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经典
这是一个缺乏经典的年代,电影缺乏、书籍缺乏、音乐缺乏,手机缺乏、汽车缺乏、家电缺乏……。没有创新就没有个性,没有灵魂就没有经典,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在模仿别人。
这源于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桎梏,从小就被影响的所谓的“老三观”,我们都没有了自己的“三观”。我们从小就只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样子;这个社会什么样子,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样子;人们是什么状态,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状态。我们不求真相,我们只求现象。
在学校,老师随时都会把某位同学作为反面教材:看看他,学习不用功,上课不认真。以后到了社会,饭都找不到吃的,就是跟他妈一样卖菜。这不是对卖菜这个职业的轻视,老师只是找一个在社会底层辛苦劳作的对比范例让学生更真切感受不认真学习带来的“严重后果”。老师那么讲无非也就是为了让大家认真读书,努力学习,将来长大了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好一番大道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以前不认真读书,不努力学习的童鞋们都那么有钱、那么牛呢!那么多当年学习不怎么滴,但有一定家庭背景的都混的有模有样的,还有的以至于混的太好都混到牢里面去了呢!而且都还成了大家暗地里嫉妒的对象,但是童鞋们嘴上还念叨:看看A,当年总挨老师骂,学习还不如我呢。再看看B,怎么样,我说吧,迟早要进去!呵呵!
我们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树立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不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梦想,只是为了实现物质利欲带给我们的快感。我们没有事业,我们只是找一个能解决温饱的饭碗。因为我们害怕,因为大家都害怕,大家都没有归属感。看到别人如此这般,我们都害怕成为另类,害怕站在整个社会和人群的对立面。害怕被贴上反社会,反人类的标签。我们也要如此这般的追求和生活,才能心安。久而久之,我们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行走在漫无目的的时空,如行将就木的老人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等待留存在身体里面最后一点点能量挥发殆尽。人没有思想地运动,那么时间对他而言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时间只是度量工具而已。
这源于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桎梏,从小就被影响的所谓的“老三观”,我们都没有了自己的“三观”。我们从小就只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样子;这个社会什么样子,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样子;人们是什么状态,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状态。我们不求真相,我们只求现象。
在学校,老师随时都会把某位同学作为反面教材:看看他,学习不用功,上课不认真。以后到了社会,饭都找不到吃的,就是跟他妈一样卖菜。这不是对卖菜这个职业的轻视,老师只是找一个在社会底层辛苦劳作的对比范例让学生更真切感受不认真学习带来的“严重后果”。老师那么讲无非也就是为了让大家认真读书,努力学习,将来长大了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好一番大道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以前不认真读书,不努力学习的童鞋们都那么有钱、那么牛呢!那么多当年学习不怎么滴,但有一定家庭背景的都混的有模有样的,还有的以至于混的太好都混到牢里面去了呢!而且都还成了大家暗地里嫉妒的对象,但是童鞋们嘴上还念叨:看看A,当年总挨老师骂,学习还不如我呢。再看看B,怎么样,我说吧,迟早要进去!呵呵!
我们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树立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不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梦想,只是为了实现物质利欲带给我们的快感。我们没有事业,我们只是找一个能解决温饱的饭碗。因为我们害怕,因为大家都害怕,大家都没有归属感。看到别人如此这般,我们都害怕成为另类,害怕站在整个社会和人群的对立面。害怕被贴上反社会,反人类的标签。我们也要如此这般的追求和生活,才能心安。久而久之,我们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行走在漫无目的的时空,如行将就木的老人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等待留存在身体里面最后一点点能量挥发殆尽。人没有思想地运动,那么时间对他而言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时间只是度量工具而已。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