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对父的爱
有一天,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子女对父的爱。
子女对父到底秉持何种爱?
很早以前看一部著名的电影,大概就是《云上的日子》,有两个故事印象深刻。一个是苏菲玛索演的女孩,杀了她的父亲,大概是她和父亲有不伦的关系。还有一个是一个女孩宁愿许身心给上帝,做修女,也不嫁一个对她好长得帅的男孩。
这两个故事,当时,如何也想不通,但是感到非常震撼。
上帝就是我们的父。在父面前,有人委身顺从,五体投地,以心相许,有人走出藩篱,反叛,却无所归依。
想来想去,子女怎样爱他的父,源于父到底怎样爱他的子女。
我们的父就是天父,父就是天,如果不是,就不称其为父,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这个父他有无穷的力量,然而他也有无尽的苦恼,他有美好的愿景,也面临很多的无奈。
他爱他的子女,如同牧人爱他的牛羊。他允许它们乱跑,调皮,也不能容忍它们无知和为恶。
子女爱他们的父,因为他们来自他。他们眨着眼睛,感受到父施予生命的慈爱,恩情。他们也为不公平感到憎恨,也因为无知而犯错,因为天性而作恶。
这其中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子女来自于父,而不完全同于父。因为有相同,有不同,所以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一种矛盾的错综的深层情感。相同的地方,让我们感觉到子女与父血脉相连,甚至是一体的,他的荣耀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要牺牲自己,付出自己,去满足和达成父的需要和期望。我们要绝对摒弃身上不同于父的地方。
父,只有一个,而子女有无数个。所以子女们相互嫉妒,想要独占父的爱,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愿意使得自己更乖巧,让父满意,或者让自己更调皮,吸引父的注意。上帝更爱有罪的人。这是一种多么SM的情意结啊!爱就是调教?《小王子》里狐狸的感言总是让人唏嘘。
一个人,可以长到80岁,但是在父的面前,他被打回原形,他还存着那一颗本心,他的心从来都是那样稚嫩。人的心就是一颗赤子之心。心总是可以被打动,总是非理性,总是引起共鸣。心本身就是不长的一个物件。
前几年,网络上盛行各种父女文,父子文,调教文,非常不解。现在终于想通了。读者不过是在阅读中重新建构亲子关系。他们不满意自己在父眼中的样子,他们也不满意自己眼中父的样子。父是我们生在其中的这个世界。人从混沌中来,爱着这个孕育他的世界,又被这个世界创伤而不满意,所以在头脑中满是温柔间接的臆想。
说起来,从心理学的机制来看,都是创伤合理化,幼儿们只能这样一条路了。
所以所谓爱,最不纯粹。
以前看书,觉得上帝之爱和凡人之爱,一个很大的不同,上帝的爱是不求回报,凡人之爱讲求回报。现在来看,上帝的爱也需要互动,凡人不过是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了父的影子,也可能是子女的影子。
所以,说爱的羁绊更好。
子女对父到底秉持何种爱?
很早以前看一部著名的电影,大概就是《云上的日子》,有两个故事印象深刻。一个是苏菲玛索演的女孩,杀了她的父亲,大概是她和父亲有不伦的关系。还有一个是一个女孩宁愿许身心给上帝,做修女,也不嫁一个对她好长得帅的男孩。
这两个故事,当时,如何也想不通,但是感到非常震撼。
上帝就是我们的父。在父面前,有人委身顺从,五体投地,以心相许,有人走出藩篱,反叛,却无所归依。
想来想去,子女怎样爱他的父,源于父到底怎样爱他的子女。
我们的父就是天父,父就是天,如果不是,就不称其为父,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这个父他有无穷的力量,然而他也有无尽的苦恼,他有美好的愿景,也面临很多的无奈。
他爱他的子女,如同牧人爱他的牛羊。他允许它们乱跑,调皮,也不能容忍它们无知和为恶。
子女爱他们的父,因为他们来自他。他们眨着眼睛,感受到父施予生命的慈爱,恩情。他们也为不公平感到憎恨,也因为无知而犯错,因为天性而作恶。
这其中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子女来自于父,而不完全同于父。因为有相同,有不同,所以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一种矛盾的错综的深层情感。相同的地方,让我们感觉到子女与父血脉相连,甚至是一体的,他的荣耀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要牺牲自己,付出自己,去满足和达成父的需要和期望。我们要绝对摒弃身上不同于父的地方。
父,只有一个,而子女有无数个。所以子女们相互嫉妒,想要独占父的爱,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愿意使得自己更乖巧,让父满意,或者让自己更调皮,吸引父的注意。上帝更爱有罪的人。这是一种多么SM的情意结啊!爱就是调教?《小王子》里狐狸的感言总是让人唏嘘。
一个人,可以长到80岁,但是在父的面前,他被打回原形,他还存着那一颗本心,他的心从来都是那样稚嫩。人的心就是一颗赤子之心。心总是可以被打动,总是非理性,总是引起共鸣。心本身就是不长的一个物件。
前几年,网络上盛行各种父女文,父子文,调教文,非常不解。现在终于想通了。读者不过是在阅读中重新建构亲子关系。他们不满意自己在父眼中的样子,他们也不满意自己眼中父的样子。父是我们生在其中的这个世界。人从混沌中来,爱着这个孕育他的世界,又被这个世界创伤而不满意,所以在头脑中满是温柔间接的臆想。
说起来,从心理学的机制来看,都是创伤合理化,幼儿们只能这样一条路了。
所以所谓爱,最不纯粹。
以前看书,觉得上帝之爱和凡人之爱,一个很大的不同,上帝的爱是不求回报,凡人之爱讲求回报。现在来看,上帝的爱也需要互动,凡人不过是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了父的影子,也可能是子女的影子。
所以,说爱的羁绊更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