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知是如何滥用食物做文章的
我动手改动时,以为是个很简单的事,结果还是被公知的联想能力和煽情描写给击败,怎么拿么长啊啊。
下面只是一篇反读者文摘体的习作,内容纯属虚构,本身不带任何形式的歧视,用意也不是挑起地域歧视,实在神烦这种公知体。好好吃饭,不要谈什么移民不移民,请客吃饭不选好食材,就是对不起客人,不要以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就可以不以礼待人。
准备半途而废了,油浸番茄海鲈鱼在等着我去吃。写公知体是要体力的。
原文链接在此
http://www.douban.com/note/496831989/
我的习作如下
张阿姨侬好,到啥地方起跳舞啊,王伯伯,今朝太阳蛮好哦,侬嘎早起买早饭啊,每天早上不咸不淡的问候,看上去日子也挺好过,再配上贺有直的老上海风情画。在外人看来,我的生活不温不火。然而这种西洋镜画般的惬意市井生活,往往是一种幻觉,就像在香车宝马歌舞升平的南京路,也隐藏着一个勾心斗角的《色戒》
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个幻觉,和我的移民身份息息相关。
每当看到 “春运客流高峰导致大量外来务工者买票难而滞留火车站售票大厅”之类的新闻,或者读到关于改革开放时期来沪的安徽保姆,为提高上海人民的生活质量起早贪黑,现在年纪大了上海婆婆至今将其当外来妹看,不让其上户口(比如柏万青阿姨的老娘舅节目)……也只有作为移民的我,亲身体验过移民生活的艰辛,才会感到分外难过。之前的我,虽不能说冷酷的心,但也绝不会产生那种“好像被面试官问红黑树问题时“感觉。
有一天,我家来了两位客人,我先生小王的股友老叶和她老婆崔阿姨。他们住在隔壁弄堂,都退休了,一个没事去证券所兜兜,一个公园里各种健身运动的常客,那么大把年纪还去老年大学学钢琴,练瑜伽。我们上一次见面是三八妇女节,那么大把年纪了,崔阿姨还是要过这种节日,他俩准备了罗宋汤,色拉,自制面包,鲜榨橙子汁,还有以及从城市超市购进的意大利香肠做成的西餐,热情地(甚至有些过度戏剧化地)招待了我们夫妻俩。
这次是轮到我们夫妻俩做东。我在城市超市门口驻足了好几分钟,最后还是掉头选择了农工商,因为后者的菜要比前者划算。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我母亲退休以后,经常坐公交车,穿越大半个城市到农贸批发市场去买菜,那里的菜比她家附近的菜要便宜几毛钱。刚来上海的时候,闵行,我见到了和母亲一样,为了省2块,硬是不肯坐公车,拖着一篮子菜赶几公里路的老妈妈——像我这样背负着这种历史和记忆的人,倘若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中产阶级绝望主妇,在城市里优雅地纠结“到底是该用秃黄油还是用鳗鱼配茉莉香米”,是不是有些过于喜感?
心想他们喜欢吃西餐,荤菜就买点肯德基全家桶,从农工商买的白菜和红肠,一个醋溜白菜,拍黄瓜,自己尝了一下觉得很满意,小王也几乎要把盘子舔穿,老叶和崔阿姨,却没有对它发表任何评论。我一边看着崔阿姨把鸡块抹到一边,偷偷地和老公抱怨红肠里都是面粉,老叶默默地把黄瓜里的蒜粒都挑出来。一边反省自己的寒酸:“早知如此,真该狠下心来进一回城市才是……也许并不是食材的问题,也许不该买这么不实在的肯德基,农工商的电烤鸡还实惠点,也许黄瓜里不该放那么多蒜……”
当我正坐立不安的时候,崔阿姨不再小声嘀咕了,抬头打量了一下我家墙上挂的结婚照,突然询问起我的户口问题。“结婚啊蛮多时间咯,哪能啊,户口报进了伐? ” 小王顿时一脸尴尬,其实是因为婆婆一直有顾虑,所以我至今未上户口。 崔阿姨好像看穿了我们的焦虑: “不要紧的,回头我找你婆婆谈谈。你么自己也要巴结点的,现在都不兴讲什么外来媳妇的,你们来了就是新上海人了。我女婿也是新上海人,我就把他户口报进来的,做父母的就是要小辈开心就好啊。”虽然大家都知道她女婿的户口根本就是自己弄的引进人才户口,只是落下户,还差点要就人家签放弃一切户口福利包括拆迁赔偿。
“不过也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让报户口的,你看看现在外面一会儿河南民工抢钞票啦,安徽务工者逃地铁票啦,四川媳妇骗婚了,啦大胡子阿里巴巴个个凶的来要西。这种老吓人哦,我不是讲你啊! 崔阿姨许是注意到了我们的不满。“上海太大了,这些都是个别现象”小王解释道。
“对啊,上海现在就是人太多了,不好管,尤其是外来人口,素质也很低,管不好”崔阿姨开始了她的社区大妈论调:现在本地人工作也寻不着,上海小姑娘被外来媳妇逼得来只好做剩女了。阿拉这种老年人,老早为国家做了老多事体,退休了,就被踢开,日子难过啊。(你日子难过你没事过什么三八妇女节啊)
崔阿姨这些絮絮叨叨,其实是宽带山上的论调。自言自语的崔阿姨完全没意识到小王的神情变化
我也开始感到不悦,刚想辩解,崔阿姨啊的声音又像柏阿姨的节目一样高分贝起来:“那些外来务工者什么都肯干,每小时15块! 当然我说的不是你……”还要那种外地人读书卖命得很,就想留下来,都读电脑,现在电脑工作钞票不要太多啊我回应道:“我读计算机,是因为我对代码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对于那些没有机会选咋高薪工作的人,我感到很难过,这正是中国教育不平等的恶果。
如果我不会写代码,那么15块钱做保姆我也愿意。我还没有来得及把话说完,立刻就被崔阿姨的大嗓门盖过:“你太天真了,他们很多人根本就是冲着低保来的!”
“谁冲着低保来了?我老婆靠自己双手敲代码!白纸黑字印在她的劳动手册上的!你说的全是宽带山上的一套,宽带山那帮人都是彻头彻尾的地域歧视者,
下面只是一篇反读者文摘体的习作,内容纯属虚构,本身不带任何形式的歧视,用意也不是挑起地域歧视,实在神烦这种公知体。好好吃饭,不要谈什么移民不移民,请客吃饭不选好食材,就是对不起客人,不要以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就可以不以礼待人。
准备半途而废了,油浸番茄海鲈鱼在等着我去吃。写公知体是要体力的。
原文链接在此
http://www.douban.com/note/496831989/
我的习作如下
张阿姨侬好,到啥地方起跳舞啊,王伯伯,今朝太阳蛮好哦,侬嘎早起买早饭啊,每天早上不咸不淡的问候,看上去日子也挺好过,再配上贺有直的老上海风情画。在外人看来,我的生活不温不火。然而这种西洋镜画般的惬意市井生活,往往是一种幻觉,就像在香车宝马歌舞升平的南京路,也隐藏着一个勾心斗角的《色戒》
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个幻觉,和我的移民身份息息相关。
每当看到 “春运客流高峰导致大量外来务工者买票难而滞留火车站售票大厅”之类的新闻,或者读到关于改革开放时期来沪的安徽保姆,为提高上海人民的生活质量起早贪黑,现在年纪大了上海婆婆至今将其当外来妹看,不让其上户口(比如柏万青阿姨的老娘舅节目)……也只有作为移民的我,亲身体验过移民生活的艰辛,才会感到分外难过。之前的我,虽不能说冷酷的心,但也绝不会产生那种“好像被面试官问红黑树问题时“感觉。
有一天,我家来了两位客人,我先生小王的股友老叶和她老婆崔阿姨。他们住在隔壁弄堂,都退休了,一个没事去证券所兜兜,一个公园里各种健身运动的常客,那么大把年纪还去老年大学学钢琴,练瑜伽。我们上一次见面是三八妇女节,那么大把年纪了,崔阿姨还是要过这种节日,他俩准备了罗宋汤,色拉,自制面包,鲜榨橙子汁,还有以及从城市超市购进的意大利香肠做成的西餐,热情地(甚至有些过度戏剧化地)招待了我们夫妻俩。
这次是轮到我们夫妻俩做东。我在城市超市门口驻足了好几分钟,最后还是掉头选择了农工商,因为后者的菜要比前者划算。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我母亲退休以后,经常坐公交车,穿越大半个城市到农贸批发市场去买菜,那里的菜比她家附近的菜要便宜几毛钱。刚来上海的时候,闵行,我见到了和母亲一样,为了省2块,硬是不肯坐公车,拖着一篮子菜赶几公里路的老妈妈——像我这样背负着这种历史和记忆的人,倘若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中产阶级绝望主妇,在城市里优雅地纠结“到底是该用秃黄油还是用鳗鱼配茉莉香米”,是不是有些过于喜感?
心想他们喜欢吃西餐,荤菜就买点肯德基全家桶,从农工商买的白菜和红肠,一个醋溜白菜,拍黄瓜,自己尝了一下觉得很满意,小王也几乎要把盘子舔穿,老叶和崔阿姨,却没有对它发表任何评论。我一边看着崔阿姨把鸡块抹到一边,偷偷地和老公抱怨红肠里都是面粉,老叶默默地把黄瓜里的蒜粒都挑出来。一边反省自己的寒酸:“早知如此,真该狠下心来进一回城市才是……也许并不是食材的问题,也许不该买这么不实在的肯德基,农工商的电烤鸡还实惠点,也许黄瓜里不该放那么多蒜……”
当我正坐立不安的时候,崔阿姨不再小声嘀咕了,抬头打量了一下我家墙上挂的结婚照,突然询问起我的户口问题。“结婚啊蛮多时间咯,哪能啊,户口报进了伐? ” 小王顿时一脸尴尬,其实是因为婆婆一直有顾虑,所以我至今未上户口。 崔阿姨好像看穿了我们的焦虑: “不要紧的,回头我找你婆婆谈谈。你么自己也要巴结点的,现在都不兴讲什么外来媳妇的,你们来了就是新上海人了。我女婿也是新上海人,我就把他户口报进来的,做父母的就是要小辈开心就好啊。”虽然大家都知道她女婿的户口根本就是自己弄的引进人才户口,只是落下户,还差点要就人家签放弃一切户口福利包括拆迁赔偿。
“不过也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让报户口的,你看看现在外面一会儿河南民工抢钞票啦,安徽务工者逃地铁票啦,四川媳妇骗婚了,啦大胡子阿里巴巴个个凶的来要西。这种老吓人哦,我不是讲你啊! 崔阿姨许是注意到了我们的不满。“上海太大了,这些都是个别现象”小王解释道。
“对啊,上海现在就是人太多了,不好管,尤其是外来人口,素质也很低,管不好”崔阿姨开始了她的社区大妈论调:现在本地人工作也寻不着,上海小姑娘被外来媳妇逼得来只好做剩女了。阿拉这种老年人,老早为国家做了老多事体,退休了,就被踢开,日子难过啊。(你日子难过你没事过什么三八妇女节啊)
崔阿姨这些絮絮叨叨,其实是宽带山上的论调。自言自语的崔阿姨完全没意识到小王的神情变化
我也开始感到不悦,刚想辩解,崔阿姨啊的声音又像柏阿姨的节目一样高分贝起来:“那些外来务工者什么都肯干,每小时15块! 当然我说的不是你……”还要那种外地人读书卖命得很,就想留下来,都读电脑,现在电脑工作钞票不要太多啊我回应道:“我读计算机,是因为我对代码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对于那些没有机会选咋高薪工作的人,我感到很难过,这正是中国教育不平等的恶果。
如果我不会写代码,那么15块钱做保姆我也愿意。我还没有来得及把话说完,立刻就被崔阿姨的大嗓门盖过:“你太天真了,他们很多人根本就是冲着低保来的!”
“谁冲着低保来了?我老婆靠自己双手敲代码!白纸黑字印在她的劳动手册上的!你说的全是宽带山上的一套,宽带山那帮人都是彻头彻尾的地域歧视者,
-
狐蝠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30 08: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