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书话】:有趣而且有品的人生信条
今天想要分享的书叫做《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这是一本励志的、心灵鸡汤指向的小书。我知道看到这里,已经有很多人开始皱眉头。好吧,喝鸡汤不是罪,有的时候就算是文艺青年或者事业中年也可以放自己一马,看看别人写的人生感悟。前提是,这个人得有趣,还得有品。这个条件完全符合松浦弥太郎的设定。
松浦先生是日本的知名出版人。他写了很多本畅销书,主题从中年人的人生感悟到旅游、个人私藏的文具生活用品、书店运作等等。他也是著名的私人书店“Cow Books”的创始人和老板,还兼任着老牌生活美学杂志《生活手帖》的总编辑。据说,他被称为“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这一句不知真假,不过看他的书在港台书店的热销,大概差不离。
我相信能开一个好书店的人肯定是有趣、而且有品的人。此处“有品”必须是有品味和有节操的双重含义。不具备这种的特质的人就算开了独立书店,也无法长久经营。我看过好几本介绍日本书店的书中都提到松浦的Cow Books,想来这个书店的江湖地位也是稳妥。看书店的照片,雅致的设计和摆书的方式也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这里就可以说一下为什么我想推荐这本书了。
这本书其实可以叫做“200个基本”。因为它包括了松浦所总结的100条人生信条和100条Cow Books书店的信条。怀抱着开书店梦想的青年们,不要错过一位成功的独立书店老板的店规。这其中既包括针对书店例行工作的规定,也包括了对从业者言行举止外貌衣着服务态度的要求。比如说“绝不从正在浏览书架的客人面前横越”及“双手递交客人购买的商品”——松浦在书中有提到Cow Books书店的五名店员唯二能共同做到的项目也只是这两条而已。这固然说明这两条看起来平平淡淡的准则究竟有多么重要,也说明全部的100条规定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毫不费力就可以完全想到、完全遵守的行动准则。也许我们应该说这100条基本原则是身为一名书店老板、一位读书人、一位出版业者心目中理想书店的行为指导。
“书店不是为了卖书,而是为了给客人带去喜悦”——这样的信条听起来有点缥缈。给大家选一条实在的:“店内温度要配合客人而不是自己的需要”。松浦解释书店店员一直坐在室内,冬天开着暖气觉得热,夏天觉得冷气太凉。即使这样也不能因此调节室内温度。因为客人从室外进来,需要让他们在冬天感到温暖、夏天感到凉爽,这才是恰到好处的温度,是适合书店的温度。这样的细节也能注意到,松浦先生确实很体贴。
“每天一次,触摸排列的书”哪怕是藏书量2500本的分店也要按照这个标准采取行动,这样的要求不正是要求店员们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来对待店里面售卖的书籍么?“带着谦逊的态度倾听客人谈书”——这一点很难做到。松浦认为只要客人不发问,就不主动说明商品。因为店员们应该将“对方比我更为知识丰富”作为认知前提。这一点对于独立书店的店员们应该是特别难以理解和遵守。但是要做到松浦的理想店员,即使是拥有丰富的知识,也决不可以炫耀。他心目中的书店是以“不是能听到关于书的各种事情,而是可以谦虚倾听客人说话的书店”为目标。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这个:“不叹气,不发呆,不打哈欠。”难不难?别小看这一条,能做到这一点的书店可是凤毛麟角。
虽然写书店经营的部分很有趣,不过这本书里面还是松浦先生人生的100条信条更加耐读。比如说拥有着神秘宇宙力量一般的这一句话:“没有必要全身心都散发出‘绝不放弃’的气势,只要安静地守护着这‘不放弃’的火苗。”这一句话既准确又有生动。只有经历过痛苦而又不可退缩的人生历练的人才能体会到要安静地守护这一簇‘不放弃’的火苗需要多么强大的自控力。我觉得这句话用我的版本来表述的话就是“最重要的事不必示之于人”。所以真正的伤口都不会给别人看;最坚定的决心不需要他人的确认;想念至深的人都要藏在心底。唯有从内心孕育的力量可以支持我们对抗最受煎熬的痛苦。
我也偏爱这一句:“想要伙伴,先制造敌人。”乍一看来完全摸不着头脑,原来这里是说只有明确表达自己意见的人才可能得到真正的伙伴,表述暧昧不清的人即使没有敌人也不会有朋友,八面玲珑并不值得羡慕——我们总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只有成长为个性独立而强大的人,才能坦然接受坚持原则的后果。当然也有很多人在岁月的打磨下成了没有棱角的人。想要在生活中蒙混过关的人,往往会被生活玩弄。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可悲。
喜欢的句子还有很多:“关键时不怯场的勇气”,“不使用‘绝对’‘普遍’这样的词语”,“享受麻烦”,“不做温柔的人,也不做冷漠的人”……在松浦先生的人生信条书中有很多精辟或者奇怪的见解。好处是当我们有了足够的阅历,我们就可以在这些简洁的文字中解读出我们的人生哲学。
人人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人生哲学,只不过有些人懵懂,有些人无比清醒。这套所谓人生哲学的东西指导我们每天在成百上千的决策时刻遵循自己的逻辑或者情感。读松浦写的人生一百,就像是和自己进行一场对话,在每一则信条之间,摸索自己的定位仪。
那么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信条又是什么呢?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目前的答案是“要有原则”,这就是我行事的根本信条。如果连这一条都没有,简直不知道人生的这条帆船该随着哪个风向一路飘摇。至于原则又以何种道理作为尺度,则是我的100个基本所需要去刻画出来的框架。这本书的最后留了100个空行,正好让我慢慢琢磨。
松浦先生是日本的知名出版人。他写了很多本畅销书,主题从中年人的人生感悟到旅游、个人私藏的文具生活用品、书店运作等等。他也是著名的私人书店“Cow Books”的创始人和老板,还兼任着老牌生活美学杂志《生活手帖》的总编辑。据说,他被称为“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这一句不知真假,不过看他的书在港台书店的热销,大概差不离。
![]() |
我相信能开一个好书店的人肯定是有趣、而且有品的人。此处“有品”必须是有品味和有节操的双重含义。不具备这种的特质的人就算开了独立书店,也无法长久经营。我看过好几本介绍日本书店的书中都提到松浦的Cow Books,想来这个书店的江湖地位也是稳妥。看书店的照片,雅致的设计和摆书的方式也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这里就可以说一下为什么我想推荐这本书了。
这本书其实可以叫做“200个基本”。因为它包括了松浦所总结的100条人生信条和100条Cow Books书店的信条。怀抱着开书店梦想的青年们,不要错过一位成功的独立书店老板的店规。这其中既包括针对书店例行工作的规定,也包括了对从业者言行举止外貌衣着服务态度的要求。比如说“绝不从正在浏览书架的客人面前横越”及“双手递交客人购买的商品”——松浦在书中有提到Cow Books书店的五名店员唯二能共同做到的项目也只是这两条而已。这固然说明这两条看起来平平淡淡的准则究竟有多么重要,也说明全部的100条规定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毫不费力就可以完全想到、完全遵守的行动准则。也许我们应该说这100条基本原则是身为一名书店老板、一位读书人、一位出版业者心目中理想书店的行为指导。
“书店不是为了卖书,而是为了给客人带去喜悦”——这样的信条听起来有点缥缈。给大家选一条实在的:“店内温度要配合客人而不是自己的需要”。松浦解释书店店员一直坐在室内,冬天开着暖气觉得热,夏天觉得冷气太凉。即使这样也不能因此调节室内温度。因为客人从室外进来,需要让他们在冬天感到温暖、夏天感到凉爽,这才是恰到好处的温度,是适合书店的温度。这样的细节也能注意到,松浦先生确实很体贴。
“每天一次,触摸排列的书”哪怕是藏书量2500本的分店也要按照这个标准采取行动,这样的要求不正是要求店员们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来对待店里面售卖的书籍么?“带着谦逊的态度倾听客人谈书”——这一点很难做到。松浦认为只要客人不发问,就不主动说明商品。因为店员们应该将“对方比我更为知识丰富”作为认知前提。这一点对于独立书店的店员们应该是特别难以理解和遵守。但是要做到松浦的理想店员,即使是拥有丰富的知识,也决不可以炫耀。他心目中的书店是以“不是能听到关于书的各种事情,而是可以谦虚倾听客人说话的书店”为目标。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这个:“不叹气,不发呆,不打哈欠。”难不难?别小看这一条,能做到这一点的书店可是凤毛麟角。
虽然写书店经营的部分很有趣,不过这本书里面还是松浦先生人生的100条信条更加耐读。比如说拥有着神秘宇宙力量一般的这一句话:“没有必要全身心都散发出‘绝不放弃’的气势,只要安静地守护着这‘不放弃’的火苗。”这一句话既准确又有生动。只有经历过痛苦而又不可退缩的人生历练的人才能体会到要安静地守护这一簇‘不放弃’的火苗需要多么强大的自控力。我觉得这句话用我的版本来表述的话就是“最重要的事不必示之于人”。所以真正的伤口都不会给别人看;最坚定的决心不需要他人的确认;想念至深的人都要藏在心底。唯有从内心孕育的力量可以支持我们对抗最受煎熬的痛苦。
我也偏爱这一句:“想要伙伴,先制造敌人。”乍一看来完全摸不着头脑,原来这里是说只有明确表达自己意见的人才可能得到真正的伙伴,表述暧昧不清的人即使没有敌人也不会有朋友,八面玲珑并不值得羡慕——我们总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只有成长为个性独立而强大的人,才能坦然接受坚持原则的后果。当然也有很多人在岁月的打磨下成了没有棱角的人。想要在生活中蒙混过关的人,往往会被生活玩弄。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可悲。
喜欢的句子还有很多:“关键时不怯场的勇气”,“不使用‘绝对’‘普遍’这样的词语”,“享受麻烦”,“不做温柔的人,也不做冷漠的人”……在松浦先生的人生信条书中有很多精辟或者奇怪的见解。好处是当我们有了足够的阅历,我们就可以在这些简洁的文字中解读出我们的人生哲学。
人人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人生哲学,只不过有些人懵懂,有些人无比清醒。这套所谓人生哲学的东西指导我们每天在成百上千的决策时刻遵循自己的逻辑或者情感。读松浦写的人生一百,就像是和自己进行一场对话,在每一则信条之间,摸索自己的定位仪。
那么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信条又是什么呢?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目前的答案是“要有原则”,这就是我行事的根本信条。如果连这一条都没有,简直不知道人生的这条帆船该随着哪个风向一路飘摇。至于原则又以何种道理作为尺度,则是我的100个基本所需要去刻画出来的框架。这本书的最后留了100个空行,正好让我慢慢琢磨。
![]() |
-
Alyss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08 00: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