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落雨
已经是圣诞气氛了。波茨坦广场上的滑雪大梯映着冷天的蓝光,音乐与咯咯的笑,一日未停的中雨到微雨遮着人们的脑袋,围绕着一顶一顶泛着暖光的糖果甜点与热红酒摊,毛毡帽底下呼出白气。一年后,和前男友又在柏林重逢,吃了两小时午饭,分享过音乐后,独自徘徊在节日气氛里,不想离去。我俩多年没有如此融洽过。重要的是彼此近况都好,还都离音乐很近,当然他离马勒比即兴音乐更近。我们也都在今年迎来了年龄在数字上的一个转折,说起面临它,都多少有过精神危机。明天他飞去巴伐利亚,为舅舅和祖母过生日,他回柏林那天,我将往巴伐利亚。时间不一致,是我们注定的。
几步之外的地下铁U Bahn,传来和一年前相似的手风琴声,坐着和一年前一样的老人,和行李箱。他拉得很好,并不眼巴巴等着路人留下银子,但有人留下了,他会高兴地抬头,爽朗回一声:“谢了!”一曲接一曲,直到我的火车离去听不见了。
万圣节和阿劳与萨沙在戈尔列兹森林里走了两个半小时的路,采下新鲜大蘑菇,加热了大半瓶热红酒喝下,驱车去波兰邻城的超市去买菜,再回家做饭。万圣节,波兰小城内的墓园点起了星火灯盏,空气一股烧暖气的柴油味。
昨日阿劳和萨沙租了辆车,大清早从戈尔列兹驱车到柏林,一路看植被冬眠在寒冰下,直到太阳升起来。阿劳要赶早机非去肯尼亚,萨沙的航班在晚上11点。想不到柏林比最东端的戈尔列兹还寒冷。我们绕柏林中心晃了半日,好吧菩提大街真的太宽太庄重,我没有去年第二次来柏林时的归属感,那么大声嚷说柏林是我最喜欢的城市,现在我要犹豫了。但当然还是喜欢。
20年的狂欢还没有开始的痕迹,只在勃兰登堡门以东,一大幅海报,各种色彩的风筝,象征自由,一行字:“是我们一起完成的”。昨天周日,跳蚤市场是也。在博物馆岛上的市场上,走了一阵,两人冻得,瞧见一摊档在卖热红酒,立即握在了手里。可是太阳都还没完全当空,我走路已经蛇形。两颊热烫,头脑眩晕。
半途上,老头摇了半天,摇出了布莱希特和Kurt Weill的“September Song”。刚好是去犹太纪念碑群的方向。我站着,或者走着,在之间。每一块碑高矮肥瘦不等,未靠近前,根本感觉不到它们其实那么高,看不见左右和前方,在直挺挺的冰冷的之间,你被坚硬和痛感缚着。这里是艺术,因为在一堵一堵密实的灰墙间, 走路像迷宫,偶尔往右看,往前看,忽然会有人影闪过,但一下就不见了。于是思维会矫情起来:生命就是这样地稍瞬即逝。而最前面的碑石,有些一半掩在地下。生命就是这样逐渐退场。而勃兰登堡门前终日有人装扮成墙倒前的边界哨兵,供游人拍照。残忍和悲剧都那么娱乐化了。
晚上萨沙送我到罗莎•卢森堡街,忽然得知Royksopp一个半小时后就在三条街外有音乐会!这样子错过,还是要叹气的。还得知11月5日晚U2要为墙倒20年,在勃兰登堡门前开免费音乐会,可是票已经在10月28日公布消息当天就派完了。但这种热闹,好像怎样都该去凑。9日的“自由节”,是最张扬的纪念,戈尔巴乔夫也要去。媒体证申请由联邦政府罪案办公室通过及发出,因为要限制人数及严格把关。
好吧,我在巴登-巴登喝过啤酒汤,在曼海姆喝过橙子汤,然后在柏林喝到了加入了巧克力酱的鱼汤。
而一路“沙发漂流”过来——慕尼黑,巴登-巴登,法兰克福郊外的巴德瑙海姆,曼海姆,路德维希港,到现时的柏林,我对当初发明这个网站的北欧人的共产主义乌托邦理想,早已深信不疑。昨夜饭桌上约翰说起,在伦敦的“沙发漂流”聚会前,同车一个女人说匈牙利语讲电话,忽然蹦出一个“couchsufing”来,与她相隔15米的约翰立即就“Hey!”接上头了。一分钟前是陌生人,“沙发漂流”就像隐形通行证,见面就可以马上破冰,一起做饭,派对,酒酣耳热,同睡一屋。不是乌托邦是什么呢。我一肚子的情绪和故事,沉沉的,静静的。暂时再装不下新的了。
你在需要立即破冰,与人说第一句话开始,就会检验到自己是不是真正开放。聪明,睿智,谁人说过,那是分布最公平的——只因为每个人都自以为很聪明。然后当你接连认识与你水平相当,甚至时而让你甚有启发的人及其话语时,才会开始新一轮的反思。他们在推动你,让你推进自我。当你面对各种思维,心态,表达方式,多少都照见自己,而后敦促着你去尽快掀开表象,靠近实质。原来那些话题老是围绕自己的人,显得那样狭隘,是那么令人生厌。
几步之外的地下铁U Bahn,传来和一年前相似的手风琴声,坐着和一年前一样的老人,和行李箱。他拉得很好,并不眼巴巴等着路人留下银子,但有人留下了,他会高兴地抬头,爽朗回一声:“谢了!”一曲接一曲,直到我的火车离去听不见了。
万圣节和阿劳与萨沙在戈尔列兹森林里走了两个半小时的路,采下新鲜大蘑菇,加热了大半瓶热红酒喝下,驱车去波兰邻城的超市去买菜,再回家做饭。万圣节,波兰小城内的墓园点起了星火灯盏,空气一股烧暖气的柴油味。
昨日阿劳和萨沙租了辆车,大清早从戈尔列兹驱车到柏林,一路看植被冬眠在寒冰下,直到太阳升起来。阿劳要赶早机非去肯尼亚,萨沙的航班在晚上11点。想不到柏林比最东端的戈尔列兹还寒冷。我们绕柏林中心晃了半日,好吧菩提大街真的太宽太庄重,我没有去年第二次来柏林时的归属感,那么大声嚷说柏林是我最喜欢的城市,现在我要犹豫了。但当然还是喜欢。
20年的狂欢还没有开始的痕迹,只在勃兰登堡门以东,一大幅海报,各种色彩的风筝,象征自由,一行字:“是我们一起完成的”。昨天周日,跳蚤市场是也。在博物馆岛上的市场上,走了一阵,两人冻得,瞧见一摊档在卖热红酒,立即握在了手里。可是太阳都还没完全当空,我走路已经蛇形。两颊热烫,头脑眩晕。
半途上,老头摇了半天,摇出了布莱希特和Kurt Weill的“September Song”。刚好是去犹太纪念碑群的方向。我站着,或者走着,在之间。每一块碑高矮肥瘦不等,未靠近前,根本感觉不到它们其实那么高,看不见左右和前方,在直挺挺的冰冷的之间,你被坚硬和痛感缚着。这里是艺术,因为在一堵一堵密实的灰墙间, 走路像迷宫,偶尔往右看,往前看,忽然会有人影闪过,但一下就不见了。于是思维会矫情起来:生命就是这样地稍瞬即逝。而最前面的碑石,有些一半掩在地下。生命就是这样逐渐退场。而勃兰登堡门前终日有人装扮成墙倒前的边界哨兵,供游人拍照。残忍和悲剧都那么娱乐化了。
晚上萨沙送我到罗莎•卢森堡街,忽然得知Royksopp一个半小时后就在三条街外有音乐会!这样子错过,还是要叹气的。还得知11月5日晚U2要为墙倒20年,在勃兰登堡门前开免费音乐会,可是票已经在10月28日公布消息当天就派完了。但这种热闹,好像怎样都该去凑。9日的“自由节”,是最张扬的纪念,戈尔巴乔夫也要去。媒体证申请由联邦政府罪案办公室通过及发出,因为要限制人数及严格把关。
好吧,我在巴登-巴登喝过啤酒汤,在曼海姆喝过橙子汤,然后在柏林喝到了加入了巧克力酱的鱼汤。
而一路“沙发漂流”过来——慕尼黑,巴登-巴登,法兰克福郊外的巴德瑙海姆,曼海姆,路德维希港,到现时的柏林,我对当初发明这个网站的北欧人的共产主义乌托邦理想,早已深信不疑。昨夜饭桌上约翰说起,在伦敦的“沙发漂流”聚会前,同车一个女人说匈牙利语讲电话,忽然蹦出一个“couchsufing”来,与她相隔15米的约翰立即就“Hey!”接上头了。一分钟前是陌生人,“沙发漂流”就像隐形通行证,见面就可以马上破冰,一起做饭,派对,酒酣耳热,同睡一屋。不是乌托邦是什么呢。我一肚子的情绪和故事,沉沉的,静静的。暂时再装不下新的了。
你在需要立即破冰,与人说第一句话开始,就会检验到自己是不是真正开放。聪明,睿智,谁人说过,那是分布最公平的——只因为每个人都自以为很聪明。然后当你接连认识与你水平相当,甚至时而让你甚有启发的人及其话语时,才会开始新一轮的反思。他们在推动你,让你推进自我。当你面对各种思维,心态,表达方式,多少都照见自己,而后敦促着你去尽快掀开表象,靠近实质。原来那些话题老是围绕自己的人,显得那样狭隘,是那么令人生厌。
-
drunkdogg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11-06 09: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