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鹅、手中绳、藤上瓜
翻过前面的山梁,再走一段路就到了禹城,虽然这么想,脚步却愈发沉重,背上的鹅笼也如巨石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母亲病重在床,自己卖了鹅,要赶快买药回去。许彦心里想着,虽已疲惫不堪,脚下一点不敢懈怠。
“哎呦哎呦,这该死的山路,痛杀本公子的脚了。”
忽有人声传来,许彦驻足,循声望去,见一青袍男子侧卧在路侧林边的巨石上。一边揉脚,一边痛呼。
“那边的好心人,”青袍男子招手唤许彦,“可否过来帮帮忙”。
许彦走过去,见那人颇为年轻,英俊不凡,书生打扮,且衣着华美,有豪族风范。只是这样的人怎么孤单一人沦落荒野?
“小生姓卢,家住范阳,近日前往禹城访友,不料路上遭遇劫匪,随从皆被杀,侥幸孤身逃脱,行到此,脚痛无法行走,可否请求这位大哥帮个忙。”
许彦躬身道:“请说。”
“山路难行,可否寄身大哥背上的鹅笼中?”
许彦愕然无语,心说这人可恶至极,自己好心帮忙,竟然说这种鬼话。
书生见许彦态度变冷,忙分辨道:“大哥请别误会,小生并非说笑。如若不信,请将鹅笼放下,验证一下即可。”
许彦看那书生神情不似说笑,便将鹅笼放下。笼中两只白鹅,老母亲精心喂养了一年。起初在背上不停鸣叫,一路行来,气息萎靡。许彦转头看书生,调侃道:“我家的鹅性情温顺,断不会啄你。”
书生自然听得出许彦的嘲讽之意,却不答话,只是站起身,笑了笑,走到鹅笼前,只见身子一扭,已经进到鹅笼中。许彦揉了揉眼睛,见那书生正坐在两只鹅中间。而两只鹅对身边的书生如若未见,更神奇的是,许彦并未觉得书生变小,或是笼子变大。
“负小生到禹城即可。”书生朝许彦拱了拱手,两只脚搭在鹅笼的竹条上,悠悠荡荡,颇为享受的样子。
许彦绕着鹅笼转了一圈,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又不好拒绝,只得将鹅笼重新背起,颠了颠,重量也并未增加。于是继续前行,一边走一边和背上的书生闲聊。不知不觉间过了山梁,又走了片刻,前面路边有一棵大树,亭亭如盖,在树下投下一片阴凉。
时值正午,头顶烈日炎炎。书生提议在树下休息,走了这许久山路,许彦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自然应允。
许彦将鹅笼从背上解下,放置于地。书生从鹅笼中出来便和许彦同等大小。
“许兄高义,小弟特准备酒水一桌以谢兄负载之恩。”
那书生身无二物,却大言不惭说什么准备酒水一桌。许彦正暗感好笑,却见那书生张口吐出一青色铜盒,铜盒迎风渐长,转眼变成一个巨大青铜铁箱,打开铁箱,桌椅俱全,一件一件拿出来,选树荫平坦处放置。地面铺着厚厚的波斯毛毯,桌椅置其上。忽又打开一小匣,冷热素荤,各色珍馐俱在其中,香气袅袅,引人涎水。佳肴满桌,杯盘器皿皆铜质,古朴典雅,世所罕见。
许彦看的目瞪口呆,几疑身在梦境。但那美酒佳肴入口滋味奇妙异常,自己清贫半生,绝对没有品尝过,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样的美梦。
推杯换盏,酒过数巡。书生忽感叹道:“有好酒无美人相配,大煞风景。”说罢口中吐出一绝色女子。女子芳龄二八,衣服绮丽,容貌殊绝。且谈吐雅致,温婉可人。一边劝酒夹菜,一边揉肩捏腿。又过了片刻,书生忽然打了个哈欠,对许彦歉意道:“许兄稍坐,小弟困乏难忍,先去歇息片刻。”许彦点头。书生又从那铜箱中拿出床榻被褥,翻身上床,不片刻已鼾声渐起。
场间仅余女子和许彦。女子忽然面现悲色,对许彦哀声道:“奴家虽嫁与卢生,实则被强迫,有难言之隐握于其手中,不得不奴颜婢膝当牛做马。奴家心中有如意郎君,已旬月未见,现卢生酣睡,奴家欲见情郎一面,希望您为奴家守密。”
许彦见女子泫然欲泣,不忍拒绝,点头答应。
女子便张口吐出一年轻男子。男子年芳二十许,剑眉星目,唇红齿白,面如冠玉。两人相见,彼此互诉衷肠,女子暗自垂泪,男子虎目含悲。卢生忽在塌上口渴要水喝。女子慌忙端水送去。男子坐在许彦对面,目中悲伤神情尽去,脸色一连数变,陡然低声哀求道:“有一不情之请,望兄应允。”未等许彦说话,那人续又说道,声音低沉迅疾:“小生姓卢,祖籍范阳,年前去桐城访友,庙中遇一妖道。随从皆被杀,因那妖道豢养的小妾喜欢小生,偷偷藏起,才得以免死,但却被妖法缚住神魂,望兄能将妖道及其小妾杀掉,解去小生身上妖法。事成之后,小生定然厚报于兄。如若不允,小生便自裁于此,以免去奴役之苦。”男子说完,将桌子上一柄割肉尖刀擎在手中,翻转刀尖,抵在胸前,神色悲壮。
许彦愕然变色,眼见刀锋凌厉,刺入肌肉,鲜血淋漓。但涉及到害人性命,怎可轻易答应。男子见许彦不应,旋有厉声劝道:“妖道行事诡秘,害人无数,今日让你看到这许多隐秘事情。你道他是安了好心么?宴无好宴,等那妖道醒来,兄必然难逃一死。”
许彦心念电转,思及半日种种,确实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异之事,又见男子胸前血透衣衫,心中便信了八分。点了点头,从男子手上接过刀刃,背在身后,一步步向那书生睡的床榻走去。走到近前,书生正抱着美姬酣睡,许彦狠下心来举刀便刺。噗呲一声,刀刺入体,温热血液溅了许彦一脸,但刀下发出的却不是人的惨叫。定睛一看,哪有什么书生,自己竟然杀死了笼中的一只鹅。环顾周遭,座椅菜肴,美姬少年俱都消失不见,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许彦擦去脸上血迹,愣怔半晌,心想难道是遇到山中鬼魅,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人声。转身过去,见到书生正抚着被匕首钉在树干上的鹅尸痛哭失声。蓦然转身,眼中凶光大盛:“我好心款待你,为何要心怀杀意呢?”
“我——我——”许彦支支吾吾,踉跄后退,想辩解说是被那少年蛊惑,但那少年已经消失不见,又该作何解释?
“兄既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
书生说罢邪魅一笑,抬手朝许彦扔了一团东西,许彦尚未看清扔过来的是什么东西,已经被笼罩当中,触感如丝如絮,如绸如布,柔软轻薄如同蒙纱,心中诧异,用手撕扯,自然撕不开扯不断,正想高喊,眼前一黑失去意识。
不知道过了多久,许彦在摇摇晃晃中醒来,睁开眼睛就看到对面一只鹅在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许彦吃了一惊,环顾四周发现正身处鹅笼之中,更恐怖的是他发现自己浑身被羽,蹼掌鲜红,竟然变成了一只鹅。
“鹅兄可是醒了?”书生的声音蓦然响起,扭转头来看他。原来自己在鹅笼中,鹅笼在书生背上。
许彦大叫大吼,咒骂不停,却变成嘎嘎鹅鸣。
“干嘛要发怒呢?方才兄负我,此刻我负兄。片刻前兄欲杀我,现在兄入鹅笼,之后售卖他人,或清蒸、或红烧,葬于人腹,凡食兄肉喝兄汤者,皆是兄行走在世间的墓碑。总比如梦如幻痴活百年,化为一抔黄土强吧!”
听书生如此说,许彦惊恐尤甚。但所有咒骂、哀求皆成鹅语。半点也起不到作用。片刻之后,身心俱疲,精神萎靡地伏在鹅笼里。等待着悲惨的命运降临,可怜老母还病卧在床,等自己买药回去。想到此处,呜咽哭泣,声声悲鸣。
书生充耳不闻,背着鹅笼一路前行。一个时辰之后,禹城在望。路上行人渐多。书生穿的是他的粗布衣服,面容也和他一样,裹挟在熙攘人流中,一点不引人注意。正逢禹城集市,周边村镇的人都来赶集,牵牛骑马,卖羊售鸡,城市里的商贩们也都欢天喜地的在道路两边摆上摊铺。更有走江湖卖艺的表演吞剑碎石、花拳绣腿的功夫,不时引来声声喝彩。
走着走着,见到前面有一个买甜瓜的黑壮汉子,站在驴车边,吆喝着向路人兜售。书生径直走过去,想必是打算买个甜瓜解渴。许彦心里暗想。果然,书生走到车旁询问价钱,汉子回答。竟然颇不便宜。书生问可否先尝尝瓜的味道。汉子语气转冷,态度轻蔑,说你要是没钱就旁边看着,别耽误大爷做生意。
书生冷哼一声,“不就是一种瓜的么,还敢自称大爷,你当就你会种瓜么?”
黑壮汉子显然也不是善茬,听书生语带讥讽,勃然大怒道:“嗨!小子,还真别说,俺家世代种瓜,别的不敢说,禹城左近,能种出俺这样瓜的人还没生下来。”
“真是癞蛤蟆吞天胡吹大气,”书生不屑道,“你既然这么说,那咱们打个赌如何?”
“什么赌?”
“我在这长街上给你种出一株瓜来,如若不能我给你跪下磕头,叫你三声‘好爷爷’,如若能,你这车瓜就是我的了。怎样?可敢一赌?”
黑壮汉子眼睛瞪圆,“你说要在这街道上种出瓜来?”
“正是。”
“哈哈哈,”黑壮汉子狂笑不止,“你这傻蛋非要给俺当孙子,那俺就收了你吧!”
汉子嘴上不干不净,书生也不着恼,转向周围人大声道:“诸位乡亲父老评评理,这汉子卖瓜,我说先尝尝再买,他竟态度恶劣。今天我要和他打个赌,就在这长街上种出瓜来,如果种不出我跪地扣头,叫他三声‘好爷爷’,如果种的出,这车瓜就分与诸位尝个鲜。请诸位父老给我做个见证可好?”
有这么稀罕的趣事,周围人哪有不同意的道理,轰然叫好。也有些年长心善的劝告书生不要做意气之争,一株瓜从种到收,怎么也要三五月时间。而且这长街人走马踏,经年累月,虽然是土石,也已坚硬的石板一般。别说种瓜,种什么都长不出来。
书生谢过那些劝告的善人,转头朝那汉子索要几枚瓜籽。汉子正等着看他笑话,自然不会不给。书生从汉子给的瓜籽中选了几枚饱满的,弯腰放在地上,然后从四周划拉一捧沙土,覆在上面,直起身来,左右打量,看到左边有个看客腰中系着一个黄皮葫芦。就问人家里面装的是不是水。那人答是。书生就说,种子已经种下,没水可不行。那人笑呵呵地把葫芦递过来。书生打开盖子,喝了几口,然后将葫芦倾覆,一丝晶亮水线从葫芦嘴口倾泻而出,浇在那覆盖瓜籽的沙土上。
“嗨,俺可跟你说,要是等上三五个月俺可等不起。”汉子大声嘲笑。人群中也有人低声怀疑这背鹅笼的年轻人是不是得了失心疯。
书生不理汉子的嘲笑,聚精会神看着脚下地面,口中念念有词。周围人也都看着那埋了瓜籽的土包。如此过了盏茶功夫,有人不耐离开,但聚拢过来的人却愈发增多。有新来的好奇问这是在干什么,先到的就解释。那人就发出哄笑,说这是扯蛋吧!一时间,问的,笑的,骂的,喧嚣一片。这是,书生陡然发出一声高亢的叫声,将众人的议论都压下去。街市上忽然变得寂静一片,接着离得近的一人陡然高喊:“真发芽了。”
果然,一株嫩绿幼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破土而出。
周围人如同见到怪物一般,陡然向后退了一圈。目瞪口呆者有之,惊吓之下嘶吼连声的也不在少数。那幼苗却并不因众人的震惊而停止生长,反而长势愈发加快,蛇一般昂着头,眨眼就长到膝盖高低,绿叶层叠,卷曲的蔓子,抽曲蜿蜒,像是要找能够攀爬的东西,正巧站的近的有一位老人家拄着龙头拐杖,那藤蔓灵性十足地爬过去,循着拐杖一直长上去。老人家吓的扔开拐杖,但那拐杖却不倒,依然挺立。
盏茶时间,那几株瓜藤已经长成一片绿海,随后黄色花朵渐次开放,花谢结瓜,瓜熟蒂落。转瞬间,闹市长街,已经成了一片瓜田。香甜的气息甚至吸引来蜜蜂粉蝶。
“这是仙法?”有人死命地揉着眼睛。
“太神奇了。”有人惊叹。
那黑壮汉子脸黑如墨,嘴唇颤抖,额头青筋暴起,满眼都是不可思议:“这,这,这绝不可能。”
书生从藤上摘下一枚瓜,掰开,笑着递给失去拐杖的长者。老人接过,咬了一口,汁水四溢,“真甜,真甜啊!小老儿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甜的瓜。”老人大声夸赞。书生又从藤上摘瓜,摘下一个就顺手扔给围观众人。片刻后藤上瓜已经摘尽,周围人大都分到一块半块。书生把最后一个瓜留下,掰开一块塞进鹅笼,剩下的自己吃掉。吃完之后,擦净嘴巴,转向依然木立的黑壮汉子,“怎样?我这可算是种成了?”
黑壮汉子指着书生半晌才结结巴巴说出一句话:“你,你这是妖法。”
书生哈哈大笑,“若真是妖法你的命就丢了。”说罢抬手打了一个响指,葳蕤瓜藤瞬息变黄、枯萎、凋零。一阵轻风吹过,化为飞灰散落于地。众人还在愣神,书生已经背着鹅笼挤出人群。
黑壮汉子见书生并未朝他要瓜,心里长吁了一口气,回身去看自己的瓜,却见一车好瓜已然变成一堆瓦砾砖块。
这手长街种瓜的手段,神乎其神,可许彦在鹅笼中却看的真切,根本就没有什么瓜藤,他看到的只是书生从那黑汉子的车上取瓜分与众人。然后将石头瓦块扔到车上。还顺手摸了一个家丁模样男人的荷包。但众人却都莫名其妙地盯着虚空发呆。原来鹅眼看到的是真实,人眼却只见虚幻。
书生离开闹市,走到偏街,打开荷包,几两碎银子,几十文铜钱,一个木制的身份牌,一面写着马二,一面刻着“沈”字。书生把钱揣到口袋里,木牌随手扔掉,信步前行。过了片刻走到一片高宅大院墙外,顺着院墙走,百步之后行至正门。门口竟然车水马龙,原来是这家的主人正举办寿宴。场面颇大。
许彦透过鹅笼看到大门上的匾额写着“沈府”两个字。心中一动,记得大约一年前曾听说当朝太师沈德言告老还乡,回到禹城。想必这就是了。难道这人要把自己卖到沈府么?
书生盯着沈府大门,站了一会儿,走开,转到后门的一侧。刚走过去,就见一个仆役般的中年妇人愁眉苦脸地从旁门出来,看到书生后背的鹅笼时皱着的眉头倏然舒展,“你可是卖鹅?”
书生点头称是。
那妇人喜笑颜开,“真巧,夫人忽然要吃烧鹅,马二那挨千刀的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我正愁跑一趟集市累得要死,就遇到你了。你这鹅怎么卖?”
“一百文两只。”
“我给你一百五十文,你帮我拿到厨房。”那妇人颇为慷慨。
书生同意,跟在那妇人身后,许彦将头从鹅笼中伸出,能看到书生的侧脸,带着微微的笑意。
沈府颇大,曲径通幽,妇人一边走一边絮絮叨叨地和书生闲聊,问家是哪里,为何要卖鹅。书生就把许彦和他说过的重新叙述一遍。眼看着要走到厨房,书生忽然停住脚步,道:“这鹅我不想卖了。”转身欲走。
妇人立刻急了,走到书生身边扯着不让他走,蛮横道:“你这是耍老娘么?说不卖就不卖,你当这是你家么?也不打听一下,沈府可是你这样的泥腿子能放肆的。今天你是卖也得卖,不卖也得——”还未说完,书生一指点在妇人额头,妇人双眼一翻,即刻昏倒。
书生托住妇人的身子,将她拖到一处灌木后扔下。然后穿屋过院,轻车熟路地像是行走在自己家里一般。片刻之后已经来到寿宴举办的地点。那是一处广场似的地方,摆着几十张圆桌,桌桌人满,兴高采烈。身着青衣的仆役流水似地在席间穿梭,上菜上酒。其中有几桌宴席开在七彩绸缎搭建的棚子下面,周围戒备森严。今日的寿星,前太师沈德言就在其中。对着宴席的是一处高于众人的舞台,台上此刻正有一群艳装歌姬在轻歌曼舞。
书生定睛向那边看了一眼,解下后背的鹅笼放置在隐蔽处,孤身走向舞台后面。许彦满头雾水,不知道那书生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丹药。庆幸的是总算不用被红烧。片刻后,台上的歌姬表演完毕,下台离去。宴席中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
接着上台的是杂耍戏班,许彦惊愕地发现书生就在那群人中间。只见他时而挥舞长剑,时而挥舞砍刀,又或者充当头顶苹果的飞刀靶子。这样的戏码,比那些舞者要更受欢迎,众人都停止进食津津有味地观赏着。又表演了些吞剑、吐火之类的把戏。杂耍班主忽然上台说为了给太师祝寿,临时增加了一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偷桃祝寿”。
说罢躬身下台,许彦看到书生再次上台,腰中缠着一圈绳子。走到台中站定,向太师沈德言的方向深施一礼,“今日为给太师祝寿,小子要上天庭去为太师偷几枚王母娘娘的蟠桃来。”吉祥话好听,说完台下自然是叫好声一片,但谁也不知道这蟠桃要怎么偷回来。
只见书生解开腰中的绳子,在手里扯了扯,掂了掂,大家正百思不解他要干什么?却见他握着绳子一头,吐气开声,猛地向空中掷去。按常理那绳子必然掉落下来,但此时那绳子像有魔力一般,直直地向空中升去,就放佛有什么东西在空中扯它。
台下宾客都倒吸一口凉气,就连锦棚下的贵客都站起身来。
绳子越升越高,原本好大的一捆,转瞬就剩下短短的一截还留在台上。书生仰头看了看绳子,对台下众人道:“请大家安静,切勿要惊了上面的天兵天将,否则小子可就回不来了。”说罢身子向上一跃,双手攥住绳子,双脚盘住,整个身子都悬在半空中,接着手脚并用,迅速沿着绳子向上攀升。
书生速度很快,但天毕竟太高了。爬了一会儿,书生累了,休息在半空中,就在那云朵间。地下的众人都仰着头看,沈太师今天首次从锦棚下走出来。休息了片刻,书生继续向上攀爬,过了盏茶功夫,已经只能隐隐看到一个黑点,再一盏茶,黑点也看不到了。就在众人为书生担忧的时候,天空之上骤然雷电交鸣,隐约有金盔金甲的巨大人影在云朵间闪现。
所有人都屏息静气,心提在嗓子眼。如此不知过了多久,那绳子的极高处,视野的尽头,一个黑影出现,沿着绳子飞快地滑下,转眼就穿过高天中的云朵,转眼就到了半空,转眼就能看清模样。正是之前攀绳而上的书生。从绳索跳到台上,众人看到书生的眉毛、衣衫都有焦糊的痕迹。
书生擦了一把额上汗水,笑着说遇到了雷公电母,差一点被捉到。众人都跟着心惊胆战。书生又向已经走到台下的沈太师道:“幸不辱命。”说着从衣服里掏出一个硕大无比的蟠桃来,双手捧着向沈德言走去。
沈德言脸上激动万分,这么多年过寿,没有哪次有今日这般神奇精彩,听说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能长生不老,又说蟠桃分三等,最高的一等吃了与天地同寿,也不知道这一个是什么级别。接过蟠桃,正要问,那蟠桃忽然裂开,一条金色小蛇从中跃出,一口咬破他的喉咙,瞬息间钻进体内。
变生肘腋,周围人尚未反应过来,沈德言已经狂喷黑血倒地身亡。
书生站在尸体旁,放声狂笑,又目疵欲裂地指着尸体大骂道:“狗贼,当年灭我卢家满门时可想到有今日之祸。”
这时沈府的护卫已经赶过来,将书生团团围住。书生并不畏惧,环视凶神恶煞一般的护卫,洒然一笑,轻身一跃,翻过护卫的包围,又跃到台上。护卫们又轰然围拢过去,书生已经奔到那绳子下面。又一跳,双手抓住绳子,向上攀爬。台上一众护卫顿时懵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如何是好。其中有带队者喝骂声声,说若是捉不到刺客,都要掉脑袋。护卫们无奈,只得扔下刀枪,攀着绳子去追书生。
书生动作迅捷,护卫们笨手笨脚,在半空中蠕动攀升,如同一只吊丝下来的毛毛虫。等书生攀到云间,护卫们刚爬到一半。这时书生似乎累了,停在原处一动不动,护卫们速度却快了起来,想必是打算趁着书生疲惫抓他下来。不妨书生忽然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对着那绳子割了起来。护卫们顿时惊恐万分,上面的叫下面的赶紧往下滑,但几十个人都攀在绳子上,半空中风声呼啸,下面的根本听不清上面的说什么。于是混乱开始,有人惶急之下,握不住绳子,就从高空中摔下来,还有人大哭着向书生求饶。
书生不理,兀自割着。匕首锋利,只割了几下绳子就断了。绳子上的护卫哭嚎着跌落,有掉到城外的,又落在长街的,还有砸在屋宇廊檐的,如同半空中下了一阵人雨。书生割断绳子,便顺着绳子钻进云里,消失不见了。
另一个结局
这时沈府的护卫已经赶过来,将书生团团围住。书生并不畏惧,环视凶神恶煞一般的护卫,洒然一笑,轻身一跃,翻过护卫的包围,径直奔向之前藏匿的鹅笼处,俯身将鹅笼打开,将许彦变成的鹅扯出来,口中念咒,鹅忽然长大,转眼已壮若牛马。书生灵巧地跃到鹅背上,揪住鹅颈的翎羽,高喊一声“起”,那鹅便伸展双翼,扑扇着飞了起来,扇起的狂风吹的沈府护卫人仰马翻,等他们站稳身体,鹅和书生已经飞上了高空,眨眼间就飞的无影无踪。
第三个结局
书生奔到鹅笼处,将身体一摇,化成白鹅钻进笼中,而许彦则恢复人形,被众护卫捉住。许彦苦苦辩解,自然无人相信,最后成了书生的替罪羊,两只鹅也祭奠了沈府护卫的五脏庙。转眼到了秋后,许彦被押到刑场,午时三刻,饮罢送命酒,刽子手挥起砍刀,一腔热血喷出,许彦惨嚎一声从梦中惊醒,却原来是噩梦一场,拭去额头冷汗,背起鹅笼再次上路,将要翻过山梁时,忽然听到有人在路边喊脚痛。
许彦驻足,循声望去,见一青袍男子侧卧在路侧林边的巨石上。一边揉脚,一边痛呼。
……
【未完待续】
“哎呦哎呦,这该死的山路,痛杀本公子的脚了。”
忽有人声传来,许彦驻足,循声望去,见一青袍男子侧卧在路侧林边的巨石上。一边揉脚,一边痛呼。
“那边的好心人,”青袍男子招手唤许彦,“可否过来帮帮忙”。
许彦走过去,见那人颇为年轻,英俊不凡,书生打扮,且衣着华美,有豪族风范。只是这样的人怎么孤单一人沦落荒野?
“小生姓卢,家住范阳,近日前往禹城访友,不料路上遭遇劫匪,随从皆被杀,侥幸孤身逃脱,行到此,脚痛无法行走,可否请求这位大哥帮个忙。”
许彦躬身道:“请说。”
“山路难行,可否寄身大哥背上的鹅笼中?”
许彦愕然无语,心说这人可恶至极,自己好心帮忙,竟然说这种鬼话。
书生见许彦态度变冷,忙分辨道:“大哥请别误会,小生并非说笑。如若不信,请将鹅笼放下,验证一下即可。”
许彦看那书生神情不似说笑,便将鹅笼放下。笼中两只白鹅,老母亲精心喂养了一年。起初在背上不停鸣叫,一路行来,气息萎靡。许彦转头看书生,调侃道:“我家的鹅性情温顺,断不会啄你。”
书生自然听得出许彦的嘲讽之意,却不答话,只是站起身,笑了笑,走到鹅笼前,只见身子一扭,已经进到鹅笼中。许彦揉了揉眼睛,见那书生正坐在两只鹅中间。而两只鹅对身边的书生如若未见,更神奇的是,许彦并未觉得书生变小,或是笼子变大。
“负小生到禹城即可。”书生朝许彦拱了拱手,两只脚搭在鹅笼的竹条上,悠悠荡荡,颇为享受的样子。
许彦绕着鹅笼转了一圈,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又不好拒绝,只得将鹅笼重新背起,颠了颠,重量也并未增加。于是继续前行,一边走一边和背上的书生闲聊。不知不觉间过了山梁,又走了片刻,前面路边有一棵大树,亭亭如盖,在树下投下一片阴凉。
时值正午,头顶烈日炎炎。书生提议在树下休息,走了这许久山路,许彦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自然应允。
许彦将鹅笼从背上解下,放置于地。书生从鹅笼中出来便和许彦同等大小。
“许兄高义,小弟特准备酒水一桌以谢兄负载之恩。”
那书生身无二物,却大言不惭说什么准备酒水一桌。许彦正暗感好笑,却见那书生张口吐出一青色铜盒,铜盒迎风渐长,转眼变成一个巨大青铜铁箱,打开铁箱,桌椅俱全,一件一件拿出来,选树荫平坦处放置。地面铺着厚厚的波斯毛毯,桌椅置其上。忽又打开一小匣,冷热素荤,各色珍馐俱在其中,香气袅袅,引人涎水。佳肴满桌,杯盘器皿皆铜质,古朴典雅,世所罕见。
许彦看的目瞪口呆,几疑身在梦境。但那美酒佳肴入口滋味奇妙异常,自己清贫半生,绝对没有品尝过,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样的美梦。
推杯换盏,酒过数巡。书生忽感叹道:“有好酒无美人相配,大煞风景。”说罢口中吐出一绝色女子。女子芳龄二八,衣服绮丽,容貌殊绝。且谈吐雅致,温婉可人。一边劝酒夹菜,一边揉肩捏腿。又过了片刻,书生忽然打了个哈欠,对许彦歉意道:“许兄稍坐,小弟困乏难忍,先去歇息片刻。”许彦点头。书生又从那铜箱中拿出床榻被褥,翻身上床,不片刻已鼾声渐起。
场间仅余女子和许彦。女子忽然面现悲色,对许彦哀声道:“奴家虽嫁与卢生,实则被强迫,有难言之隐握于其手中,不得不奴颜婢膝当牛做马。奴家心中有如意郎君,已旬月未见,现卢生酣睡,奴家欲见情郎一面,希望您为奴家守密。”
许彦见女子泫然欲泣,不忍拒绝,点头答应。
女子便张口吐出一年轻男子。男子年芳二十许,剑眉星目,唇红齿白,面如冠玉。两人相见,彼此互诉衷肠,女子暗自垂泪,男子虎目含悲。卢生忽在塌上口渴要水喝。女子慌忙端水送去。男子坐在许彦对面,目中悲伤神情尽去,脸色一连数变,陡然低声哀求道:“有一不情之请,望兄应允。”未等许彦说话,那人续又说道,声音低沉迅疾:“小生姓卢,祖籍范阳,年前去桐城访友,庙中遇一妖道。随从皆被杀,因那妖道豢养的小妾喜欢小生,偷偷藏起,才得以免死,但却被妖法缚住神魂,望兄能将妖道及其小妾杀掉,解去小生身上妖法。事成之后,小生定然厚报于兄。如若不允,小生便自裁于此,以免去奴役之苦。”男子说完,将桌子上一柄割肉尖刀擎在手中,翻转刀尖,抵在胸前,神色悲壮。
许彦愕然变色,眼见刀锋凌厉,刺入肌肉,鲜血淋漓。但涉及到害人性命,怎可轻易答应。男子见许彦不应,旋有厉声劝道:“妖道行事诡秘,害人无数,今日让你看到这许多隐秘事情。你道他是安了好心么?宴无好宴,等那妖道醒来,兄必然难逃一死。”
许彦心念电转,思及半日种种,确实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异之事,又见男子胸前血透衣衫,心中便信了八分。点了点头,从男子手上接过刀刃,背在身后,一步步向那书生睡的床榻走去。走到近前,书生正抱着美姬酣睡,许彦狠下心来举刀便刺。噗呲一声,刀刺入体,温热血液溅了许彦一脸,但刀下发出的却不是人的惨叫。定睛一看,哪有什么书生,自己竟然杀死了笼中的一只鹅。环顾周遭,座椅菜肴,美姬少年俱都消失不见,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许彦擦去脸上血迹,愣怔半晌,心想难道是遇到山中鬼魅,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人声。转身过去,见到书生正抚着被匕首钉在树干上的鹅尸痛哭失声。蓦然转身,眼中凶光大盛:“我好心款待你,为何要心怀杀意呢?”
“我——我——”许彦支支吾吾,踉跄后退,想辩解说是被那少年蛊惑,但那少年已经消失不见,又该作何解释?
“兄既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
书生说罢邪魅一笑,抬手朝许彦扔了一团东西,许彦尚未看清扔过来的是什么东西,已经被笼罩当中,触感如丝如絮,如绸如布,柔软轻薄如同蒙纱,心中诧异,用手撕扯,自然撕不开扯不断,正想高喊,眼前一黑失去意识。
不知道过了多久,许彦在摇摇晃晃中醒来,睁开眼睛就看到对面一只鹅在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许彦吃了一惊,环顾四周发现正身处鹅笼之中,更恐怖的是他发现自己浑身被羽,蹼掌鲜红,竟然变成了一只鹅。
“鹅兄可是醒了?”书生的声音蓦然响起,扭转头来看他。原来自己在鹅笼中,鹅笼在书生背上。
许彦大叫大吼,咒骂不停,却变成嘎嘎鹅鸣。
“干嘛要发怒呢?方才兄负我,此刻我负兄。片刻前兄欲杀我,现在兄入鹅笼,之后售卖他人,或清蒸、或红烧,葬于人腹,凡食兄肉喝兄汤者,皆是兄行走在世间的墓碑。总比如梦如幻痴活百年,化为一抔黄土强吧!”
听书生如此说,许彦惊恐尤甚。但所有咒骂、哀求皆成鹅语。半点也起不到作用。片刻之后,身心俱疲,精神萎靡地伏在鹅笼里。等待着悲惨的命运降临,可怜老母还病卧在床,等自己买药回去。想到此处,呜咽哭泣,声声悲鸣。
书生充耳不闻,背着鹅笼一路前行。一个时辰之后,禹城在望。路上行人渐多。书生穿的是他的粗布衣服,面容也和他一样,裹挟在熙攘人流中,一点不引人注意。正逢禹城集市,周边村镇的人都来赶集,牵牛骑马,卖羊售鸡,城市里的商贩们也都欢天喜地的在道路两边摆上摊铺。更有走江湖卖艺的表演吞剑碎石、花拳绣腿的功夫,不时引来声声喝彩。
走着走着,见到前面有一个买甜瓜的黑壮汉子,站在驴车边,吆喝着向路人兜售。书生径直走过去,想必是打算买个甜瓜解渴。许彦心里暗想。果然,书生走到车旁询问价钱,汉子回答。竟然颇不便宜。书生问可否先尝尝瓜的味道。汉子语气转冷,态度轻蔑,说你要是没钱就旁边看着,别耽误大爷做生意。
书生冷哼一声,“不就是一种瓜的么,还敢自称大爷,你当就你会种瓜么?”
黑壮汉子显然也不是善茬,听书生语带讥讽,勃然大怒道:“嗨!小子,还真别说,俺家世代种瓜,别的不敢说,禹城左近,能种出俺这样瓜的人还没生下来。”
“真是癞蛤蟆吞天胡吹大气,”书生不屑道,“你既然这么说,那咱们打个赌如何?”
“什么赌?”
“我在这长街上给你种出一株瓜来,如若不能我给你跪下磕头,叫你三声‘好爷爷’,如若能,你这车瓜就是我的了。怎样?可敢一赌?”
黑壮汉子眼睛瞪圆,“你说要在这街道上种出瓜来?”
“正是。”
“哈哈哈,”黑壮汉子狂笑不止,“你这傻蛋非要给俺当孙子,那俺就收了你吧!”
汉子嘴上不干不净,书生也不着恼,转向周围人大声道:“诸位乡亲父老评评理,这汉子卖瓜,我说先尝尝再买,他竟态度恶劣。今天我要和他打个赌,就在这长街上种出瓜来,如果种不出我跪地扣头,叫他三声‘好爷爷’,如果种的出,这车瓜就分与诸位尝个鲜。请诸位父老给我做个见证可好?”
有这么稀罕的趣事,周围人哪有不同意的道理,轰然叫好。也有些年长心善的劝告书生不要做意气之争,一株瓜从种到收,怎么也要三五月时间。而且这长街人走马踏,经年累月,虽然是土石,也已坚硬的石板一般。别说种瓜,种什么都长不出来。
书生谢过那些劝告的善人,转头朝那汉子索要几枚瓜籽。汉子正等着看他笑话,自然不会不给。书生从汉子给的瓜籽中选了几枚饱满的,弯腰放在地上,然后从四周划拉一捧沙土,覆在上面,直起身来,左右打量,看到左边有个看客腰中系着一个黄皮葫芦。就问人家里面装的是不是水。那人答是。书生就说,种子已经种下,没水可不行。那人笑呵呵地把葫芦递过来。书生打开盖子,喝了几口,然后将葫芦倾覆,一丝晶亮水线从葫芦嘴口倾泻而出,浇在那覆盖瓜籽的沙土上。
“嗨,俺可跟你说,要是等上三五个月俺可等不起。”汉子大声嘲笑。人群中也有人低声怀疑这背鹅笼的年轻人是不是得了失心疯。
书生不理汉子的嘲笑,聚精会神看着脚下地面,口中念念有词。周围人也都看着那埋了瓜籽的土包。如此过了盏茶功夫,有人不耐离开,但聚拢过来的人却愈发增多。有新来的好奇问这是在干什么,先到的就解释。那人就发出哄笑,说这是扯蛋吧!一时间,问的,笑的,骂的,喧嚣一片。这是,书生陡然发出一声高亢的叫声,将众人的议论都压下去。街市上忽然变得寂静一片,接着离得近的一人陡然高喊:“真发芽了。”
果然,一株嫩绿幼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破土而出。
周围人如同见到怪物一般,陡然向后退了一圈。目瞪口呆者有之,惊吓之下嘶吼连声的也不在少数。那幼苗却并不因众人的震惊而停止生长,反而长势愈发加快,蛇一般昂着头,眨眼就长到膝盖高低,绿叶层叠,卷曲的蔓子,抽曲蜿蜒,像是要找能够攀爬的东西,正巧站的近的有一位老人家拄着龙头拐杖,那藤蔓灵性十足地爬过去,循着拐杖一直长上去。老人家吓的扔开拐杖,但那拐杖却不倒,依然挺立。
盏茶时间,那几株瓜藤已经长成一片绿海,随后黄色花朵渐次开放,花谢结瓜,瓜熟蒂落。转瞬间,闹市长街,已经成了一片瓜田。香甜的气息甚至吸引来蜜蜂粉蝶。
“这是仙法?”有人死命地揉着眼睛。
“太神奇了。”有人惊叹。
那黑壮汉子脸黑如墨,嘴唇颤抖,额头青筋暴起,满眼都是不可思议:“这,这,这绝不可能。”
书生从藤上摘下一枚瓜,掰开,笑着递给失去拐杖的长者。老人接过,咬了一口,汁水四溢,“真甜,真甜啊!小老儿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甜的瓜。”老人大声夸赞。书生又从藤上摘瓜,摘下一个就顺手扔给围观众人。片刻后藤上瓜已经摘尽,周围人大都分到一块半块。书生把最后一个瓜留下,掰开一块塞进鹅笼,剩下的自己吃掉。吃完之后,擦净嘴巴,转向依然木立的黑壮汉子,“怎样?我这可算是种成了?”
黑壮汉子指着书生半晌才结结巴巴说出一句话:“你,你这是妖法。”
书生哈哈大笑,“若真是妖法你的命就丢了。”说罢抬手打了一个响指,葳蕤瓜藤瞬息变黄、枯萎、凋零。一阵轻风吹过,化为飞灰散落于地。众人还在愣神,书生已经背着鹅笼挤出人群。
黑壮汉子见书生并未朝他要瓜,心里长吁了一口气,回身去看自己的瓜,却见一车好瓜已然变成一堆瓦砾砖块。
这手长街种瓜的手段,神乎其神,可许彦在鹅笼中却看的真切,根本就没有什么瓜藤,他看到的只是书生从那黑汉子的车上取瓜分与众人。然后将石头瓦块扔到车上。还顺手摸了一个家丁模样男人的荷包。但众人却都莫名其妙地盯着虚空发呆。原来鹅眼看到的是真实,人眼却只见虚幻。
书生离开闹市,走到偏街,打开荷包,几两碎银子,几十文铜钱,一个木制的身份牌,一面写着马二,一面刻着“沈”字。书生把钱揣到口袋里,木牌随手扔掉,信步前行。过了片刻走到一片高宅大院墙外,顺着院墙走,百步之后行至正门。门口竟然车水马龙,原来是这家的主人正举办寿宴。场面颇大。
许彦透过鹅笼看到大门上的匾额写着“沈府”两个字。心中一动,记得大约一年前曾听说当朝太师沈德言告老还乡,回到禹城。想必这就是了。难道这人要把自己卖到沈府么?
书生盯着沈府大门,站了一会儿,走开,转到后门的一侧。刚走过去,就见一个仆役般的中年妇人愁眉苦脸地从旁门出来,看到书生后背的鹅笼时皱着的眉头倏然舒展,“你可是卖鹅?”
书生点头称是。
那妇人喜笑颜开,“真巧,夫人忽然要吃烧鹅,马二那挨千刀的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我正愁跑一趟集市累得要死,就遇到你了。你这鹅怎么卖?”
“一百文两只。”
“我给你一百五十文,你帮我拿到厨房。”那妇人颇为慷慨。
书生同意,跟在那妇人身后,许彦将头从鹅笼中伸出,能看到书生的侧脸,带着微微的笑意。
沈府颇大,曲径通幽,妇人一边走一边絮絮叨叨地和书生闲聊,问家是哪里,为何要卖鹅。书生就把许彦和他说过的重新叙述一遍。眼看着要走到厨房,书生忽然停住脚步,道:“这鹅我不想卖了。”转身欲走。
妇人立刻急了,走到书生身边扯着不让他走,蛮横道:“你这是耍老娘么?说不卖就不卖,你当这是你家么?也不打听一下,沈府可是你这样的泥腿子能放肆的。今天你是卖也得卖,不卖也得——”还未说完,书生一指点在妇人额头,妇人双眼一翻,即刻昏倒。
书生托住妇人的身子,将她拖到一处灌木后扔下。然后穿屋过院,轻车熟路地像是行走在自己家里一般。片刻之后已经来到寿宴举办的地点。那是一处广场似的地方,摆着几十张圆桌,桌桌人满,兴高采烈。身着青衣的仆役流水似地在席间穿梭,上菜上酒。其中有几桌宴席开在七彩绸缎搭建的棚子下面,周围戒备森严。今日的寿星,前太师沈德言就在其中。对着宴席的是一处高于众人的舞台,台上此刻正有一群艳装歌姬在轻歌曼舞。
书生定睛向那边看了一眼,解下后背的鹅笼放置在隐蔽处,孤身走向舞台后面。许彦满头雾水,不知道那书生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丹药。庆幸的是总算不用被红烧。片刻后,台上的歌姬表演完毕,下台离去。宴席中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
接着上台的是杂耍戏班,许彦惊愕地发现书生就在那群人中间。只见他时而挥舞长剑,时而挥舞砍刀,又或者充当头顶苹果的飞刀靶子。这样的戏码,比那些舞者要更受欢迎,众人都停止进食津津有味地观赏着。又表演了些吞剑、吐火之类的把戏。杂耍班主忽然上台说为了给太师祝寿,临时增加了一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偷桃祝寿”。
说罢躬身下台,许彦看到书生再次上台,腰中缠着一圈绳子。走到台中站定,向太师沈德言的方向深施一礼,“今日为给太师祝寿,小子要上天庭去为太师偷几枚王母娘娘的蟠桃来。”吉祥话好听,说完台下自然是叫好声一片,但谁也不知道这蟠桃要怎么偷回来。
只见书生解开腰中的绳子,在手里扯了扯,掂了掂,大家正百思不解他要干什么?却见他握着绳子一头,吐气开声,猛地向空中掷去。按常理那绳子必然掉落下来,但此时那绳子像有魔力一般,直直地向空中升去,就放佛有什么东西在空中扯它。
台下宾客都倒吸一口凉气,就连锦棚下的贵客都站起身来。
绳子越升越高,原本好大的一捆,转瞬就剩下短短的一截还留在台上。书生仰头看了看绳子,对台下众人道:“请大家安静,切勿要惊了上面的天兵天将,否则小子可就回不来了。”说罢身子向上一跃,双手攥住绳子,双脚盘住,整个身子都悬在半空中,接着手脚并用,迅速沿着绳子向上攀升。
书生速度很快,但天毕竟太高了。爬了一会儿,书生累了,休息在半空中,就在那云朵间。地下的众人都仰着头看,沈太师今天首次从锦棚下走出来。休息了片刻,书生继续向上攀爬,过了盏茶功夫,已经只能隐隐看到一个黑点,再一盏茶,黑点也看不到了。就在众人为书生担忧的时候,天空之上骤然雷电交鸣,隐约有金盔金甲的巨大人影在云朵间闪现。
所有人都屏息静气,心提在嗓子眼。如此不知过了多久,那绳子的极高处,视野的尽头,一个黑影出现,沿着绳子飞快地滑下,转眼就穿过高天中的云朵,转眼就到了半空,转眼就能看清模样。正是之前攀绳而上的书生。从绳索跳到台上,众人看到书生的眉毛、衣衫都有焦糊的痕迹。
书生擦了一把额上汗水,笑着说遇到了雷公电母,差一点被捉到。众人都跟着心惊胆战。书生又向已经走到台下的沈太师道:“幸不辱命。”说着从衣服里掏出一个硕大无比的蟠桃来,双手捧着向沈德言走去。
沈德言脸上激动万分,这么多年过寿,没有哪次有今日这般神奇精彩,听说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能长生不老,又说蟠桃分三等,最高的一等吃了与天地同寿,也不知道这一个是什么级别。接过蟠桃,正要问,那蟠桃忽然裂开,一条金色小蛇从中跃出,一口咬破他的喉咙,瞬息间钻进体内。
变生肘腋,周围人尚未反应过来,沈德言已经狂喷黑血倒地身亡。
书生站在尸体旁,放声狂笑,又目疵欲裂地指着尸体大骂道:“狗贼,当年灭我卢家满门时可想到有今日之祸。”
这时沈府的护卫已经赶过来,将书生团团围住。书生并不畏惧,环视凶神恶煞一般的护卫,洒然一笑,轻身一跃,翻过护卫的包围,又跃到台上。护卫们又轰然围拢过去,书生已经奔到那绳子下面。又一跳,双手抓住绳子,向上攀爬。台上一众护卫顿时懵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如何是好。其中有带队者喝骂声声,说若是捉不到刺客,都要掉脑袋。护卫们无奈,只得扔下刀枪,攀着绳子去追书生。
书生动作迅捷,护卫们笨手笨脚,在半空中蠕动攀升,如同一只吊丝下来的毛毛虫。等书生攀到云间,护卫们刚爬到一半。这时书生似乎累了,停在原处一动不动,护卫们速度却快了起来,想必是打算趁着书生疲惫抓他下来。不妨书生忽然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对着那绳子割了起来。护卫们顿时惊恐万分,上面的叫下面的赶紧往下滑,但几十个人都攀在绳子上,半空中风声呼啸,下面的根本听不清上面的说什么。于是混乱开始,有人惶急之下,握不住绳子,就从高空中摔下来,还有人大哭着向书生求饶。
书生不理,兀自割着。匕首锋利,只割了几下绳子就断了。绳子上的护卫哭嚎着跌落,有掉到城外的,又落在长街的,还有砸在屋宇廊檐的,如同半空中下了一阵人雨。书生割断绳子,便顺着绳子钻进云里,消失不见了。
另一个结局
这时沈府的护卫已经赶过来,将书生团团围住。书生并不畏惧,环视凶神恶煞一般的护卫,洒然一笑,轻身一跃,翻过护卫的包围,径直奔向之前藏匿的鹅笼处,俯身将鹅笼打开,将许彦变成的鹅扯出来,口中念咒,鹅忽然长大,转眼已壮若牛马。书生灵巧地跃到鹅背上,揪住鹅颈的翎羽,高喊一声“起”,那鹅便伸展双翼,扑扇着飞了起来,扇起的狂风吹的沈府护卫人仰马翻,等他们站稳身体,鹅和书生已经飞上了高空,眨眼间就飞的无影无踪。
第三个结局
书生奔到鹅笼处,将身体一摇,化成白鹅钻进笼中,而许彦则恢复人形,被众护卫捉住。许彦苦苦辩解,自然无人相信,最后成了书生的替罪羊,两只鹅也祭奠了沈府护卫的五脏庙。转眼到了秋后,许彦被押到刑场,午时三刻,饮罢送命酒,刽子手挥起砍刀,一腔热血喷出,许彦惨嚎一声从梦中惊醒,却原来是噩梦一场,拭去额头冷汗,背起鹅笼再次上路,将要翻过山梁时,忽然听到有人在路边喊脚痛。
许彦驻足,循声望去,见一青袍男子侧卧在路侧林边的巨石上。一边揉脚,一边痛呼。
……
【未完待续】
-
寒知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08 18: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