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五)
第九卷
1.如果一个人的身心处于健康明智的状况下,在他睡眠之前已经把理性唤醒,给了他充分的质疑问难的机会,至于他的欲望,他则既没有使其过饿也没有使其过饱,让它可以沉静下来,不致用快乐或痛苦烦扰他的至善部分,让后这可以独立无碍地进行研究探求,掌握未知的事物,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如果他也同样地使自己的激情部分安静了下来,而不是经过一番争吵带着怒意进入梦乡;如果他这样地使其灵魂中的两个部分安静了下来,使理性所在的第三个部分活跃起来,而人就是这样地睡着了;你知道,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最可能掌握真理,他的梦境最不可能非法的。
2.自以为吸取了两者之长,既不奢侈又不吝啬,他过着一种既不寒伧又不违法的生活,于是他由一个寡头派变成了民主派。
3.在一个人的心灵被一个主宰激情完全控制了之后,他的生活便是铺张浪费,纵情酒色,放荡不羁等等。
4,.他们一生从来不真正和任何人交朋友。他们不是别人的主人便是别人的奴仆。僭主的天性是永远体会不到自由和真正友谊的滋味的。
5.在论及相应的个人时,我们要求讨论者能通过思考深入地一直理解到对象的心灵和个性,而不是像一个小孩子那样只看到外表便被僭主的威仪和生活环境所迷惑?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作出判断,我们才应当倾听他的判断——特别是,假如他不仅看到过僭主在公众面前的表现,而且还曾经和僭主朝夕相处,亲眼目睹过他在自己家里以及在亲信中的所作所为(这是剥去一切伪装看到一个人赤裸裸灵魂的最好场合)。
6.被僭主统治的国家,如果个人和国家相像,他必定有同样的状况。他的心灵充满大量的奴役和不自由,他的最优秀最理性的部分受着奴役;而一个小部分,即那个最恶的和最狂暴的部分则扮演着暴君的角色。
7.一个真正的僭主暴君,他不能控制自己却要控制别人。
透过欲望的众多你就可以看到他的真正贫穷。
8.正如城邦分成三个等级一样,每个人的心灵也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我看到也有三种快乐,各各对应,还同样地有三种对应的欲望和统治。
第一个部分是人用来学习的。另一个部分是人用来发怒的。第三部分欲望、爱钱部分。
所以我们说人的基本类型有三:哲学家或爱智者、爱胜者和爱利者。
9.哲学家把别的快乐和他知道真理永远献身研究真理的快乐相比较时,他会认为别的快乐远非真正的快乐,他会把它们叫做“必然性”快乐。因为,若非受到必然性束缚他是不会要它们的。
10.三种快乐三种生活之间各有不同的说法,区别不是单纯关于哪一种较为可敬哪一种较为可耻,或者,哪一种较善哪一种较恶,而是关于哪一种确实比较快乐或摆脱了痛苦。
11.和痛苦对比的快乐以及和快乐对比的痛苦都是平静,而不是真实的快乐和痛苦,而只是似乎快乐或痛苦。这些快乐的影像和真正的快乐毫无关系,都只是一种欺骗。
12.你是不是认为自然有上中下三级?
那么自下升到中,他不会认为已经升到了上吗?当他站在中向下看他的来处时,他不会因为从未看见过真正的上面认为自己已经在上了吗?
13.没有经验过真实的人,他们对快乐、痛苦及这两者之中间状态的看法应该是不正确的,正如他们对许多别的事物的看法不正确那样。
因此当他们遭遇痛苦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处于痛苦之中,认为他们的痛苦是真实的。他们会深信,从痛苦转变到中间状态就能带来满足和快乐。而事实上,由于没有经验过真正的快乐,他们是错误地对比了痛苦和无痛苦。正如一个从未见过白色的人把灰色和黑色相比那样。
14.饥渴等等不是身体常态的一种空缺吗?
无知和无智不也是心灵常态的一种空缺吗?
15.受到充实的东西和用以充实的东西愈是实在,我们所感到的快乐也就愈是真实;反之,如果比较地缺少实在,我们也就比较地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充实满足,也就比较地不能感受到可靠的真实的快乐。
16.如果爱利和爱胜的欲望遵循知识和推理的引导,只选择和追求智慧所指向的快乐,那么它们所得到的快乐就会是它们所能得到的快乐中最真的快乐;并且,由于受到真所引导,因而也是它们自己固有的快乐,如何任何事物的最善都可以被说成是自己的话。
如果是在其他两个部分之一的引导之下,它就不能得到自己固有的快乐,就会迫使另两部分追求不是它们自己的一种假快乐。
17.主张“行事不正义对行事者有利,等于在主张:人不应该企图调解两个精怪之间的纠纷使它们和睦相处,而应当任其相互吞并残杀而同归于尽。
反之,主张正义有利说的人主张:我们的一切行动言论应当是为了让我们内部的人性能够完全主宰整个的人,管好那个多头的怪兽,像一个农夫栽培浇灌驯化的禾苗而铲除野草一样。他还要把狮性变成自己的盟友,一视同仁地照顾好大家的利益,使各个成分之间和睦相处,从而促进它们生长。
18.固执和暴躁受到谴责,不是因为它使我们内部的狮性或龙性的力量增加和强壮到了太高的程度吗?
同样,奢侈和柔弱受到谴责,不是因为它们使狮性减少削弱直至它变成懒散和懦弱吗?
19.智慧和控制管理最好来自自身内部,否则就必须从外部加强。为的是让大家可以在同一指导下成为朋友成为平等者。
20.在身体的习惯和锻炼方面他不仅不会听任自己贪图无理性的野蛮的快乐,把生活的志趣放在这个方面,甚至也不会把身体的健康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把寻求强壮、健康或美的方法放在首要的地位,除非因为这些事情有益于自制精神。他会被发现是在时刻为自己心灵的和谐而协调自己的身体。
21.他会倾向于注视自己心灵里的宪法,守卫着它,不让这里因财富的过多或不足而引起任何纷乱。他会因此根据这一原则尽可能地或补充一点或散去一点自己的财富,以保持正常。
在荣誉上,他遵循如下的同一原则:荣誉凡能使他人格更善的,他就高高兴兴地接受。荣誉若是有可能破坏他已经确立起来的习惯的,无论公私方面,他都避开它。
22.<理想中的城邦> 或许上天建有它的一个原型,让凡是希望看见它的人能看到自己在那里定居下来。至于它是现在存在还是将来才能存在,都没关系。
第十卷
1.我们一定不能把对个人的尊敬看得高于真理。
2.模仿术和真实距离是很远的。而这似乎也正是它之所以在只把握了事物的一小部分(而且还是表象的一小部分)时就能制造任何事物的原因。
3.如果他对自己模仿的事物有真知的话,他是一定宁可献身于真的东西而不愿献身于模仿的。他会热心于制造许多出色的真的制品,留下来作为自己身后的纪念。他会宁愿成为一个受称羡的对象,而不会热心于做一个称羡别人的人的。
4.不论谈到什么事物都有三种技术:使用者的技术,制造者的技术和模仿者的技术。
5.任何事物的使用者乃是对他最有经验的,使用者把使用中看到的该事物的性能好坏通报给制造者。
6.绘画以及一般的模仿艺术,在进行自己的工作时是在创造远离真实的作品,是在和我们心灵里的那个远离理性的部分交往,不以健康与真理为目的地在向它学习。
7.法律会以某种方式告知:遇到不幸时尽可能保持冷静而不急躁诉苦,是最善的。因为,这类事情的好坏是不得而知的;不作克制也于事无补;人世生活中的事本也没有什么值得太重视的;何况悲痛也只能妨碍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快地取得我们所需要的帮助呢?
你指的什么帮助呢?
周密地思考所发生的事情呀!就像在掷骰子时骰子落下后决定对掷出的点数怎么办那样,根据理性的指示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应该是最善之道。我们一定不能像小孩子受了伤那样,在啼哭中浪费时间,而不去训练自己心灵养成习惯:尽快地设法治伤救死,以求消除痛苦。
8.我们的那个不冷静的部分给模仿提供了大量各式各样的材料。而那个理智的平静的精神状态,因为它几乎是永远不变的,所以是不容易模仿的,模仿起来也是不容易看懂的,尤其不是涌到剧场里来的那一大群杂七杂八的人所容易了解的。因为被模仿的是一种他们所不熟悉的感情。
9.替别人设身处地的感受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我们为自己的感受,在那种场合养肥了的怜悯之情,到了我们自己受苦时就不容易被制服了。
10.在我们应当让这些情感干枯而死时诗歌却给它们浇水施肥。在我们应当统治它们,以便我们可以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更坏更可悲时,诗歌却让它们确立起了对我们的统治。
11.不正义如果对于不正义者是致命的,结果它就不会显得是一个可怕的东西了,因为它(如果这样就)会是一个能除恶的东西了。
12.他们即使年轻时没有被人看破,但大多数到了人生的最后会被捉住受到嘲弄。
13.灵魂的状况是没有选择的,因为不同生活的选择必然决定了不同的性格。
1.如果一个人的身心处于健康明智的状况下,在他睡眠之前已经把理性唤醒,给了他充分的质疑问难的机会,至于他的欲望,他则既没有使其过饿也没有使其过饱,让它可以沉静下来,不致用快乐或痛苦烦扰他的至善部分,让后这可以独立无碍地进行研究探求,掌握未知的事物,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如果他也同样地使自己的激情部分安静了下来,而不是经过一番争吵带着怒意进入梦乡;如果他这样地使其灵魂中的两个部分安静了下来,使理性所在的第三个部分活跃起来,而人就是这样地睡着了;你知道,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最可能掌握真理,他的梦境最不可能非法的。
2.自以为吸取了两者之长,既不奢侈又不吝啬,他过着一种既不寒伧又不违法的生活,于是他由一个寡头派变成了民主派。
3.在一个人的心灵被一个主宰激情完全控制了之后,他的生活便是铺张浪费,纵情酒色,放荡不羁等等。
4,.他们一生从来不真正和任何人交朋友。他们不是别人的主人便是别人的奴仆。僭主的天性是永远体会不到自由和真正友谊的滋味的。
5.在论及相应的个人时,我们要求讨论者能通过思考深入地一直理解到对象的心灵和个性,而不是像一个小孩子那样只看到外表便被僭主的威仪和生活环境所迷惑?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作出判断,我们才应当倾听他的判断——特别是,假如他不仅看到过僭主在公众面前的表现,而且还曾经和僭主朝夕相处,亲眼目睹过他在自己家里以及在亲信中的所作所为(这是剥去一切伪装看到一个人赤裸裸灵魂的最好场合)。
6.被僭主统治的国家,如果个人和国家相像,他必定有同样的状况。他的心灵充满大量的奴役和不自由,他的最优秀最理性的部分受着奴役;而一个小部分,即那个最恶的和最狂暴的部分则扮演着暴君的角色。
7.一个真正的僭主暴君,他不能控制自己却要控制别人。
透过欲望的众多你就可以看到他的真正贫穷。
8.正如城邦分成三个等级一样,每个人的心灵也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我看到也有三种快乐,各各对应,还同样地有三种对应的欲望和统治。
第一个部分是人用来学习的。另一个部分是人用来发怒的。第三部分欲望、爱钱部分。
所以我们说人的基本类型有三:哲学家或爱智者、爱胜者和爱利者。
9.哲学家把别的快乐和他知道真理永远献身研究真理的快乐相比较时,他会认为别的快乐远非真正的快乐,他会把它们叫做“必然性”快乐。因为,若非受到必然性束缚他是不会要它们的。
10.三种快乐三种生活之间各有不同的说法,区别不是单纯关于哪一种较为可敬哪一种较为可耻,或者,哪一种较善哪一种较恶,而是关于哪一种确实比较快乐或摆脱了痛苦。
11.和痛苦对比的快乐以及和快乐对比的痛苦都是平静,而不是真实的快乐和痛苦,而只是似乎快乐或痛苦。这些快乐的影像和真正的快乐毫无关系,都只是一种欺骗。
12.你是不是认为自然有上中下三级?
那么自下升到中,他不会认为已经升到了上吗?当他站在中向下看他的来处时,他不会因为从未看见过真正的上面认为自己已经在上了吗?
13.没有经验过真实的人,他们对快乐、痛苦及这两者之中间状态的看法应该是不正确的,正如他们对许多别的事物的看法不正确那样。
因此当他们遭遇痛苦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处于痛苦之中,认为他们的痛苦是真实的。他们会深信,从痛苦转变到中间状态就能带来满足和快乐。而事实上,由于没有经验过真正的快乐,他们是错误地对比了痛苦和无痛苦。正如一个从未见过白色的人把灰色和黑色相比那样。
14.饥渴等等不是身体常态的一种空缺吗?
无知和无智不也是心灵常态的一种空缺吗?
15.受到充实的东西和用以充实的东西愈是实在,我们所感到的快乐也就愈是真实;反之,如果比较地缺少实在,我们也就比较地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充实满足,也就比较地不能感受到可靠的真实的快乐。
16.如果爱利和爱胜的欲望遵循知识和推理的引导,只选择和追求智慧所指向的快乐,那么它们所得到的快乐就会是它们所能得到的快乐中最真的快乐;并且,由于受到真所引导,因而也是它们自己固有的快乐,如何任何事物的最善都可以被说成是自己的话。
如果是在其他两个部分之一的引导之下,它就不能得到自己固有的快乐,就会迫使另两部分追求不是它们自己的一种假快乐。
17.主张“行事不正义对行事者有利,等于在主张:人不应该企图调解两个精怪之间的纠纷使它们和睦相处,而应当任其相互吞并残杀而同归于尽。
反之,主张正义有利说的人主张:我们的一切行动言论应当是为了让我们内部的人性能够完全主宰整个的人,管好那个多头的怪兽,像一个农夫栽培浇灌驯化的禾苗而铲除野草一样。他还要把狮性变成自己的盟友,一视同仁地照顾好大家的利益,使各个成分之间和睦相处,从而促进它们生长。
18.固执和暴躁受到谴责,不是因为它使我们内部的狮性或龙性的力量增加和强壮到了太高的程度吗?
同样,奢侈和柔弱受到谴责,不是因为它们使狮性减少削弱直至它变成懒散和懦弱吗?
19.智慧和控制管理最好来自自身内部,否则就必须从外部加强。为的是让大家可以在同一指导下成为朋友成为平等者。
20.在身体的习惯和锻炼方面他不仅不会听任自己贪图无理性的野蛮的快乐,把生活的志趣放在这个方面,甚至也不会把身体的健康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把寻求强壮、健康或美的方法放在首要的地位,除非因为这些事情有益于自制精神。他会被发现是在时刻为自己心灵的和谐而协调自己的身体。
21.他会倾向于注视自己心灵里的宪法,守卫着它,不让这里因财富的过多或不足而引起任何纷乱。他会因此根据这一原则尽可能地或补充一点或散去一点自己的财富,以保持正常。
在荣誉上,他遵循如下的同一原则:荣誉凡能使他人格更善的,他就高高兴兴地接受。荣誉若是有可能破坏他已经确立起来的习惯的,无论公私方面,他都避开它。
22.<理想中的城邦> 或许上天建有它的一个原型,让凡是希望看见它的人能看到自己在那里定居下来。至于它是现在存在还是将来才能存在,都没关系。
第十卷
1.我们一定不能把对个人的尊敬看得高于真理。
2.模仿术和真实距离是很远的。而这似乎也正是它之所以在只把握了事物的一小部分(而且还是表象的一小部分)时就能制造任何事物的原因。
3.如果他对自己模仿的事物有真知的话,他是一定宁可献身于真的东西而不愿献身于模仿的。他会热心于制造许多出色的真的制品,留下来作为自己身后的纪念。他会宁愿成为一个受称羡的对象,而不会热心于做一个称羡别人的人的。
4.不论谈到什么事物都有三种技术:使用者的技术,制造者的技术和模仿者的技术。
5.任何事物的使用者乃是对他最有经验的,使用者把使用中看到的该事物的性能好坏通报给制造者。
6.绘画以及一般的模仿艺术,在进行自己的工作时是在创造远离真实的作品,是在和我们心灵里的那个远离理性的部分交往,不以健康与真理为目的地在向它学习。
7.法律会以某种方式告知:遇到不幸时尽可能保持冷静而不急躁诉苦,是最善的。因为,这类事情的好坏是不得而知的;不作克制也于事无补;人世生活中的事本也没有什么值得太重视的;何况悲痛也只能妨碍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快地取得我们所需要的帮助呢?
你指的什么帮助呢?
周密地思考所发生的事情呀!就像在掷骰子时骰子落下后决定对掷出的点数怎么办那样,根据理性的指示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应该是最善之道。我们一定不能像小孩子受了伤那样,在啼哭中浪费时间,而不去训练自己心灵养成习惯:尽快地设法治伤救死,以求消除痛苦。
8.我们的那个不冷静的部分给模仿提供了大量各式各样的材料。而那个理智的平静的精神状态,因为它几乎是永远不变的,所以是不容易模仿的,模仿起来也是不容易看懂的,尤其不是涌到剧场里来的那一大群杂七杂八的人所容易了解的。因为被模仿的是一种他们所不熟悉的感情。
9.替别人设身处地的感受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我们为自己的感受,在那种场合养肥了的怜悯之情,到了我们自己受苦时就不容易被制服了。
10.在我们应当让这些情感干枯而死时诗歌却给它们浇水施肥。在我们应当统治它们,以便我们可以生活得更幸福而不是更坏更可悲时,诗歌却让它们确立起了对我们的统治。
11.不正义如果对于不正义者是致命的,结果它就不会显得是一个可怕的东西了,因为它(如果这样就)会是一个能除恶的东西了。
12.他们即使年轻时没有被人看破,但大多数到了人生的最后会被捉住受到嘲弄。
13.灵魂的状况是没有选择的,因为不同生活的选择必然决定了不同的性格。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