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又一个时代的印记褪去
![]() |
“
死怎能不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无动于衷
”
前些日子还开着这个人的玩笑,突然这个人就不在了,而他仅有59岁,世界诸般,并未都在意料之中。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这个纷扰的世界,这个热爱生命的诗人值得去缅怀。
有人说,他的诗歌没有生命力。为此,他曾自信地说:“我的诗被盗版20多年,这就是我的奖杯。”
“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
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
![]() |
记得大学现代文学老师曾出了一道题,题目大概是写一下心中那个影响过你的现代作家。因为读书少,我就把汪国真写出来了,不过又由于不知道写些什么内容,篇幅太短,就又把另一个人拉出来了,那个人即是——席慕蓉。
作业交罢,当时情景我是不大记得清楚了,只依稀记得老师课堂提到了汪国真,还有席慕蓉,结论是什么,就是不否定这个人的存在或影响,但多多少少对这两个人的诗歌有种不屑详说,也不用详说的感觉。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再者说来,按年代划分,汪国真和席慕蓉其实还不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按这样的说法其实和我好像也没多大关系。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朦胧诗的地界,接着什么“后朦胧”,“第三代诗”风靡。而到了80年代,汪国真不算横空出世,倒像是撞在了枪口上,国家刚开始改革开放,年轻人们的爱情和理想都嗷嗷待哺,而他的诗积极向上,通俗易懂,诸多诗歌都如是以一个知心大哥的身份和你谈论青春的迷茫。
他的诗有别于那些意象林立,深沉朦胧的诗歌,用现在的话说,他更像一段“心灵鸡汤”,也因此成为了励志格言的常客,温暖着那个时代里不少的心灵。
“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如薄酒一杯
像柔风一缕
”
1990年是所谓的“汪国真年”,接触到汪国真以及席慕蓉的诗应该是在初中时代,而与汪国真火在的90年代有段时间了。依稀记得初中那时,我们班和隔壁班打击课外书非常严厉,尤其是漫画书言情小说之类,而与此同时,语文老师就会在课堂上有意无意提一些可以看的书,一次恰逢提到汪国真,我当即抢答我读过他的诗,甚至恨不得把抽屉里的诗集拿出来给全班激昂地来一首《热爱生命》。语文老师除了对我这种无礼或者说是装X有些烦躁,但还是表示汪国真的诗歌值得一读。随后,课改,汪国真的散文作品、诗歌作品在2000年后不断地被引导语文课本中。
青春朦胧,年少的我们大多靠小说,电视,租借来的影碟来认识世界的,而汪国真的诗歌恰巧成为了我们解读人生、理解爱情、憧憬梦想最好的启蒙作品。更有甚者,汪国真席慕蓉的一些诗歌成了彼此交流的工具,给心仪的对方抵上一首抄录的小诗,既体面,又表达了心中难言的情愫。
“
不要急于相见
既然已经分别了很久很久
平安便是夙愿
离愁终有尽 相思诉不完
”
当我们谈叶芝,辛波斯卡……,甚至余秀华的时候,我们真的都在谈诗歌吗?
如抄录小诗一样,同学间还有互相给笔记本抄流行歌的,这些所有的美好就像周杰伦,96黄金一代,火影海贼……一样,汪国真和席慕蓉都是属于那个时代最美好和最纯真的回忆。
“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
![]() |
有人说:“初中时崇拜你,高中时喜欢你,大一时偶尔看你,大二后就不再读你。”文艺评论界评论汪国真的诗浅陋、直白。
汪国真并不在意,他如同他积极向上的诗歌一样,他热爱生命,并且“翻个一个个高山,就像翻越一个个自己”,诗歌写成了现象级,入选会国标语文教材;练习书法,成为国礼相送国外政要;再者作曲,08年为400首古诗词谱曲,09年在北京音乐厅举办《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音乐会》,作品还入选中国音乐学院教材。
![]() |
在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虽然随着岁月时代的变迁,个人的知识和阅历等都有了实质的提高,会觉得汪国真的诗确实过于通俗易懂,简单纯真,不值得探讨了,但也还是会记得那样一个青春懵懂的时期有那样一个知心哥哥,知心姐姐曾影响过他们。
对比如今戴着面具生活,穿着脚镣行走,浮躁癫狂的社会,汪国真必然会唤起我们对那个“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的年代的无比怀念。
| 热 爱 生 命 |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图:张望 |
-
Jeremy Leow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1-06 0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