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horn Birds
因为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就是那么说的。
是什么传说呢,荆棘鸟的传说。
有那么一只鸟,一生只唱一次,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唱出一曲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的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写在前面
最近脑袋里一直反反复复的出现这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稍显文艺气息,原是出自《华严经》中的一句话。
不过在现实中,这八个字却尽显讽刺意味,很多时候,不忘初心,是固执,也是执念。忘记了最初的信仰的日子里,是挣扎,是枷锁。挣扎与枷锁于身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命与屈服。
刚刚读完《荆棘鸟》 ,考琳.麦卡洛的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梅吉.克利里爱上了拉尔夫,在她还是孩子的时候,拉尔夫爱上了梅吉,在他第一次看见梅吉的时候。拉尔夫休息时回想起梅吉“她是他有生以来所见到的最甜美、最可爱的小姑娘了。他的头发令人难以描绘,既不是红色的又不是金色的,而是集两种色彩之大成。她那双仰望着他的银灰色的眼睛像熔炉的宝石,闪烁着柔和、纯洁光芒。”对拉尔夫的印象,初见时,书中写道:“一个教士穿过灰土盈寸的地面,表情淡漠的向他们大踏步走来。他那件长法衣使他显得像个古时候的人物,仿佛他不是常人那样用双脚走路,而是像梦幻中的人,飘然而来。扬起的尘土在他的周围翻滚着,在落日的余晖显得红艳艳的。”拉尔夫的形象一下子就出现眼前,一个高大的男子,却是一个教士,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注定是一场悲剧,拉尔夫在上帝和梅吉之间选择了上帝,当然还有玛丽.卡森留下的巨额财产,尽管他没有拿走所有财产,对克利里一家也是极尽照顾,但是事实是梅吉输了不是么,梅吉要的是爱情,拉尔夫是个教士,同时是一个有极大野心的教士,所以他抛弃了世俗的感情,将自己献身给上帝,但同时内心又极度的矛盾和痛苦。梅吉最后嫁给了和拉尔夫长相相似的马克.奥尼尔,最后发现,生活不像她想的那样,她没办法把卢克当做拉尔夫,她回到了德罗海达,带着卢克的女儿朱丝婷和肚子里拉尔夫的孩子戴恩,回到了家里,回到了和他初见的地方,和他一起生活的地方。最后她“偷来”的孩子戴恩,她寄予所有生活的希望的孩子,也离她而去,献身上帝,甚至死亡。
这本书里,克利里家族的三代女人,只有朱丝婷得到了自己的爱情,梅吉,和她的母亲菲,穷极一生也未能得到所谓的爱情。每个人都执着于最初的选择,梅吉执着于拉尔夫,菲执着于曾经的那个男人,拉尔夫执着于最初视为一切的教会。可是每个人都未能得到幸福,梅吉的一生都在追逐,追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尽管嫁给卢克,也是为了得到一个长相能和拉尔夫相似的孩子,甚至真的得到了拉尔夫的孩子。得知戴恩死的那一刻,她一辈子所追逐的东西,也就一瞬间烟消云散了吧。朱丝婷的爱人在戴恩死后见过梅吉,那时的她就和曾经她的母亲一样,连悲伤都无法感受到,已经完全屈服于自己的命运了。拉尔夫执着教会,他最终成为了红衣教士,得到了权利和地位,然而在梅吉告诉他戴恩是他的儿子时,“一阵失声恸哭,只是一个灵魂穿越地狱入口时发出的声音。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从椅子中向前跌落在地上,哭泣着,在深红色的地毯上蜷成一团,像是一汪刚刚流淌出来的鲜血。”
然而,最终历经沧桑已经满头银丝的拉尔夫教士在同样已是暮年的梅吉的怀中死去,死在德罗海达的庄园里。那是梅吉的地盘,他并没有死在上帝的怀里,但是在最后的那一刻,在他离去的那一刻,在上帝的光辉中,他忘记了梅吉。对于梅吉而言,在基兰德火车站外,那个穿着法衣的身材高大的教士,在落日的余晖中缓缓走来,带着尘土,梦幻般的走来,这样一个画面定格。从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梅吉曾经问过菲:“我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做错了呢”
“一生下来” 菲答道。
是什么传说呢,荆棘鸟的传说。
有那么一只鸟,一生只唱一次,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唱出一曲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的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写在前面
最近脑袋里一直反反复复的出现这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稍显文艺气息,原是出自《华严经》中的一句话。
不过在现实中,这八个字却尽显讽刺意味,很多时候,不忘初心,是固执,也是执念。忘记了最初的信仰的日子里,是挣扎,是枷锁。挣扎与枷锁于身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命与屈服。
刚刚读完《荆棘鸟》 ,考琳.麦卡洛的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梅吉.克利里爱上了拉尔夫,在她还是孩子的时候,拉尔夫爱上了梅吉,在他第一次看见梅吉的时候。拉尔夫休息时回想起梅吉“她是他有生以来所见到的最甜美、最可爱的小姑娘了。他的头发令人难以描绘,既不是红色的又不是金色的,而是集两种色彩之大成。她那双仰望着他的银灰色的眼睛像熔炉的宝石,闪烁着柔和、纯洁光芒。”对拉尔夫的印象,初见时,书中写道:“一个教士穿过灰土盈寸的地面,表情淡漠的向他们大踏步走来。他那件长法衣使他显得像个古时候的人物,仿佛他不是常人那样用双脚走路,而是像梦幻中的人,飘然而来。扬起的尘土在他的周围翻滚着,在落日的余晖显得红艳艳的。”拉尔夫的形象一下子就出现眼前,一个高大的男子,却是一个教士,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注定是一场悲剧,拉尔夫在上帝和梅吉之间选择了上帝,当然还有玛丽.卡森留下的巨额财产,尽管他没有拿走所有财产,对克利里一家也是极尽照顾,但是事实是梅吉输了不是么,梅吉要的是爱情,拉尔夫是个教士,同时是一个有极大野心的教士,所以他抛弃了世俗的感情,将自己献身给上帝,但同时内心又极度的矛盾和痛苦。梅吉最后嫁给了和拉尔夫长相相似的马克.奥尼尔,最后发现,生活不像她想的那样,她没办法把卢克当做拉尔夫,她回到了德罗海达,带着卢克的女儿朱丝婷和肚子里拉尔夫的孩子戴恩,回到了家里,回到了和他初见的地方,和他一起生活的地方。最后她“偷来”的孩子戴恩,她寄予所有生活的希望的孩子,也离她而去,献身上帝,甚至死亡。
这本书里,克利里家族的三代女人,只有朱丝婷得到了自己的爱情,梅吉,和她的母亲菲,穷极一生也未能得到所谓的爱情。每个人都执着于最初的选择,梅吉执着于拉尔夫,菲执着于曾经的那个男人,拉尔夫执着于最初视为一切的教会。可是每个人都未能得到幸福,梅吉的一生都在追逐,追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尽管嫁给卢克,也是为了得到一个长相能和拉尔夫相似的孩子,甚至真的得到了拉尔夫的孩子。得知戴恩死的那一刻,她一辈子所追逐的东西,也就一瞬间烟消云散了吧。朱丝婷的爱人在戴恩死后见过梅吉,那时的她就和曾经她的母亲一样,连悲伤都无法感受到,已经完全屈服于自己的命运了。拉尔夫执着教会,他最终成为了红衣教士,得到了权利和地位,然而在梅吉告诉他戴恩是他的儿子时,“一阵失声恸哭,只是一个灵魂穿越地狱入口时发出的声音。拉尔夫.德.布里克萨特从椅子中向前跌落在地上,哭泣着,在深红色的地毯上蜷成一团,像是一汪刚刚流淌出来的鲜血。”
然而,最终历经沧桑已经满头银丝的拉尔夫教士在同样已是暮年的梅吉的怀中死去,死在德罗海达的庄园里。那是梅吉的地盘,他并没有死在上帝的怀里,但是在最后的那一刻,在他离去的那一刻,在上帝的光辉中,他忘记了梅吉。对于梅吉而言,在基兰德火车站外,那个穿着法衣的身材高大的教士,在落日的余晖中缓缓走来,带着尘土,梦幻般的走来,这样一个画面定格。从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梅吉曾经问过菲:“我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做错了呢”
“一生下来” 菲答道。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