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肉丝汤面
两年前,工作以来第四次搬家,搬到了理工的教师公寓,两室一厅的老房子带厨卫,和室友合租。栖身校园的好处很多,安静、单纯、青春恣肆,每天混迹于学生群中,步子都能轻快许多......
大环境真心不错,百年老校,底蕴绵长。美中不足的是公寓老旧,我们住在一楼,外加自带一个草长莺不飞的小院子,每到夏天,蚊虫肆掠。我就是在那里对厨房产生阴影的,我天生怕昆虫,书上画的都会吓一跳,现在却几乎每天都可以在厨房见到活生生的蟑螂(话说这两个字我打出来都下意识地离得远一点,姑且容我用个字母z代替吧),以至于我每次进厨房是这样的:先开灯,接着一脚踹开厨房门,还得尽量踹得响一点,灯光和声响是我给z们的暗号,意思是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吧,我们老死不相见,互饶对方一命啊,阿弥陀佛么么哒。后来发展为再也不想进厨房,经过都得神经紧张,于是每天下班我都得四处觅食,店大了吧,一个人吃又觉得有点浪费,小摊小贩吧,又怕不干净,远一点吧,懒得去,综上所述附近的一家饺子馆最后勉强合了心意。
老板娘是一个中年大姐,操一口河南口音,态度热情温和,每次我只要一只脚跨进门,就听到她笑眯眯的声音迎了过来:“小姑娘,看看吃饺子还是吃面?”,就冲着这份热乎劲,想再退出去都难。作为一个黄潭人,打小吃惯了家乡的米粉,记忆中的米粉细如丝线、入口即化,汤汁浓郁,白糊如云霞,再配上一小截炸过的鳝鱼作臊,简直人间美味,百吃不厌。以至于后来在别的城市总也找不到类似的粉或面,即便是什么过桥米线一根也跟数据线似的那么粗,所以我在心里早就一巴掌把外面的粉和面什么的都拍死了:不好吃!面不行那就吃饺子吧,在2012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常常在同一个时间段光顾同一家店,吃同一种饺子,番茄鸡蛋馅。一种食物吃久了,多少都会腻,于是在我对饺子腻了店还没腻的情况下,决定尝一尝肉丝汤面。
面端上来的时候,和想象中一样,没有太大的惊喜,好在面条是手工的,清汤馥郁,上面漂几片青菜,夹杂几根肉丝,除了一点姜末,不再有其他的作料,至于味道嘛,怎么说,清清淡淡,很家常,不过有点......有点妈妈的味道。这样的面,吃一次谈不上喜欢,朴素清淡,就像白米粥,它不像外面的其他一些面,辣椒、醋、芝麻酱、葱、香菜各种花里胡哨,它原味,原味的几乎只有面条的纯味,让人记不住,又能一碗慢慢吃到底。我记得第一次吃肉丝汤面的时候,边吃边想:“这么清淡的面,能有多少人吃啊?”,此后的日子里,它也只能作为我作料吃多了的情况下偶尔清清肠胃的替代品,直到一年之后结婚、搬家,然后也就忘了。
再次想起来是两年之后,也就是今年年初,因为怀孕的关系,妊娠反应严重,见到油荤就犯恶心,妈妈过来照顾了一段时间,胃口也不见好。突然就有那么一天,电光火石间想起那碗学校里的肉丝汤面,在遗忘了那么久之后庆幸它还存在于我的记忆里,再次想起竟然特别的想念。当天下班就直接坐车到了理工大,慢慢寻过去,生怕老板娘生意不好,另投他行。还好还好,店还在,一样的古朴,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只在门口加了一道帘,我掀帘而进,老板娘循声而出,“姑娘,吃点什么啊?”声音一如两年前,清脆热情,我看了眼墙上的菜单:“肉丝汤面”,7元,居然还没涨价。老板娘大概想起了什么,还是来这儿吃肉丝汤面的人真的少,她打量了一下:“小姑娘,有段时间没来了哈。”,“额......搬家了,呵呵。”,重新吃到的肉丝汤面,一样的清淡,但多了份香,是青菜和面条一起熬出来的香,一样的寡味,却又多了份甜,是味觉发酵出的甜,一碗慢慢吃完,一种充实和满足涌上心头。
原来人总有那么一个时期,需要的紧紧只是一碗肉丝汤面。
大环境真心不错,百年老校,底蕴绵长。美中不足的是公寓老旧,我们住在一楼,外加自带一个草长莺不飞的小院子,每到夏天,蚊虫肆掠。我就是在那里对厨房产生阴影的,我天生怕昆虫,书上画的都会吓一跳,现在却几乎每天都可以在厨房见到活生生的蟑螂(话说这两个字我打出来都下意识地离得远一点,姑且容我用个字母z代替吧),以至于我每次进厨房是这样的:先开灯,接着一脚踹开厨房门,还得尽量踹得响一点,灯光和声响是我给z们的暗号,意思是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吧,我们老死不相见,互饶对方一命啊,阿弥陀佛么么哒。后来发展为再也不想进厨房,经过都得神经紧张,于是每天下班我都得四处觅食,店大了吧,一个人吃又觉得有点浪费,小摊小贩吧,又怕不干净,远一点吧,懒得去,综上所述附近的一家饺子馆最后勉强合了心意。
老板娘是一个中年大姐,操一口河南口音,态度热情温和,每次我只要一只脚跨进门,就听到她笑眯眯的声音迎了过来:“小姑娘,看看吃饺子还是吃面?”,就冲着这份热乎劲,想再退出去都难。作为一个黄潭人,打小吃惯了家乡的米粉,记忆中的米粉细如丝线、入口即化,汤汁浓郁,白糊如云霞,再配上一小截炸过的鳝鱼作臊,简直人间美味,百吃不厌。以至于后来在别的城市总也找不到类似的粉或面,即便是什么过桥米线一根也跟数据线似的那么粗,所以我在心里早就一巴掌把外面的粉和面什么的都拍死了:不好吃!面不行那就吃饺子吧,在2012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常常在同一个时间段光顾同一家店,吃同一种饺子,番茄鸡蛋馅。一种食物吃久了,多少都会腻,于是在我对饺子腻了店还没腻的情况下,决定尝一尝肉丝汤面。
面端上来的时候,和想象中一样,没有太大的惊喜,好在面条是手工的,清汤馥郁,上面漂几片青菜,夹杂几根肉丝,除了一点姜末,不再有其他的作料,至于味道嘛,怎么说,清清淡淡,很家常,不过有点......有点妈妈的味道。这样的面,吃一次谈不上喜欢,朴素清淡,就像白米粥,它不像外面的其他一些面,辣椒、醋、芝麻酱、葱、香菜各种花里胡哨,它原味,原味的几乎只有面条的纯味,让人记不住,又能一碗慢慢吃到底。我记得第一次吃肉丝汤面的时候,边吃边想:“这么清淡的面,能有多少人吃啊?”,此后的日子里,它也只能作为我作料吃多了的情况下偶尔清清肠胃的替代品,直到一年之后结婚、搬家,然后也就忘了。
再次想起来是两年之后,也就是今年年初,因为怀孕的关系,妊娠反应严重,见到油荤就犯恶心,妈妈过来照顾了一段时间,胃口也不见好。突然就有那么一天,电光火石间想起那碗学校里的肉丝汤面,在遗忘了那么久之后庆幸它还存在于我的记忆里,再次想起竟然特别的想念。当天下班就直接坐车到了理工大,慢慢寻过去,生怕老板娘生意不好,另投他行。还好还好,店还在,一样的古朴,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只在门口加了一道帘,我掀帘而进,老板娘循声而出,“姑娘,吃点什么啊?”声音一如两年前,清脆热情,我看了眼墙上的菜单:“肉丝汤面”,7元,居然还没涨价。老板娘大概想起了什么,还是来这儿吃肉丝汤面的人真的少,她打量了一下:“小姑娘,有段时间没来了哈。”,“额......搬家了,呵呵。”,重新吃到的肉丝汤面,一样的清淡,但多了份香,是青菜和面条一起熬出来的香,一样的寡味,却又多了份甜,是味觉发酵出的甜,一碗慢慢吃完,一种充实和满足涌上心头。
原来人总有那么一个时期,需要的紧紧只是一碗肉丝汤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