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塞斯:对经济问题的数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大雅扶輪 2013-10-09 07:37:39
from Journal of Libertarian Studies, Vol. 1, No. 2, pp.97-100, 1977 翻译:彭定鼎
引论
在一篇短文中不可能彻底地考察对经济问题的数学研究。这里必然会涉及不可能用几句话讲清的哲学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因此,本文只打算谈几点看法,并且只能简略地讨论。全面深入的研究请读者参阅Cairnes, Boehm-Bawerk, Cuhel, Rickert和Max Weber以及作者本人的著作。(还应提到一位卓越的数学家Paul Painleve。请参阅他给William Stanley Jevons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法文版做的序,巴黎,1909)
1.管理的问题
经济计量学会的口号是实证主义的:“科学就是测量”。该学会希望建立一种精确的数学的经济科学代替他们认为不精确的,说明性的或者逻辑的经济学(实证主义者嘲笑它是“文学”)。那么他们在测量什么呢?
在学会刊物《经济计量学》第七卷中,参议员(前任教授)Paul H. Douglas论及过世的Henry Schultz的《需求的理论与测量》,称之为“在使经济学成为多少精确的科学方面必需的,就像测定原子的重量对于化学的发展是必需的一样。”(p.105)阅读Schultz的著作,我们发现他的研究没有涉及一般的商品,而只是涉及过去某个时期某个地区的某些商品的价格和供应。例如,他没有涉及土豆,而只是涉及1875--1929年间美国的土豆。他的著作是对经济史的一个贡献,这个说法那些认为他的书全然错误一无用处的人也会同意。在经济科学中曾经有一个教条,即在某种商品的供应和价格之间存在固定的关系。人们当时相信,一个货币单位的购买力是与货币发行量成反比的。除了这个早就被证伪并且被摒弃的说法之外,从没有人敢于声称任何商品的供应和价格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对于商品的供应及其价格的统计研究发现的一切都是经济史的数据。统计学是经济史可以利用的方法之一。
外行常常坚称人们可以用统计学证明任何事。其实,在人类行为领域,统计结果在自然科学的意义上什么也证明不了。历史经验是关于复杂现象的经验,它不能导致理论规律。历史经验必须借助独立于历史经验取得的一般规律才能够被诠释和说明。经济科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土豆,衬衫或者剃须刀,而是由价值判断引导的人类行为。价值判断无法测量,只能分级。不能说A等于B,只能说我喜欢A甚于B。只有通过这类选择,行为才得以发生。当价值判断得出A等于B时,不会有行为发生。生产和交换不是来自价值相等,而是来自价值差异。
因此,在人类行为领域中,不存在测量单位,也不存在测量。价值不是用钱测量的,而是用钱表示的。
只要我们在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中引进一个具体的数据,我们就离开了经济学领域进入了经济史领域,即使它只是刚刚发生的历史。关于未来价值所说的一切都是猜测性的预期。我们可能推测得正确或者不正确,但我们永远无法事先肯定我们能够推测正确。
实证主义不承认自然科学与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有任何区别。正如化学从定性阶段走向定量阶段一样,经济学也应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实证主义者看不到人类行为中没有常量,也看不到他的主张因此是不可实现的。
2.论选择
现在,有日益增多的数学著作和论文研究个人和公司在其日常活动中的选择。深入的研究表明它们是对工商学院中“工商算术”(Business Arithmetic)课程中教授的思想的代数化和概括,而这些思想长期以来一直为那些从未上过工商学院的企业家们运用。
这些著作和论文的作者们声称他们的研究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企业活动都有巨大价值。他们从未提出过为什么企业家从未关注过他们的研究的问题。
真相是:这些学术研究仅仅给了企业家一条建议:在预期价格升高时买进,在预期价格降低时卖出。除此之外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出版大部头的著作详尽列举各种情况下的决策是浪费时间。决策取决于企业家基于对未来状况的判断作出的计划。
企业活动以及个人和政府的活动中的一切决策都是由对于未来状况的发展的预期引导的。如果事态发展与预期不符,他们就错了。这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领导人的管理决策。如果他能够核算的话,他也会像追求利润的资本家一样进行核算。他根本无法进行核算这一事实属于另一组问题。
像马克思和一切社会主义者一样,数理经济学家们也未能意识到人类行为与无法确切知道的未来状况有关。如果我们无视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当然能够建立完美的数学大厦。在所有数理经济学家之间有一个默契,从不暴露他们的研究所赖的不同前提间存在的许多矛盾。建立在确切的未来这个前提基础上的人类行为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那些未来不含有任何未知因素的人的生活与我们这些永远无法完全想象未来的人的生活将有巨大差异。这还是我们所说的生活吗?
数理经济学的最高权威机构Cowles委员会1948年1月1日到1949年6月30日间的报告为数学方法进行了软弱无力的辩护。该报告无法否认“行为常量”实际上不存在,但却坚称数学方法仅仅假定所涉的数据“几年间在合理范围内恒定”。(p.7)但是,这个前提是否正确只能事后检验,也就是说由历史检验。因此,数理经济学家的所有前提都破产了。他们的方法只是处理经济史的数据的方法。他们的倍受赞扬的方程只要应用于未来,就只是一些所有量都未知的方程。
3.方程
在现代经济学中,平稳运行的经济(静态经济或者均衡态经济)的概念有重要的作用。这个概念是指,初级产品经过一些总是相同的生产过程以重复不变的种类和数量最后变成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并被消费掉。在这个系统中,市场的静止状态不断被同样的方式扰动,也不断以同样方式恢复。一切数据,包括干扰因素,都保持不变,因此,一切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也不变。在实际的人类行为领域中,在人的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对应于虚构的静态经济的状态。但是,为了理解实际经济中的变化和不平稳运行,我们必须将其与不存在变化的状态对比。尽管这个虚构概念的完全的逻辑推导会导致不可克服的矛盾,我们仍然可以而且必须毫不犹豫地运用它,因为它是能够澄清企业经营,利润和损失的问题的唯一方法。我们从受价格制约的因素没有变化这样一个假设性的不可实现的事态出发,然后假定这些因素中只有一个发生变化,扰动了状态;然后我们考察直到新的静止的均衡态出现时为止这个变化的后果。
在实验室中自然科学家观察一个隔离的因素的变化的后果。在人类行为科学中,这类实验是不可想象的。人们转而采取虚构的方法,其实即是对单一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不变的后果的研究。
与经典力学类比,平稳运行的经济状态被比喻为均衡态。数理经济学家们所做的实际上就是写出这些方程。但是,写出这些方程根本不会增进我们的知识。逻辑经济学家用词语所说的一切,以及数理经济学家在建立方程之前必须说的一切,都用数学符号表达了。但是,这些方程在实际应用和认识方面的作用与力学方程完全不同。
在力学方程中我们能够引入通过实验以合理的精确度确定的常数。这样,我们就能够以足够技术所需的精度从已知的数据中推算未知量。但是,在人类行为领域不存在这类常数。因此,数理经济学方程对于一切实际目的都毫无用处。它们作为知识也是毫无价值的。力学方程描述每个点的运动:运动的轨迹以及每个时刻的位置。而经济学方程只是描述了一种与实际状况不同而且永远无法实现的虚构情况。它们就人的行为什么也没有说——根据没有变化发生的不现实的假定,人的行为会达到均衡。当然,人们可以用数学手段表明不同于均衡态的经济将如何变化才能达到均衡态。但是,这样一个数学的演示并非描述不处于均衡态的经济实际上如何最终——假如没有其它变化——达到均衡。
这样的演示对构成这一过程的行为什么也没有说。经济学必须说明市场价格如何从个人的行为中产生。而经济思想的数理学派完全致力于描述一种其中不存在人类行为的假想状态。
4.比喻的滥用
Karl Menger曾经说过,使一种错误思想走向荒谬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任其发展。经济学的数理学派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它可以支配大笔经费。它控制大量的各种语言的刊物,举行各种会议,并且在大学里被当做唯一正确的经济学方法讲授。它还得到各国政府和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的特别青睐。但是,该学派成员之间的相互吹捧不足以长期掩盖这样一个事实:数理经济学是死路一条。只要批评家写一本书对数学方法的结果提出问题,数理经济学的假像就被戳穿了。
迄今为止,尚无一位数理经济学派的成员认为有必要答复对它的致命的批评,而这是该学派急需的。他们相信只要援引自然科学的榜样就行了。任何反对实证主义信条的人都被贴上形而上学论者和“唯心主义历史哲学,特别是其现代德国变种”的追随者的标签(参阅Sibmur von Fersen的文章“历史哲学”,《哲学辞典》,纽约,1942年)。实证主义者自然不会屈尊关注这些前科学的和非科学的批评。
在1850—1875年间,实证主义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中十分盛行生物学比喻。当时,人们认真地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细胞间质是什么之类的问题。现在没有人能够否认Spencer, Schaeffle和Lilienfeld的这些研究只是毫无意义的玩弄词藻。现在时尚变了。今天人们更喜欢力学比喻。但这个时尚也会不留痕迹地消失。
from Journal of Libertarian Studies, Vol. 1, No. 2, pp.97-100, 1977 翻译:彭定鼎
引论
在一篇短文中不可能彻底地考察对经济问题的数学研究。这里必然会涉及不可能用几句话讲清的哲学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因此,本文只打算谈几点看法,并且只能简略地讨论。全面深入的研究请读者参阅Cairnes, Boehm-Bawerk, Cuhel, Rickert和Max Weber以及作者本人的著作。(还应提到一位卓越的数学家Paul Painleve。请参阅他给William Stanley Jevons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法文版做的序,巴黎,1909)
1.管理的问题
经济计量学会的口号是实证主义的:“科学就是测量”。该学会希望建立一种精确的数学的经济科学代替他们认为不精确的,说明性的或者逻辑的经济学(实证主义者嘲笑它是“文学”)。那么他们在测量什么呢?
在学会刊物《经济计量学》第七卷中,参议员(前任教授)Paul H. Douglas论及过世的Henry Schultz的《需求的理论与测量》,称之为“在使经济学成为多少精确的科学方面必需的,就像测定原子的重量对于化学的发展是必需的一样。”(p.105)阅读Schultz的著作,我们发现他的研究没有涉及一般的商品,而只是涉及过去某个时期某个地区的某些商品的价格和供应。例如,他没有涉及土豆,而只是涉及1875--1929年间美国的土豆。他的著作是对经济史的一个贡献,这个说法那些认为他的书全然错误一无用处的人也会同意。在经济科学中曾经有一个教条,即在某种商品的供应和价格之间存在固定的关系。人们当时相信,一个货币单位的购买力是与货币发行量成反比的。除了这个早就被证伪并且被摒弃的说法之外,从没有人敢于声称任何商品的供应和价格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对于商品的供应及其价格的统计研究发现的一切都是经济史的数据。统计学是经济史可以利用的方法之一。
外行常常坚称人们可以用统计学证明任何事。其实,在人类行为领域,统计结果在自然科学的意义上什么也证明不了。历史经验是关于复杂现象的经验,它不能导致理论规律。历史经验必须借助独立于历史经验取得的一般规律才能够被诠释和说明。经济科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土豆,衬衫或者剃须刀,而是由价值判断引导的人类行为。价值判断无法测量,只能分级。不能说A等于B,只能说我喜欢A甚于B。只有通过这类选择,行为才得以发生。当价值判断得出A等于B时,不会有行为发生。生产和交换不是来自价值相等,而是来自价值差异。
因此,在人类行为领域中,不存在测量单位,也不存在测量。价值不是用钱测量的,而是用钱表示的。
只要我们在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中引进一个具体的数据,我们就离开了经济学领域进入了经济史领域,即使它只是刚刚发生的历史。关于未来价值所说的一切都是猜测性的预期。我们可能推测得正确或者不正确,但我们永远无法事先肯定我们能够推测正确。
实证主义不承认自然科学与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有任何区别。正如化学从定性阶段走向定量阶段一样,经济学也应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实证主义者看不到人类行为中没有常量,也看不到他的主张因此是不可实现的。
2.论选择
现在,有日益增多的数学著作和论文研究个人和公司在其日常活动中的选择。深入的研究表明它们是对工商学院中“工商算术”(Business Arithmetic)课程中教授的思想的代数化和概括,而这些思想长期以来一直为那些从未上过工商学院的企业家们运用。
这些著作和论文的作者们声称他们的研究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企业活动都有巨大价值。他们从未提出过为什么企业家从未关注过他们的研究的问题。
真相是:这些学术研究仅仅给了企业家一条建议:在预期价格升高时买进,在预期价格降低时卖出。除此之外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出版大部头的著作详尽列举各种情况下的决策是浪费时间。决策取决于企业家基于对未来状况的判断作出的计划。
企业活动以及个人和政府的活动中的一切决策都是由对于未来状况的发展的预期引导的。如果事态发展与预期不符,他们就错了。这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领导人的管理决策。如果他能够核算的话,他也会像追求利润的资本家一样进行核算。他根本无法进行核算这一事实属于另一组问题。
像马克思和一切社会主义者一样,数理经济学家们也未能意识到人类行为与无法确切知道的未来状况有关。如果我们无视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当然能够建立完美的数学大厦。在所有数理经济学家之间有一个默契,从不暴露他们的研究所赖的不同前提间存在的许多矛盾。建立在确切的未来这个前提基础上的人类行为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那些未来不含有任何未知因素的人的生活与我们这些永远无法完全想象未来的人的生活将有巨大差异。这还是我们所说的生活吗?
数理经济学的最高权威机构Cowles委员会1948年1月1日到1949年6月30日间的报告为数学方法进行了软弱无力的辩护。该报告无法否认“行为常量”实际上不存在,但却坚称数学方法仅仅假定所涉的数据“几年间在合理范围内恒定”。(p.7)但是,这个前提是否正确只能事后检验,也就是说由历史检验。因此,数理经济学家的所有前提都破产了。他们的方法只是处理经济史的数据的方法。他们的倍受赞扬的方程只要应用于未来,就只是一些所有量都未知的方程。
3.方程
在现代经济学中,平稳运行的经济(静态经济或者均衡态经济)的概念有重要的作用。这个概念是指,初级产品经过一些总是相同的生产过程以重复不变的种类和数量最后变成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并被消费掉。在这个系统中,市场的静止状态不断被同样的方式扰动,也不断以同样方式恢复。一切数据,包括干扰因素,都保持不变,因此,一切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也不变。在实际的人类行为领域中,在人的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对应于虚构的静态经济的状态。但是,为了理解实际经济中的变化和不平稳运行,我们必须将其与不存在变化的状态对比。尽管这个虚构概念的完全的逻辑推导会导致不可克服的矛盾,我们仍然可以而且必须毫不犹豫地运用它,因为它是能够澄清企业经营,利润和损失的问题的唯一方法。我们从受价格制约的因素没有变化这样一个假设性的不可实现的事态出发,然后假定这些因素中只有一个发生变化,扰动了状态;然后我们考察直到新的静止的均衡态出现时为止这个变化的后果。
在实验室中自然科学家观察一个隔离的因素的变化的后果。在人类行为科学中,这类实验是不可想象的。人们转而采取虚构的方法,其实即是对单一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不变的后果的研究。
与经典力学类比,平稳运行的经济状态被比喻为均衡态。数理经济学家们所做的实际上就是写出这些方程。但是,写出这些方程根本不会增进我们的知识。逻辑经济学家用词语所说的一切,以及数理经济学家在建立方程之前必须说的一切,都用数学符号表达了。但是,这些方程在实际应用和认识方面的作用与力学方程完全不同。
在力学方程中我们能够引入通过实验以合理的精确度确定的常数。这样,我们就能够以足够技术所需的精度从已知的数据中推算未知量。但是,在人类行为领域不存在这类常数。因此,数理经济学方程对于一切实际目的都毫无用处。它们作为知识也是毫无价值的。力学方程描述每个点的运动:运动的轨迹以及每个时刻的位置。而经济学方程只是描述了一种与实际状况不同而且永远无法实现的虚构情况。它们就人的行为什么也没有说——根据没有变化发生的不现实的假定,人的行为会达到均衡。当然,人们可以用数学手段表明不同于均衡态的经济将如何变化才能达到均衡态。但是,这样一个数学的演示并非描述不处于均衡态的经济实际上如何最终——假如没有其它变化——达到均衡。
这样的演示对构成这一过程的行为什么也没有说。经济学必须说明市场价格如何从个人的行为中产生。而经济思想的数理学派完全致力于描述一种其中不存在人类行为的假想状态。
4.比喻的滥用
Karl Menger曾经说过,使一种错误思想走向荒谬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任其发展。经济学的数理学派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它可以支配大笔经费。它控制大量的各种语言的刊物,举行各种会议,并且在大学里被当做唯一正确的经济学方法讲授。它还得到各国政府和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的特别青睐。但是,该学派成员之间的相互吹捧不足以长期掩盖这样一个事实:数理经济学是死路一条。只要批评家写一本书对数学方法的结果提出问题,数理经济学的假像就被戳穿了。
迄今为止,尚无一位数理经济学派的成员认为有必要答复对它的致命的批评,而这是该学派急需的。他们相信只要援引自然科学的榜样就行了。任何反对实证主义信条的人都被贴上形而上学论者和“唯心主义历史哲学,特别是其现代德国变种”的追随者的标签(参阅Sibmur von Fersen的文章“历史哲学”,《哲学辞典》,纽约,1942年)。实证主义者自然不会屈尊关注这些前科学的和非科学的批评。
在1850—1875年间,实证主义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中十分盛行生物学比喻。当时,人们认真地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细胞间质是什么之类的问题。现在没有人能够否认Spencer, Schaeffle和Lilienfeld的这些研究只是毫无意义的玩弄词藻。现在时尚变了。今天人们更喜欢力学比喻。但这个时尚也会不留痕迹地消失。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