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掷故事]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忘了几时起,拜托了固步自封的苦闷无聊的生活,每周,每天,每小时,每分钟,都过得异常的充实。之前觉得每天重复、烦闷,不知道做什么,迷茫失落的情绪,突然就被打了鸡血一般,又开始活跃起来,这才是我,忙忙碌碌每天都有安排,每天都想要有个目标,然后自己控制生活的节奏,和朋友约多了,就和自己多处处,练字看书电影写作记录瑜伽爬山逛街,一个都不少,感觉前面的生活还有千千万万我可以去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大的小的现实的理想的,一点儿也不孤独寂寞苦闷烦恼了。
在大半年前,和妈妈还有妹妹一家人一起到南京,在此之前,我只去过一次,那年是初三刚刚毕业的暑假,舅舅领着我游走了无锡南京周庄一遍,南京印象最深的反倒还是她最著名的中山陵,依稀记得有一千多级台阶,寓意着一个有意义的数字。那天烈日当空,很热,但是仍不影响南京作为过去六国古都的宏大但又不失江南精致典雅的气质。而去年秋天,天气已经开始转凉,亚热带的南方还能继续晃短袖短裤人字拖,南京已经开始秋风飒飒,要穿多一件毛衣才觉得脊背暖暖。此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圆了我妈的一个心愿,知道叔公公(外公的弟弟)身体不好,想着高寿的老人家能够提前看多一眼,纵使相隔千里,山河万座,都还是希望能够探望一下他。
我只知道,妈妈特别亲外公,在她口里,提起外公时,总会带着一份敬意和钦佩之情,也许自己身上遗传到的文青气质也是因为外公。外公年轻时琴棋书画,除了琴之外,其余三样的才华也让他能够桃李满天下。从妈妈口中得知,以前每年总会有很多他的学生来家里看望他,而以前上海的家,虽然不大,但是家里四壁都挂满了外公的书法和作品,油画、国画,他酷爱花花草草,古董小玩意,还有从海边捡回来的各种好看的海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外表不起眼的海螺,但是内部螺旋的地方有着浅浅的紫色印子,拿在耳边听着空气的呼呼声,仿佛海风附在耳边。
也许因为妈妈对外公的这样一份情感,虽然外公去世了,妈妈还是希望能够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带着她的三个女儿,看望了我基本没有印象的叔公公、叔婆婆,还有几个妈妈的表姐,我应该叫阿姨吧。下飞机后,大家简单的吃了一顿饭,一桌子人,虽然也有十人左右,聊以前,聊现在,聊两个妹妹,她们最小,也在饭桌上最活跃、最顽皮。随后到他们家里坐坐,扯扯家常,礼尚往来带了一些茶叶糕点。时间不留人,为了赶下午开往上海的高铁,起身出门后,叔婆婆一直双手紧握我的手,揉着握着,一直送我们到电梯门口。就像电视剧情一样,最终电梯门关上的时候,从门缝里看着老人不舍的眼神,鼻子的酸,不禁地涌上心头。
上周末晚上回家吃饭,妈妈突然和我说,她可能要去南京,非常急,就在2天后,因为叔公公去世了。心里没有万般思绪,只是心安了,不仅是我妈,我自己也觉得能够在老人去世前,再去见他一面,和他握个手,聊聊天,心愿也已了。想起《一代宗师》的一句台词:“生死、是非、成败、荣辱,不过一个字——我。”生老病死不过是的常态,只是一生的时间,哪里尽是一句话可以概括了结的。
原谅我文字的笨拙,万般思绪涌上心头,也不知如何能够把看到经历的所有用短短的文字篇幅交代清楚,生活太过于丰富和美好,仅仅用记录的方式不足以描述的透彻明白。倒不如推荐前不久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和最佳女配角的电影《Boyhood》(《少年时代》/《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生活中琐碎片段的日月积累,把十二年岁月将这一群演员表现出来的关系、主角配角的成长,看似流水账的记录,细微之处的变化却是道出了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那些大道理。比如,活在当下,比如岁月无情无痕的印记,比如片中母亲(最佳女配角)在片中嘶吼在那十二年对所发生一切变化的感受,岁月无情的让我们经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最后呢,又怎么样?身边的人和自己,都即将会有离开的一天。那一片段,才是让我泪流满面的台词,并不是影片最后的'the moment seizes us'。
这也是我想说但说不清的时间人物事件缠绕后那个微妙的感受。
那么现在可以做什么呢?想了半天,还是俗气的引用回《死亡诗社》的那句台词: 'Seize the day, and make it extraordinary.'
在大半年前,和妈妈还有妹妹一家人一起到南京,在此之前,我只去过一次,那年是初三刚刚毕业的暑假,舅舅领着我游走了无锡南京周庄一遍,南京印象最深的反倒还是她最著名的中山陵,依稀记得有一千多级台阶,寓意着一个有意义的数字。那天烈日当空,很热,但是仍不影响南京作为过去六国古都的宏大但又不失江南精致典雅的气质。而去年秋天,天气已经开始转凉,亚热带的南方还能继续晃短袖短裤人字拖,南京已经开始秋风飒飒,要穿多一件毛衣才觉得脊背暖暖。此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圆了我妈的一个心愿,知道叔公公(外公的弟弟)身体不好,想着高寿的老人家能够提前看多一眼,纵使相隔千里,山河万座,都还是希望能够探望一下他。
我只知道,妈妈特别亲外公,在她口里,提起外公时,总会带着一份敬意和钦佩之情,也许自己身上遗传到的文青气质也是因为外公。外公年轻时琴棋书画,除了琴之外,其余三样的才华也让他能够桃李满天下。从妈妈口中得知,以前每年总会有很多他的学生来家里看望他,而以前上海的家,虽然不大,但是家里四壁都挂满了外公的书法和作品,油画、国画,他酷爱花花草草,古董小玩意,还有从海边捡回来的各种好看的海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外表不起眼的海螺,但是内部螺旋的地方有着浅浅的紫色印子,拿在耳边听着空气的呼呼声,仿佛海风附在耳边。
也许因为妈妈对外公的这样一份情感,虽然外公去世了,妈妈还是希望能够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带着她的三个女儿,看望了我基本没有印象的叔公公、叔婆婆,还有几个妈妈的表姐,我应该叫阿姨吧。下飞机后,大家简单的吃了一顿饭,一桌子人,虽然也有十人左右,聊以前,聊现在,聊两个妹妹,她们最小,也在饭桌上最活跃、最顽皮。随后到他们家里坐坐,扯扯家常,礼尚往来带了一些茶叶糕点。时间不留人,为了赶下午开往上海的高铁,起身出门后,叔婆婆一直双手紧握我的手,揉着握着,一直送我们到电梯门口。就像电视剧情一样,最终电梯门关上的时候,从门缝里看着老人不舍的眼神,鼻子的酸,不禁地涌上心头。
上周末晚上回家吃饭,妈妈突然和我说,她可能要去南京,非常急,就在2天后,因为叔公公去世了。心里没有万般思绪,只是心安了,不仅是我妈,我自己也觉得能够在老人去世前,再去见他一面,和他握个手,聊聊天,心愿也已了。想起《一代宗师》的一句台词:“生死、是非、成败、荣辱,不过一个字——我。”生老病死不过是的常态,只是一生的时间,哪里尽是一句话可以概括了结的。
原谅我文字的笨拙,万般思绪涌上心头,也不知如何能够把看到经历的所有用短短的文字篇幅交代清楚,生活太过于丰富和美好,仅仅用记录的方式不足以描述的透彻明白。倒不如推荐前不久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和最佳女配角的电影《Boyhood》(《少年时代》/《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生活中琐碎片段的日月积累,把十二年岁月将这一群演员表现出来的关系、主角配角的成长,看似流水账的记录,细微之处的变化却是道出了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那些大道理。比如,活在当下,比如岁月无情无痕的印记,比如片中母亲(最佳女配角)在片中嘶吼在那十二年对所发生一切变化的感受,岁月无情的让我们经历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最后呢,又怎么样?身边的人和自己,都即将会有离开的一天。那一片段,才是让我泪流满面的台词,并不是影片最后的'the moment seizes us'。
这也是我想说但说不清的时间人物事件缠绕后那个微妙的感受。
那么现在可以做什么呢?想了半天,还是俗气的引用回《死亡诗社》的那句台词: 'Seize the day, and make it extraordinary.'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