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与认识自我【儿童文学永恒的主题】
动画故事片是儿童文学的扩展和延伸。当然,现在很多动画片已经不是拍给孩子看的了,很多导演只是运用他的纯熟技术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不过,我依然要寻本溯源,寻找动画片的最初由来。
为什么大多数动画片面对的是儿童?为什么动画片适合让儿童来观赏?还有就是,现今世界上,真正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又有哪些?
这些问题提出来,其实我自己也解答不了。不过如果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有趣的见解也很不错。以我有限的认识,是这样的:
动画片始终有着“寓言”的性质。 寓言是经过浓缩、改写的史诗与传说。孩子的特点在于,他们的年龄段还接受不了太过复杂的叙事,而他们的性格也还没有达到能够被平淡的剧情所吸引的程度。“寓言”的简化性质是很浓的。正由于这份“简化”,“寓言”带上了人们认为的“简单、黑白分明”的色彩。而奇幻或科幻要素,譬如魔法,拟人化的动物,外太空飞船等,则来自于史诗、传说与幻想的原文本,那些本就是会吸引人的东西。如果把简化的寓言还原成史诗,奇幻、科幻要素不变,就连成年人也可以欣赏这些作品,还可以欣赏得很快乐。这便是面向儿童作品与面向大人作品的区别之一。并非在于题材,而是在于复杂、现实程度。【儿童作品是简化了的大人作品。】从日本电视动画的发展就可以看出,现在日本的电视动画,已经是面向高年龄层的青少年作品甚至是面向大人的作品了。与最早期的日本电视动画相比较,现在的电视动画人物关系复杂、叙事程度曲折,复杂度大大增加。【不过我并不认同现在日本电视动画的发展方向。我的看法是动画片不适于去做过于成年人、过于剧情化的方向。抛弃动画片所擅长的天马行空、精彩的肢体动作、角色表演和单纯、灵性,却去做画面阴森晦暗、文本臃肿、价值观暧昧不明的作品。说句实在话,那不应该是大多数动画应该发展的方向,那是成人作品的世界。】
【儿童作品是简化了的大人作品。】这是一句概括,不过光凭这句概括要区别两者的话还远远不够。如果仅仅以这种理论作为创作儿童作品的指导,那么可想而知,做出来的东西有多无聊。“寓言”简化了作品复杂的程度,去除了成年人作品中过于晦暗不明的灰色地带,变的明亮欢快,简单易诵。但同时,它也失去了纵深。以一个故事而言,你会感觉阅读几遍就乏味了。所以,这句话只是一句表面上、形式上的概括。在儿童作品和大人作品之间,还有更特殊、更深层次的区别。【也是儿童与大人根本层面上的区别。】
【成长中的世界,成长中的人】
根本的问题在于,儿童与成年人原本就是不一样的。 儿童是尚在成长中的人。他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会更新自己的一些观念,会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世界。他们擅长探索,热爱幻想,直觉先于理性,虽然未必能够理解成年人的世界,可是却能敏锐地看到表象后的真实。其实这些能力成年人未必没有,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生活法则已经教会他们了:很多时候,选择利弊要高于选择对错。
那么,成长中的人,他们需要什么?
——【他们急需突破的勇气,和认识自我的清醒】。
勇气,在于当面对外部世界的不合理时,敢于说“不”。
认识自我,在于认识与发展自己的潜力,和认识与改进自己的不足。
我没有用“自信”,而是用“认识自我”这个词,是因为盲目自信只会让人成为笨蛋。而至于为什么要“认识自我”,那是因为人只能成为他自己,并不能成为另一个人。【人只能做自己,无法去做别人】那么早些清醒地认识自我,就不容易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勇敢向前走,但是不要害怕迷失,因为心中自有一盏明灯】。
这就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埋藏在简化了的寓言故事下面,埋藏在新奇的异世界里,埋藏在波澜壮阔的星星的海洋中。这也同时是青春文学的内核,埋藏在爱情故事里,埋藏在初入社会的颠簸漂泊中,埋藏在纷繁喧闹的人际别离分合聚散之际。年轻的心需要一盏灯,更需要鼓足勇气的迈前一步。这是孩子、年轻人和所有有一颗童心的人的特权。他们有权发现新世界。
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勇气”与“认识自我”。
功夫熊猫:
图片
图片
还记得这个卷轴吗?它的作用就是“认识自我”。你想说“相信自己”也可以,因为“相信自己”就是“认识自我”的一部分。
无敌破坏王:
图片
图片
破坏王不想总是做一个坏人。而云妮也不愿放弃她心爱的赛车。最后,大家遵从自己的愿望,友情和勇气则为他们赢得了应得的结局。迪士尼转型期间的好动画。
冰雪奇缘:
图片
图片
迪士尼的翻身仗!对于诠释“勇气与自我”这两个要素再完美不过了。妹妹是勇敢的代言人,而姐姐最后也走出了城堡,接纳了自己的能力,令它变成美好的伟大的力量。
千与千寻:
图片
图片
寻找“真名”,丢失了“真名”就再也回不到正常的世界。而千寻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证明“勇气”有多重要。
哈尔的移动城堡:
图片
苏菲生长于单亲家庭,又是家中长女,虽然只有17岁左右,心态却是暮气沉沉,没有年轻人应有的快乐的内心。而哈尔外表华丽,来去如风,却把心锁在破铜烂铁铸就的城堡里,不愿意以真心面对外部的世界。这是个战乱背景包裹下的爱情故事。战争是点缀作用,故事的主题是爱情,和认识自己的心。
以上——完毕。
为什么大多数动画片面对的是儿童?为什么动画片适合让儿童来观赏?还有就是,现今世界上,真正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又有哪些?
这些问题提出来,其实我自己也解答不了。不过如果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有趣的见解也很不错。以我有限的认识,是这样的:
动画片始终有着“寓言”的性质。 寓言是经过浓缩、改写的史诗与传说。孩子的特点在于,他们的年龄段还接受不了太过复杂的叙事,而他们的性格也还没有达到能够被平淡的剧情所吸引的程度。“寓言”的简化性质是很浓的。正由于这份“简化”,“寓言”带上了人们认为的“简单、黑白分明”的色彩。而奇幻或科幻要素,譬如魔法,拟人化的动物,外太空飞船等,则来自于史诗、传说与幻想的原文本,那些本就是会吸引人的东西。如果把简化的寓言还原成史诗,奇幻、科幻要素不变,就连成年人也可以欣赏这些作品,还可以欣赏得很快乐。这便是面向儿童作品与面向大人作品的区别之一。并非在于题材,而是在于复杂、现实程度。【儿童作品是简化了的大人作品。】从日本电视动画的发展就可以看出,现在日本的电视动画,已经是面向高年龄层的青少年作品甚至是面向大人的作品了。与最早期的日本电视动画相比较,现在的电视动画人物关系复杂、叙事程度曲折,复杂度大大增加。【不过我并不认同现在日本电视动画的发展方向。我的看法是动画片不适于去做过于成年人、过于剧情化的方向。抛弃动画片所擅长的天马行空、精彩的肢体动作、角色表演和单纯、灵性,却去做画面阴森晦暗、文本臃肿、价值观暧昧不明的作品。说句实在话,那不应该是大多数动画应该发展的方向,那是成人作品的世界。】
【儿童作品是简化了的大人作品。】这是一句概括,不过光凭这句概括要区别两者的话还远远不够。如果仅仅以这种理论作为创作儿童作品的指导,那么可想而知,做出来的东西有多无聊。“寓言”简化了作品复杂的程度,去除了成年人作品中过于晦暗不明的灰色地带,变的明亮欢快,简单易诵。但同时,它也失去了纵深。以一个故事而言,你会感觉阅读几遍就乏味了。所以,这句话只是一句表面上、形式上的概括。在儿童作品和大人作品之间,还有更特殊、更深层次的区别。【也是儿童与大人根本层面上的区别。】
【成长中的世界,成长中的人】
根本的问题在于,儿童与成年人原本就是不一样的。 儿童是尚在成长中的人。他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会更新自己的一些观念,会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世界。他们擅长探索,热爱幻想,直觉先于理性,虽然未必能够理解成年人的世界,可是却能敏锐地看到表象后的真实。其实这些能力成年人未必没有,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生活法则已经教会他们了:很多时候,选择利弊要高于选择对错。
那么,成长中的人,他们需要什么?
——【他们急需突破的勇气,和认识自我的清醒】。
勇气,在于当面对外部世界的不合理时,敢于说“不”。
认识自我,在于认识与发展自己的潜力,和认识与改进自己的不足。
我没有用“自信”,而是用“认识自我”这个词,是因为盲目自信只会让人成为笨蛋。而至于为什么要“认识自我”,那是因为人只能成为他自己,并不能成为另一个人。【人只能做自己,无法去做别人】那么早些清醒地认识自我,就不容易在成长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勇敢向前走,但是不要害怕迷失,因为心中自有一盏明灯】。
这就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埋藏在简化了的寓言故事下面,埋藏在新奇的异世界里,埋藏在波澜壮阔的星星的海洋中。这也同时是青春文学的内核,埋藏在爱情故事里,埋藏在初入社会的颠簸漂泊中,埋藏在纷繁喧闹的人际别离分合聚散之际。年轻的心需要一盏灯,更需要鼓足勇气的迈前一步。这是孩子、年轻人和所有有一颗童心的人的特权。他们有权发现新世界。
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勇气”与“认识自我”。
功夫熊猫:
图片
![]() |
图片
![]() |
还记得这个卷轴吗?它的作用就是“认识自我”。你想说“相信自己”也可以,因为“相信自己”就是“认识自我”的一部分。
无敌破坏王:
图片
![]() |
图片
![]() |
破坏王不想总是做一个坏人。而云妮也不愿放弃她心爱的赛车。最后,大家遵从自己的愿望,友情和勇气则为他们赢得了应得的结局。迪士尼转型期间的好动画。
冰雪奇缘:
图片
![]() |
图片
![]() |
迪士尼的翻身仗!对于诠释“勇气与自我”这两个要素再完美不过了。妹妹是勇敢的代言人,而姐姐最后也走出了城堡,接纳了自己的能力,令它变成美好的伟大的力量。
千与千寻:
图片
![]() |
图片
![]() |
寻找“真名”,丢失了“真名”就再也回不到正常的世界。而千寻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证明“勇气”有多重要。
哈尔的移动城堡:
图片
![]() |
苏菲生长于单亲家庭,又是家中长女,虽然只有17岁左右,心态却是暮气沉沉,没有年轻人应有的快乐的内心。而哈尔外表华丽,来去如风,却把心锁在破铜烂铁铸就的城堡里,不愿意以真心面对外部的世界。这是个战乱背景包裹下的爱情故事。战争是点缀作用,故事的主题是爱情,和认识自己的心。
以上——完毕。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