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被理解
拉上欣言陪自己看了场话剧《伏生》。你可以想象,一个严谨细心的女孩陪着一个随性粗鲁的男孩看话剧将是一幅多么闹腾的画面。下面言归正传。
看伏生,会比较容易发现话剧想要倾诉的最大的主题就是文化人对于文化传承的坚守,以及剧尾起画龙点睛之效的对于文化包容的表达。也许是因为自己剑走偏锋,我更愿意去关注伏生在承受苦难之时的不被人理解,以及伏生内心的那种死一般的孤独。
我一直觉得忍辱负重不是最难的,在苦难中的不被理解才是最心痛的。我们千万要记住,人是群居动物,人的思想也正因为群居而有了意义。当自己不被理解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被抛弃,思想之花的不见天日。我觉得这种不理解是一个人最难以承受的。也许一个人可以一时一地不被理解,也许一辈子也不被理解。但是一旦一个人觉得自己永远也不会被理解的时候,他一定会崩溃的。但是我又觉得这种永远的不被理解与那些真正伟大的人物是无缘的。伟大人物的伟大思想即使是超越了当时当代,但也一定会停留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向人们招手。
《伏生》其实讲了很多,或者说暗示了很多。比如李斯临刑前对于世人的嘲弄,比如伏生最后的那个背影,比如始皇帝每每发出的回音。当然这些暗示背后的正解就是导演的意图啦,可是观众尽可以产生自己的误解。
光这么说其实是说不完的,也未必说得清楚。把它写下来也就是个噱头。孤独也好,不理解也罢,终归人是要生活的。在时间的漏沙里,有九分糊涂一分明白,这样的一生就算可以啦。
看伏生,会比较容易发现话剧想要倾诉的最大的主题就是文化人对于文化传承的坚守,以及剧尾起画龙点睛之效的对于文化包容的表达。也许是因为自己剑走偏锋,我更愿意去关注伏生在承受苦难之时的不被人理解,以及伏生内心的那种死一般的孤独。
我一直觉得忍辱负重不是最难的,在苦难中的不被理解才是最心痛的。我们千万要记住,人是群居动物,人的思想也正因为群居而有了意义。当自己不被理解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被抛弃,思想之花的不见天日。我觉得这种不理解是一个人最难以承受的。也许一个人可以一时一地不被理解,也许一辈子也不被理解。但是一旦一个人觉得自己永远也不会被理解的时候,他一定会崩溃的。但是我又觉得这种永远的不被理解与那些真正伟大的人物是无缘的。伟大人物的伟大思想即使是超越了当时当代,但也一定会停留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向人们招手。
《伏生》其实讲了很多,或者说暗示了很多。比如李斯临刑前对于世人的嘲弄,比如伏生最后的那个背影,比如始皇帝每每发出的回音。当然这些暗示背后的正解就是导演的意图啦,可是观众尽可以产生自己的误解。
光这么说其实是说不完的,也未必说得清楚。把它写下来也就是个噱头。孤独也好,不理解也罢,终归人是要生活的。在时间的漏沙里,有九分糊涂一分明白,这样的一生就算可以啦。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