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华语流行音乐?
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但因为这个问题可以深入到很复杂的境地,一直不敢贸然下笔。如今借大嘴巴新砖发行的契机,标题中的这个问题又在我脑海浮现,最终还是决定写点只言片语,不算是权威的论述,仅当作跟大家的交流吧。
这些年来认识了很多70后80后的华语乐迷,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发现我们在对华语流行音乐的“认知”及“审美”方面,还是存在很大代沟的。可能由于切身经历过华流最黄金年代的缘故,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倚老卖老”的倾向,大概的意思就是“什么样的好歌手跟好歌我都听过啦,现在这些歌手跟歌……哎。不提也罢”,先入为主的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能更多的还是喜爱及缅怀过去的歌星以及记忆,没有更多精力来聆听现下的新鲜血液。
这个现象完全能够理解,毕竟听歌还是一项很主观的事情,没有人能强迫另外的人喜欢一首歌。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过去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当时国民的精神面貌,大众接受文化事务的途径比较单一,这也就造成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动辄就会出现全民偶像的客观基础。
而现如今,经济及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接触到的资讯是爆炸性的,人们接受音乐的途径也开始变得多元和立体。百花齐放并不是一句喊喊而已的口号,而是真的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当今华语乐坛的面貌。作为90年出生的乐迷,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是感受最深的。从唱片工业崩解前的尾声过渡到线上音乐成为主流,我们身临其境的见证了这一过程。这种种改变也促使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做出相应的调整,进一步导致如今华语乐坛“审美”及“受众”的转变,
诚然,好的歌手跟好的音乐在任何年代都能感动人。但是,如果你在如今还坚持着上世纪的那种唱法,估计不会有多少人买账吧?个人觉得,在当今这个年代,我们最需要的,是有个性、不刻意模仿的歌手及音乐。就像我去年很推崇的白安以及现在提到的大嘴巴,她们都很完美的符合这两个标准。白安独具一格的声音条件以及匠心独运的创作及编曲,大嘴巴一贯为人津津乐道的层出不穷的灵感及对各种曲风娴熟的运用及拼贴,都是使他们区别于其他歌手而能被牢牢记住的独特标签。唱片公司或许还是能够将许多有资质的传统歌手推送到台前,可是那些实力唱将我们已经游客太多太多,你要如何杀出重围?但如果你够有特色,同时兼具实力,在这个年代,不愁没有伯乐跟知音。
承认吧,现今的华语乐坛,已经很难再出现周杰伦这样的巨星了。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华语流行音乐,就由时代决定吧。
这些年来认识了很多70后80后的华语乐迷,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发现我们在对华语流行音乐的“认知”及“审美”方面,还是存在很大代沟的。可能由于切身经历过华流最黄金年代的缘故,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倚老卖老”的倾向,大概的意思就是“什么样的好歌手跟好歌我都听过啦,现在这些歌手跟歌……哎。不提也罢”,先入为主的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能更多的还是喜爱及缅怀过去的歌星以及记忆,没有更多精力来聆听现下的新鲜血液。
这个现象完全能够理解,毕竟听歌还是一项很主观的事情,没有人能强迫另外的人喜欢一首歌。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过去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当时国民的精神面貌,大众接受文化事务的途径比较单一,这也就造成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动辄就会出现全民偶像的客观基础。
而现如今,经济及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接触到的资讯是爆炸性的,人们接受音乐的途径也开始变得多元和立体。百花齐放并不是一句喊喊而已的口号,而是真的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当今华语乐坛的面貌。作为90年出生的乐迷,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是感受最深的。从唱片工业崩解前的尾声过渡到线上音乐成为主流,我们身临其境的见证了这一过程。这种种改变也促使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做出相应的调整,进一步导致如今华语乐坛“审美”及“受众”的转变,
诚然,好的歌手跟好的音乐在任何年代都能感动人。但是,如果你在如今还坚持着上世纪的那种唱法,估计不会有多少人买账吧?个人觉得,在当今这个年代,我们最需要的,是有个性、不刻意模仿的歌手及音乐。就像我去年很推崇的白安以及现在提到的大嘴巴,她们都很完美的符合这两个标准。白安独具一格的声音条件以及匠心独运的创作及编曲,大嘴巴一贯为人津津乐道的层出不穷的灵感及对各种曲风娴熟的运用及拼贴,都是使他们区别于其他歌手而能被牢牢记住的独特标签。唱片公司或许还是能够将许多有资质的传统歌手推送到台前,可是那些实力唱将我们已经游客太多太多,你要如何杀出重围?但如果你够有特色,同时兼具实力,在这个年代,不愁没有伯乐跟知音。
承认吧,现今的华语乐坛,已经很难再出现周杰伦这样的巨星了。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华语流行音乐,就由时代决定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