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悲歌{之三}
巴勒斯坦悲歌{之三}
宣告其国
它三千年的称谓和疆土,被封印在了流散的轮盘上。
这始终撑立的国土,在黑葡萄的眼睛里藏着它的爱。橄榄树遍布原野,牵动着阳光和星月的旋转。黑暗的蜂群,在无花果内心中醒来。
可它映在死海里的面影满含悲哀,在支离破碎中,呼唤它的国度。在那急速旋转的、携着赤色火焰的轮盘上呼告。而它的国度闪耀在星群苍茫中。
它守望语言和骨血的证据,而约旦河收留它的哀泣和泪水。
在世界失败的深度里,在骨血和家园的崩散中,有一条曲折又曲折的石道,植入耶路撒冷的中心,以悲惨又悲惨的石头,置换了信念的在场。
石头没有本能,却愿意接受它的承诺。人在自身中分裂,而石头追赶它,让它释放被强暴的压力。
可它流亡之梦的枕头,是一捧故土。故土能够救治的乡愁,茂盛的茉莉花就必能负载举国之力。沙漠热风循环不已,可梅隆山的雪是热风无法接近的。
流亡者之歌
流离产生了的乡愁,无论去向何方,他们在漂流的云彩里,在河流的阴影间。
满月在梦里盘旋,在黑暗的羽翼间徘徊,直到巨大的悲哀在心头失眠。
真实的根源在利剑的刃口喘息,可它衷情于信天翁翔飞的大海,麦子正在熟黄的田地。
而他们失去了风信子和茉莉花飘溢的芬芳,徒然挚爱,又无法割舍追随的天性。
怎样的哀告,在适时的浪迹中,让橄榄树的葱郁从心头生发,让茉莉花开满陆地和大海。
亘古的诺言,唤醒它最恶劣的罪愆,架设它忧愁之桥,他们在忍受它无限的尽头。
野风为他们披上留恋的被服,磨难的摇篮中,婴孩枕着尘土的脸,老人须眉间有主的风霜。
哦,在戴胜鸟找到水泉之处,干涸者仍啜饮他的干涸,饮鸩却被视作琼浆。
他们原以为有世代的善意,可眼睑里的昏暗已铸造成型,世间每个人都在放逐之中。
家怎么能去别处寻找?
家怎么能去别处寻找?如果家的脉管不是一条清澈的河流,河流边没有一片开花的栗子树,树下没有一个村庄,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如果这个村庄里没有一个深巷,巷中没有一所你依赖的白房子和房子旁边的玫瑰丛,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如果这个白房子的窗户里,没有一双保存你渴望的眼睛,没有那眼睛拓开的朝向大海的开阔的光源,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
家怎么能去别处寻找?如果家的口语不是河畔麦田被风吹拂的唰唰声响,不是蜜蜂在茉莉花间嘤嘤的鸣唱,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如果在鸟鸣虫唱中没有你童年的声息,没有你闭着眼睛也能感觉的气味、光线,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如果这种气味、光线无法将口口相传的记忆,递过所有的边界,只在一地徘徊,喃喃哀悼着它的惦念,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
家怎么能去别处寻找?如果家的土地不是你的神话附着之地,这神话没能联结天地之根,天地之根中没有你出自尘埃的想象,出自河流的镜像,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如果你的想象不是出自信念,信念不是启迪血缘,转化语言的赐予,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故乡的土地就喜欢这样表述,在寻求和平中有一个伟大而艰难的历程,家在变化中展现它自身。一块镶嵌在故园土地上的石头,也可以这么说,当你孤独时,坐在那块石头上,仰望着星空之光围绕着你的迷惑,同时体认自性和黑暗的力量,使你成为你自身。
在巴勒斯坦,家在自身,它的血脉、语言和地缘,尽力在噩梦中向前移行,越过耶路撒冷和死海。巴勒斯坦人的家,在巴勒斯坦人自身。
巴勒斯坦毒蝎
即使局促和悲伤,他们爱那焦渴的土地。他们从绝望里吻那尘埃,就像清泉流过唇边。可毒蝎就在那儿。
即使在绝望之吻所能触及之处,毒蝎从岩石和裂土间举着它的螯。他们也在所不顾。
毒蝎并不屑于掩藏它螯中毒素的躁动。因了它报复的色彩与恐怖联结,它以猎杀为自己开路。
他们恨它,又无从摆脱。他们在它的毒液中历练着故土之爱。毕竟,祖先的灵魂居于其中。
风筝{1}
随着孩童的奔跑飞翔的风筝
摇曳着飞起又落下的风筝。风筝落在孤树,草丛,土地和石块之间。落在孩童们的呼唤和脚印之间。风能举起来的,只有上帝知晓。
随着爱情和禁忌飞翔的风筝。
摇曳着飞起又落下的风筝,风筝落在铁蒺藜上,落在占领者划定的不可逾越的边界上,落在枪口和地雷上。风能举起来的,只有上帝知晓。
随着村庄的奔跑飞翔的风筝。
因为设在路口上的岗楼,因为武装到牙齿的士兵,村庄毫无力气对付一只纸糊的风筝。风不清楚那严酷的现实,阳光也不清楚。风和阳光也毫无力气把自由给予每一个人。风能举起来的,只有上帝知晓。
随着心,随着音乐摇曳不定的风筝。
心的边界在风中微微地泛着银亮的光芒。那芒草泛着银亮的光芒。那眼睛透视的银亮。那心尖颤动的银亮。而音乐在边界之间也有梦想,有自由的旋律在游荡。风能举起来的,只有上帝知晓。
随着大地的奔跑飞翔的风筝。
风一直在恢复说话的力量,那是它自己招来的,它与风筝和风中之物的对话足够透彻了,却总是在那道人为的边界上碰壁。生与死之间的边界,一根细线牵连的边界,无始无终的边界。风能举起来的,只有上帝知晓。
{1}法国电影《风筝》,以一群放风筝的孩子和一对巴勒斯坦恋人的故事为主线,反映了以色列圈围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任意设置边界的情景。
废墟涂鸦{三章}
神秘的英国街头涂鸦艺术家班克斯新的涂鸦作品现身加沙,旨在关注加沙废墟中180万巴勒斯坦居民所面临的困境与苦难。班克斯说:“加沙总是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所露天监狱’,因为在这里没人可以自由的进出。而这里甚至还比不上监狱——因为至少监狱里不会总是随意的断水断电。”班克斯在加沙的墙上还写下了一段无比发人深省的话:“如果我们在强者和弱者的冲突中袖手旁观,那么实际上是已经选择站在了强者一方。我们无法保持中立。”居知情者说,班克斯是反战的英国艺术家团体。
饮泣者{1}
这个貌似希腊废墟的轮廓,向着无边的虚无发言。
有人说:这是一个饮泣的男子,他裸露的肩臂有点《大卫》{2}的味道,他蹲踞着以手扶额的样子,或许是另一种《思想者》{3}的类型。
有人说:这是一个哀哭的女子,她是失去了七双子女,整日以泪洗面的尼俄伯。{4}
我明白,我们对此画面所面临的不是图像与想象力的问题。这里的白日梦中一再再现的是废墟。
为人居住的房子会被任意摧毁不顾,废墟的主体是不间断的时空。
房子同样须要经历天国的风暴,以及命运的坎坷吗?
可是房子并不懂得如何评判人性,也不知道怎样庇护白日梦和晚梦啊!
{1}在加沙废墟的一个门框里,画着一个蹲踞的饮泣者。
{2}《大卫》古希腊雕塑。
{3}《思想者》罗丹雕塑。
{4}希腊神话中的尼俄伯。尼俄伯有七个英俊的儿子和七个美丽的女儿,于是她感到无比骄傲并在勒托女神面前自夸,认为勒托女神仅有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两个孩子因此比不上她,甚至打断了人们对勒托的祭拜。女神勒托派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杀死了尼俄伯所有的子女予以惩罚。尼俄伯十分悲伤,整日以泪洗面,宙斯可怜她于是将她变为一座喷泉,喷泉中涌出的全是她的泪水。这一哭泣的尼俄伯形象,似乎,正是在为加沙冲突中无辜牺牲的生命而哀悼。
秋千架{1}
面对这个秋千架,我在内心这样问道:“荡秋千的孩子怎么是吊在瞭望塔上旋转呢?可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秋千荡可都是在游乐园里呀!”
“ 你大概还沉迷在孩提时的幻想吧!这时代,如果秋千架设在坦克炮筒的支架上,或者轰炸机的螺旋桨上也不会是超现实的想象呢!”从瞭望塔腹腔里发出的话语,吓了我一跳。我突然醒悟到,我们想象力的教育是久已被忽略了的。
傍晚时分,幻境中的蝙蝠,也来环绕着秋千飞行,不成想,竟然穿透了石砌的墙壁。
{1}在加沙一堵石砌的墙壁上,画着一幅孩子们吊在瞭望塔上荡秋千的图景。瞭望塔上还插着一面小旗。
猫眼中{1}
悲哀满溢的猫眼,它在一堵残墙上茫然地凝视着满目废墟。天空依然湛蓝,白云依然自由飘逸,风依然在提示着幻想。
走过来和走过去的孩子说:“瞧这猫眼里的悲哀,与我们的悲哀竟一个样的呢。”可是并没有任何人听到这些孩子的独白。我也未能听到。
我为自己没能听到这个独白而悲哀。我为自己的悲哀,延及到了湛蓝天空的悲哀,自由白云的悲哀,以及风中幻想的悲哀,而在眼里注满了废墟般的茫然。
{1}在加沙无边废墟中的一堵残墙上,画着一只眼含茫然悲哀的猫。猫的脖颈上系着红丝带。
宣告其国
它三千年的称谓和疆土,被封印在了流散的轮盘上。
这始终撑立的国土,在黑葡萄的眼睛里藏着它的爱。橄榄树遍布原野,牵动着阳光和星月的旋转。黑暗的蜂群,在无花果内心中醒来。
可它映在死海里的面影满含悲哀,在支离破碎中,呼唤它的国度。在那急速旋转的、携着赤色火焰的轮盘上呼告。而它的国度闪耀在星群苍茫中。
它守望语言和骨血的证据,而约旦河收留它的哀泣和泪水。
在世界失败的深度里,在骨血和家园的崩散中,有一条曲折又曲折的石道,植入耶路撒冷的中心,以悲惨又悲惨的石头,置换了信念的在场。
石头没有本能,却愿意接受它的承诺。人在自身中分裂,而石头追赶它,让它释放被强暴的压力。
可它流亡之梦的枕头,是一捧故土。故土能够救治的乡愁,茂盛的茉莉花就必能负载举国之力。沙漠热风循环不已,可梅隆山的雪是热风无法接近的。
流亡者之歌
流离产生了的乡愁,无论去向何方,他们在漂流的云彩里,在河流的阴影间。
满月在梦里盘旋,在黑暗的羽翼间徘徊,直到巨大的悲哀在心头失眠。
真实的根源在利剑的刃口喘息,可它衷情于信天翁翔飞的大海,麦子正在熟黄的田地。
而他们失去了风信子和茉莉花飘溢的芬芳,徒然挚爱,又无法割舍追随的天性。
怎样的哀告,在适时的浪迹中,让橄榄树的葱郁从心头生发,让茉莉花开满陆地和大海。
亘古的诺言,唤醒它最恶劣的罪愆,架设它忧愁之桥,他们在忍受它无限的尽头。
野风为他们披上留恋的被服,磨难的摇篮中,婴孩枕着尘土的脸,老人须眉间有主的风霜。
哦,在戴胜鸟找到水泉之处,干涸者仍啜饮他的干涸,饮鸩却被视作琼浆。
他们原以为有世代的善意,可眼睑里的昏暗已铸造成型,世间每个人都在放逐之中。
家怎么能去别处寻找?
家怎么能去别处寻找?如果家的脉管不是一条清澈的河流,河流边没有一片开花的栗子树,树下没有一个村庄,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如果这个村庄里没有一个深巷,巷中没有一所你依赖的白房子和房子旁边的玫瑰丛,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如果这个白房子的窗户里,没有一双保存你渴望的眼睛,没有那眼睛拓开的朝向大海的开阔的光源,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
家怎么能去别处寻找?如果家的口语不是河畔麦田被风吹拂的唰唰声响,不是蜜蜂在茉莉花间嘤嘤的鸣唱,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如果在鸟鸣虫唱中没有你童年的声息,没有你闭着眼睛也能感觉的气味、光线,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如果这种气味、光线无法将口口相传的记忆,递过所有的边界,只在一地徘徊,喃喃哀悼着它的惦念,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
家怎么能去别处寻找?如果家的土地不是你的神话附着之地,这神话没能联结天地之根,天地之根中没有你出自尘埃的想象,出自河流的镜像,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如果你的想象不是出自信念,信念不是启迪血缘,转化语言的赐予,这个家就难以成为你自身。故乡的土地就喜欢这样表述,在寻求和平中有一个伟大而艰难的历程,家在变化中展现它自身。一块镶嵌在故园土地上的石头,也可以这么说,当你孤独时,坐在那块石头上,仰望着星空之光围绕着你的迷惑,同时体认自性和黑暗的力量,使你成为你自身。
在巴勒斯坦,家在自身,它的血脉、语言和地缘,尽力在噩梦中向前移行,越过耶路撒冷和死海。巴勒斯坦人的家,在巴勒斯坦人自身。
巴勒斯坦毒蝎
即使局促和悲伤,他们爱那焦渴的土地。他们从绝望里吻那尘埃,就像清泉流过唇边。可毒蝎就在那儿。
即使在绝望之吻所能触及之处,毒蝎从岩石和裂土间举着它的螯。他们也在所不顾。
毒蝎并不屑于掩藏它螯中毒素的躁动。因了它报复的色彩与恐怖联结,它以猎杀为自己开路。
他们恨它,又无从摆脱。他们在它的毒液中历练着故土之爱。毕竟,祖先的灵魂居于其中。
风筝{1}
随着孩童的奔跑飞翔的风筝
摇曳着飞起又落下的风筝。风筝落在孤树,草丛,土地和石块之间。落在孩童们的呼唤和脚印之间。风能举起来的,只有上帝知晓。
随着爱情和禁忌飞翔的风筝。
摇曳着飞起又落下的风筝,风筝落在铁蒺藜上,落在占领者划定的不可逾越的边界上,落在枪口和地雷上。风能举起来的,只有上帝知晓。
随着村庄的奔跑飞翔的风筝。
因为设在路口上的岗楼,因为武装到牙齿的士兵,村庄毫无力气对付一只纸糊的风筝。风不清楚那严酷的现实,阳光也不清楚。风和阳光也毫无力气把自由给予每一个人。风能举起来的,只有上帝知晓。
随着心,随着音乐摇曳不定的风筝。
心的边界在风中微微地泛着银亮的光芒。那芒草泛着银亮的光芒。那眼睛透视的银亮。那心尖颤动的银亮。而音乐在边界之间也有梦想,有自由的旋律在游荡。风能举起来的,只有上帝知晓。
随着大地的奔跑飞翔的风筝。
风一直在恢复说话的力量,那是它自己招来的,它与风筝和风中之物的对话足够透彻了,却总是在那道人为的边界上碰壁。生与死之间的边界,一根细线牵连的边界,无始无终的边界。风能举起来的,只有上帝知晓。
{1}法国电影《风筝》,以一群放风筝的孩子和一对巴勒斯坦恋人的故事为主线,反映了以色列圈围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任意设置边界的情景。
废墟涂鸦{三章}
神秘的英国街头涂鸦艺术家班克斯新的涂鸦作品现身加沙,旨在关注加沙废墟中180万巴勒斯坦居民所面临的困境与苦难。班克斯说:“加沙总是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所露天监狱’,因为在这里没人可以自由的进出。而这里甚至还比不上监狱——因为至少监狱里不会总是随意的断水断电。”班克斯在加沙的墙上还写下了一段无比发人深省的话:“如果我们在强者和弱者的冲突中袖手旁观,那么实际上是已经选择站在了强者一方。我们无法保持中立。”居知情者说,班克斯是反战的英国艺术家团体。
![]() |
英国街头涂鸦艺术家班克斯,在加沙的墙上写下的一段话。 |
饮泣者{1}
这个貌似希腊废墟的轮廓,向着无边的虚无发言。
有人说:这是一个饮泣的男子,他裸露的肩臂有点《大卫》{2}的味道,他蹲踞着以手扶额的样子,或许是另一种《思想者》{3}的类型。
有人说:这是一个哀哭的女子,她是失去了七双子女,整日以泪洗面的尼俄伯。{4}
我明白,我们对此画面所面临的不是图像与想象力的问题。这里的白日梦中一再再现的是废墟。
为人居住的房子会被任意摧毁不顾,废墟的主体是不间断的时空。
房子同样须要经历天国的风暴,以及命运的坎坷吗?
可是房子并不懂得如何评判人性,也不知道怎样庇护白日梦和晚梦啊!
{1}在加沙废墟的一个门框里,画着一个蹲踞的饮泣者。
{2}《大卫》古希腊雕塑。
{3}《思想者》罗丹雕塑。
{4}希腊神话中的尼俄伯。尼俄伯有七个英俊的儿子和七个美丽的女儿,于是她感到无比骄傲并在勒托女神面前自夸,认为勒托女神仅有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两个孩子因此比不上她,甚至打断了人们对勒托的祭拜。女神勒托派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杀死了尼俄伯所有的子女予以惩罚。尼俄伯十分悲伤,整日以泪洗面,宙斯可怜她于是将她变为一座喷泉,喷泉中涌出的全是她的泪水。这一哭泣的尼俄伯形象,似乎,正是在为加沙冲突中无辜牺牲的生命而哀悼。
![]() |
班克斯在加沙的涂鸦作品《饮泣者》 |
秋千架{1}
面对这个秋千架,我在内心这样问道:“荡秋千的孩子怎么是吊在瞭望塔上旋转呢?可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秋千荡可都是在游乐园里呀!”
“ 你大概还沉迷在孩提时的幻想吧!这时代,如果秋千架设在坦克炮筒的支架上,或者轰炸机的螺旋桨上也不会是超现实的想象呢!”从瞭望塔腹腔里发出的话语,吓了我一跳。我突然醒悟到,我们想象力的教育是久已被忽略了的。
傍晚时分,幻境中的蝙蝠,也来环绕着秋千飞行,不成想,竟然穿透了石砌的墙壁。
{1}在加沙一堵石砌的墙壁上,画着一幅孩子们吊在瞭望塔上荡秋千的图景。瞭望塔上还插着一面小旗。
![]() |
班克斯在加沙的涂鸦作品《荡秋千》 |
猫眼中{1}
悲哀满溢的猫眼,它在一堵残墙上茫然地凝视着满目废墟。天空依然湛蓝,白云依然自由飘逸,风依然在提示着幻想。
走过来和走过去的孩子说:“瞧这猫眼里的悲哀,与我们的悲哀竟一个样的呢。”可是并没有任何人听到这些孩子的独白。我也未能听到。
我为自己没能听到这个独白而悲哀。我为自己的悲哀,延及到了湛蓝天空的悲哀,自由白云的悲哀,以及风中幻想的悲哀,而在眼里注满了废墟般的茫然。
{1}在加沙无边废墟中的一堵残墙上,画着一只眼含茫然悲哀的猫。猫的脖颈上系着红丝带。
![]() |
班克斯在加沙的涂鸦作品《猫》 |
-
于沙之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5 12: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