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的几个小时
(只有几个小时是因为其它时间我都在房间呈瘫倒状。)
住在一个酒店的“江景房”,由于楼层不高且离江还有点距离,白天视线被前面房子的屋顶挡住许多,不过还是可以看到对岸一些灰色的房子。晚上再看,寻找对岸的灯光就像在北京雾霾夜找星星,只能找到一个星点,还有一束探照灯的光从低处向这边空中射来。整个大桥晚上亮起一长串亮度较低的变色彩灯,大约在晚上10点钟灭了。
晚饭十几人一起,闲扯后聊到明天过两层海关哪些能带哪些不能带,还纷纷复述平生所见所有相关媒体报道和网络传闻,好几个人说感觉有点恐怖了。大家都习惯说“三胖”,一位还老把“朝币”说成“韩币”,组织者说自己跟朝方联系时总是紧张得要死怕说错词,比如不小心说“韩国”,还有更要命的“北韩”……
最后去超市买吃的。几位团友进门看到米面就开玩笑说买两袋米过去换姑娘,听到这个我有些不舒服。
其实下午在江边走了一段,神秘感和紧张感一度减弱了很多。手机信号一直正常,来往的人也都很正常,没看见边防,好半天才看到一辆警车停在路边。
还听了一路聒噪:“朝鲜,朝鲜!”“朝鲜去吗?”“朝鲜一日游。”“拍照吗?”“来穿民族服装拍个照多好啊!”“坐船吗?”“来坐船游朝鲜内江吧!”“断桥门票30块钱,我们带你上去只要27块钱。”丹东的全部旅游资源都在这邻国了吗……
(那个桥当年被美军炸了靠对岸的一半,现在变成了这边的一个景点。有团友贡献见闻说,以前没正式开放时,有人跟边防关系好被带上去拍照,对岸的边防往他们身上扔石头。)
听说“我们明天就要过去、已经报了团”以后,有的推销者会走开,有的还试图抢生意:“你们报的是一日游吗?是几天的团?多少钱?”就连早上那位出租车司机这方面弦也绷得很紧:“来出差还是旅游啊?”听到“旅游”语气立刻兴奋起来:“去哪儿旅游啊?报团了吗?”
江边每隔一小段栏杆前都有块石头,红字刻着边境等字样,旁边必有一个配有民族服装的照相摊。我看那些石头造型都一模一样,觉得应该是公共物品。结果一个摊的老板说“都是我们自己弄的,都在一个地方做的所以一样”,然后指旁边卧着的巨石:“这才是真的。连这一片地其实都不是真的江边,那里(巨石卧处)才是。这都是后来填的江。(对岸)怎么没意见?差点打起来了。20来年了吧。”
这才知道我国填江填海并不只在南海。
下午两三点的江边除了大量推销者、少量游客外,还有七八个老太太拿着花花绿绿的扇子跳舞,配乐是《猪八戒背媳妇》,好可爱。
沿江除了旅行社还有大量商店,都并列标着半岛两国国名,而里面的商品来自朝鲜的,我只发现了烟、酒、咸鸭蛋(咸鸭蛋装在红盖透明塑料罐里,50块钱30个),其他除了韩国常见的零食、日用品和护肤品外,外观都疑似义乌制造。后来有同伴看到了卖朝币的,推销语是“这钱可便宜啦!比韩币还便宜!”当然是不能带过江去的。
看地图找到一家“檀君画廊”,看名字就觉得这地方跟那一堆店不一样。果然。观赏了十几幅油画:一小群大象、犀牛、典型东亚山间景色、林中身着显曲线却包得很严实的长袖长裤的清秀少女,还有微胖的少年儿童做运动,同样微胖的年轻女教师在一旁指导观看,所有人都挺高兴。我默默地看了每一幅左上角作者栏里的头衔,都是些“功勋级人民艺术家”和“一级画家”,搞不清店里一直没出声只是略有迎客动作的那几位中青年女子是何来路,默默地退了出去。
其实我今天看到了朝鲜人,只是当时没注意。那是晚上近6点钟,我在火车站广场向那座毛挥手作打车状的巨大塑像下走去与团友会合时,看了几眼右边不远处一辆大巴,车门口聚集了挺多人,都背着提着大包小包,也有些人拖着行李箱,还好几个巨大的编织袋装着什么东西,捆成了十分整齐的方形。“应该是这附近哪个经济不发达区域的旅游团。”我想。继续走着,又看到两辆大巴,车头贴着“北京—丹东200元”,于是回头去看之前那辆大巴是去哪里的,不过只能看到车尾,什么字也没有。那车显然比这两辆到北京的脏很多,也破旧很多。然后我继续想着“好奇怪那些人为什么一直看着我我是不是不该走在停车场里面”,来到毛挥起的右手下。几分钟后,一位团友的本地朋友带我们去吃海鲜。在路上,这位本地人说刚才那辆破车旁边都是在中国工作后准备回去的朝鲜劳工,还列举了他们每月挣多少钱其中多少前要上交。我还在震惊回忆中,只记得上交的钱占很大比例,不过这数字多半也是这人听来的传闻。
连pad都没有只能用手机打字真不容易。不过想到明天就上不了网了觉得这样已经很幸福了。
-----
把后来出入新义州海关的检查情况补在这里:
查得很松,不过例行公事。
进去时检查在卧铺列车上完成,历时两小时,一共两节车厢,包括我们40人、跟我们一样的欧美人若干、在中国留学归来的朝鲜姑娘几位。朝鲜姑娘带的大包小包数量比较惊人。
检查相机、手机、行李的人分别是海关、边检、火车这三个部门的朝鲜人。我主动贡献了空相机,而检查手机的两个人从车厢两头开始,大概都以为我这最中间一个铺归对方管所以都没看。箱子放在下铺下面也没人看。
登记了每人手机数量和型号,供出来时比对(不过我们其中一个出来时声称手机坏掉了,也没被追查)。朝鲜检查者最熟的是iphone。有一个会把每个APP打开看,不过只对最开始一个人作了这种程度的检查,大概是起威慑作用吧,据说也质问过什么内容并要求删了。后来的人只被要求删了一张比较裸露的美女图。一般检查者会重点检查iphone自带的“视频”,不过完全不知道土豆爱奇艺之类。登记型号时,检查者对一个锤子手机表示疑惑,也听不懂“锤子”两个字,试图打开后盖但机主摆手说“打不开”,于是写下M-zone……
出来时我们15人,跟我们一样的欧美人几位,朝鲜中年商人若干。
我们15人最后换乘大巴被拉到新义州海关办公室。他们有机器但没开,还是手动检查。我把相机放在书包最下层,上面有一堆衣服毛巾之类,海关的人摸了半天也没摸到。其实放在箱子里更好,我那箱子打开后两边都还需要拉开拉链,检查者懒得拉开,在两边各按了按就算了。我们手机将近20个摆了一排,每个里面都有巨量图片,开始几个还被认真检查了不过没删,后来看得越来越快,快到一半时另一个朝鲜人来说了什么(大概说时间不够了),检查者就一挥手让我们都拿走。
一个新义州一日游团在我们后面一点出来,都用丹东大连口音惊诧为什么我们能带手机。
住在一个酒店的“江景房”,由于楼层不高且离江还有点距离,白天视线被前面房子的屋顶挡住许多,不过还是可以看到对岸一些灰色的房子。晚上再看,寻找对岸的灯光就像在北京雾霾夜找星星,只能找到一个星点,还有一束探照灯的光从低处向这边空中射来。整个大桥晚上亮起一长串亮度较低的变色彩灯,大约在晚上10点钟灭了。
晚饭十几人一起,闲扯后聊到明天过两层海关哪些能带哪些不能带,还纷纷复述平生所见所有相关媒体报道和网络传闻,好几个人说感觉有点恐怖了。大家都习惯说“三胖”,一位还老把“朝币”说成“韩币”,组织者说自己跟朝方联系时总是紧张得要死怕说错词,比如不小心说“韩国”,还有更要命的“北韩”……
最后去超市买吃的。几位团友进门看到米面就开玩笑说买两袋米过去换姑娘,听到这个我有些不舒服。
其实下午在江边走了一段,神秘感和紧张感一度减弱了很多。手机信号一直正常,来往的人也都很正常,没看见边防,好半天才看到一辆警车停在路边。
还听了一路聒噪:“朝鲜,朝鲜!”“朝鲜去吗?”“朝鲜一日游。”“拍照吗?”“来穿民族服装拍个照多好啊!”“坐船吗?”“来坐船游朝鲜内江吧!”“断桥门票30块钱,我们带你上去只要27块钱。”丹东的全部旅游资源都在这邻国了吗……
(那个桥当年被美军炸了靠对岸的一半,现在变成了这边的一个景点。有团友贡献见闻说,以前没正式开放时,有人跟边防关系好被带上去拍照,对岸的边防往他们身上扔石头。)
听说“我们明天就要过去、已经报了团”以后,有的推销者会走开,有的还试图抢生意:“你们报的是一日游吗?是几天的团?多少钱?”就连早上那位出租车司机这方面弦也绷得很紧:“来出差还是旅游啊?”听到“旅游”语气立刻兴奋起来:“去哪儿旅游啊?报团了吗?”
江边每隔一小段栏杆前都有块石头,红字刻着边境等字样,旁边必有一个配有民族服装的照相摊。我看那些石头造型都一模一样,觉得应该是公共物品。结果一个摊的老板说“都是我们自己弄的,都在一个地方做的所以一样”,然后指旁边卧着的巨石:“这才是真的。连这一片地其实都不是真的江边,那里(巨石卧处)才是。这都是后来填的江。(对岸)怎么没意见?差点打起来了。20来年了吧。”
这才知道我国填江填海并不只在南海。
下午两三点的江边除了大量推销者、少量游客外,还有七八个老太太拿着花花绿绿的扇子跳舞,配乐是《猪八戒背媳妇》,好可爱。
沿江除了旅行社还有大量商店,都并列标着半岛两国国名,而里面的商品来自朝鲜的,我只发现了烟、酒、咸鸭蛋(咸鸭蛋装在红盖透明塑料罐里,50块钱30个),其他除了韩国常见的零食、日用品和护肤品外,外观都疑似义乌制造。后来有同伴看到了卖朝币的,推销语是“这钱可便宜啦!比韩币还便宜!”当然是不能带过江去的。
看地图找到一家“檀君画廊”,看名字就觉得这地方跟那一堆店不一样。果然。观赏了十几幅油画:一小群大象、犀牛、典型东亚山间景色、林中身着显曲线却包得很严实的长袖长裤的清秀少女,还有微胖的少年儿童做运动,同样微胖的年轻女教师在一旁指导观看,所有人都挺高兴。我默默地看了每一幅左上角作者栏里的头衔,都是些“功勋级人民艺术家”和“一级画家”,搞不清店里一直没出声只是略有迎客动作的那几位中青年女子是何来路,默默地退了出去。
其实我今天看到了朝鲜人,只是当时没注意。那是晚上近6点钟,我在火车站广场向那座毛挥手作打车状的巨大塑像下走去与团友会合时,看了几眼右边不远处一辆大巴,车门口聚集了挺多人,都背着提着大包小包,也有些人拖着行李箱,还好几个巨大的编织袋装着什么东西,捆成了十分整齐的方形。“应该是这附近哪个经济不发达区域的旅游团。”我想。继续走着,又看到两辆大巴,车头贴着“北京—丹东200元”,于是回头去看之前那辆大巴是去哪里的,不过只能看到车尾,什么字也没有。那车显然比这两辆到北京的脏很多,也破旧很多。然后我继续想着“好奇怪那些人为什么一直看着我我是不是不该走在停车场里面”,来到毛挥起的右手下。几分钟后,一位团友的本地朋友带我们去吃海鲜。在路上,这位本地人说刚才那辆破车旁边都是在中国工作后准备回去的朝鲜劳工,还列举了他们每月挣多少钱其中多少前要上交。我还在震惊回忆中,只记得上交的钱占很大比例,不过这数字多半也是这人听来的传闻。
连pad都没有只能用手机打字真不容易。不过想到明天就上不了网了觉得这样已经很幸福了。
-----
把后来出入新义州海关的检查情况补在这里:
查得很松,不过例行公事。
进去时检查在卧铺列车上完成,历时两小时,一共两节车厢,包括我们40人、跟我们一样的欧美人若干、在中国留学归来的朝鲜姑娘几位。朝鲜姑娘带的大包小包数量比较惊人。
检查相机、手机、行李的人分别是海关、边检、火车这三个部门的朝鲜人。我主动贡献了空相机,而检查手机的两个人从车厢两头开始,大概都以为我这最中间一个铺归对方管所以都没看。箱子放在下铺下面也没人看。
登记了每人手机数量和型号,供出来时比对(不过我们其中一个出来时声称手机坏掉了,也没被追查)。朝鲜检查者最熟的是iphone。有一个会把每个APP打开看,不过只对最开始一个人作了这种程度的检查,大概是起威慑作用吧,据说也质问过什么内容并要求删了。后来的人只被要求删了一张比较裸露的美女图。一般检查者会重点检查iphone自带的“视频”,不过完全不知道土豆爱奇艺之类。登记型号时,检查者对一个锤子手机表示疑惑,也听不懂“锤子”两个字,试图打开后盖但机主摆手说“打不开”,于是写下M-zone……
出来时我们15人,跟我们一样的欧美人几位,朝鲜中年商人若干。
我们15人最后换乘大巴被拉到新义州海关办公室。他们有机器但没开,还是手动检查。我把相机放在书包最下层,上面有一堆衣服毛巾之类,海关的人摸了半天也没摸到。其实放在箱子里更好,我那箱子打开后两边都还需要拉开拉链,检查者懒得拉开,在两边各按了按就算了。我们手机将近20个摆了一排,每个里面都有巨量图片,开始几个还被认真检查了不过没删,后来看得越来越快,快到一半时另一个朝鲜人来说了什么(大概说时间不够了),检查者就一挥手让我们都拿走。
一个新义州一日游团在我们后面一点出来,都用丹东大连口音惊诧为什么我们能带手机。
-
boy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12 10:53:52
Vernunft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8岁眼中的世界——自负、规则感
- 琼瑶塑造了当代台湾群众的表达方式?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