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门左道)期以五年 道指三萬
信报老板连续两天发表了关于Pi Cycle的文章,介绍了一位风云人物-Martin Armstrong.
据说他的投资以10亿美元为单位计。
据说他玩的是另一个庞氏骗局,但由于他能把钱都还上所以无法指控。
以8.6年为周期,必会发生大事,这是他的基本发现。
Armstrong说:
八點六年剛好是三千一百四十一日,這和圓周率(pi)的近似值三點一四一(五九)吻合。圓周率是和鐘擺的「擺程」、埃及大金字塔的建構及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有關。圓周率這樣重要,阿姆斯特朗遂稱八點六年為「宇宙的動力」(Forces of Mother Nature)。
现在他在监狱服刑。
听起来像一个剧本。
现在他在狱中通过互联网发布关于经济循环的论文,孜孜不倦。
http://www.martinarmstrong.org/economic_projections.htm
这是他的论文发表页。
以下zz from hkej.
20091029-30
----------------------------------------------------
林行止
圓周率的神奇循環.二之一
一、
十月十二日《紐約客》發表題為〈循環密語〉(N. Paumgarten:〈The Secret of Cycle〉)的長文,全面卻簡略地評介了各種本報讀者大都瞭然於胸的經濟循環理論,其目的不在提點讀者應否以這些理論作為投資決策依憑,而在藉此推介一位現在仍在監獄服刑的「奇人」的循環理論;由於這位財務專家馬丁.阿姆斯特朗(Martin Armstrong, 1950-)背景複雜,作者亦搞不清楚其真面目,這從長文以〈騙子、「大泡和」(crank)或天才〉為副題可見。
未說其人其事之前,先看看阿姆斯特朗的循環理論。應該稍作說明的是,《紐約客》的有關報道不算詳盡,本文所記,大多是筆者從Armstrong Economics網址上閱讀其多篇著作的「心得」。
遠在七十年代中期,阿姆斯特朗便發現在公元一六八三年至一九○七年長達二百二十四年期間內,金融市場一共出現二十六次恐慌(panic),恐慌與恐慌間的時距平均為八點六年;在進一步分析後,他發現八點六年循環不僅對金融市場有效,經濟、政治甚至國家興亡,亦與八點六有關。八點六年剛好是三千一百四十一日,這和圓周率(pi)的近似值三點一四一(五九)吻合。圓周率是和鐘擺的「擺程」、埃及大金字塔的建構及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有關。圓周率這樣重要,阿姆斯特朗遂稱八點六年為「宇宙的動力」(Forces of Mother Nature)。
深入研究之下,他又發現在公元三六五年至一九八九年間,世界發生六十三次若干年未遇的大地震,每次大地震的時距平均為二十五點八年,而這正好是八點六的三倍。
阿姆斯特朗指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於二○○七年十月十一日見一萬四千零一十五點的新高,在這一天的十七點二個月後的○九年三月十九日,道指見新低點七千四百點,十七點二個月,恰恰是八點六的二倍;當然,指數真正低點在三月九日的六千五百四十七點,而這點誤差是可以接受的。
令人詫異的是,據阿姆斯特朗的計算,牛市的誕生亦是「有紋有路」。他指出,當指數於一九九四年跌至三千五百二十點見新低點後,便「敗部復活」,而他推測高點將現於二○一五年,屆時指數在三萬點以上!以三千五百二十乘八點六,得三萬零二百七十二—事實當然不可能如此準確,阿姆斯特朗才說「三萬點以上」。
不僅如此,阿姆斯特朗還指出金融界「資本高度集中」的時間為二○○七年二月—雷曼兄弟「爆煲」引致「金融海嘯」前夕—加上八點六年,「資本重整」應在二○一五年十月出現。這和證券牛市互相配合。必須指出的是,雖然阿姆斯特朗沒有提出,但筆者相信下一次「資本高度集中」將不在金融業(銀行界)而在與商品期貨有關的投資項目上(如商品、與商品有關的股票及貨幣)。
在「末日教授」魯賓年公開擔憂第二波「海嘯」隱現的現在,認真看待預測五年後道指見三萬點的人肯定數不在多,這正是此種可說是「相反理論」的看法引人入勝值得細究的地方。經驗告訴大家,股市上升不一定與經濟發展同步,當泛濫的資金「無路可走」的時候,在經濟尚未真正復蘇甚且再惡化的情形下,股市亦可能在與商品有關的股票帶動下飛升。
二、
阿姆斯特朗還有不少極具爭議的看法。他指出金價並非對沖通脹的最佳工具,在他的理念中,金價上升意味市場人士(有識見有實力的投資者以至中央銀行)對政府的管理尤其是財金政策失卻信心,認為政府不稱職導致貨幣滙價向下波動,而金價和其他商品價格在這種情形下上升的可能性大於一切。
對於當前的經濟條件會引出通脹或通縮,阿姆斯特朗傾向前者,他認為把當前的情況與三十年代大蕭條相比並不恰當,因為當年政府財政破產時有所聞,現在絕大部分國家雖有財赤但財政安全(如期還息及贖回債券)並無問題;況且當年美國實行損人利己「逼死他國」(beggar thy neighbour)的貿易保護政策,與現在各國仍堅持在公平條件下進行自由貿易完全不同。所謂彼一時也此一時也,政經環境不同的二段時間可相提而不可並論。阿姆斯特朗還指出,一九三二年除大幅加稅之外,華盛頓尚盛傳羅斯福總統會充公私人藏金及把美元大貶值,促致美資於一九三三年大量流出美國,早已百孔千瘡搖搖欲墜的銀行由是相繼倒閉,美元滙價亦因美人爭相拋售兌外幣把資金移往國外而急挫;如今情況大異,美元並無大規模外逃,當局大印鈔票同時壓低利率的遠期效果必然是惡性通脹。
這種背景與他預測二○一五年道指見三萬點是互相呼應的。
圓周率的神奇循環.二之二
測市精確賈禍 涉嫌詐騙入獄
三、
閒話少說。阿姆斯特朗中學畢業後在職業學院肄業,於六、七十年代之交輟學(他對學業毫無興趣),七十年代初期謀得黃金交易員一職,其中一項職務為收集、彙編期貨及滙價資料,供客戶參考,從中他對價格預測發生興趣,集中精神研究商業循環,為了搜集歷史資料,他不惜自費前赴倫敦,在大英博物館的報紙圖書室(捨華盛頓國會圖書館的理由不明),爬梳舊報章雜誌。根據所得資料,他發展出一個所謂「經濟信心模式」(Economic Confidence Model),藉以預測商品價格,於一九七七年旗開得勝,大有斬獲,為他賺進第一桶金。
憑此模式,他在新澤西普林斯頓市創辦「國際普林斯頓經濟學」(Princeton Economics International),向客戶提供金融市場預測,他準確地測中一九八七年股市大崩潰,自此聲名大噪。他之能準確預測,據他後來透露,完全是他一早悟出圓周率的神奇性並準確拿捏了其訣要。在這段期間,由於臆測屢中,他成為搶手的投資顧問,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當年和他面談的每小時諮詢收費一萬美元!「談話免費?問問阿姆斯特朗啦!」這句流行於華爾街的口頭禪,因此而生。不僅財源廣進,阿姆斯特朗還與一眾央行總裁以至包括戴卓爾夫人在內的政治人物成為「朋友」。
發現圓周率神奇循環(這是筆者杜撰的名詞,原文只是Pi Cycle),令阿姆斯特朗準確預測日經指數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創新高點,在它「見頂暴瀉」前,他及時通知客戶拋清日股,此舉令他成為財經傳媒寵兒,《證券》雜誌且選他為是年「北美頂級經濟學家」。預測日股有如神助,他的日本「粉絲」數以千計,他應邀在東京「帝國酒店」開研討會,人山人海,場面壯觀。日本投資者付託他投資的資金以十億美元計(據他後來說,若非出事,他可能一共管理二萬億美元的日資)。
另一個顯出圓周率神奇循環準確性的日子是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日,是日標準普爾指數見頂,阿姆斯特朗的客戶當然在此前獲利,避過了接踵而來因俄羅斯「賴賬」未能履行債務人義務(無力還息及贖回債券)令俄羅斯盧布滙價聞聲暴瀉的滙市大屠殺;此事導致長期資本管理(LTCM)破產進而引起國際金融震動……。一本對沖基金專業刊物Magnum Hedge Fund Reporter選他為「年度基金經理」,其時管理二家對沖基金的阿姆斯特朗聲譽之隆,未以復加。
阿姆斯特朗和圓周率神秘循環對筆者顯得有點神秘的是,這個時期的大眾化傳媒似乎未見報道(遑論作煽情式渲染),這也許是阿姆斯特朗仍然對其發現的循環保密有關。令筆者有點錯愕的是,據他對《紐約客》訪員透露,在他的預測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中央情報局(CIA)竟然找上門,他們要了解他料市如神的秘密,因為他準確預測盧布大貶值,令中情局懷疑他在蘇聯有特別消息來源,這可能有「政治內情」,而欲揭露「內情」,從拆解他的「測市秘密」入手為最佳途徑。然而阿姆斯特朗不肯合作,只於一九九九年發表一篇論文,解釋圓周率與測市的關係。
四、
可是,圓周率神秘循環雖然測市準確性甚高,卻測不出其發現者大禍臨頭。一九九九年九月,顯然是中情局提供的線索,聯邦調查局(FBI)上門搜查,帶走數十箱文件,阿姆斯特朗被捕、保釋,於九月底被控以「經營龐茲騙局」,證監、期監等同時入禀法庭,告以虞騙及捏造賬目等罪名。當局集體行動,顯然欲置他於死地。
阿姆斯特朗犯了什麼罪?據法庭文件,罪名共二十四項,其中涉嫌重大罪行的是他向日本投資者銷售「有息票據」,合作者(保管票據)是紐約「共和銀行」(該行因此被控,最後以被判罰近七億美元結案);阿姆斯特朗以後來者的資金支付先來者的利息,顯然便是龐茲(及麥道夫)在騙局中所用的手法。
更驚人的是,阿姆斯特朗利用在日本的聲譽,於日經指數崩圍後,度出一條妙計,挽救日本大企業避免投資組合虧蝕纍纍的困境。他的方法是發行票據,原價購進大企業的組合投資,條件是企業收了他五年至十年期的票據把投資組合的股票交給他處理;企業能以原價入數,美化賬目,瞞過證監當局及投資者,而阿姆斯特朗則可運用這股票在市上翻江倒海。阿姆斯特朗的做法是,甲公司的投資組合投資額為一億日圓,股市大跌後利潤沒有了,賬面值只剩五千萬,他說服甲公司,接受由其公司發出的票據(Note),讓他處理組合中的股票,結果不問可知,他不問價位拋售組合中的股票,把所得資金贖回到期票據。這種做法和龐茲同,問題是至事發時阿姆斯特朗保持良好商譽,因為他支付了所有到期的欠款,這是當局始終無法入他以罪最後他能與檢察官達成承認一項「有意虞騙罪」而當局撤銷其他二十三項控罪的原因。
阿姆斯特朗最初被判徒刑七年,是因為「蔑視法庭」;最後的這項控罪,判刑五年(二○一一年刑滿)……。這些與文旨無關,略而不說。
自從二○○七年起,阿姆斯特朗被囚禁在位於新澤西狄克斯堡(Fort Dix)的低度設防監獄,與二百多「監躉」同囚一室;獄中他當文員(及室友的法律及投資義務顧問),月薪八十美元,生活有限制地自由(能定期接待家人以至記者),「公」餘時間他在圖書館閱讀寫作,作品在上述網站發表。
阿姆斯特朗大概不是什麼正派人物,這從他把其公司設於普林斯頓並以之為名,可見,此舉顯然有意令其客戶錯覺他與同設當地的大學有關係;而假如當局不及時揭穿其不當經營手法,弄出另一場龐茲式醜聞可能性存在!無論如何,阿姆斯特朗自視甚高,在著作中把自己和阿當.史密斯、林肯、伽里略等偉大人物相比!
這些年來,《信報》和《信報月刊》把數大主流商業循環理論介紹了,但對圓周率循環不着隻字,主要是筆者的無知;如今《信報》經研室人才濟濟,希望有興趣詳詳細細地把之介紹給讀者—目的不在其實用功能,而在推廣一門新知識。
据说他的投资以10亿美元为单位计。
据说他玩的是另一个庞氏骗局,但由于他能把钱都还上所以无法指控。
以8.6年为周期,必会发生大事,这是他的基本发现。
Armstrong说:
八點六年剛好是三千一百四十一日,這和圓周率(pi)的近似值三點一四一(五九)吻合。圓周率是和鐘擺的「擺程」、埃及大金字塔的建構及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有關。圓周率這樣重要,阿姆斯特朗遂稱八點六年為「宇宙的動力」(Forces of Mother Nature)。
现在他在监狱服刑。
听起来像一个剧本。
![]() |
阿姆斯壮就是这位。 |
现在他在狱中通过互联网发布关于经济循环的论文,孜孜不倦。
http://www.martinarmstrong.org/economic_projections.htm
这是他的论文发表页。
以下zz from hkej.
20091029-30
----------------------------------------------------
林行止
圓周率的神奇循環.二之一
一、
十月十二日《紐約客》發表題為〈循環密語〉(N. Paumgarten:〈The Secret of Cycle〉)的長文,全面卻簡略地評介了各種本報讀者大都瞭然於胸的經濟循環理論,其目的不在提點讀者應否以這些理論作為投資決策依憑,而在藉此推介一位現在仍在監獄服刑的「奇人」的循環理論;由於這位財務專家馬丁.阿姆斯特朗(Martin Armstrong, 1950-)背景複雜,作者亦搞不清楚其真面目,這從長文以〈騙子、「大泡和」(crank)或天才〉為副題可見。
未說其人其事之前,先看看阿姆斯特朗的循環理論。應該稍作說明的是,《紐約客》的有關報道不算詳盡,本文所記,大多是筆者從Armstrong Economics網址上閱讀其多篇著作的「心得」。
遠在七十年代中期,阿姆斯特朗便發現在公元一六八三年至一九○七年長達二百二十四年期間內,金融市場一共出現二十六次恐慌(panic),恐慌與恐慌間的時距平均為八點六年;在進一步分析後,他發現八點六年循環不僅對金融市場有效,經濟、政治甚至國家興亡,亦與八點六有關。八點六年剛好是三千一百四十一日,這和圓周率(pi)的近似值三點一四一(五九)吻合。圓周率是和鐘擺的「擺程」、埃及大金字塔的建構及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有關。圓周率這樣重要,阿姆斯特朗遂稱八點六年為「宇宙的動力」(Forces of Mother Nature)。
深入研究之下,他又發現在公元三六五年至一九八九年間,世界發生六十三次若干年未遇的大地震,每次大地震的時距平均為二十五點八年,而這正好是八點六的三倍。
阿姆斯特朗指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於二○○七年十月十一日見一萬四千零一十五點的新高,在這一天的十七點二個月後的○九年三月十九日,道指見新低點七千四百點,十七點二個月,恰恰是八點六的二倍;當然,指數真正低點在三月九日的六千五百四十七點,而這點誤差是可以接受的。
令人詫異的是,據阿姆斯特朗的計算,牛市的誕生亦是「有紋有路」。他指出,當指數於一九九四年跌至三千五百二十點見新低點後,便「敗部復活」,而他推測高點將現於二○一五年,屆時指數在三萬點以上!以三千五百二十乘八點六,得三萬零二百七十二—事實當然不可能如此準確,阿姆斯特朗才說「三萬點以上」。
不僅如此,阿姆斯特朗還指出金融界「資本高度集中」的時間為二○○七年二月—雷曼兄弟「爆煲」引致「金融海嘯」前夕—加上八點六年,「資本重整」應在二○一五年十月出現。這和證券牛市互相配合。必須指出的是,雖然阿姆斯特朗沒有提出,但筆者相信下一次「資本高度集中」將不在金融業(銀行界)而在與商品期貨有關的投資項目上(如商品、與商品有關的股票及貨幣)。
在「末日教授」魯賓年公開擔憂第二波「海嘯」隱現的現在,認真看待預測五年後道指見三萬點的人肯定數不在多,這正是此種可說是「相反理論」的看法引人入勝值得細究的地方。經驗告訴大家,股市上升不一定與經濟發展同步,當泛濫的資金「無路可走」的時候,在經濟尚未真正復蘇甚且再惡化的情形下,股市亦可能在與商品有關的股票帶動下飛升。
二、
阿姆斯特朗還有不少極具爭議的看法。他指出金價並非對沖通脹的最佳工具,在他的理念中,金價上升意味市場人士(有識見有實力的投資者以至中央銀行)對政府的管理尤其是財金政策失卻信心,認為政府不稱職導致貨幣滙價向下波動,而金價和其他商品價格在這種情形下上升的可能性大於一切。
對於當前的經濟條件會引出通脹或通縮,阿姆斯特朗傾向前者,他認為把當前的情況與三十年代大蕭條相比並不恰當,因為當年政府財政破產時有所聞,現在絕大部分國家雖有財赤但財政安全(如期還息及贖回債券)並無問題;況且當年美國實行損人利己「逼死他國」(beggar thy neighbour)的貿易保護政策,與現在各國仍堅持在公平條件下進行自由貿易完全不同。所謂彼一時也此一時也,政經環境不同的二段時間可相提而不可並論。阿姆斯特朗還指出,一九三二年除大幅加稅之外,華盛頓尚盛傳羅斯福總統會充公私人藏金及把美元大貶值,促致美資於一九三三年大量流出美國,早已百孔千瘡搖搖欲墜的銀行由是相繼倒閉,美元滙價亦因美人爭相拋售兌外幣把資金移往國外而急挫;如今情況大異,美元並無大規模外逃,當局大印鈔票同時壓低利率的遠期效果必然是惡性通脹。
這種背景與他預測二○一五年道指見三萬點是互相呼應的。
圓周率的神奇循環.二之二
測市精確賈禍 涉嫌詐騙入獄
三、
閒話少說。阿姆斯特朗中學畢業後在職業學院肄業,於六、七十年代之交輟學(他對學業毫無興趣),七十年代初期謀得黃金交易員一職,其中一項職務為收集、彙編期貨及滙價資料,供客戶參考,從中他對價格預測發生興趣,集中精神研究商業循環,為了搜集歷史資料,他不惜自費前赴倫敦,在大英博物館的報紙圖書室(捨華盛頓國會圖書館的理由不明),爬梳舊報章雜誌。根據所得資料,他發展出一個所謂「經濟信心模式」(Economic Confidence Model),藉以預測商品價格,於一九七七年旗開得勝,大有斬獲,為他賺進第一桶金。
憑此模式,他在新澤西普林斯頓市創辦「國際普林斯頓經濟學」(Princeton Economics International),向客戶提供金融市場預測,他準確地測中一九八七年股市大崩潰,自此聲名大噪。他之能準確預測,據他後來透露,完全是他一早悟出圓周率的神奇性並準確拿捏了其訣要。在這段期間,由於臆測屢中,他成為搶手的投資顧問,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當年和他面談的每小時諮詢收費一萬美元!「談話免費?問問阿姆斯特朗啦!」這句流行於華爾街的口頭禪,因此而生。不僅財源廣進,阿姆斯特朗還與一眾央行總裁以至包括戴卓爾夫人在內的政治人物成為「朋友」。
發現圓周率神奇循環(這是筆者杜撰的名詞,原文只是Pi Cycle),令阿姆斯特朗準確預測日經指數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創新高點,在它「見頂暴瀉」前,他及時通知客戶拋清日股,此舉令他成為財經傳媒寵兒,《證券》雜誌且選他為是年「北美頂級經濟學家」。預測日股有如神助,他的日本「粉絲」數以千計,他應邀在東京「帝國酒店」開研討會,人山人海,場面壯觀。日本投資者付託他投資的資金以十億美元計(據他後來說,若非出事,他可能一共管理二萬億美元的日資)。
另一個顯出圓周率神奇循環準確性的日子是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日,是日標準普爾指數見頂,阿姆斯特朗的客戶當然在此前獲利,避過了接踵而來因俄羅斯「賴賬」未能履行債務人義務(無力還息及贖回債券)令俄羅斯盧布滙價聞聲暴瀉的滙市大屠殺;此事導致長期資本管理(LTCM)破產進而引起國際金融震動……。一本對沖基金專業刊物Magnum Hedge Fund Reporter選他為「年度基金經理」,其時管理二家對沖基金的阿姆斯特朗聲譽之隆,未以復加。
阿姆斯特朗和圓周率神秘循環對筆者顯得有點神秘的是,這個時期的大眾化傳媒似乎未見報道(遑論作煽情式渲染),這也許是阿姆斯特朗仍然對其發現的循環保密有關。令筆者有點錯愕的是,據他對《紐約客》訪員透露,在他的預測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中央情報局(CIA)竟然找上門,他們要了解他料市如神的秘密,因為他準確預測盧布大貶值,令中情局懷疑他在蘇聯有特別消息來源,這可能有「政治內情」,而欲揭露「內情」,從拆解他的「測市秘密」入手為最佳途徑。然而阿姆斯特朗不肯合作,只於一九九九年發表一篇論文,解釋圓周率與測市的關係。
四、
可是,圓周率神秘循環雖然測市準確性甚高,卻測不出其發現者大禍臨頭。一九九九年九月,顯然是中情局提供的線索,聯邦調查局(FBI)上門搜查,帶走數十箱文件,阿姆斯特朗被捕、保釋,於九月底被控以「經營龐茲騙局」,證監、期監等同時入禀法庭,告以虞騙及捏造賬目等罪名。當局集體行動,顯然欲置他於死地。
阿姆斯特朗犯了什麼罪?據法庭文件,罪名共二十四項,其中涉嫌重大罪行的是他向日本投資者銷售「有息票據」,合作者(保管票據)是紐約「共和銀行」(該行因此被控,最後以被判罰近七億美元結案);阿姆斯特朗以後來者的資金支付先來者的利息,顯然便是龐茲(及麥道夫)在騙局中所用的手法。
更驚人的是,阿姆斯特朗利用在日本的聲譽,於日經指數崩圍後,度出一條妙計,挽救日本大企業避免投資組合虧蝕纍纍的困境。他的方法是發行票據,原價購進大企業的組合投資,條件是企業收了他五年至十年期的票據把投資組合的股票交給他處理;企業能以原價入數,美化賬目,瞞過證監當局及投資者,而阿姆斯特朗則可運用這股票在市上翻江倒海。阿姆斯特朗的做法是,甲公司的投資組合投資額為一億日圓,股市大跌後利潤沒有了,賬面值只剩五千萬,他說服甲公司,接受由其公司發出的票據(Note),讓他處理組合中的股票,結果不問可知,他不問價位拋售組合中的股票,把所得資金贖回到期票據。這種做法和龐茲同,問題是至事發時阿姆斯特朗保持良好商譽,因為他支付了所有到期的欠款,這是當局始終無法入他以罪最後他能與檢察官達成承認一項「有意虞騙罪」而當局撤銷其他二十三項控罪的原因。
阿姆斯特朗最初被判徒刑七年,是因為「蔑視法庭」;最後的這項控罪,判刑五年(二○一一年刑滿)……。這些與文旨無關,略而不說。
自從二○○七年起,阿姆斯特朗被囚禁在位於新澤西狄克斯堡(Fort Dix)的低度設防監獄,與二百多「監躉」同囚一室;獄中他當文員(及室友的法律及投資義務顧問),月薪八十美元,生活有限制地自由(能定期接待家人以至記者),「公」餘時間他在圖書館閱讀寫作,作品在上述網站發表。
阿姆斯特朗大概不是什麼正派人物,這從他把其公司設於普林斯頓並以之為名,可見,此舉顯然有意令其客戶錯覺他與同設當地的大學有關係;而假如當局不及時揭穿其不當經營手法,弄出另一場龐茲式醜聞可能性存在!無論如何,阿姆斯特朗自視甚高,在著作中把自己和阿當.史密斯、林肯、伽里略等偉大人物相比!
這些年來,《信報》和《信報月刊》把數大主流商業循環理論介紹了,但對圓周率循環不着隻字,主要是筆者的無知;如今《信報》經研室人才濟濟,希望有興趣詳詳細細地把之介紹給讀者—目的不在其實用功能,而在推廣一門新知識。
-
B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10-31 1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