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an & Erwan Bouroullec法国两兄弟设计师 之FACETTE
Ronan & Erwan Bouroullec是自我来法国之后一直非常喜爱和关注的设计师,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他们的作品介绍,
在《设计私地图》书中有关于他们最初的设计成长经历,
特别细述了为 Ligne Roset 设计的 Facette沙发从idee到出成品的考量过程。
针对文字我做了一些图片的收集,特节选出和大家分享。
Ronan & Erwan Bouroullec
分別於1971與1976年出生的這對年輕的法國Bouroullec兄弟檔,在接受Frame雜誌的訪問時也坦承說到,過去五年來的設計生涯可說是順遂非常,1997年他們先是在巴黎Salon du Meuble一場名為“Disintegrated Kitchen”的展出中遇到了Giulio Cappellini,之後便展開與Cappellini之間常態性的良好互動;(他們說和Cappellini的相遇就像是一名18歲年輕人忽然得到一張免費巴黎一遊的機票那樣的好運與興奮之情。)2000年Issey Miyake邀請他們兩位替巴黎新的服裝線A-Poc負責店面設計;(在此之前,這對法國兄弟還曾聲稱他們不擅長室內設計,所以只能專注在產品設計上呢!然而也因為這次合作讓他們在室內設計領域起了個頭,近期他們更承接丹麥一家纖維公司Kvadrat在瑞典分部的室內空間案。)同年,他們遇到了Vitra公司總裁Rolf Felhbaum,雙方開始合作並於2002年發表辦公室傢具系統Joyn。(而這次的合作據Bouroullec兄弟表示,由於Rolf Felhbaum對細節的高度要求,也讓他們因此學會怎麼樣更像個貨真價實的設計師,而不只是當個設計明星而已。)
之後一連串的展覽和獲獎,包括倫敦設計博物館的個展“Ronan and Erwan Bouroullec”、獲選巴黎Salon du Meuble年度最佳創意獎、日本ELLE Decoration雜誌選為2003年度設計師、2004年在洛杉磯的當代藝術館舉辦個展、2005年韓國首爾的聯展……,以及他倆的專輯Ronan et Erwan Bouroullec的出版。甚至還有說法表示,來自藥品事業小家庭的法國兄弟檔Bouroullec Brother,將會是由Philippe Starck手中接過法國工業設計領袖冠冕的最佳人選。
弟弟Erwan在回答他们兄弟两的合作模式时说道,「說起我們兩個五歲的年齡差距其實是很微妙的,我們不曾一起玩過足球,不曾有共通的朋友……可是卻又擁有相同的文化跟成長背景,所以彼此的了解與默契讓我們很快便能進入狀況。不過因為每個人深層內在還是會有差異性存在,所以我們兩個之間越來越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出現了,就像對很多案子的觀點我們就不一定相同,可是總歸,兄弟情誼還是高過於意見的爭辯。」
作品
Facett這張像極了以夏天鋪棉涼被包裹的沙發系列,是Bouroullec兄弟與品牌Lignet Roset合作於2005年科隆展首度推出的產品,在設計的過程中,Bouroullec兄弟倆試圖將造型更緊密的與功能、材料的本質和作工做直接的設想。弟弟Erwan表示:「我們其實觀察了許多市面上的沙發,發現到也許是因為一般沙發都是制式地以ABS為主體所做出的設計,所以大致上來說,沙發往往都是朝著造型的變化去做發展。可是我們在設計Facett時就比較不是基於這樣的方式。」他所謂制式的設計程序也就是先以無論木作或者金屬支架結構出沙發的骨骼,接著用ABS等發泡材讓骨架開始長出「肉」,接著再採用繃布或皮革包覆起有骨有肉的「裸體沙發」,商品便於焉完成。
哥哥Ronan則解釋道,其實在2001年與Ligne Roset第一次接觸時,他們就注意到了沙發製造工廠裡有著一張5x5公尺的大桌子專門在縫製時使用,他們當時便想到這或許可以在下回合作時用來做為發想的方向;再加上,就像一講到Cappellini就讓人想到高超的工藝一樣,Ligne Roset在製作方面則是以精準車工為強項,若配合上手作的收尾,就能一氣呵成的將手工訂製(haute couture)感完整呈現出來。
所以他們在設想Facett時,便利用這關鍵的車縫技術,主要採取等間距直線的結構車縫(structure through sewing)加上三角形的三明治車法(sanwish structure),使得沙發布料在車縫的同時也決定出最終造型。也就是說,透過直線車縫先將布料與集材穩固在一起,再以每個三角形的位置排序,形成恰恰好是沙發體被摺疊出的每條「邊」的位置,一如折紙圖示中,山線與谷線的位置所在,如此一來,整座沙發是被布料與纖維如同包裝禮物一般地「包覆起來」,而不是傳統印象裡的沙發,皮是皮、肉是肉,或者全權交由發泡材來決定最後呈現的造型。
這種做法的關鍵處便是車縫當下與最終造型結構之間的緊密度,也正因為車縫的位置安排與精準度深深牽涉了最後成品與構想之間的完成度,所以Ronan也表示,在這個案例中,他們一反之前總會以手繪開始的工作習慣,而提早在設計初期便亦步亦趨的利用Ligne Roset工廠中的CAD軟體做出模擬,因之光是設計過程就花費了半年左右。而這次除了設計過程的突破之外,他們也考量到沙發椅的座墊與地面的間距,而這往往是被一般家具設計師忽略掉的小地方。另外,針對座椅的舒適度改善,他們也試圖捨椅面加寬的作法而改採加上軟扶手的作法,如此一來,更是符合了Facett希望可以讓使用者更方便的移動且舒適享用的設計原則。這是一種完全以更單純的材料和使用做出發的設想,絕不是為了追求形而上的美感或理念訴諸所以才這麼去做!「或者說,這其實就是我們希望Facett所代表的精神!」弟弟Erwan補充說道。
在對於Facett的說明上,不將重點放在觀者對於這座沙發的美感體驗上,而是強調所有的思考軸線都落在設計背後的過程與解決。這種說明方式並不至於干擾到人們觀看時的感受,因為當比例已屬美好或有趣時,設計師在作品端出的當口大可以選擇閉上嘴巴,就讓使用的人自己去坐去看。同時那些說出來的部份也並不是為了要替造型做任何的辯護,反倒是給人在觀察時多了些裡層的功課去細讀。
Erwan曾經描述得好:「我喜歡處在一切都是單純而安靜的情狀下,讓自己感覺到環繞在身邊的東西都簡單到近乎符號化的地步,所以我做的東西也希望可以讓空間變得具有延伸性,而物件的本身則是極度的簡單又有點兒詩意的。」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他们的作品介绍,
在《设计私地图》书中有关于他们最初的设计成长经历,
特别细述了为 Ligne Roset 设计的 Facette沙发从idee到出成品的考量过程。
针对文字我做了一些图片的收集,特节选出和大家分享。
Ronan & Erwan Bouroullec
![]() |
朴实认真却很诗意的两兄弟 |
分別於1971與1976年出生的這對年輕的法國Bouroullec兄弟檔,在接受Frame雜誌的訪問時也坦承說到,過去五年來的設計生涯可說是順遂非常,1997年他們先是在巴黎Salon du Meuble一場名為“Disintegrated Kitchen”的展出中遇到了Giulio Cappellini,之後便展開與Cappellini之間常態性的良好互動;(他們說和Cappellini的相遇就像是一名18歲年輕人忽然得到一張免費巴黎一遊的機票那樣的好運與興奮之情。)2000年Issey Miyake邀請他們兩位替巴黎新的服裝線A-Poc負責店面設計;(在此之前,這對法國兄弟還曾聲稱他們不擅長室內設計,所以只能專注在產品設計上呢!然而也因為這次合作讓他們在室內設計領域起了個頭,近期他們更承接丹麥一家纖維公司Kvadrat在瑞典分部的室內空間案。)同年,他們遇到了Vitra公司總裁Rolf Felhbaum,雙方開始合作並於2002年發表辦公室傢具系統Joyn。(而這次的合作據Bouroullec兄弟表示,由於Rolf Felhbaum對細節的高度要求,也讓他們因此學會怎麼樣更像個貨真價實的設計師,而不只是當個設計明星而已。)
之後一連串的展覽和獲獎,包括倫敦設計博物館的個展“Ronan and Erwan Bouroullec”、獲選巴黎Salon du Meuble年度最佳創意獎、日本ELLE Decoration雜誌選為2003年度設計師、2004年在洛杉磯的當代藝術館舉辦個展、2005年韓國首爾的聯展……,以及他倆的專輯Ronan et Erwan Bouroullec的出版。甚至還有說法表示,來自藥品事業小家庭的法國兄弟檔Bouroullec Brother,將會是由Philippe Starck手中接過法國工業設計領袖冠冕的最佳人選。
弟弟Erwan在回答他们兄弟两的合作模式时说道,「說起我們兩個五歲的年齡差距其實是很微妙的,我們不曾一起玩過足球,不曾有共通的朋友……可是卻又擁有相同的文化跟成長背景,所以彼此的了解與默契讓我們很快便能進入狀況。不過因為每個人深層內在還是會有差異性存在,所以我們兩個之間越來越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出現了,就像對很多案子的觀點我們就不一定相同,可是總歸,兄弟情誼還是高過於意見的爭辯。」
作品
![]() |
他们在巴黎的工作室和facette的模型 |
![]() |
facette沙发成品 |
Facett這張像極了以夏天鋪棉涼被包裹的沙發系列,是Bouroullec兄弟與品牌Lignet Roset合作於2005年科隆展首度推出的產品,在設計的過程中,Bouroullec兄弟倆試圖將造型更緊密的與功能、材料的本質和作工做直接的設想。弟弟Erwan表示:「我們其實觀察了許多市面上的沙發,發現到也許是因為一般沙發都是制式地以ABS為主體所做出的設計,所以大致上來說,沙發往往都是朝著造型的變化去做發展。可是我們在設計Facett時就比較不是基於這樣的方式。」他所謂制式的設計程序也就是先以無論木作或者金屬支架結構出沙發的骨骼,接著用ABS等發泡材讓骨架開始長出「肉」,接著再採用繃布或皮革包覆起有骨有肉的「裸體沙發」,商品便於焉完成。
哥哥Ronan則解釋道,其實在2001年與Ligne Roset第一次接觸時,他們就注意到了沙發製造工廠裡有著一張5x5公尺的大桌子專門在縫製時使用,他們當時便想到這或許可以在下回合作時用來做為發想的方向;再加上,就像一講到Cappellini就讓人想到高超的工藝一樣,Ligne Roset在製作方面則是以精準車工為強項,若配合上手作的收尾,就能一氣呵成的將手工訂製(haute couture)感完整呈現出來。
所以他們在設想Facett時,便利用這關鍵的車縫技術,主要採取等間距直線的結構車縫(structure through sewing)加上三角形的三明治車法(sanwish structure),使得沙發布料在車縫的同時也決定出最終造型。也就是說,透過直線車縫先將布料與集材穩固在一起,再以每個三角形的位置排序,形成恰恰好是沙發體被摺疊出的每條「邊」的位置,一如折紙圖示中,山線與谷線的位置所在,如此一來,整座沙發是被布料與纖維如同包裝禮物一般地「包覆起來」,而不是傳統印象裡的沙發,皮是皮、肉是肉,或者全權交由發泡材來決定最後呈現的造型。
![]() |
facette tissu |
![]() |
tissu加工过程 |
![]() |
tissu |
![]() |
mousse |
![]() |
包裹的facette |
這種做法的關鍵處便是車縫當下與最終造型結構之間的緊密度,也正因為車縫的位置安排與精準度深深牽涉了最後成品與構想之間的完成度,所以Ronan也表示,在這個案例中,他們一反之前總會以手繪開始的工作習慣,而提早在設計初期便亦步亦趨的利用Ligne Roset工廠中的CAD軟體做出模擬,因之光是設計過程就花費了半年左右。而這次除了設計過程的突破之外,他們也考量到沙發椅的座墊與地面的間距,而這往往是被一般家具設計師忽略掉的小地方。另外,針對座椅的舒適度改善,他們也試圖捨椅面加寬的作法而改採加上軟扶手的作法,如此一來,更是符合了Facett希望可以讓使用者更方便的移動且舒適享用的設計原則。這是一種完全以更單純的材料和使用做出發的設想,絕不是為了追求形而上的美感或理念訴諸所以才這麼去做!「或者說,這其實就是我們希望Facett所代表的精神!」弟弟Erwan補充說道。
在對於Facett的說明上,不將重點放在觀者對於這座沙發的美感體驗上,而是強調所有的思考軸線都落在設計背後的過程與解決。這種說明方式並不至於干擾到人們觀看時的感受,因為當比例已屬美好或有趣時,設計師在作品端出的當口大可以選擇閉上嘴巴,就讓使用的人自己去坐去看。同時那些說出來的部份也並不是為了要替造型做任何的辯護,反倒是給人在觀察時多了些裡層的功課去細讀。
Erwan曾經描述得好:「我喜歡處在一切都是單純而安靜的情狀下,讓自己感覺到環繞在身邊的東西都簡單到近乎符號化的地步,所以我做的東西也希望可以讓空間變得具有延伸性,而物件的本身則是極度的簡單又有點兒詩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