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1. 阻止人们行动的一个最大的障碍,阻止人们实现改变的障碍就是他们低估了自己带来变化的能力。
2. 电影《让爱传出去》《Pay it forwardl》
3. 第三个前提是:内因与外因,很多研究表明光凭外因很难改变人的幸福感,而主观精神健康研究,这是心理学家对幸福感的称呼。
4. 剧烈的环境变化对于幸福程度的影响极小,财富状况对于幸福水平的影响微乎其微,就像彩票,对于我们的幸福水平影响甚微一样。当然这里的财务状况并不是指那种一个吃不饱饭,无家可归的人,每月额外得到一两千块钱,当然会使他或她更幸福。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包括食物、住所、基础教育,一旦满足了这些需求,收入就不再对幸福水平产生什么影响了。
5. 概括来说,外部环境引起的影响都很小。
6. 我们的幸福感并不会随着居住地点而变化,不管我们住在河边还是在牢房里。
7. 唯一能够影响我们幸福指数的外部因素是我们生活在民主社会还是专制社会,生活在民主社会的人们明显要比生活在独裁统治下的人们幸福得多。
8. 能够影响我们幸福指数的是我们的期望是否正确,错误的期望觉得,去某个特定的地方,获得升职,找到理想的伴侣,会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很大的影响,搬到加州或是海默堡,这一过程本身并不会是我们过得更幸福,这是错的期望。正确的期望在于相信内心的变化,因此这些事情并不会是我们更幸福,实际上,我们感受幸福的意愿和可能性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而不是我们的地位或是银行账户的状况。关键在于改变我们的观念,精神状态,在于改变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看待身边事的方式,看待成败的方式,在于我们选择去理解什么,我们选择去关注什么,关键在于内心的转变,而不是关心外界的信息或是成败。
9. 第四个前提:我们是否应该接受人的天性或者说,我们能不能完善它,它是否能够改变。
10. Thomas Sowell
11. 我们都需要给自己的生活一份空间,一个可以让我们自己做回平凡人的空间,不管是和最亲密的朋友在一起,和我们在意的人在一起,还是面对最重要的自己在写日记的时候,我们的确允许自己有哭有笑,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将要付出代价。我们需要一个无条件接纳的空间。
12. 痛苦的情绪是人性的一部分,就像万有引力是自然定律一样,我们必须服从天性的召唤。“人性约束观”认为,我们必须服从天性。
13. 心理学中的A、B、C。A指情感即情绪,B指行为即行动,C指认知即想法。对人性无条件的接受与认同,和我们的感情与情绪密切相关。他们存在着,就像万有引力定律,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自己所有的行为和认知,举个例子,我曾经嫉妒过自己最好的朋友,但这种情感没有让我变成一个坏人,那是人的本性。嫉妒是人的本性,嫉妒为所谓好坏之分,愤怒无所谓好坏之分,沮丧和焦虑也无所谓好坏之分,这些都是人性的一部分。然而,问题在于我用什么态度对待和表达这些情感,就与道德领域相关了。我可以选择道德或者不道德的方式对待自己最好的朋友,爱人和其他人。我可以继续嫉妒自己最好的朋友,但同时选择宽厚仁慈的态度对待他。认知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会有某种负面情绪,但这不意味着,我必须向由这种情感产生的想法屈服。事实上,沉思对情感的伤痛没有安抚作用,你不如把这些伤痛写下来,或者敞开心扉和他人谈谈,这些做法远远有效于思索自己,因为刚刚被女友甩了而悲痛万分,而且我没在匹诺曹餐厅找到新目标。所以苦思冥想没多少作用。我也没必要接受自己所有不理智的想法,但是情绪,情感即情绪,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要做的是真诚地面对现实。
14. “主,请赐予我平静,以接受不能改变之事,赐予我勇气以改变可以改变之事,赐予我智慧以识别两者的不同”。
15. 冥想
16. 想象一下,你将会体验怎样的生活,如果你真正地、真诚地允许自己做一个平凡人,你将会拥有怎样的生活,这是健康生活的支柱之一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
2. 电影《让爱传出去》《Pay it forwardl》
3. 第三个前提是:内因与外因,很多研究表明光凭外因很难改变人的幸福感,而主观精神健康研究,这是心理学家对幸福感的称呼。
4. 剧烈的环境变化对于幸福程度的影响极小,财富状况对于幸福水平的影响微乎其微,就像彩票,对于我们的幸福水平影响甚微一样。当然这里的财务状况并不是指那种一个吃不饱饭,无家可归的人,每月额外得到一两千块钱,当然会使他或她更幸福。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包括食物、住所、基础教育,一旦满足了这些需求,收入就不再对幸福水平产生什么影响了。
5. 概括来说,外部环境引起的影响都很小。
6. 我们的幸福感并不会随着居住地点而变化,不管我们住在河边还是在牢房里。
7. 唯一能够影响我们幸福指数的外部因素是我们生活在民主社会还是专制社会,生活在民主社会的人们明显要比生活在独裁统治下的人们幸福得多。
8. 能够影响我们幸福指数的是我们的期望是否正确,错误的期望觉得,去某个特定的地方,获得升职,找到理想的伴侣,会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很大的影响,搬到加州或是海默堡,这一过程本身并不会是我们过得更幸福,这是错的期望。正确的期望在于相信内心的变化,因此这些事情并不会是我们更幸福,实际上,我们感受幸福的意愿和可能性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而不是我们的地位或是银行账户的状况。关键在于改变我们的观念,精神状态,在于改变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看待身边事的方式,看待成败的方式,在于我们选择去理解什么,我们选择去关注什么,关键在于内心的转变,而不是关心外界的信息或是成败。
9. 第四个前提:我们是否应该接受人的天性或者说,我们能不能完善它,它是否能够改变。
10. Thomas Sowell
11. 我们都需要给自己的生活一份空间,一个可以让我们自己做回平凡人的空间,不管是和最亲密的朋友在一起,和我们在意的人在一起,还是面对最重要的自己在写日记的时候,我们的确允许自己有哭有笑,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将要付出代价。我们需要一个无条件接纳的空间。
12. 痛苦的情绪是人性的一部分,就像万有引力是自然定律一样,我们必须服从天性的召唤。“人性约束观”认为,我们必须服从天性。
13. 心理学中的A、B、C。A指情感即情绪,B指行为即行动,C指认知即想法。对人性无条件的接受与认同,和我们的感情与情绪密切相关。他们存在着,就像万有引力定律,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自己所有的行为和认知,举个例子,我曾经嫉妒过自己最好的朋友,但这种情感没有让我变成一个坏人,那是人的本性。嫉妒是人的本性,嫉妒为所谓好坏之分,愤怒无所谓好坏之分,沮丧和焦虑也无所谓好坏之分,这些都是人性的一部分。然而,问题在于我用什么态度对待和表达这些情感,就与道德领域相关了。我可以选择道德或者不道德的方式对待自己最好的朋友,爱人和其他人。我可以继续嫉妒自己最好的朋友,但同时选择宽厚仁慈的态度对待他。认知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会有某种负面情绪,但这不意味着,我必须向由这种情感产生的想法屈服。事实上,沉思对情感的伤痛没有安抚作用,你不如把这些伤痛写下来,或者敞开心扉和他人谈谈,这些做法远远有效于思索自己,因为刚刚被女友甩了而悲痛万分,而且我没在匹诺曹餐厅找到新目标。所以苦思冥想没多少作用。我也没必要接受自己所有不理智的想法,但是情绪,情感即情绪,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要做的是真诚地面对现实。
14. “主,请赐予我平静,以接受不能改变之事,赐予我勇气以改变可以改变之事,赐予我智慧以识别两者的不同”。
15. 冥想
16. 想象一下,你将会体验怎样的生活,如果你真正地、真诚地允许自己做一个平凡人,你将会拥有怎样的生活,这是健康生活的支柱之一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