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恐惧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42029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16/19/14106735_441375902.shtml
http://www.guokr.com/question/224805/
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患者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
常见症状:恐惧紧张,严重焦虑
3.心理社会因素
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对特殊物体的恐怖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恐怖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突的象征作用和置换作用的结果。条件反射和学习理论在该症发生中的作用是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恐怖症的核心症状是恐惧紧张,并因恐怖引起严重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因恐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社交恐怖症
主要是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即刻的焦虑发作,并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具体表现为患者害怕在有人的场合或被人注意的场合出现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回避诱发焦虑的社交场景,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赤面恐怖是较常见的一种,患者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脸红、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有的患者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治疗
1.药物治疗
减轻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可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和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等。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
(1)行为治疗 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等,为治疗特定恐怖症最重要的方法。其原则包括: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之间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
(2)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怖症的首选方法。既往的行为治疗方法更强调可观察到的行为动作,长期疗效不甚满意。认知行为治疗在调整患者行为的同时,强调对患者不合理认知的调整,效果更好。尤其对社交恐怖症患者,其歪曲的信念和信息处理过程使得症状持续存在,纠正这些歪曲的认知模式是治疗中非常关键的内容。
(3)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恐怖症的患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或低估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包括:治疗师的示范作用、社交性强化、暴露的作业练习、自我肯定训练等。
我猜大概是我们人类的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一直都存在很多危险和困难,所以在我们的内心和头脑中始终都存在恐惧和排斥,尤其面对未知事物时,更这样表现。
人类内心的恐惧来源于哪里?
恐怖(即我们平常说的恐惧)是一种具有较强效应的情绪,是个体在面临危险时的情绪反应。
与恐怖相关的几个因素
1.早年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在某些情形下,恐怖带有家族性。这可能由于遗传特性或家族关系的性质所致。
2.成年生活的某些因素易患恐怖障碍的人,常以特殊的方式思考问题。他们相信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这意味着当他们遇到现实生活问题时,他们变得尤为担心和紧张。
3.社会因素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可能患恐怖障碍,然而,女性较男性出现该问题的可能性更大。这可能与性别的教养方式或应激情境有关。
4.生理因素当身体从外界环境中得到威胁性信息时,周围神经系统即刻被激活,它迅速地作出反应而不受我们意识的调控。它能使你对环境更加的警觉,同时身体做出快速的动作反应。
对人恐惧症又称为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在心理学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失协症
在克服社交恐惧心理时,你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一、接纳自我 树立自信
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就是因为悦纳不了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变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
二、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过高的要求自己,要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
三、别在意自己的形象
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身体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的加重。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形象时,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四、勇敢地去面对
有紧张现象的人,在社交场合下,往往会表现出逃避心理,害怕自己会出丑而不去面对。其实,逃避并不能消除紧张,相反,它会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责备自己,以致下次会更加紧张。而且,我们也不可能逃避一辈子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必须与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我们都必须去面对。
社交恐惧症并不可怕,总结一下就是多增强自己的安全感,多加强自信心,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别太注意自己的表现与情绪,与人交流时顺其自然,不要老是担心对方怎么看你!
人类愚蠢的习性
哲学家也有多种。希腊斯多葛哲学派研究的最终结果是选择自杀。我认为这样的哲学未必是好哲学。想死的另一面是救救我吧。这不只是来自哲学,心理学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说自杀是精神医学或者说是心理学治疗的对象。
在这个病例中,可以看出腼腆怕羞的性格,青春期开始时的萌发和早年形成的批判态度等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进入恶性循环后又出现了敏感关系妄想,使恐人症状逐渐加重。尽管成年后对幼年经历已没有严重的自责,但羞耻反应及对行为的幼稚评价足以阻碍他的心理发展趋向成熟。
尼采说过:“人生若有目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夜与雾》的作者弗兰克路的分析理论继承了尼采的思想,如果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感到不安。
洛杉矶有个自杀预防中心。丘纳德曼所长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杀的人中富人比穷人多。也许有人认为穷人很苦,所以自杀的人多。而实际上,即使富裕,也无法预防自杀,有钱未必就能幸福。
如果人生有明确的目标,即使穷人也不想匆匆去死。如果没有人生目标,即使是富人,也会因无所事事而想死。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神经症患者多得出乎意料。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目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信就是自我接纳的程度。一个能完全接纳自己的人是非常自信的,反之则自卑。
症状表现
可有短暂的恐怖症状,但有其他精神症状同时存在,可资鉴别。
恐人症的症状较为复杂,除了见人表情不自然或感到脸红外,还有对视恐怖、敏感性关系妄想(投射心理反应)以及表现为强迫意向的冲动。
恐人症病人大多性格孤僻,极其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生活作风”方面的评价。在青春期开始自然地出现难以克制的对异性的向往和性幻想时,没有心理准备,认为这是可耻的事,怕被别人觉察出来。但又不敢于向别人询问以矫正自己的错误判断,感到心中有了“鬼”’而出现轻度恐人症状,如心情紧张、脸红等。如果幼年期有过一些性经历,这时,这些经历便自然会浮现出来。由于病人在此年龄期间对性道德没有成熟的、正确的理解,便不恰当地谴责自己。因此,这些幼年性经历便成了“不可挽回的可耻罪过”,成了心中的“鬼”,因而加剧了恐人症的病情并使之不断恶化。 我们曾对一些性格较开朗的青年躯体病人和正常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其中有25%的病人承认幼年期也有过类似的性经历,在当时也曾感到好奇和有趣,但印象多不深刻,他们在回忆这些儿童无知的性游戏时,不觉得有什么重大意义,更不加自我谴责。
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个人对可被他人观察到的公众场合,预先感到的一种持久的、非理性的恐惧。一个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害怕他自己会做出令人难堪的举止。这个人意识到了这种恐惧其实多余的,没有理由的,但还是被恐惧所控制要躲避那些可能有公众监视的场合。社交恐怖症常常涉及一种自我预言的效应(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一个人可能很害怕别人的审视和拒绝以致于造成过度的焦虑,影响了自己的表现。
社交恐怖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在美国最多的心理障碍疾病中,患社交恐怖症的人数仅次于抑郁症、酗酒而名列第三,我国目前患病人数也在激增.
社交恐怖症主要可以分成两类: (1)一般社交恐怖症: 如果你患了一般社交恐怖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你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你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你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你从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捍卫你的权利。 (2)特殊社交恐怖症: 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怖症,你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你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尽管如此,你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怖。推销员、演员、教师、音乐演奏家,等等,经常都会有特殊社交恐怖症。他们在与别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他们需要上台表演,或者当众演讲时,他们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常常变得结结巴巴,甚至楞在当场。
社交恐怖症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这两类社交恐怖症都有类似的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所。周围的人可能会看到的症状有:红脸、口吃结巴、轻微战抖。有时候,患者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糟糕的结果是,患者会进入惊恐状态。 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 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不能去逛商场买东西,不能建立正常的两性关系,不能带孩子去公园玩,甚至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他们不得不放弃很好的工作机会。
性质:一种持久的、非理性的恐惧
有时不由自主或莫名其妙地恐惧,而且无法控制等等。
有专家认为,患社交恐怖症通常与内向的性格,以及孩童时人生经历有关。
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许多人会更加惧怕与人交往,严重的会发展成社交恐怖症。还有些患者与父母的关系不好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或是不断指责,容易使孩子的自我评价降低,从而引发吐交恐嗅。尤其是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而是整天生活在父母的指责中,这对孩子的性格长成十分不利。
如果要追溯家庭环境,可以说,女孩来自父母的管束比男孩更多。女孩的家长要求女儿自敛,要像个女孩的样子。这毫无疑问地增加了女孩在与人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她们害怕在别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胆小、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被人取笑。因此,女孩子患社交恐怖症的几率要高于男孩子。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心经一语道破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16/19/14106735_441375902.shtml
http://www.guokr.com/question/224805/
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患者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
常见症状:恐惧紧张,严重焦虑
3.心理社会因素
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对特殊物体的恐怖可能与父母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及亲身经历(如被狗咬过而怕狗)等有关。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恐怖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突的象征作用和置换作用的结果。条件反射和学习理论在该症发生中的作用是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恐怖症的核心症状是恐惧紧张,并因恐怖引起严重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因恐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社交恐怖症
主要是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即刻的焦虑发作,并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具体表现为患者害怕在有人的场合或被人注意的场合出现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回避诱发焦虑的社交场景,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赤面恐怖是较常见的一种,患者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脸红、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有的患者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治疗
1.药物治疗
减轻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可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和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等。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
(1)行为治疗 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等,为治疗特定恐怖症最重要的方法。其原则包括: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之间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
(2)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怖症的首选方法。既往的行为治疗方法更强调可观察到的行为动作,长期疗效不甚满意。认知行为治疗在调整患者行为的同时,强调对患者不合理认知的调整,效果更好。尤其对社交恐怖症患者,其歪曲的信念和信息处理过程使得症状持续存在,纠正这些歪曲的认知模式是治疗中非常关键的内容。
(3)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恐怖症的患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或低估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包括:治疗师的示范作用、社交性强化、暴露的作业练习、自我肯定训练等。
我猜大概是我们人类的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一直都存在很多危险和困难,所以在我们的内心和头脑中始终都存在恐惧和排斥,尤其面对未知事物时,更这样表现。
人类内心的恐惧来源于哪里?
恐怖(即我们平常说的恐惧)是一种具有较强效应的情绪,是个体在面临危险时的情绪反应。
与恐怖相关的几个因素
1.早年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在某些情形下,恐怖带有家族性。这可能由于遗传特性或家族关系的性质所致。
2.成年生活的某些因素易患恐怖障碍的人,常以特殊的方式思考问题。他们相信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这意味着当他们遇到现实生活问题时,他们变得尤为担心和紧张。
3.社会因素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可能患恐怖障碍,然而,女性较男性出现该问题的可能性更大。这可能与性别的教养方式或应激情境有关。
4.生理因素当身体从外界环境中得到威胁性信息时,周围神经系统即刻被激活,它迅速地作出反应而不受我们意识的调控。它能使你对环境更加的警觉,同时身体做出快速的动作反应。
对人恐惧症又称为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在心理学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失协症
在克服社交恐惧心理时,你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一、接纳自我 树立自信
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就是因为悦纳不了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变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
二、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过高的要求自己,要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
三、别在意自己的形象
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身体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的加重。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形象时,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四、勇敢地去面对
有紧张现象的人,在社交场合下,往往会表现出逃避心理,害怕自己会出丑而不去面对。其实,逃避并不能消除紧张,相反,它会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责备自己,以致下次会更加紧张。而且,我们也不可能逃避一辈子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必须与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我们都必须去面对。
社交恐惧症并不可怕,总结一下就是多增强自己的安全感,多加强自信心,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别太注意自己的表现与情绪,与人交流时顺其自然,不要老是担心对方怎么看你!
人类愚蠢的习性
哲学家也有多种。希腊斯多葛哲学派研究的最终结果是选择自杀。我认为这样的哲学未必是好哲学。想死的另一面是救救我吧。这不只是来自哲学,心理学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说自杀是精神医学或者说是心理学治疗的对象。
在这个病例中,可以看出腼腆怕羞的性格,青春期开始时的萌发和早年形成的批判态度等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进入恶性循环后又出现了敏感关系妄想,使恐人症状逐渐加重。尽管成年后对幼年经历已没有严重的自责,但羞耻反应及对行为的幼稚评价足以阻碍他的心理发展趋向成熟。
尼采说过:“人生若有目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夜与雾》的作者弗兰克路的分析理论继承了尼采的思想,如果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感到不安。
洛杉矶有个自杀预防中心。丘纳德曼所长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杀的人中富人比穷人多。也许有人认为穷人很苦,所以自杀的人多。而实际上,即使富裕,也无法预防自杀,有钱未必就能幸福。
如果人生有明确的目标,即使穷人也不想匆匆去死。如果没有人生目标,即使是富人,也会因无所事事而想死。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神经症患者多得出乎意料。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目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信就是自我接纳的程度。一个能完全接纳自己的人是非常自信的,反之则自卑。
症状表现
可有短暂的恐怖症状,但有其他精神症状同时存在,可资鉴别。
恐人症的症状较为复杂,除了见人表情不自然或感到脸红外,还有对视恐怖、敏感性关系妄想(投射心理反应)以及表现为强迫意向的冲动。
恐人症病人大多性格孤僻,极其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生活作风”方面的评价。在青春期开始自然地出现难以克制的对异性的向往和性幻想时,没有心理准备,认为这是可耻的事,怕被别人觉察出来。但又不敢于向别人询问以矫正自己的错误判断,感到心中有了“鬼”’而出现轻度恐人症状,如心情紧张、脸红等。如果幼年期有过一些性经历,这时,这些经历便自然会浮现出来。由于病人在此年龄期间对性道德没有成熟的、正确的理解,便不恰当地谴责自己。因此,这些幼年性经历便成了“不可挽回的可耻罪过”,成了心中的“鬼”,因而加剧了恐人症的病情并使之不断恶化。 我们曾对一些性格较开朗的青年躯体病人和正常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其中有25%的病人承认幼年期也有过类似的性经历,在当时也曾感到好奇和有趣,但印象多不深刻,他们在回忆这些儿童无知的性游戏时,不觉得有什么重大意义,更不加自我谴责。
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个人对可被他人观察到的公众场合,预先感到的一种持久的、非理性的恐惧。一个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害怕他自己会做出令人难堪的举止。这个人意识到了这种恐惧其实多余的,没有理由的,但还是被恐惧所控制要躲避那些可能有公众监视的场合。社交恐怖症常常涉及一种自我预言的效应(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一个人可能很害怕别人的审视和拒绝以致于造成过度的焦虑,影响了自己的表现。
社交恐怖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在美国最多的心理障碍疾病中,患社交恐怖症的人数仅次于抑郁症、酗酒而名列第三,我国目前患病人数也在激增.
社交恐怖症主要可以分成两类: (1)一般社交恐怖症: 如果你患了一般社交恐怖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你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你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你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你从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捍卫你的权利。 (2)特殊社交恐怖症: 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怖症,你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你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尽管如此,你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怖。推销员、演员、教师、音乐演奏家,等等,经常都会有特殊社交恐怖症。他们在与别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他们需要上台表演,或者当众演讲时,他们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常常变得结结巴巴,甚至楞在当场。
社交恐怖症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这两类社交恐怖症都有类似的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所。周围的人可能会看到的症状有:红脸、口吃结巴、轻微战抖。有时候,患者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糟糕的结果是,患者会进入惊恐状态。 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 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不能去逛商场买东西,不能建立正常的两性关系,不能带孩子去公园玩,甚至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他们不得不放弃很好的工作机会。
性质:一种持久的、非理性的恐惧
有时不由自主或莫名其妙地恐惧,而且无法控制等等。
有专家认为,患社交恐怖症通常与内向的性格,以及孩童时人生经历有关。
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许多人会更加惧怕与人交往,严重的会发展成社交恐怖症。还有些患者与父母的关系不好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或是不断指责,容易使孩子的自我评价降低,从而引发吐交恐嗅。尤其是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而是整天生活在父母的指责中,这对孩子的性格长成十分不利。
如果要追溯家庭环境,可以说,女孩来自父母的管束比男孩更多。女孩的家长要求女儿自敛,要像个女孩的样子。这毫无疑问地增加了女孩在与人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她们害怕在别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胆小、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被人取笑。因此,女孩子患社交恐怖症的几率要高于男孩子。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心经一语道破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