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宠与勇气》——宽恕
《奇迹的课程》里有一段关于“宽恕”的话:有什么是你想要而宽恕不能给的吗?乍一看,觉得好像心灵鸡汤式的文字。宽恕为什么好啊?好是好,可是我做不到啊!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我们能不能宽恕、能宽恕多少人和事,其实和我们的“心量”有很大的关系。越是计较的人心量越狭小。越是豁达的人越容易原谅。这个心量又与我们的“自我”有关,自我如果狭隘,就像画地为牢,界限过于清晰和狭小,就容易产生被 “触犯”的感觉,也就越容易产生计较之心而难以放下。相反,那些达观的人,他们的界限若隐若现,弹性比较大,则不容易产生被触犯的感觉,连原谅有时候都谈不上,因为他们根本没放心上。
其实就算起了情绪心也没关系,生活里这么多磕磕碰碰,再豁达的人也有和别人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不然就变成没有原则的人了。怎样处理这个负性事件带来的情绪心和怨恨呢?如果要一直记在心上,岂不是很伤神?有一句话叫做: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当然,这句话太过陈词滥调,而且鸡汤味满满,所以我想换个角度来谈一谈为什么生气是惩罚自己我们依然不自主地选择怨恨而不是宽恕呢?
因为不原谅的那个部分叫做“自我”,自我不仅是一种“认知结构”,它还是一种“情感结构”,它的存在需要吸取情感(情绪心)的能量来维持。哪怕是负面的情绪,如怨恨和不满,也是它的养料之一。因为如果没有各种情绪的滋养,自我就什么都不是了。
选择宽恕的是你的“自性”,你的“真我”,所以,选择宽恕是忆起真我的方法。当我们心里充满怨恨的时候,你执着的并不仅是那件事那个人,你更放不下的是“自我”罢了。
最后,把《奇迹的课程》里面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有什么是你想要而宽恕不能给的吗?想要和平吗?宽恕能给,想要幸福快乐、宁静的心、确切的目标、转化给这个世界的一种价值与美吗?想要一直拥有关怀、安全与被呵护的温暖吗?想要一份不被搅扰的宁静、不被伤害的温柔、一份深刻的自在、永远不被扰乱的安宁吗?
这所有的一切,宽恕都能给你,给更多的人。
宽恕能提供每一样你想要的东西。
今天我接受了这项真理。
今天我得到了上帝的礼物。
我们能不能宽恕、能宽恕多少人和事,其实和我们的“心量”有很大的关系。越是计较的人心量越狭小。越是豁达的人越容易原谅。这个心量又与我们的“自我”有关,自我如果狭隘,就像画地为牢,界限过于清晰和狭小,就容易产生被 “触犯”的感觉,也就越容易产生计较之心而难以放下。相反,那些达观的人,他们的界限若隐若现,弹性比较大,则不容易产生被触犯的感觉,连原谅有时候都谈不上,因为他们根本没放心上。
其实就算起了情绪心也没关系,生活里这么多磕磕碰碰,再豁达的人也有和别人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不然就变成没有原则的人了。怎样处理这个负性事件带来的情绪心和怨恨呢?如果要一直记在心上,岂不是很伤神?有一句话叫做: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当然,这句话太过陈词滥调,而且鸡汤味满满,所以我想换个角度来谈一谈为什么生气是惩罚自己我们依然不自主地选择怨恨而不是宽恕呢?
因为不原谅的那个部分叫做“自我”,自我不仅是一种“认知结构”,它还是一种“情感结构”,它的存在需要吸取情感(情绪心)的能量来维持。哪怕是负面的情绪,如怨恨和不满,也是它的养料之一。因为如果没有各种情绪的滋养,自我就什么都不是了。
选择宽恕的是你的“自性”,你的“真我”,所以,选择宽恕是忆起真我的方法。当我们心里充满怨恨的时候,你执着的并不仅是那件事那个人,你更放不下的是“自我”罢了。
最后,把《奇迹的课程》里面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有什么是你想要而宽恕不能给的吗?想要和平吗?宽恕能给,想要幸福快乐、宁静的心、确切的目标、转化给这个世界的一种价值与美吗?想要一直拥有关怀、安全与被呵护的温暖吗?想要一份不被搅扰的宁静、不被伤害的温柔、一份深刻的自在、永远不被扰乱的安宁吗?
这所有的一切,宽恕都能给你,给更多的人。
宽恕能提供每一样你想要的东西。
今天我接受了这项真理。
今天我得到了上帝的礼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