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na:和你坐着聊聊天
Siena是去年去意大利最大的期待,因为有坎波广场Piazza di Campo,它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广场(还是索性去掉欧洲这个限定?)。之前并不理解,觉得一个广场再美又能怎样呢?可到了才明白,它是名副其实的,美得我都要哭了,这大概就是孟贱说的高峰体验吧。
我是中午出发,从翁布里亚的Orvieto挪到托斯卡纳,却没想花了将近一下午在路上——大概在美景之前总要费点功夫吧——终于在傍晚前抵达锡耶纳,赶上夕阳灿烂,又从坎波广场一点点退去。
从Orvieto搭意铁到Chiusi(念QC),然后在QC转大巴。上车点在火车站外,我却等在铁轨边错过了。好在可以免费换下一班火车,三小时后。——其实换乘巴士的票非常小,和前面用的火车票都不同,时刻表上也画着大巴而不是火车。但是嘛,我就是不敢相信还有这种换乘。说起来Orvieto的火车上还有一坨聒噪的美国大妈,我这才想起来她们刚才似乎也是叽叽喳喳直奔车站外了,应该紧跟着她们才是。
好在三小时也不难熬,下一班火车终于顺利坐上了。
接下来的一难题是抵达Siena后,出了火车站找不到要坐的公交。问了很多人饶了很多圈,最后以为要穿过火车站外的商场,却搭着商场自动扶梯一层层直接送到了山上的城门口——走了没几层我就意识到又出错了,半当中跟一个意大利大妈确认方向,大概是表现得很急躁很崩溃,以至于大妈手足无措地挤出一句calme——回过头看挺好笑的,但那时候真是挺绝望的,有种今天可能就找不到住处了的感觉,大概是玩到现在最大的危机——后来知道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因为做攻略时忘了时差,没注意google提供的其实是夜车信息,也就这样几下了。
然后直通城门是意外收获,但到旅馆还是有一段距离。好在旅馆离坎波广场不远,我一路比划一路问,拉杆箱在古城的石板路上坚挺地拖了半小时,最后抵达旅馆的时候,它大概也懂得了什么叫exhausted。
远离大城市,交流当然是越来越吃力。期间有进一家咖啡馆问路,可是店员老板都毫不通英文,当时大概急躁如我,无奈地问了一句why,老板就耸耸肩表示干嘛啦这是在意大利好伐。路上还遇到了前面说的美国大妈团,我们热情地相认她们热情地指路,嗯我真的错了上午不该延边她们的。
------------------------------------------------------我是正经游记的分割线------------------------------------------------------
在锡耶纳住了Albergo Bernini,颇喜欢。房间的门锁不太灵活,wifi就更不好,但古旧的布置深得我心。店主Eugenia是位意大利中年妇女,讲英语很慢,动作也慢悠悠的,沟通无碍,她带着我参观了一下,走道里合理放置着沙发和扶手椅,墙上有手绘图,也都是旧时光的布置。走道曲折通向屋顶露台,也是整个旅馆的最佳之处,在那里可以远眺锡耶纳主教堂,可以看着成片的红屋顶发呆。整间旅店就是空间充分利用,各处收拾妥当的家的摸样,稳稳地嵌在锡耶纳拥挤的街区里。
前台有一些关于锡耶纳或托斯卡纳的旅游指南,Eugenia说你可以自己取阅,带走记得最后还回来就好,于是我拿了一本Rick Steves的托斯卡纳指南,这系列听闻已久。墙上贴着不少小招贴,有些是托斯卡纳自行车一日游,可都是全天项目,而我第二天下午就走,赶不上了。
这一下入住已是三四点,我就带上Rick Steves出门,去坎波广场看夕阳了。
1. Piazz di Campo,赛马节和百家宴
我先登上广场边的塔楼,把风景看了个遍。塔楼下的广场活力盎然,周围的锡耶纳城错落有致,房屋风格统一而街区富于变化,更外围是托斯卡纳的山野绿色温柔地融合进来,伸向远方。
Piazza di Campo名字也颇美好,字面意思是田园广场。它最特别的是其形状,贝壳状+顺着地势自然下凹。地砖拼出了八瓣式的贝壳形状,大致从市政厅和塔楼处向外、向上放射。比起规整的圆形或方形,这个贝壳形状可能多了些小家碧玉的潇洒自如,但又不似不规则的场地,还依然保持着“广场”的气势和意义。
市政厅这一侧低,而高的另一头有更多餐馆店铺,可以说自然形成了“观看”的关系。游客们坐在露天位、阳台、或者像更多人那样席地而坐,观赏着广场的光影。大概是因为这样一个角度类似人躺在床上看电视或电脑,所以更舒服;对面的建筑似乎多了倾斜而来的角度,于是人和环境、和建筑都有了更亲密的关系,坐在其中被周围环抱,空间给了人归属感,就不再想起身了。
广场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属性。当时的欧洲城市大多是政教合一,所以每个城市的大教堂或者教区主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可在锡耶纳,大教堂不在这里,具有议事功能的市政厅成为核心,原因是锡耶纳是共和制,宗教深入生活却并未渗入政治。不造这样下结论是不是有些naive,但这样一来还是更喜欢锡耶纳了。
(其实以上都是扯淡,并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我在广场上找了个视角不错的位置坐下来,看看人,看看Rick Steves。日落时分的阳光正是最温柔却最暖色的,连带着整个广场、甚至整个锡耶纳的色温都高了好多。事实上,此地普遍采用的这种赭色砖石,正是因为在夕阳下会呈现出好像火烧的热烈色彩,而有了Burnt Siena之名。
广场格局美,但真正的魅力是其活力。很宜人的形态激发了更多活动,站立坐卧,谈笑风生;当然相对更立体的空间,也让人看人,变得更有趣起来。大概因为没有大教堂在侧,少了宗教圣辉,让这里的市井气息更鲜活浓郁;又没有罗马和佛罗伦萨来得拥挤,于是游客也变成很和谐的一部分,广场好像可以给人带来幸福,这里的人也都展示着幸福。我喜欢熙来攘往的城市广场,更胜于大山大河,大概也是最为这一氛围所打动吧,可以呆看很久不腻,也可以与人分享,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坐着聊聊天。
除了日常,坎波广场还有赛马这一有趣的传统活动,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lio_di_Siena。每年两次,都在夏季,广场会变身赛道,人群聚集在中央看跑马。参赛的马匹分别代表锡耶纳的17个街区出赛——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本土骑手了,多半是各街区雇来的。后来知道,我所在的街区还赢得了今年的一场比赛,不过好笑的是,Rick Steves说胜利本身还不是最棒的,人们最喜欢的是可以嘲笑那些输了的街区,真是很意大利。
赛马节的盛况只能从照片里略知一二,但晚上又经过广场,幸运地碰上了一场马拉松。无论认识与否,看到两边的观众都会热烈地为每个经过的选手鼓劲;而奔跑穿梭在这古老的街道里、中世纪的圆拱下,想象一下,本来就是很棒的体验了吧。
夜已深,肚子饿,我去旅馆推荐的小餐馆Zest用膳。小餐馆位于隔壁的小巷子里,倾斜30度的路两边摆着露天位,头顶上有拱。我跟人拼桌,小心翼翼地坐下,身后是一票美国年轻人,大声谈笑,口音显著,他们说日本人是最conservasive的,但也最爱干净,”只有日本航班会在下飞机时,厕所比上飞机时还干净“;旁边有两位法国女青年,看不懂吞拿鱼是什么。拼桌的荷兰夫妇是这趟碰到的最喜欢的路人:老奶奶已经退休,过去是特教老师,老爷爷还在工作,夫妻俩来过锡耶纳,因为喜欢而重访;两人温文尔雅,英语讲得很好听,只是聊过后才注意到,都是他们问我回答,所以也没有留下更多信息点。
再往下的交叉路,之前就看到有热闹的百家宴搭起来,后来听这对老夫妇科普,似乎是类似圣玛利亚节这样的节日,为小朋友们而庆祝,以街区为单位进行的聚餐——这一晚,锡耶纳真是好不热闹。
环境胜于食物,但食物也很好——我总是安心点店员推荐的当地特色,好在都不错。这里的意面真有些特别,形态和口感有些像乌冬面,但也不完全一样;调味很鲜美。
2. 中世纪绘画、拱和Eramus
因为留给锡耶纳的时间不多了,第二天很早就爬起来。老房子隔音不好,已经传来街上安静又明确的声音。好像毕业那会儿去乌镇,是更破的房子,可以清楚听到对楼的谈话,以及打开收音机的声音。我慢悠悠地梳洗出门,惊喜地发现整个锡耶纳笼罩在迷雾中,照片拍不出美来,走在其中却很享受——锡耶纳总是热闹,与Orvieto的衰败、Assisi的宁静致远都不一样,唯有这清早无人。
我把锡耶纳遗留的部分走了一遍,加上前一晚的部分,也算逛遍。
城门口的圣多米尼克教堂不知是不是哥特风格的早期,高大又简朴的样子。这座教堂不收门票,内部也不许拍照,人不多,都在安静地祷告,我诚惶诚恐地绕了一圈,囫囵吞枣看了高大的基督故事壁画,也就退了出来。
在另一侧城市边缘,有一座以中世纪绘画为主的美术馆,慢慢看过来倒也饶有趣味,打破了觉得中世纪绘画僵硬无趣的刻板印象。
毕竟还是基督教氛围浓厚的城市,锡耶纳也有自己的圣徒,St. Catrina,纪念品上总有她的痕迹。在旅馆不远处,就有Catrina的故居,前一晚的百家宴也就在旁边进行。我对宗教真不感冒,但故居简朴统一的风景、线条优美的拱非常迷人——就是这样的拱,配得上康写的台词吧,砖说:我要成为拱。
期间又几次走过坎波广场,遇到广场边开始摆摊的小贩。小贩很神奇,介绍起锡耶纳外国人大学和Eramus项目,“每半年就有一批中国学生来这里学习意大利语,在山下的大学,那时候这里有很多中国学生,it's very cute.”当然他可能并不了解全貌,我也是回来后慢慢查询到这些信息,有些遗憾自己的智识永远跟不上年龄,如果以前能来这个绝美之城学习意大利语,这停下来的这半年也是很棒的吧;另外也想起以前看过的西班牙公寓,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参加了Eramus项目,伊拉斯谟千年之前的理想与幽灵如今也算飘荡在欧洲上空了。
浓雾渐渐散去,阳光升起,广场和街道在九、十点钟又活了起来。
3. Duomo di Siena
我也终于看了锡耶纳最后一个重要景点,锡耶纳大教堂。
大教堂内外覆盖着和佛罗伦萨圣母百花类似的条纹,只是那边是白绿,这边是白黑(锡耶纳足球队的颜色大概也来自于此),很有托斯卡纳特色。教堂的正立面又以粉嫩配金,颇好看。
教堂侧后方有一道窄窄的高墙,孤零零的,而今已成了个停车区的背景。但这一块,原本是要计划建造一座超越圣母百花的大教堂,可只造好了这一片墙,黑死病就横扫锡耶纳。不仅经济和地位一蹶不振,锡耶纳人也觉得,这大概是上帝对我们骄傲的惩罚吧,就此只留下了这堵墙。
教堂内虽然比不上圣母百花,但也是富丽堂皇,毕竟这里是曾与佛罗伦萨分庭抗礼的托斯卡纳重镇,有米开朗琪罗留下的雕塑,有金灿灿的穹顶,但我最喜欢的是精美的地砖。
尤其在入口处,有一副托斯卡纳各城图腾的拼接,非常有趣。锡耶纳的代表是母狼,和罗马一样,这是因为建城之人Senius是罗马罗氏兄弟之一的儿子,所以这里也算受了狼奶之恩;在坎波广场边的庭院里和市政厅的外墙上,也都有SHE Wolf雕塑。这些罗马城邦大概都有自己的动物图腾;在较小范围里,锡耶纳的十七个街区也都有自己的吉祥物嘛。比较意外的是看起来娘娘的佛罗伦萨,图腾竟然是狮子。
坎波广场大概要走九遍,逛到最后买了一支冰激凌,坐在广场边滴滴答答地吃完了。然后回到旅馆,还掉了Rick Steves,嗯果然是一本好指南。在看得见大教堂的窗口,我边聊微信边收拾行李,离开的脚步很慢,不到一天,这里已经像家。
为了避免交通上的忙乱,我不得不早早到枢纽站等车,又是反复问路和确认,终于搭上公交转下山,然后有空好好打量下火车站了。
这里其实是个挺宜人的地方,火车站外就有一个大型购物商场,商场和站台间自然形成一块露天广场,进城的公交、去机场的公交和开去更远的长途大巴都按照公司或者区域沿广场排列,广场不大,车辆信息也很容易找;广场地下有停车场,供车辆调度。地面以石板铺装,却也留出了平整的水泥路,形成大网格,让拖着行李的旅客更方面移动。
而商场里那个延续十来层、直通山上的自动扶梯,更是颇有气势的神来之笔了。
我坐在商场里,无意搜出了“3”的wifi——3是小高为我们买的通讯卡的运营商,比不上vodafone之类的门店广泛,所以在装着它的手机半途坏掉后,我就回到了断网、只能靠wifi的状态——嗯这其实是所有不便的源头。
现下搜出了这个wifi,我立马举目四望,找到3的营业厅就扑了进去,小哥轻松拆下卡装进我的另一只手机里,轻松地说prego, ciao~
重新跟世界联通就像重生了一样,离开锡耶纳之前办成这要事一桩,不能棒更多。
前一晚为了认路,就提前认了一下怎么去公交枢纽——途中还经过锡耶纳足球队的驻扎地,小小的,只有黑白相间的旗帜醒目。
路上人很少,我插着耳机听了一路《后会无期》,旋律混合着如水夜色灌进心里。这样的幽静,和第二天清晨的仙气,于锡耶纳而言却都只是迷人而短暂的一面,它更多的是热闹,是商业和人的温度。对于这座最美、最爱的城市,也一定是后会有期,然后回到坎波广场,坐着聊聊天。
![]() |
觉得自己拍的坎波广场不合格,盗一张别人的 |
我是中午出发,从翁布里亚的Orvieto挪到托斯卡纳,却没想花了将近一下午在路上——大概在美景之前总要费点功夫吧——终于在傍晚前抵达锡耶纳,赶上夕阳灿烂,又从坎波广场一点点退去。
从Orvieto搭意铁到Chiusi(念QC),然后在QC转大巴。上车点在火车站外,我却等在铁轨边错过了。好在可以免费换下一班火车,三小时后。——其实换乘巴士的票非常小,和前面用的火车票都不同,时刻表上也画着大巴而不是火车。但是嘛,我就是不敢相信还有这种换乘。说起来Orvieto的火车上还有一坨聒噪的美国大妈,我这才想起来她们刚才似乎也是叽叽喳喳直奔车站外了,应该紧跟着她们才是。
![]() |
典型的意式QC站,从月台边的小杂货店+咖啡店可以直接穿出去 |
好在三小时也不难熬,下一班火车终于顺利坐上了。
接下来的一难题是抵达Siena后,出了火车站找不到要坐的公交。问了很多人饶了很多圈,最后以为要穿过火车站外的商场,却搭着商场自动扶梯一层层直接送到了山上的城门口——走了没几层我就意识到又出错了,半当中跟一个意大利大妈确认方向,大概是表现得很急躁很崩溃,以至于大妈手足无措地挤出一句calme——回过头看挺好笑的,但那时候真是挺绝望的,有种今天可能就找不到住处了的感觉,大概是玩到现在最大的危机——后来知道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因为做攻略时忘了时差,没注意google提供的其实是夜车信息,也就这样几下了。
然后直通城门是意外收获,但到旅馆还是有一段距离。好在旅馆离坎波广场不远,我一路比划一路问,拉杆箱在古城的石板路上坚挺地拖了半小时,最后抵达旅馆的时候,它大概也懂得了什么叫exhausted。
远离大城市,交流当然是越来越吃力。期间有进一家咖啡馆问路,可是店员老板都毫不通英文,当时大概急躁如我,无奈地问了一句why,老板就耸耸肩表示干嘛啦这是在意大利好伐。路上还遇到了前面说的美国大妈团,我们热情地相认她们热情地指路,嗯我真的错了上午不该延边她们的。
------------------------------------------------------我是正经游记的分割线------------------------------------------------------
在锡耶纳住了Albergo Bernini,颇喜欢。房间的门锁不太灵活,wifi就更不好,但古旧的布置深得我心。店主Eugenia是位意大利中年妇女,讲英语很慢,动作也慢悠悠的,沟通无碍,她带着我参观了一下,走道里合理放置着沙发和扶手椅,墙上有手绘图,也都是旧时光的布置。走道曲折通向屋顶露台,也是整个旅馆的最佳之处,在那里可以远眺锡耶纳主教堂,可以看着成片的红屋顶发呆。整间旅店就是空间充分利用,各处收拾妥当的家的摸样,稳稳地嵌在锡耶纳拥挤的街区里。
![]() |
我在的这块街区还赢了今年的锡耶纳赛马节,墙上是街区旗 |
![]() |
屋顶露台正对锡耶纳主教堂,侧面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圣多米尼克教堂 |
![]() |
简单的房间是暖色的;小起居室里也可以看到主教堂 |
![]() |
第二天早晨拍的,旅馆门口的小路曲曲折折,向下通往坎波广场 |
前台有一些关于锡耶纳或托斯卡纳的旅游指南,Eugenia说你可以自己取阅,带走记得最后还回来就好,于是我拿了一本Rick Steves的托斯卡纳指南,这系列听闻已久。墙上贴着不少小招贴,有些是托斯卡纳自行车一日游,可都是全天项目,而我第二天下午就走,赶不上了。
这一下入住已是三四点,我就带上Rick Steves出门,去坎波广场看夕阳了。
1. Piazz di Campo,赛马节和百家宴
我先登上广场边的塔楼,把风景看了个遍。塔楼下的广场活力盎然,周围的锡耶纳城错落有致,房屋风格统一而街区富于变化,更外围是托斯卡纳的山野绿色温柔地融合进来,伸向远方。
![]() |
![]() |
在塔楼上转了好多圈都不想下来 |
![]() |
塔楼很窄,颇不好爬 |
Piazza di Campo名字也颇美好,字面意思是田园广场。它最特别的是其形状,贝壳状+顺着地势自然下凹。地砖拼出了八瓣式的贝壳形状,大致从市政厅和塔楼处向外、向上放射。比起规整的圆形或方形,这个贝壳形状可能多了些小家碧玉的潇洒自如,但又不似不规则的场地,还依然保持着“广场”的气势和意义。
市政厅这一侧低,而高的另一头有更多餐馆店铺,可以说自然形成了“观看”的关系。游客们坐在露天位、阳台、或者像更多人那样席地而坐,观赏着广场的光影。大概是因为这样一个角度类似人躺在床上看电视或电脑,所以更舒服;对面的建筑似乎多了倾斜而来的角度,于是人和环境、和建筑都有了更亲密的关系,坐在其中被周围环抱,空间给了人归属感,就不再想起身了。
广场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属性。当时的欧洲城市大多是政教合一,所以每个城市的大教堂或者教区主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可在锡耶纳,大教堂不在这里,具有议事功能的市政厅成为核心,原因是锡耶纳是共和制,宗教深入生活却并未渗入政治。不造这样下结论是不是有些naive,但这样一来还是更喜欢锡耶纳了。
(其实以上都是扯淡,并不知道说的对不对)
![]() |
![]() |
![]() |
市政厅对面有一个巨大的fountain,雕刻精美丰富 |
![]() |
左右照片摄于不同时间,可以看出塔楼呈现色彩的不同 |
我在广场上找了个视角不错的位置坐下来,看看人,看看Rick Steves。日落时分的阳光正是最温柔却最暖色的,连带着整个广场、甚至整个锡耶纳的色温都高了好多。事实上,此地普遍采用的这种赭色砖石,正是因为在夕阳下会呈现出好像火烧的热烈色彩,而有了Burnt Siena之名。
广场格局美,但真正的魅力是其活力。很宜人的形态激发了更多活动,站立坐卧,谈笑风生;当然相对更立体的空间,也让人看人,变得更有趣起来。大概因为没有大教堂在侧,少了宗教圣辉,让这里的市井气息更鲜活浓郁;又没有罗马和佛罗伦萨来得拥挤,于是游客也变成很和谐的一部分,广场好像可以给人带来幸福,这里的人也都展示着幸福。我喜欢熙来攘往的城市广场,更胜于大山大河,大概也是最为这一氛围所打动吧,可以呆看很久不腻,也可以与人分享,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坐着聊聊天。
![]() |
怪阿姨最喜欢的萝莉,”未来看起来会很美好的样子“ |
![]() |
![]() |
除了日常,坎波广场还有赛马这一有趣的传统活动,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lio_di_Siena。每年两次,都在夏季,广场会变身赛道,人群聚集在中央看跑马。参赛的马匹分别代表锡耶纳的17个街区出赛——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本土骑手了,多半是各街区雇来的。后来知道,我所在的街区还赢得了今年的一场比赛,不过好笑的是,Rick Steves说胜利本身还不是最棒的,人们最喜欢的是可以嘲笑那些输了的街区,真是很意大利。
赛马节的盛况只能从照片里略知一二,但晚上又经过广场,幸运地碰上了一场马拉松。无论认识与否,看到两边的观众都会热烈地为每个经过的选手鼓劲;而奔跑穿梭在这古老的街道里、中世纪的圆拱下,想象一下,本来就是很棒的体验了吧。
![]() |
![]() |
![]() |
夜已深,肚子饿,我去旅馆推荐的小餐馆Zest用膳。小餐馆位于隔壁的小巷子里,倾斜30度的路两边摆着露天位,头顶上有拱。我跟人拼桌,小心翼翼地坐下,身后是一票美国年轻人,大声谈笑,口音显著,他们说日本人是最conservasive的,但也最爱干净,”只有日本航班会在下飞机时,厕所比上飞机时还干净“;旁边有两位法国女青年,看不懂吞拿鱼是什么。拼桌的荷兰夫妇是这趟碰到的最喜欢的路人:老奶奶已经退休,过去是特教老师,老爷爷还在工作,夫妻俩来过锡耶纳,因为喜欢而重访;两人温文尔雅,英语讲得很好听,只是聊过后才注意到,都是他们问我回答,所以也没有留下更多信息点。
再往下的交叉路,之前就看到有热闹的百家宴搭起来,后来听这对老夫妇科普,似乎是类似圣玛利亚节这样的节日,为小朋友们而庆祝,以街区为单位进行的聚餐——这一晚,锡耶纳真是好不热闹。
环境胜于食物,但食物也很好——我总是安心点店员推荐的当地特色,好在都不错。这里的意面真有些特别,形态和口感有些像乌冬面,但也不完全一样;调味很鲜美。
![]() |
![]() |
百家宴里的小男孩,披着街区旗 |
![]() |
2. 中世纪绘画、拱和Eramus
因为留给锡耶纳的时间不多了,第二天很早就爬起来。老房子隔音不好,已经传来街上安静又明确的声音。好像毕业那会儿去乌镇,是更破的房子,可以清楚听到对楼的谈话,以及打开收音机的声音。我慢悠悠地梳洗出门,惊喜地发现整个锡耶纳笼罩在迷雾中,照片拍不出美来,走在其中却很享受——锡耶纳总是热闹,与Orvieto的衰败、Assisi的宁静致远都不一样,唯有这清早无人。
我把锡耶纳遗留的部分走了一遍,加上前一晚的部分,也算逛遍。
![]() |
![]() |
城门口的圣多米尼克教堂不知是不是哥特风格的早期,高大又简朴的样子。这座教堂不收门票,内部也不许拍照,人不多,都在安静地祷告,我诚惶诚恐地绕了一圈,囫囵吞枣看了高大的基督故事壁画,也就退了出来。
在另一侧城市边缘,有一座以中世纪绘画为主的美术馆,慢慢看过来倒也饶有趣味,打破了觉得中世纪绘画僵硬无趣的刻板印象。
毕竟还是基督教氛围浓厚的城市,锡耶纳也有自己的圣徒,St. Catrina,纪念品上总有她的痕迹。在旅馆不远处,就有Catrina的故居,前一晚的百家宴也就在旁边进行。我对宗教真不感冒,但故居简朴统一的风景、线条优美的拱非常迷人——就是这样的拱,配得上康写的台词吧,砖说:我要成为拱。
![]() |
![]() |
![]() |
街道上就有很多迷人的拱 |
![]() |
萌萌哒中世纪金箔画 |
期间又几次走过坎波广场,遇到广场边开始摆摊的小贩。小贩很神奇,介绍起锡耶纳外国人大学和Eramus项目,“每半年就有一批中国学生来这里学习意大利语,在山下的大学,那时候这里有很多中国学生,it's very cute.”当然他可能并不了解全貌,我也是回来后慢慢查询到这些信息,有些遗憾自己的智识永远跟不上年龄,如果以前能来这个绝美之城学习意大利语,这停下来的这半年也是很棒的吧;另外也想起以前看过的西班牙公寓,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参加了Eramus项目,伊拉斯谟千年之前的理想与幽灵如今也算飘荡在欧洲上空了。
浓雾渐渐散去,阳光升起,广场和街道在九、十点钟又活了起来。
3. Duomo di Siena
我也终于看了锡耶纳最后一个重要景点,锡耶纳大教堂。
大教堂内外覆盖着和佛罗伦萨圣母百花类似的条纹,只是那边是白绿,这边是白黑(锡耶纳足球队的颜色大概也来自于此),很有托斯卡纳特色。教堂的正立面又以粉嫩配金,颇好看。
教堂侧后方有一道窄窄的高墙,孤零零的,而今已成了个停车区的背景。但这一块,原本是要计划建造一座超越圣母百花的大教堂,可只造好了这一片墙,黑死病就横扫锡耶纳。不仅经济和地位一蹶不振,锡耶纳人也觉得,这大概是上帝对我们骄傲的惩罚吧,就此只留下了这堵墙。
![]() |
![]() |
![]() |
![]() |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和一个富丽堂皇的龛室 |
教堂内虽然比不上圣母百花,但也是富丽堂皇,毕竟这里是曾与佛罗伦萨分庭抗礼的托斯卡纳重镇,有米开朗琪罗留下的雕塑,有金灿灿的穹顶,但我最喜欢的是精美的地砖。
尤其在入口处,有一副托斯卡纳各城图腾的拼接,非常有趣。锡耶纳的代表是母狼,和罗马一样,这是因为建城之人Senius是罗马罗氏兄弟之一的儿子,所以这里也算受了狼奶之恩;在坎波广场边的庭院里和市政厅的外墙上,也都有SHE Wolf雕塑。这些罗马城邦大概都有自己的动物图腾;在较小范围里,锡耶纳的十七个街区也都有自己的吉祥物嘛。比较意外的是看起来娘娘的佛罗伦萨,图腾竟然是狮子。
![]() |
中间是代表锡耶纳的狼;左上角精瘦的娘娘的狮子代表佛罗伦萨 |
![]() |
塔楼下的庭院里有SHE Wolf雕塑,造型也和罗马的一毛一样 |
坎波广场大概要走九遍,逛到最后买了一支冰激凌,坐在广场边滴滴答答地吃完了。然后回到旅馆,还掉了Rick Steves,嗯果然是一本好指南。在看得见大教堂的窗口,我边聊微信边收拾行李,离开的脚步很慢,不到一天,这里已经像家。
为了避免交通上的忙乱,我不得不早早到枢纽站等车,又是反复问路和确认,终于搭上公交转下山,然后有空好好打量下火车站了。
这里其实是个挺宜人的地方,火车站外就有一个大型购物商场,商场和站台间自然形成一块露天广场,进城的公交、去机场的公交和开去更远的长途大巴都按照公司或者区域沿广场排列,广场不大,车辆信息也很容易找;广场地下有停车场,供车辆调度。地面以石板铺装,却也留出了平整的水泥路,形成大网格,让拖着行李的旅客更方面移动。
而商场里那个延续十来层、直通山上的自动扶梯,更是颇有气势的神来之笔了。
我坐在商场里,无意搜出了“3”的wifi——3是小高为我们买的通讯卡的运营商,比不上vodafone之类的门店广泛,所以在装着它的手机半途坏掉后,我就回到了断网、只能靠wifi的状态——嗯这其实是所有不便的源头。
现下搜出了这个wifi,我立马举目四望,找到3的营业厅就扑了进去,小哥轻松拆下卡装进我的另一只手机里,轻松地说prego, ciao~
重新跟世界联通就像重生了一样,离开锡耶纳之前办成这要事一桩,不能棒更多。
![]() |
味道里的记忆,大概也要再回到那里才会想起 |
![]() |
前一晚为了认路,就提前认了一下怎么去公交枢纽——途中还经过锡耶纳足球队的驻扎地,小小的,只有黑白相间的旗帜醒目。
路上人很少,我插着耳机听了一路《后会无期》,旋律混合着如水夜色灌进心里。这样的幽静,和第二天清晨的仙气,于锡耶纳而言却都只是迷人而短暂的一面,它更多的是热闹,是商业和人的温度。对于这座最美、最爱的城市,也一定是后会有期,然后回到坎波广场,坐着聊聊天。
![]() |
-
szrk999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8 03:50:33
-
Eudaimon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1 22:54:29
-
zhoyoyo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19 12:34:00
-
九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18 2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