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徙步——微笑的弧线(二)
我是1月10号晚上11点多到的武汉,由于武昌火车站标识不清的缘故,我在车站内打转转到11点半,还一度到了冷清无人的车站东广场。好不容易随着出租车出了车站,结果的哥们一听去凯乐花园大都不愿意去,以不知道地方搪塞,甚至还有要求给四十块钱送到的。凯乐花园是我预定的青年旅舍瓦洛兰所在地,打的也就起步价,最多十元封顶,想是的哥们嫌弃车程太短。最后还是一位过往的骑摩托的大叔10块钱把我送到的。到瓦洛兰青旅都12点了。店主小安姐说,其实步行也就二十多分钟,但是怕不安全没说。其实我也知道,我只是怕她们等的时间太晚了。
【首义公园】
武汉之行其实很没有计划的。两天走了很多的路,说暴走一点也不夸张,其中不少还是冤枉路。不过,还算有谈资,至少走过了武汉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大街小巷。总的来说武汉算是个大气的城市,用媒体的话来说,武汉正在展示它的雄心,大修大建几乎到处可见。也正如此,武汉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或许不次于北京。尽管如此,武汉还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
11号早上要见一个在武汉的大学朋友,叫高世栋,已毕业的国防生,要在武汉学习一年再分配。我们是大学的好朋友,尽管当时因为观点截然不同而每每争论不休,但是全然不影响我们的关系。他不到九点就过来找我了,因为他中午有事,下午又早早收队,所以只能过来匆匆见个面。我们从凯乐花园的一条小道边聊边走,过了马路,一直进入了首义公园。聊了许多工作、生活的事,当然也会提及下当下的新闻什么的。我感觉他瘦了,但是他却说胖了不少。首义公园在武昌著名的蛇山上,东半个是首义公园,西半个对着长江的是黄鹤楼景区。首义公园里面有一条东西走向比较宽的路,两边满是草木,修整的比较齐整,小路看着很干净,无疑是早上散步的好所在。山上有观望台、炮台之类的,南面下山的地方则是武昌起义纪念碑、中山先生纪念碑、纪念塑像等等。纪念碑、塑像庄重、朴素,看着也很有岁月感。我一直觉得相比之后的历次争权夺利的起义、运动,武昌起义更值得大书特书,意义更重大:新军的士兵们在几乎是群龙无首的状态下毅然起义,并且在后面摧枯拉朽颠覆一个落后黑暗的时代,再造了一个崭新的新时代,这绝对不是朝代更迭或政权更迭可比的。
【黄鹤楼】
送走了朋友后,我最后从西门进入黄鹤楼景区。尽管之前不止两个朋友建议不要去黄鹤楼了,说不咋地,去了会后悔的,但是我还是去了。因为去了顶多的是后悔,不去的话就是遗憾了。天公偏偏也不作美,有不少雾气,所以对于黄鹤楼这种观远的地方体验就大打折扣了。西门很小,应该不算正门,不过里面确实有正门的做派,白色的胜像宝塔立于主楼前,再后面是揽虹、瞰川二亭,然后才是黄鹤楼。因为正在维修,看不清全貌,不过五层高楼,号称60个檐角、10万琉璃黄瓦也算得大气。只能上到三楼,里面有黄鹤楼的历代诗文记录、黄鹤楼的历代模型、记载等等,当然也有外围观景台。黄鹤楼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变化,毁建频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八几年的建的,是一个取材现代、仿清的建筑,清代有三层,在清以前基本是两层建筑。纵观历代文人墨客留书,会发现真正描写黄鹤楼本身的其实不多,更多的是描写的它的远景。这也正是现在的黄鹤楼的败笔所在:一条大桥横贯南北可以说大气,也可以说毁了黄鹤楼的远景,再加上下面比较凌乱的水泥楼房,对岸也没有特别衬景的东西,芳草萋萋不再,汉阳树历历不再,就连“长江天际流”的盛景也没有了。相对而言,游客倒是能在景区内的园子、碑廊、仿古亭能找回些遗憾。
【走街串巷】
离开黄鹤楼,已经很饿了,准备去武大去吃个午饭,结果偏偏做反了公交。电1路公交横穿长江大桥,从车上往江下望,长江景色大气磅礴,船舶缓慢移动,两岸建筑相形而小;之后过了汉阳,汉阳再走几站,又过汉江大桥,相比长江,汉江则显得小巧秀气。后面我其实不知道到哪儿了,感觉不能再坐了就下了车,沿着个小巷子走,没走多远,看到一家武汉特色小吃店,看着价位也不高,就进去了。要了热干面和豆皮,总共才五块,味道很好,这算是我第一次来到武汉吃武汉的热干面了。小吃店对面有个建筑很奇特,所有的阳台上都长满一种浓密的叫不出名字的绿色植物,而且看起来像是直接在阳台种植的而非盆栽的。吃罢饭出来,正好看到指向地铁的路标,于是又走过了一条街,去乘坐地铁。
我是在江汉路站下的车,因为早听说这里是武汉有名的江汉路步行街了。江汉路步行街和天津的滨江道有些相似,但是从大气上比就差远了。不过特色也很明显,虽然也像滨江道老旧建筑混搭,但是这里即是是新建筑也有老建筑的特点,唯一不足的就是看着不是很整齐,有些违和。当然,欣赏美女也是此行的目的之一,不过有些遗憾,或许是时间不对,或者武汉美女少的缘故,没怎么看到。实际上武汉的两天时间内也没看到女神级别的女孩,遗憾一桩。步行街另一侧就是原海关大楼,完整保留下来了,西洋式风格,简朴大气,正对长江,如果不是楼顶红五星和楼上红旗,历史感更强。实际上这样有历史感的西洋建筑在沿江大道有不少呢,我还一度抓拍了不少。
【江滩】
随后便进入汉口江滩,比较热闹,休闲打闹的人很多,还有几对新人在这里拍婚纱。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气势倒是不至于,但是最近刚去过黄河,长江要远远比黄河宽广、壮阔,而且长江里大型货轮、客轮穿梭不少,而黄河则基本只有供游人游玩的小舟或者捕鱼的渔船。对岸是武昌,依稀可见一排排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比浦东建筑的密集度、高度要差不少,但是也足够雄壮,加之长江远比黄浦江壮阔,所以壮观程度不输浦东。但是天黑下来的时候,则彻底泄露武汉的底气不足,对岸不少建筑是没有灯火的。江滩走罢我又去找吉庆街,据说是汉口人的永久的记忆,还有“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一说。吉庆街实际上离步行街不远,也容易找,实际上是一个很现代的东西,而且也不大,找老武汉的感觉或者找地道的美食的人或许会大失所望。不过我觉得吉庆街令人失望,但是来找吉庆街的巷子却很值得一去。我是从兰陵路进入的,在鄱阳街左转,走到合作路路口,再右转走一段合作路,到与胜利街交叉处,再左转走胜利街,然后到北京路,右转直行一直到吉庆街。完全是随意的,但是这些街道很令人意外,有很多欧式的民居建筑融合在里面,各有特色,而且一点也不突兀。之后,我返回江滩,搭乘客轮过江。虽然不是第一次,但是感觉还是很激动,对岸灯光闪耀,江风吹来,客轮移动,江水源源而流,非常惬意,我是一直站在驾驶舱外的站台过江的。回去又走了很多路才找见吃的东西,狼吞虎咽吃了不少后,回了青旅。天已经很黑了,第一天游玩在疲惫中结束。
【户部巷】
第二天早上一早起来就去了户部巷,不巧的是户部巷一侧也在翻修,加之户部巷也不大,建筑的什么的就没什么特色了,倒是旁边的民主路很有特色,欧式风格整齐干净,也是步行街,街道宽敞而且两侧有树木。户部巷的美食倒是不错,红烧的小虾、田螺口感非常好,巷口的绍兴臭豆腐排满长队,口味比之湖南臭豆腐又是另一番滋味。另外,塑料杯装的孝感米酒非常好喝,巷口另一侧的馄饨店的馄饨味道也很好,让人一下想起阳朔旧途的路口的馄饨店的馄饨。
随后走出民主路步行街,就又到了长江大桥处,步行看长江大桥又是另一番壮景。车辆穿梭大桥上层(下层是火车铁轨),对岸的白色建筑若隐若现,江中货轮隆隆挪动,很有感觉。之后我坐车去了武汉博物馆,准备去一睹越王剑的风采,结果博物馆周一闭馆。之后又到东湖景区里面走了走,最后转到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大是我非常有好感的大学,当然因为个中原因我觉得也是中国最有骨气的大学。我是从八一隧道处的一个入口进入武大的,走在武大的校园,起先觉得武大就是大,建筑也没什么特色,直到我看到老斋舍建筑群时,才觉得不虚此行。小山头建的城堡似的建筑,辰字斋、老斋舍、地字斋三个相连,大气、凝重、古朴,我从中间老斋舍进入,又分为四阶,各有房舍,左右各四,分别以天地洪荒、日月盈昃命名。上去之后上面又有仿古建筑,真是做到的中西合璧,浑然天成。厉害!从老斋舍下来,又走过了一些老建筑,均有很有特色,现代的逸夫楼也很有特色,堪称一景。之后我从武大仿旧制的主校门牌坊出,校门牌坊白身绿顶,看着很漂亮。不得不说的是,武大很多建筑楼顶都是绿色的,不知道有什么讲究吗?还值得一说的是武大门口那篇《珞珈赋》,文采确实斐然,前面读着令人耳目一新。不过最后一段,“从来大师云集,兼容并包,岂分东西南北;始终树木树人,英才辈出,皆为珞珈荣光。桃李满园,皆时代之骄子;学子盈室,俱一世之英华”几句,却是一下子拉低了这篇赋层次品味。古代优秀的赋无不是怜民生,济苍生,正道义或者思考人世、宇宙之哲理,有血有肉更有风骨担当。而这篇赋则沦落成为繁辞缛句浅薄的拍赞之作。如果要表达这样的意思,不必这么大费周折,大可以用现代流行话来表达:男生都是高富帅,女生无不白富美,教授能培养首富也可以培养获大奖的。多省事!
【首义公园】
武汉之行其实很没有计划的。两天走了很多的路,说暴走一点也不夸张,其中不少还是冤枉路。不过,还算有谈资,至少走过了武汉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大街小巷。总的来说武汉算是个大气的城市,用媒体的话来说,武汉正在展示它的雄心,大修大建几乎到处可见。也正如此,武汉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或许不次于北京。尽管如此,武汉还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
11号早上要见一个在武汉的大学朋友,叫高世栋,已毕业的国防生,要在武汉学习一年再分配。我们是大学的好朋友,尽管当时因为观点截然不同而每每争论不休,但是全然不影响我们的关系。他不到九点就过来找我了,因为他中午有事,下午又早早收队,所以只能过来匆匆见个面。我们从凯乐花园的一条小道边聊边走,过了马路,一直进入了首义公园。聊了许多工作、生活的事,当然也会提及下当下的新闻什么的。我感觉他瘦了,但是他却说胖了不少。首义公园在武昌著名的蛇山上,东半个是首义公园,西半个对着长江的是黄鹤楼景区。首义公园里面有一条东西走向比较宽的路,两边满是草木,修整的比较齐整,小路看着很干净,无疑是早上散步的好所在。山上有观望台、炮台之类的,南面下山的地方则是武昌起义纪念碑、中山先生纪念碑、纪念塑像等等。纪念碑、塑像庄重、朴素,看着也很有岁月感。我一直觉得相比之后的历次争权夺利的起义、运动,武昌起义更值得大书特书,意义更重大:新军的士兵们在几乎是群龙无首的状态下毅然起义,并且在后面摧枯拉朽颠覆一个落后黑暗的时代,再造了一个崭新的新时代,这绝对不是朝代更迭或政权更迭可比的。
【黄鹤楼】
送走了朋友后,我最后从西门进入黄鹤楼景区。尽管之前不止两个朋友建议不要去黄鹤楼了,说不咋地,去了会后悔的,但是我还是去了。因为去了顶多的是后悔,不去的话就是遗憾了。天公偏偏也不作美,有不少雾气,所以对于黄鹤楼这种观远的地方体验就大打折扣了。西门很小,应该不算正门,不过里面确实有正门的做派,白色的胜像宝塔立于主楼前,再后面是揽虹、瞰川二亭,然后才是黄鹤楼。因为正在维修,看不清全貌,不过五层高楼,号称60个檐角、10万琉璃黄瓦也算得大气。只能上到三楼,里面有黄鹤楼的历代诗文记录、黄鹤楼的历代模型、记载等等,当然也有外围观景台。黄鹤楼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变化,毁建频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八几年的建的,是一个取材现代、仿清的建筑,清代有三层,在清以前基本是两层建筑。纵观历代文人墨客留书,会发现真正描写黄鹤楼本身的其实不多,更多的是描写的它的远景。这也正是现在的黄鹤楼的败笔所在:一条大桥横贯南北可以说大气,也可以说毁了黄鹤楼的远景,再加上下面比较凌乱的水泥楼房,对岸也没有特别衬景的东西,芳草萋萋不再,汉阳树历历不再,就连“长江天际流”的盛景也没有了。相对而言,游客倒是能在景区内的园子、碑廊、仿古亭能找回些遗憾。
【走街串巷】
离开黄鹤楼,已经很饿了,准备去武大去吃个午饭,结果偏偏做反了公交。电1路公交横穿长江大桥,从车上往江下望,长江景色大气磅礴,船舶缓慢移动,两岸建筑相形而小;之后过了汉阳,汉阳再走几站,又过汉江大桥,相比长江,汉江则显得小巧秀气。后面我其实不知道到哪儿了,感觉不能再坐了就下了车,沿着个小巷子走,没走多远,看到一家武汉特色小吃店,看着价位也不高,就进去了。要了热干面和豆皮,总共才五块,味道很好,这算是我第一次来到武汉吃武汉的热干面了。小吃店对面有个建筑很奇特,所有的阳台上都长满一种浓密的叫不出名字的绿色植物,而且看起来像是直接在阳台种植的而非盆栽的。吃罢饭出来,正好看到指向地铁的路标,于是又走过了一条街,去乘坐地铁。
我是在江汉路站下的车,因为早听说这里是武汉有名的江汉路步行街了。江汉路步行街和天津的滨江道有些相似,但是从大气上比就差远了。不过特色也很明显,虽然也像滨江道老旧建筑混搭,但是这里即是是新建筑也有老建筑的特点,唯一不足的就是看着不是很整齐,有些违和。当然,欣赏美女也是此行的目的之一,不过有些遗憾,或许是时间不对,或者武汉美女少的缘故,没怎么看到。实际上武汉的两天时间内也没看到女神级别的女孩,遗憾一桩。步行街另一侧就是原海关大楼,完整保留下来了,西洋式风格,简朴大气,正对长江,如果不是楼顶红五星和楼上红旗,历史感更强。实际上这样有历史感的西洋建筑在沿江大道有不少呢,我还一度抓拍了不少。
【江滩】
随后便进入汉口江滩,比较热闹,休闲打闹的人很多,还有几对新人在这里拍婚纱。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气势倒是不至于,但是最近刚去过黄河,长江要远远比黄河宽广、壮阔,而且长江里大型货轮、客轮穿梭不少,而黄河则基本只有供游人游玩的小舟或者捕鱼的渔船。对岸是武昌,依稀可见一排排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比浦东建筑的密集度、高度要差不少,但是也足够雄壮,加之长江远比黄浦江壮阔,所以壮观程度不输浦东。但是天黑下来的时候,则彻底泄露武汉的底气不足,对岸不少建筑是没有灯火的。江滩走罢我又去找吉庆街,据说是汉口人的永久的记忆,还有“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一说。吉庆街实际上离步行街不远,也容易找,实际上是一个很现代的东西,而且也不大,找老武汉的感觉或者找地道的美食的人或许会大失所望。不过我觉得吉庆街令人失望,但是来找吉庆街的巷子却很值得一去。我是从兰陵路进入的,在鄱阳街左转,走到合作路路口,再右转走一段合作路,到与胜利街交叉处,再左转走胜利街,然后到北京路,右转直行一直到吉庆街。完全是随意的,但是这些街道很令人意外,有很多欧式的民居建筑融合在里面,各有特色,而且一点也不突兀。之后,我返回江滩,搭乘客轮过江。虽然不是第一次,但是感觉还是很激动,对岸灯光闪耀,江风吹来,客轮移动,江水源源而流,非常惬意,我是一直站在驾驶舱外的站台过江的。回去又走了很多路才找见吃的东西,狼吞虎咽吃了不少后,回了青旅。天已经很黑了,第一天游玩在疲惫中结束。
【户部巷】
第二天早上一早起来就去了户部巷,不巧的是户部巷一侧也在翻修,加之户部巷也不大,建筑的什么的就没什么特色了,倒是旁边的民主路很有特色,欧式风格整齐干净,也是步行街,街道宽敞而且两侧有树木。户部巷的美食倒是不错,红烧的小虾、田螺口感非常好,巷口的绍兴臭豆腐排满长队,口味比之湖南臭豆腐又是另一番滋味。另外,塑料杯装的孝感米酒非常好喝,巷口另一侧的馄饨店的馄饨味道也很好,让人一下想起阳朔旧途的路口的馄饨店的馄饨。
随后走出民主路步行街,就又到了长江大桥处,步行看长江大桥又是另一番壮景。车辆穿梭大桥上层(下层是火车铁轨),对岸的白色建筑若隐若现,江中货轮隆隆挪动,很有感觉。之后我坐车去了武汉博物馆,准备去一睹越王剑的风采,结果博物馆周一闭馆。之后又到东湖景区里面走了走,最后转到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大是我非常有好感的大学,当然因为个中原因我觉得也是中国最有骨气的大学。我是从八一隧道处的一个入口进入武大的,走在武大的校园,起先觉得武大就是大,建筑也没什么特色,直到我看到老斋舍建筑群时,才觉得不虚此行。小山头建的城堡似的建筑,辰字斋、老斋舍、地字斋三个相连,大气、凝重、古朴,我从中间老斋舍进入,又分为四阶,各有房舍,左右各四,分别以天地洪荒、日月盈昃命名。上去之后上面又有仿古建筑,真是做到的中西合璧,浑然天成。厉害!从老斋舍下来,又走过了一些老建筑,均有很有特色,现代的逸夫楼也很有特色,堪称一景。之后我从武大仿旧制的主校门牌坊出,校门牌坊白身绿顶,看着很漂亮。不得不说的是,武大很多建筑楼顶都是绿色的,不知道有什么讲究吗?还值得一说的是武大门口那篇《珞珈赋》,文采确实斐然,前面读着令人耳目一新。不过最后一段,“从来大师云集,兼容并包,岂分东西南北;始终树木树人,英才辈出,皆为珞珈荣光。桃李满园,皆时代之骄子;学子盈室,俱一世之英华”几句,却是一下子拉低了这篇赋层次品味。古代优秀的赋无不是怜民生,济苍生,正道义或者思考人世、宇宙之哲理,有血有肉更有风骨担当。而这篇赋则沦落成为繁辞缛句浅薄的拍赞之作。如果要表达这样的意思,不必这么大费周折,大可以用现代流行话来表达:男生都是高富帅,女生无不白富美,教授能培养首富也可以培养获大奖的。多省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