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罩在电子工程学上的两朵乌云
上个世纪初,大家都觉得物理学快完备了,只欠两朵乌云没有解决,黑体辐射的拼凑方程和光的波动性。在本世纪初,就是现在,电子工程学也快完结了,EE的学生们几乎都要找不到工作了,原因也是两朵乌云。
第一朵乌云是摩尔定律的终结。2005年我在用2.4GHz的CPU,现在是2015年了,还在用2.4GHz的CPU。虽然变成了双核再加GPU,可是计算能力没有本质改善。现有的半导体CMOS理论,组成一个逻辑门怎么也要几十上百个原子,再缩小的余地不大。听起来简直像是科技被智子封死了。
第二多乌云是5G频段RF通信几乎不能在大气层使用。前年刚出的802.11ad标准,运行在60GHz频段,理论上可用带宽简直多又多,可是60GHz的波被空气吸收得一塌糊涂,至于玻璃和门,直接就是不能通过。因此60GHz频段的波在室内只能建议使用距离60米,室外200米。如果想搞5G通信,先得砸钱每200米建一个基站。除非把基站建成用太阳能的而且做到五分钱一个用飞机空投,谁也付不起这个安装费啊。
被这两朵乌云罩住,电子工程几乎没有往前走的余地了。现在大家能做的,就是往逻辑复杂里做,多核多CPU GPU计算分布式计算都是这么来的。这两朵乌云几乎无解,什么智能聚焦天线,砷化锗半导体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希望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也许该研究中微子通信?在资本家通过房租/房价吃人民吃得很开心的时代,在没有工产主义威胁的时代,连物理也快没研究经费了,还中微子个啥。。。
第一朵乌云是摩尔定律的终结。2005年我在用2.4GHz的CPU,现在是2015年了,还在用2.4GHz的CPU。虽然变成了双核再加GPU,可是计算能力没有本质改善。现有的半导体CMOS理论,组成一个逻辑门怎么也要几十上百个原子,再缩小的余地不大。听起来简直像是科技被智子封死了。
第二多乌云是5G频段RF通信几乎不能在大气层使用。前年刚出的802.11ad标准,运行在60GHz频段,理论上可用带宽简直多又多,可是60GHz的波被空气吸收得一塌糊涂,至于玻璃和门,直接就是不能通过。因此60GHz频段的波在室内只能建议使用距离60米,室外200米。如果想搞5G通信,先得砸钱每200米建一个基站。除非把基站建成用太阳能的而且做到五分钱一个用飞机空投,谁也付不起这个安装费啊。
被这两朵乌云罩住,电子工程几乎没有往前走的余地了。现在大家能做的,就是往逻辑复杂里做,多核多CPU GPU计算分布式计算都是这么来的。这两朵乌云几乎无解,什么智能聚焦天线,砷化锗半导体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希望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也许该研究中微子通信?在资本家通过房租/房价吃人民吃得很开心的时代,在没有工产主义威胁的时代,连物理也快没研究经费了,还中微子个啥。。。
海马
(San Francisco Bay Area, United States)
riding the wave of the endless timing do something to make every da...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