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生存和生活
2014-10-03:
今天在Barbican看了一部城市人文的记录片,电影用十二个故事讲述了四个高密度大城市(孟买,墨西哥,纽约和莫斯科)里的十二个为努力生存而活的底层的人。四个从未去过的国家,十二个从未观察过的生活,让我原本带着学习城市和建筑的好奇心随着电影故事和音乐的节奏一点点转变为深深的震撼。
(一)城市和童年
电影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一辆火车从孟买的城市穿过,车厢内很拥挤,可女人们依旧安静地站着,在微小夹缝的个人空间中沉静在自我的思绪里,没有交流。火车外是住宅,有卧室,有休息除;是临街,有奔跑戏耍的孩子,有交谈的邻居;也是工作的场所,流水线的工人在缝制衣服,制造电器,加工食品。所有城市的功能都发生在一起,没有场所的区分。开始会感受到用“混乱”来定义这个画面里的城市,却不得不发现它内部自我熟练的秩序存在着。我感受到人的生存能力是无比强大,因为人们需要共存而“秩序”它基于的是一个环境内部的相对性,而不是两个环境的对比。
很多画面让我联想到小时候玩耍时家乡的样子:一阵轻风便吹起来的泥土飞扬,没有围栏高陡的石土路,流行一时街边卖小鸡的商贩,街角小推车卖的不卫生却好吃的烤串。虽然没有办法与放养的孩子的童年相比,但对比零零后们,我的这些童年还是满奔放自由的,让我在这繁华都市下感受到它的异常珍贵。
(二)夫妻和一
纪录片中有两对夫妻的生活让我有点触动,在孟买一对夫妻每天的工作就是卖鸡爪,通过这种收入低微的工作来维持生活和养育五个孩子。在制作鸡爪的过程中他们有互相协作的节奏,有家庭工作的分工,工作的无聊和辛苦没有让他们对生活产生抱怨,妻子的愿望就是挣多一点钱回到家乡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和家。
在墨西哥,一位老妇人自哼自唱的在杂乱的梳妆台前扑粉,悠然自得。她与老伴在清简狭小的客厅放着音乐嘴角微笑跳着舞,从没有聚焦的眼神里猜她是否在想像一个美轮美奂的地方,还是她在清晰现实的生活当下享受放松的二人时光。另一个画面里好多好多年长的夫妇着精神打扮过的衣装在礼堂里慢慢悠悠的跳着舞。
现在社会发展的节奏中人们都是在努力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在这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个人会影响这个过程我便会选择放弃和离开。今天看到这些故事我突然体会到,爱情和婚姻应该是二合一的事情,应该是有妥协有磨合从而共同进步的事情。一个人的光芒明亮,却可能若隐若现;两个人若是平衡和牢固,光会逐渐持续光芒明亮。
(三)城市和生存
前面的十一个故事因为地点变化而看得不是很有头绪,泛泛的感动却没有找到脉络,直到最后一个故事讲述纽约的深夜电台节目-在电话里聊是每个人是如何在大城市中生存的,我才明白整个纪录片讲述的就是关于生存,和乐观生存的故事。虽然每个说故事的人都是社会底层人物,我却也可以与他们产生某种共鸣。在城市中生活永远都有无力和无助感的存在,永远都有遥遥不可及的好像是月亮一样挂在天上的梦想,还有一些可能不喜欢却不得不做为以维持生计的工作。幸运的是因为生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在生存的基础上还可以生活。
在伦敦生活了四年半,开始对这个城市产生厌倦。当从千禧桥望着City of London,天际线被拉直变得拥挤,我开始对这个城市产生了失落感。人们已无法在街区的高度上感受城市的变化,人们只能坐着电梯来到高楼顶端依靠高消费来俯视城市的繁华。如果去除了建筑里的活动,城市的皮囊知否还可以支撑。
这部纪录片美丽震撼的镜头和背景音乐也是值得称赞的部分。从一部纪录片到对自己思考,我想它对我来说已超越了一部纪录片的价值。
今天在Barbican看了一部城市人文的记录片,电影用十二个故事讲述了四个高密度大城市(孟买,墨西哥,纽约和莫斯科)里的十二个为努力生存而活的底层的人。四个从未去过的国家,十二个从未观察过的生活,让我原本带着学习城市和建筑的好奇心随着电影故事和音乐的节奏一点点转变为深深的震撼。
(一)城市和童年
电影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一辆火车从孟买的城市穿过,车厢内很拥挤,可女人们依旧安静地站着,在微小夹缝的个人空间中沉静在自我的思绪里,没有交流。火车外是住宅,有卧室,有休息除;是临街,有奔跑戏耍的孩子,有交谈的邻居;也是工作的场所,流水线的工人在缝制衣服,制造电器,加工食品。所有城市的功能都发生在一起,没有场所的区分。开始会感受到用“混乱”来定义这个画面里的城市,却不得不发现它内部自我熟练的秩序存在着。我感受到人的生存能力是无比强大,因为人们需要共存而“秩序”它基于的是一个环境内部的相对性,而不是两个环境的对比。
很多画面让我联想到小时候玩耍时家乡的样子:一阵轻风便吹起来的泥土飞扬,没有围栏高陡的石土路,流行一时街边卖小鸡的商贩,街角小推车卖的不卫生却好吃的烤串。虽然没有办法与放养的孩子的童年相比,但对比零零后们,我的这些童年还是满奔放自由的,让我在这繁华都市下感受到它的异常珍贵。
(二)夫妻和一
纪录片中有两对夫妻的生活让我有点触动,在孟买一对夫妻每天的工作就是卖鸡爪,通过这种收入低微的工作来维持生活和养育五个孩子。在制作鸡爪的过程中他们有互相协作的节奏,有家庭工作的分工,工作的无聊和辛苦没有让他们对生活产生抱怨,妻子的愿望就是挣多一点钱回到家乡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和家。
在墨西哥,一位老妇人自哼自唱的在杂乱的梳妆台前扑粉,悠然自得。她与老伴在清简狭小的客厅放着音乐嘴角微笑跳着舞,从没有聚焦的眼神里猜她是否在想像一个美轮美奂的地方,还是她在清晰现实的生活当下享受放松的二人时光。另一个画面里好多好多年长的夫妇着精神打扮过的衣装在礼堂里慢慢悠悠的跳着舞。
现在社会发展的节奏中人们都是在努力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在这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个人会影响这个过程我便会选择放弃和离开。今天看到这些故事我突然体会到,爱情和婚姻应该是二合一的事情,应该是有妥协有磨合从而共同进步的事情。一个人的光芒明亮,却可能若隐若现;两个人若是平衡和牢固,光会逐渐持续光芒明亮。
(三)城市和生存
前面的十一个故事因为地点变化而看得不是很有头绪,泛泛的感动却没有找到脉络,直到最后一个故事讲述纽约的深夜电台节目-在电话里聊是每个人是如何在大城市中生存的,我才明白整个纪录片讲述的就是关于生存,和乐观生存的故事。虽然每个说故事的人都是社会底层人物,我却也可以与他们产生某种共鸣。在城市中生活永远都有无力和无助感的存在,永远都有遥遥不可及的好像是月亮一样挂在天上的梦想,还有一些可能不喜欢却不得不做为以维持生计的工作。幸运的是因为生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在生存的基础上还可以生活。
在伦敦生活了四年半,开始对这个城市产生厌倦。当从千禧桥望着City of London,天际线被拉直变得拥挤,我开始对这个城市产生了失落感。人们已无法在街区的高度上感受城市的变化,人们只能坐着电梯来到高楼顶端依靠高消费来俯视城市的繁华。如果去除了建筑里的活动,城市的皮囊知否还可以支撑。
这部纪录片美丽震撼的镜头和背景音乐也是值得称赞的部分。从一部纪录片到对自己思考,我想它对我来说已超越了一部纪录片的价值。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