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叫移作上阳花
阳春三月,应好友美鱼之邀,去到她温馨精致的家中,与三五好友,共话萧红。
两盏清茶之后,美鱼给大家播放了一部萧红的纪录片,通过镜头我们对这位民国才女的生平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对于这个含泪出走的娜拉昙花一现而又命途多舛的一生,在场的诸位没有不扼腕叹息的。读《生死场》、读《呼兰河传》,只觉得满纸苍凉,力透纸背的苍凉。她挣扎一生,抗争一生,可命运什么也没留给她。
像她自己说的一样——“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我常常在想,如果萧红能够像同一时代的张爱玲那样接收到很好的高等教育,她会不会留给后人更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如果萧红不是在感情上一再受挫,她是否能在延长生命长度的同时,扩展她生命的宽度?
这样的萧红着实让人难过,如果她世故一些呢,如果她自私一些呢?可是她不会,否则她就不是萧红了。然而,正如木心所言,但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
萧红最好的文字都是有与回忆有染的,回忆里的童年生活无疑是她生活和文字最安适美好的一段时光。所以当慈爱的祖父浮现于萧红柔软的笔触之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散佚于字里行间的镜像分身。对于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生就一对多情眼睛的月英、勇敢地走进都市又羞愧地回到乡村的金枝、被虐致死的小团圆媳妇……在她们中间,萧红从不曾标榜自己的遗世独立,她那广廓辽远的悲悯,正是来自于她痛切的感同身受。她和她们是同一类人,是一群“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甚至于根本不知道”的人,“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瞎了也看不见太阳,但瞎子却感到实在温暖了。她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她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冷就在他们的身上,她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
所谓掌上珊瑚怜不得,却叫移作上阳花。也许萧红注定无法成为像张爱玲一样的七窍玲珑的女作家,但她用真诚的目光、含泪的微笑为我们描绘了那个年代的呼兰河小城,以悲剧关照人生,写尽了人生的死路和活路。
也许,唯有生命如此鲜活而充满张力的萧红,才可以如上阳花一般永远地盛开在中国文学史长河之中。
两盏清茶之后,美鱼给大家播放了一部萧红的纪录片,通过镜头我们对这位民国才女的生平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对于这个含泪出走的娜拉昙花一现而又命途多舛的一生,在场的诸位没有不扼腕叹息的。读《生死场》、读《呼兰河传》,只觉得满纸苍凉,力透纸背的苍凉。她挣扎一生,抗争一生,可命运什么也没留给她。
像她自己说的一样——“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我常常在想,如果萧红能够像同一时代的张爱玲那样接收到很好的高等教育,她会不会留给后人更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如果萧红不是在感情上一再受挫,她是否能在延长生命长度的同时,扩展她生命的宽度?
这样的萧红着实让人难过,如果她世故一些呢,如果她自私一些呢?可是她不会,否则她就不是萧红了。然而,正如木心所言,但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
萧红最好的文字都是有与回忆有染的,回忆里的童年生活无疑是她生活和文字最安适美好的一段时光。所以当慈爱的祖父浮现于萧红柔软的笔触之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散佚于字里行间的镜像分身。对于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生就一对多情眼睛的月英、勇敢地走进都市又羞愧地回到乡村的金枝、被虐致死的小团圆媳妇……在她们中间,萧红从不曾标榜自己的遗世独立,她那广廓辽远的悲悯,正是来自于她痛切的感同身受。她和她们是同一类人,是一群“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甚至于根本不知道”的人,“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瞎了也看不见太阳,但瞎子却感到实在温暖了。她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她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冷就在他们的身上,她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
所谓掌上珊瑚怜不得,却叫移作上阳花。也许萧红注定无法成为像张爱玲一样的七窍玲珑的女作家,但她用真诚的目光、含泪的微笑为我们描绘了那个年代的呼兰河小城,以悲剧关照人生,写尽了人生的死路和活路。
也许,唯有生命如此鲜活而充满张力的萧红,才可以如上阳花一般永远地盛开在中国文学史长河之中。
-
鱼尾蚊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05 18: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