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封邮件——2015.5.1
亲爱的家人和朋友,
休假快乐!
最近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要写这些邮件。现在想清楚了,一是给自己的一个月进行一个总结,二是给外面的朋友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农村,我想对于第二点的叙述应该是邮件的重点——这也是我来这里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这封邮件我想把主要笔墨如下安排:以学校中我的学生发生的事情为切入,叙述我对农村、农民的观察与理解。
首先我想讲一讲最近辍学的我们班的两个男学生。
其中一个成绩很差,各科都只能考十几分,但他人还是比较聪明,只是不爱学习罢了。这个月的某一个周末他突然没有来学校,我电话打到他爸爸那里,他妈妈接的电话,说他不想念书了,我便请他们一家第二天到学校来聊聊。来了后这孩子和我说他在学校读书实在是没意思,学不到东西,于是求他爸给他找了个修摩托的地方当学徒,打算学成后在自己寨子开个修摩托的铺子。我问他妈妈她和孩子他爸怎么说,她说我们都还是想让他继续读书,但是他不听话我们也没办法啊。在我劝了很久还没有效果后,我只得同意。不过说心里话,我也觉得这个孩子留在学校确实学不到太多——他心思就不在学习上,出去学一门手艺对他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我唯一担心的就是他在这么小的年龄就出去很容易学坏:他还没有从学校学到足够他分辨世界好坏的准则。我想这也是我这个学期来的转变,在这么一个只有30%的孩子可以考上高中的学校,也许“育人”比“教书”更重要。这个孩子的辍学也让我意识到了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是太单一了,如果在普通学校可以多元化一些,这个孩子也许可以留下来。
另一个我在之前的邮件中提到过。他成绩不错,但是受到同龄人的诱惑辍学去打了一段时间工,吃不了苦又回来了。这次是他爸妈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有奶奶,他看到没有人管了,就不想来上学了。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找来,问他为什么这次又不想念书了。他说在学校读书太辛苦了,不如在家吃饭睡觉看电视没人管舒服。我又问他你不念书了打算做什么,他说在家歇着。我再问那你能歇一辈子吗,他想了很久说不能,但是现在怎么舒服怎么来。我有些无可奈何,只好拨通他爸爸的电话。电话那头他爸说自己刚到天津,回来的车票钱都没有,我说那您就眼看着这孩子不读书了?他说我也没办法啊,老师您看着办吧他能念最好不念就算了。挂了电话我对这学生说你看你爸在外面这么辛苦赚钱给你你还这样对他,你这算孝顺吗。他又沉默了很久说不算。我最后问他那你还愿意回来么,他说死也不念了,不孝顺也没关系。
从这两个例子我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中国农民的两个共同点:一是他们的口头禅都是“没办法”。然而真的没有办法么?我不认为。这两个学生的家长虽然都声称很想让小孩继续念书,但是却什么都没有做就放任小孩辍学了。就我看来他们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地方:比如第二个小孩只要家长之一回来他就不敢这样做,他甚至和我直说了就是因为爸妈要到年底才回来所以他才敢这样有恃无恐。所以我想中国的农民真有些鲁迅笔下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一切都是“没办法”。二是他们都非常看重眼前能得到的,而对于长期收益则非常淡漠。从第二个学生的身上能非常明显地反应出来,他成绩不错,就是因为在家比念书舒服所以就不读了。这并不一个个例,我们学校有很大一批辍学的学生持和他相同的观点。如果说小孩不懂事的话,那么大人也一样。第二个家长说他不回来看孩子的原因是因为“盖房子欠了钱,在外面赚的更多”。显然他更看重的是眼前他能赚更多,至于下一代的教育与未来的发展——我也知道念书是好的,不过那是未来的事情,先顾眼前吧。可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让很多农村地区也富裕了起来,但是这大半年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农村落后的还是观念——两千余年的封建小农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上面说了些不好的事情,下面讲点这个月在班级里我做的一些新的尝试吧。
月初的时候我带着他们出去春游了一次,我总是觉得他们太辛苦了,每周五天关在学校里从早到晚就是学啊学,亲近自然的时间太少了。一次我碰到副校长和他聊到了这个春游的想法,他很赞同,还提到了论语中的“暮春三月,风乎舞雩”。说实话我倒是没想这么多人文关怀,不过最后的结果是挺不错的,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其实我有时候觉得开心就是人世间莫大的幸福了。
从上个月末我也开始对班级进行了班干部工资制与额外工作工资制。每个人每个月的工资是20元,同时如果有学校突然摊派的类似出板报这种任务,也都是有偿工作。这笔钱对我来说没什么,我也不打算靠每个月那点生活补助攒起来生儿子,但对他们就不一样:两天的饭钱、一个星期的零食钱、或者给妈妈买礼物的钱。我希望让他们树立一个想法:只要辛勤工作终究是有回报的,而只有自己赚了钱才知道爸妈赚钱的不容易。
在教室建设上我把任务承包了出去。整个一堵后墙我向全班征集设计师,最后他们利用美术课和休息时间用剪纸、贴画、宣传标语等等把整个一堵墙装饰起来了,而且大家看着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也很开心。这个想法主要是想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下面我想把两侧的柱子也让他们设计了。
长跑项目我还在坚持,最近一个月他们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公里计时跑。我打算循序渐进,在我走之前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完成一个连续万米跑。结合最近的篮球运动会,我已经看到了长跑在他们身上的影响:男生打了六场比赛一场都没有赢,但是每一场都可以看到他们在落后二十分的情况下还在拼命跑拼命追球抢球的画面,我从他们的眼神中找到了那种渴望,我想这就是长跑带给他们的态度上的变化吧。当地老师听到七年级的学生全班都可以跑五公里的时候都觉得我对他们太狠了,但我想起了大学计量财政老师讲过的话: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大多数人缺的只是一个逼他一把的人。
不过我也并不总是这样。最近一段时间学校总是停电,晚上没有电的时候我会带着他们在无人的操场上走圈,然后在我的引导下盘腿打坐进行冥想。我自己觉得自己从冥想受益很多:它提升了我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与专注度,所以我也在教授他们瑜伽与冥想的一些方法,效果也是有的,至少他们冥想之后的精神状态一般都不错。
虽然邮件很长了,但接下来我还是想再讲一个我的学生。我曾提到过她。她的父母在江苏南通打工,已经四年没有回家了——对,就是那个新年独自哭泣的小姑娘。这个月的某一天我在楼上上数学竞赛的时候,班里同学突然跑上来说她犯病了,在教室里打滚。我过去的时候显然她还没有缓过来,拉着她同桌的手哭,眼神呆滞。我把她带离了教室,先用催眠的方式让她放松了下来(感谢曾经学过的心理学)。之后在逐渐深入的交流中我发现了症结所在。小时候她的爸爸非常爱喝酒,醉酒之后就会找她们娘俩的麻烦,所以她小时候经常活在爸爸的阴影中。后来四年级的时候爸妈出去打工,家里就只剩她一人守着偌大的房子,所以她经常会害怕——这次犯病也是一个同学吓了她一下她就进入失去意识的状态,她描述为“当时就是怕”,但我问她怕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我意识到这也许是神经性癫痫的症状,但刺激元很复杂:从童年的记忆到后面的孤独生活。我很担心她在没有好的医疗条件治疗下会越来越严重,于是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开始对她进行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全赖大学时旁听心理系的课以及后来我进行心理咨询时学到的技巧,这三周她开始向我敞开心扉,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些许从前的事情(例如她和男朋友与单亲家庭的女闺蜜之间的矛盾),这时我才真切地感觉到触摸到了一个学生内心深处的部分。我并不太会直接给她一些建议,而是试图诱导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自己追寻答案。不过我并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如果看邮件的各位有相熟的心理医生不知可否介绍给我做我的督导,我可以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我会坚持下来的,我不愿看着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被曾经的阴影折磨一辈子,何况她还是我的学生。
我个人方面,大致就是一边联系研究生导师一般复习公共课。目前在联系中央党校党建方面的导师,我还是希望以后从更基本的方面做一些改变,这也是我选择党建的原因。所以看邮件的各位如果有中央党校、北大、清华、人大这四所学校相关方面的导师的人选也可以和我说,同时如果大家曾经有考研的经验也可以与我分享,感激不尽!
最后差点漏了一个更新,上封邮件提到的那个孩子我去看了,家里只有他和他弟弟俩人,平常也是自己煮饭。我去的那天附近的亲戚也过去了,所以屋子里还有些生气。这里要感谢大印哥,他提出想和这个孩子建立通信关系,从而关心这个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事实上也是,留守儿童的经济条件一般不太糟糕,主要还是由于父母关怀的缺失导致的心理问题。
照例是一些照片的分享,祝大家一切顺利!
祝好,
李阳
2015.5.1
休假快乐!
最近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要写这些邮件。现在想清楚了,一是给自己的一个月进行一个总结,二是给外面的朋友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农村,我想对于第二点的叙述应该是邮件的重点——这也是我来这里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这封邮件我想把主要笔墨如下安排:以学校中我的学生发生的事情为切入,叙述我对农村、农民的观察与理解。
首先我想讲一讲最近辍学的我们班的两个男学生。
其中一个成绩很差,各科都只能考十几分,但他人还是比较聪明,只是不爱学习罢了。这个月的某一个周末他突然没有来学校,我电话打到他爸爸那里,他妈妈接的电话,说他不想念书了,我便请他们一家第二天到学校来聊聊。来了后这孩子和我说他在学校读书实在是没意思,学不到东西,于是求他爸给他找了个修摩托的地方当学徒,打算学成后在自己寨子开个修摩托的铺子。我问他妈妈她和孩子他爸怎么说,她说我们都还是想让他继续读书,但是他不听话我们也没办法啊。在我劝了很久还没有效果后,我只得同意。不过说心里话,我也觉得这个孩子留在学校确实学不到太多——他心思就不在学习上,出去学一门手艺对他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是我唯一担心的就是他在这么小的年龄就出去很容易学坏:他还没有从学校学到足够他分辨世界好坏的准则。我想这也是我这个学期来的转变,在这么一个只有30%的孩子可以考上高中的学校,也许“育人”比“教书”更重要。这个孩子的辍学也让我意识到了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是太单一了,如果在普通学校可以多元化一些,这个孩子也许可以留下来。
另一个我在之前的邮件中提到过。他成绩不错,但是受到同龄人的诱惑辍学去打了一段时间工,吃不了苦又回来了。这次是他爸妈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有奶奶,他看到没有人管了,就不想来上学了。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找来,问他为什么这次又不想念书了。他说在学校读书太辛苦了,不如在家吃饭睡觉看电视没人管舒服。我又问他你不念书了打算做什么,他说在家歇着。我再问那你能歇一辈子吗,他想了很久说不能,但是现在怎么舒服怎么来。我有些无可奈何,只好拨通他爸爸的电话。电话那头他爸说自己刚到天津,回来的车票钱都没有,我说那您就眼看着这孩子不读书了?他说我也没办法啊,老师您看着办吧他能念最好不念就算了。挂了电话我对这学生说你看你爸在外面这么辛苦赚钱给你你还这样对他,你这算孝顺吗。他又沉默了很久说不算。我最后问他那你还愿意回来么,他说死也不念了,不孝顺也没关系。
从这两个例子我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中国农民的两个共同点:一是他们的口头禅都是“没办法”。然而真的没有办法么?我不认为。这两个学生的家长虽然都声称很想让小孩继续念书,但是却什么都没有做就放任小孩辍学了。就我看来他们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地方:比如第二个小孩只要家长之一回来他就不敢这样做,他甚至和我直说了就是因为爸妈要到年底才回来所以他才敢这样有恃无恐。所以我想中国的农民真有些鲁迅笔下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一切都是“没办法”。二是他们都非常看重眼前能得到的,而对于长期收益则非常淡漠。从第二个学生的身上能非常明显地反应出来,他成绩不错,就是因为在家比念书舒服所以就不读了。这并不一个个例,我们学校有很大一批辍学的学生持和他相同的观点。如果说小孩不懂事的话,那么大人也一样。第二个家长说他不回来看孩子的原因是因为“盖房子欠了钱,在外面赚的更多”。显然他更看重的是眼前他能赚更多,至于下一代的教育与未来的发展——我也知道念书是好的,不过那是未来的事情,先顾眼前吧。可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让很多农村地区也富裕了起来,但是这大半年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农村落后的还是观念——两千余年的封建小农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上面说了些不好的事情,下面讲点这个月在班级里我做的一些新的尝试吧。
月初的时候我带着他们出去春游了一次,我总是觉得他们太辛苦了,每周五天关在学校里从早到晚就是学啊学,亲近自然的时间太少了。一次我碰到副校长和他聊到了这个春游的想法,他很赞同,还提到了论语中的“暮春三月,风乎舞雩”。说实话我倒是没想这么多人文关怀,不过最后的结果是挺不错的,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其实我有时候觉得开心就是人世间莫大的幸福了。
从上个月末我也开始对班级进行了班干部工资制与额外工作工资制。每个人每个月的工资是20元,同时如果有学校突然摊派的类似出板报这种任务,也都是有偿工作。这笔钱对我来说没什么,我也不打算靠每个月那点生活补助攒起来生儿子,但对他们就不一样:两天的饭钱、一个星期的零食钱、或者给妈妈买礼物的钱。我希望让他们树立一个想法:只要辛勤工作终究是有回报的,而只有自己赚了钱才知道爸妈赚钱的不容易。
在教室建设上我把任务承包了出去。整个一堵后墙我向全班征集设计师,最后他们利用美术课和休息时间用剪纸、贴画、宣传标语等等把整个一堵墙装饰起来了,而且大家看着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也很开心。这个想法主要是想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下面我想把两侧的柱子也让他们设计了。
长跑项目我还在坚持,最近一个月他们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公里计时跑。我打算循序渐进,在我走之前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完成一个连续万米跑。结合最近的篮球运动会,我已经看到了长跑在他们身上的影响:男生打了六场比赛一场都没有赢,但是每一场都可以看到他们在落后二十分的情况下还在拼命跑拼命追球抢球的画面,我从他们的眼神中找到了那种渴望,我想这就是长跑带给他们的态度上的变化吧。当地老师听到七年级的学生全班都可以跑五公里的时候都觉得我对他们太狠了,但我想起了大学计量财政老师讲过的话: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大多数人缺的只是一个逼他一把的人。
不过我也并不总是这样。最近一段时间学校总是停电,晚上没有电的时候我会带着他们在无人的操场上走圈,然后在我的引导下盘腿打坐进行冥想。我自己觉得自己从冥想受益很多:它提升了我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与专注度,所以我也在教授他们瑜伽与冥想的一些方法,效果也是有的,至少他们冥想之后的精神状态一般都不错。
虽然邮件很长了,但接下来我还是想再讲一个我的学生。我曾提到过她。她的父母在江苏南通打工,已经四年没有回家了——对,就是那个新年独自哭泣的小姑娘。这个月的某一天我在楼上上数学竞赛的时候,班里同学突然跑上来说她犯病了,在教室里打滚。我过去的时候显然她还没有缓过来,拉着她同桌的手哭,眼神呆滞。我把她带离了教室,先用催眠的方式让她放松了下来(感谢曾经学过的心理学)。之后在逐渐深入的交流中我发现了症结所在。小时候她的爸爸非常爱喝酒,醉酒之后就会找她们娘俩的麻烦,所以她小时候经常活在爸爸的阴影中。后来四年级的时候爸妈出去打工,家里就只剩她一人守着偌大的房子,所以她经常会害怕——这次犯病也是一个同学吓了她一下她就进入失去意识的状态,她描述为“当时就是怕”,但我问她怕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我意识到这也许是神经性癫痫的症状,但刺激元很复杂:从童年的记忆到后面的孤独生活。我很担心她在没有好的医疗条件治疗下会越来越严重,于是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开始对她进行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全赖大学时旁听心理系的课以及后来我进行心理咨询时学到的技巧,这三周她开始向我敞开心扉,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些许从前的事情(例如她和男朋友与单亲家庭的女闺蜜之间的矛盾),这时我才真切地感觉到触摸到了一个学生内心深处的部分。我并不太会直接给她一些建议,而是试图诱导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自己追寻答案。不过我并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如果看邮件的各位有相熟的心理医生不知可否介绍给我做我的督导,我可以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我会坚持下来的,我不愿看着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被曾经的阴影折磨一辈子,何况她还是我的学生。
我个人方面,大致就是一边联系研究生导师一般复习公共课。目前在联系中央党校党建方面的导师,我还是希望以后从更基本的方面做一些改变,这也是我选择党建的原因。所以看邮件的各位如果有中央党校、北大、清华、人大这四所学校相关方面的导师的人选也可以和我说,同时如果大家曾经有考研的经验也可以与我分享,感激不尽!
最后差点漏了一个更新,上封邮件提到的那个孩子我去看了,家里只有他和他弟弟俩人,平常也是自己煮饭。我去的那天附近的亲戚也过去了,所以屋子里还有些生气。这里要感谢大印哥,他提出想和这个孩子建立通信关系,从而关心这个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事实上也是,留守儿童的经济条件一般不太糟糕,主要还是由于父母关怀的缺失导致的心理问题。
照例是一些照片的分享,祝大家一切顺利!
![]() |
家访,我手搭肩膀的就是我学生,最矮的是他弟弟 |
![]() |
这学期的合照,和之前比还是长大点 |
![]() |
周末爬山 |
祝好,
李阳
2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