边民居住了几晚,白天到海滩边上小憩,晚上就上山回来跟朋友一起谈天说地,生活别提有多惬意呢。
阿尔巴尼亚北部的海滩多拉斯Durres和莱什Lezhe都是靠着伊比利亚海的沙滩,而南部的qeparo,泽尔米乌Dhermi,发罗拉Vlora,萨兰达saranda,科萨米尔ksamil等都是靠着爱奥尼亚海的石头滩,两边的海岸各有千秋,不过石头滩果然还是特别一些吧。如果说多拉斯Durres是地拉那Tirana居民的主要海滩地的话,那么Dhermi就是广大阿尔巴尼亚青少年的天下了,每年五六月的时候,都有各种海滩派对,世界DJ狂欢,可以一直high完三天三夜什么的,海滩的夜生活真是特别丰富。嘛,全世界的青少年都在赶潮流,特别是阿尔巴尼亚这种紧跟美国脚步的,美国的流行元素必不可少啊。最典型例子就是Ina天天插着耳机开Youtube听水果姐Katy Perry的歌,还有美国的喜剧演员来阿尔巴尼亚演出的海报贴满了大街小巷,爵士音乐家在国家大剧院开专场也在门口廊柱上悬挂了巨型条幅,星条旗自然也不会少。
还有不少令人觉得热情的地方,比如说昨天早上我到得很早,于是跟Genta打招呼,顺便就坐下来跟她聊天,她一上来就问我的学校是怎么样的,我的家庭又是怎么样的,问题简单直白地让人吃惊(因为美国人初次见面很少直接问个人的细节问题)。我都一一讲述了。我的英语也蛮烂的,特别混在一群broken English里面讲就更呵呵了,但是我们还是很愉快地交流了很久。她是这里法律系研二的学生,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提早开始工作,她说这边本科三年研究生两年,教科书又重又大书包根本装不下,每天都是八点半上课上到六点结束,但是因为家里很远所以也只是寄住在婶婶家而已。聊到最后,她甚至允诺我一定带我去这里的中国市场看看。她对我说你一定挺不容易的吧,牺牲这么多专门从中国到美国去学习,家人朋友都放下了,而你现在又在这里学习新的东西。相信等你毕业了的美国学历会很受人重视的呀。这个视角的对话倒是很久没有出现过了。我在美帝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觉得在美国学习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不是我特别提出来,没有人会觉得我是国际生,也很少有人想到我远渡重洋求学到底经历了怎样漫长而复杂的心路历程。或许美帝的孩子们都对中国学生太习以为常了吧。(但是在这边,美帝学位还是蛮值钱的)
不过在这儿,我还是被当成正儿八经的老外看待的,头几日我顶着这张脸从首都正中心的斯坎德培广场上走过,有一小撮人真的会走三步一回头注视着我的脸,也有人会在弯道路口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对我说你好,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回应。特别是我每天早上从公寓出来和will站在门口道别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旁边一整个露天咖啡店的人都在望着我们俩。后来我才发现太阳镜是神器啊,只要戴起来,被注视的压力顿时小了不少。顺带一提,每次我跟will一起走在路上的时候,估计给人的误会还是蛮大的。想象一下,在31°C的酷热天气下穿着白衬衫和黑长裤160的我,和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194的Will,走在路上说着英语(这里除了年轻人,很多人都不通英语),要想不受到注目都很难嗯。
来之前我被告知这边的人都很喜欢打扮,总是overdress,所以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我从头到家穿了一身商务正式装出门了,结果到了办公室被我的领导拍着肩膀说我们这儿可是地中海国家,不用那么正式。的确,穿着高跟鞋简直就是降低了我的行动能力。但之后的每天,我还是认真化好妆穿好衣服出门的,这边的女性各个都是比较浓重的妆面,双眼线,长睫毛,口红,眼影,发带耳环无一不缺,那么对于我而言,最起码的礼貌也不能缺失啊。很庆幸到了第四天,我已经可以十五分钟解决好妆面出门了,要知道第一天我用了整整半个小时才折腾出了一个淡妆,果然还是进步神速的。虽然,照了下镜子,跟她们比起来我等于没化妆,但是我有认真对待啦。
中午Iris带我去买Byrek,终于知道应该怎么说菠菜馅和番茄洋葱馅儿了,番茄的那个好好吃啊!一层层的酥皮里面是剁碎了的西红柿跟洋葱,口感绵密丰富,酸味也恰到好处。两个吃下肚就很有满足感。而且也不是很贵啦,就只要60leke一个,大概就是国内两三块钱的一个饼的样子。(Iris也是个很棒的姑娘,无意听她家里开的酒店Hotel Viktoria在booking上是年度好评哟,而且美式口音的英语超正啊)
果然语言关是最大的问题啊,如果不是因为语言我早就愉快地自由活动了,可惜现在还是需要请人帮忙,当然,办公室里的各位也都很热情地在帮我。当她们看到我在很积极地用阿尔巴尼亚语跟他们打招呼,学习新词汇的时候,都很高兴地对我报以微笑或是称赞我是个fast learner:)想到这一点还是很开心的。今天去另一家店买byrek的时候,包着头巾的店员姐姐竟然被赞人很nice,(当然,我连被人称赞的这一句也没听懂,最后还是Iris翻译的lol)心里小激动啊。想想我之前是不是戒备心太强了,毕竟见到外国人都会好奇的么,那些看上去很高冷的姐姐们(主要是妆面高冷)实际上人也很热情。
所以说下次的目标就是约起办公室里的各位前辈们去喝咖啡啦:) 这边咖啡文化非常盛行,基本上,正如国内是饭桌上谈事儿一般,这边则是有事没事都去约个咖啡,一小杯espresso就是一两个钟。当然,他们中午好像都可以不用吃饭的样子= =我是真心挺饿的。
至于工作上的事情,目前感觉还是跟will大神学得多一些,毕竟怎么说也是公共政策的研究生啊,走过的路比我多了不少。他在外交部实习着,手上要解决一份经常是晚上回了家开始讨论起工作上的事情。毕竟我手上是一个比较独立的项目,所以完全就是从头开始打基础构思。我最开始真是完全摸不着头脑,他说,在华盛顿地区很多政府机构都有个说法:Harvard students ask the question, and Michigan students answer it。你也是密歇根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出现在这里解决问题的原因啊。他会帮我brainstorm然后出出主意,把我手上的大标题拆分下来。对于这点我真是非常感激,要不然像我这种直接被扔进深水区”Throw into the deep end”的旱鸭子如何爬出水池都是个问题。虽然,直到现在,我的领导还在跟我说如果有什么需要的就找我们帮忙,但是我手上真没多少connection,想要开新的出境旅游线路的话(其实也不算新的旅游线路,但是做旅游推广),似乎还是得通过那边批准才可以。我已经要跪了,我就是一个实习的放过我吧。要不然,再想想别的办法?真的也是要跪求票圈里的各位人士帮忙了。
总之基本上是白天我去工作了解阿尔巴尼亚文化,晚上就坐在阳台上讨论各种美国欧洲(顺带练下俄语纠正一下英文语音),一直从夕阳西下到天黑。我想这大概是工作之余最好的放松了(没wifi=没事可做)当然昨晚我们对着宗教的各种吐槽图片和暴漫看了一晚上(没错其实美帝人民很多暴漫的)为了感谢他每天晚上天天像助教一样(他真的是polisci的GSI)给我灌输各种精神食粮,基本上晚饭的事儿就是我包了。天天在异国他乡做西红柿炒鸡蛋的我也是很醉(没错我们蔬菜没买够了)…但是好过连吃一年吃美帝食堂!
说了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作为一篇旅游软广大概挺失败的,但是不管怎样请各位继续关注这个独特的南欧小国,也请继续关注我的旅途吧。
(毕竟,我可是要努力开辟旅游线路的打头人哇咔咔~说太多了总之不管怎样都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吧)
今天仅仅是刚到阿尔巴尼亚的第六天而已,因为一直在地拉那的缘故,所以也并没有到各个城市去旅游。不过,周末会去多拉斯Durres跟克鲁亚城堡Kruja castle,希望到时候能够写出一篇很棒的游记吧。
最大的印象便是这里的人都很热情吧,刚来办公室的头几天一直在尝试记住所有人的名字,然后每天早上跟她们打招呼。她们也便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来聊天。我记得第一天帮我办签证的Ina主动上前跟我问好,后来我便也主动凑过去问问她在做些什么工作,借着这个机会她把阿尔巴尼亚所有的海滩景点都告诉我了!光看谷歌图片就已经让人心神荡漾了。即使网络上不乏没有处理过像素很渣的图片,那些海滩也还是超级美啊!还有海边建在半山上的小村庄跟传统民居也是很可爱。Ina跟我说她上次跟朋友一起去海边民居住了几晚,白天到海滩边上小憩,晚上就上山回来跟朋友一起谈天说地,生活别提有多惬意呢。
阿尔巴尼亚北部的海滩多拉斯Durres和莱什Lezhe都是靠着伊比利亚海的沙滩,而南部的qeparo,泽尔米乌Dhermi,发罗拉Vlora,萨兰达saranda,科萨米尔ksamil等都是靠着爱奥尼亚海的石头滩,两边的海岸各有千秋,不过石头滩果然还是特别一些吧。如果说多拉斯Durres是地拉那Tirana居民的主要海滩地的话,那么Dhermi就是广大阿尔巴尼亚青少年的天下了,每年五六月的时候,都有各种海滩派对,世界DJ狂欢,可以一直high完三天三夜什么的,海滩的夜生活真是特别丰富。嘛,全世界的青少年都在赶潮流,特别是阿尔巴尼亚这种紧跟美国脚步的,美国的流行元素必不可少啊。最典型例子就是Ina天天插着耳机开Youtube听水果姐Katy Perry的歌,还有美国的喜剧演员来阿尔巴尼亚演出的海报贴满了大街小巷,爵士音乐家在国家大剧院开专场也在门口廊柱上悬挂了巨型条幅,星条旗自然也不会少。
还有不少令人觉得热情的地方,比如说昨天早上我到得很早,于是跟Genta打招呼,顺便就坐下来跟她聊天,她一上来就问我的学校是怎么样的,我的家庭又是怎么样的,问题简单直白地让人吃惊(因为美国人初次见面很少直接问个人的细节问题)。我都一一讲述了。我的英语也蛮烂的,特别混在一群broken English里面讲就更呵呵了,但是我们还是很愉快地交流了很久。她是这里法律系研二的学生,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提早开始工作,她说这边本科三年研究生两年,教科书又重又大书包根本装不下,每天都是八点半上课上到六点结束,但是因为家里很远所以也只是寄住在婶婶家而已。聊到最后,她甚至允诺我一定带我去这里的中国市场看看。她对我说你一定挺不容易的吧,牺牲这么多专门从中国到美国去学习,家人朋友都放下了,而你现在又在这里学习新的东西。相信等你毕业了的美国学历会很受人重视的呀。这个视角的对话倒是很久没有出现过了。我在美帝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觉得在美国学习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不是我特别提出来,没有人会觉得我是国际生,也很少有人想到我远渡重洋求学到底经历了怎样漫长而复杂的心路历程。或许美帝的孩子们都对中国学生太习以为常了吧。(但是在这边,美帝学位还是蛮值钱的)
不过在这儿,我还是被当成正儿八经的老外看待的,头几日我顶着这张脸从首都正中心的斯坎德培广场上走过,有一小撮人真的会走三步一回头注视着我的脸,也有人会在弯道路口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对我说你好,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回应。特别是我每天早上从公寓出来和will站在门口道别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旁边一整个露天咖啡店的人都在望着我们俩。后来我才发现太阳镜是神器啊,只要戴起来,被注视的压力顿时小了不少。顺带一提,每次我跟will一起走在路上的时候,估计给人的误会还是蛮大的。想象一下,在31°C的酷热天气下穿着白衬衫和黑长裤160的我,和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194的Will,走在路上说着英语(这里除了年轻人,很多人都不通英语),要想不受到注目都很难嗯。
来之前我被告知这边的人都很喜欢打扮,总是overdress,所以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我从头到家穿了一身商务正式装出门了,结果到了办公室被我的领导拍着肩膀说我们这儿可是地中海国家,不用那么正式。的确,穿着高跟鞋简直就是降低了我的行动能力。但之后的每天,我还是认真化好妆穿好衣服出门的,这边的女性各个都是比较浓重的妆面,双眼线,长睫毛,口红,眼影,发带耳环无一不缺,那么对于我而言,最起码的礼貌也不能缺失啊。很庆幸到了第四天,我已经可以十五分钟解决好妆面出门了,要知道第一天我用了整整半个小时才折腾出了一个淡妆,果然还是进步神速的。虽然,照了下镜子,跟她们比起来我等于没化妆,但是我有认真对待啦。
中午Iris带我去买Byrek,终于知道应该怎么说菠菜馅和番茄洋葱馅儿了,番茄的那个好好吃啊!一层层的酥皮里面是剁碎了的西红柿跟洋葱,口感绵密丰富,酸味也恰到好处。两个吃下肚就很有满足感。而且也不是很贵啦,就只要60leke一个,大概就是国内两三块钱的一个饼的样子。(Iris也是个很棒的姑娘,无意听她家里开的酒店Hotel Viktoria在booking上是年度好评哟,而且美式口音的英语超正啊)
果然语言关是最大的问题啊,如果不是因为语言我早就愉快地自由活动了,可惜现在还是需要请人帮忙,当然,办公室里的各位也都很热情地在帮我。当她们看到我在很积极地用阿尔巴尼亚语跟他们打招呼,学习新词汇的时候,都很高兴地对我报以微笑或是称赞我是个fast learner:)想到这一点还是很开心的。今天去另一家店买byrek的时候,包着头巾的店员姐姐竟然被赞人很nice,(当然,我连被人称赞的这一句也没听懂,最后还是Iris翻译的lol)心里小激动啊。想想我之前是不是戒备心太强了,毕竟见到外国人都会好奇的么,那些看上去很高冷的姐姐们(主要是妆面高冷)实际上人也很热情。
所以说下次的目标就是约起办公室里的各位前辈们去喝咖啡啦:) 这边咖啡文化非常盛行,基本上,正如国内是饭桌上谈事儿一般,这边则是有事没事都去约个咖啡,一小杯espresso就是一两个钟。当然,他们中午好像都可以不用吃饭的样子= =我是真心挺饿的。
至于工作上的事情,目前感觉还是跟will大神学得多一些,毕竟怎么说也是公共政策的研究生啊,走过的路比我多了不少。他在外交部实习着,手上要解决一份经常是晚上回了家开始讨论起工作上的事情。毕竟我手上是一个比较独立的项目,所以完全就是从头开始打基础构思。我最开始真是完全摸不着头脑,他说,在华盛顿地区很多政府机构都有个说法:Harvard students ask the question, and Michigan students answer it。你也是密歇根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出现在这里解决问题的原因啊。他会帮我brainstorm然后出出主意,把我手上的大标题拆分下来。对于这点我真是非常感激,要不然像我这种直接被扔进深水区”Throw into the deep end”的旱鸭子如何爬出水池都是个问题。虽然,直到现在,我的领导还在跟我说如果有什么需要的就找我们帮忙,但是我手上真没多少connection,想要开新的出境旅游线路的话(其实也不算新的旅游线路,但是做旅游推广),似乎还是得通过那边批准才可以。我已经要跪了,我就是一个实习的放过我吧。要不然,再想想别的办法?真的也是要跪求票圈里的各位人士帮忙了。
总之基本上是白天我去工作了解阿尔巴尼亚文化,晚上就坐在阳台上讨论各种美国欧洲(顺带练下俄语纠正一下英文语音),一直从夕阳西下到天黑。我想这大概是工作之余最好的放松了(没wifi=没事可做)当然昨晚我们对着宗教的各种吐槽图片和暴漫看了一晚上(没错其实美帝人民很多暴漫的)为了感谢他每天晚上天天像助教一样(他真的是polisci的GSI)给我灌输各种精神食粮,基本上晚饭的事儿就是我包了。天天在异国他乡做西红柿炒鸡蛋的我也是很醉(没错我们蔬菜没买够了)…但是好过连吃一年吃美帝食堂!
说了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作为一篇旅游软广大概挺失败的,但是不管怎样请各位继续关注这个独特的南欧小国,也请继续关注我的旅途吧。
(毕竟,我可是要努力开辟旅游线路的打头人哇咔咔~说太多了总之不管怎样都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吧)
-
Larger Worl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3 14: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