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镜头语言去看电影:入门
镜头语言,就是用镜头像语言一样去表达我们的意思。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
作为观众,如果我们在看完电影后,仅仅明白了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塑造出了哪些人物(或动物)形象,那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通过分析镜头语言,去揣摩导演的意思。如果我们不懂这个,那么我们实际上是在像看小说一样看电影,从而忽略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有人说,我看片子就是看片子,要什么看懂镜头语言之类的劳什子。是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很多电影是艺术品,值得去好好分析,它和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一样,都应该有分析的价值和必要。同时,通过读懂镜头语言获得的艺术上的快感,是简单的看电影所无法比拟的。
举一个大家都熟知的例子。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中,黛玉初见贾母及迎春等人时,说自己曾读过四书。但当见到宝玉后,却又说自己没怎么读过书,只识得几个字。黛玉为什么在短短时间内,对一个问题有了两个答案?这是因为,黛玉善于察言观色,在第一次回答问题后,意识到贾母的“女子无才便是有德”的心态,觉得自己答“读过四书”不招老太太的喜欢,所以在第二次面对这个问题时,果断改口说自己不怎么读书,以讨贾母的欢心。这正和本回开头所说的黛玉的“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种心态高度吻合。如果我们把这个细节放过,就真是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了,从而谈不上看懂了小说。相反地,如果我们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并且分析出了其中的含义,我们会获得快感,就像解开了一道难题一样。
读懂镜头语言,也能获得类似的艺术快感,并且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秘密,更能提升逼格,让你从身边的只懂看剧情、人物的中低端影迷中脱颖而出。
说了这么多,下面来谈几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不搞枯燥的学院式教学,只从实例来分析,这样活泼一些。
先来谈电影中常用的俯拍手法。由于俯拍使人物变得渺小,让观众犹如上帝般在高处俯视他们,观众就会产生他们很可怜的感受。
在电影“战场上的快乐圣诞”这个镜头中,汤姆•康蒂告别即将被处死的北野武。两人沉默不语,这个俯拍体现了两人无言的悲痛。
再如“大黎明”,阿兰•德隆杀死了和他惺惺相惜的好对手,无言地走进警车,慢慢驶离。镜头一路俯拍他的身影,将他心中的哀伤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镜头,相信看过“狂怒”(史上第一坦克大战神片)的影迷都很熟悉,这是电影的结束镜头,俯拍包涵了所有的死尸以及残破的武器,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事实上,战争片可能是最爱用俯拍镜头的类型片了,基本上,每次大战结束后,导演都会用一个俯拍收尾,呵呵。
当然,俯拍用得太多并非好事,这会让观众和画面产生距离感。如黑泽明的“乱”,全片的俯拍比比皆是,让观众在初期产生了悲天悯人的感觉,但看久了就会觉得自己和片中人物距离实在太远,从而难以对他们的横死感到悲痛。
下面来谈仰拍。仰拍就很好理解了,显然是用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高大嘛!永远记住,在镜头中,占画面比例越多的就越重要、越有权势。比如迈克尔•凯恩主演的“哈里•布朗”。
电影海报的这个仰拍,将凯恩老爷子的高尚人格及威猛气势充分体现了出来。
作为观众,如果我们在看完电影后,仅仅明白了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塑造出了哪些人物(或动物)形象,那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通过分析镜头语言,去揣摩导演的意思。如果我们不懂这个,那么我们实际上是在像看小说一样看电影,从而忽略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有人说,我看片子就是看片子,要什么看懂镜头语言之类的劳什子。是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很多电影是艺术品,值得去好好分析,它和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一样,都应该有分析的价值和必要。同时,通过读懂镜头语言获得的艺术上的快感,是简单的看电影所无法比拟的。
![]() |
举一个大家都熟知的例子。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中,黛玉初见贾母及迎春等人时,说自己曾读过四书。但当见到宝玉后,却又说自己没怎么读过书,只识得几个字。黛玉为什么在短短时间内,对一个问题有了两个答案?这是因为,黛玉善于察言观色,在第一次回答问题后,意识到贾母的“女子无才便是有德”的心态,觉得自己答“读过四书”不招老太太的喜欢,所以在第二次面对这个问题时,果断改口说自己不怎么读书,以讨贾母的欢心。这正和本回开头所说的黛玉的“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种心态高度吻合。如果我们把这个细节放过,就真是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了,从而谈不上看懂了小说。相反地,如果我们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并且分析出了其中的含义,我们会获得快感,就像解开了一道难题一样。
读懂镜头语言,也能获得类似的艺术快感,并且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秘密,更能提升逼格,让你从身边的只懂看剧情、人物的中低端影迷中脱颖而出。
说了这么多,下面来谈几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不搞枯燥的学院式教学,只从实例来分析,这样活泼一些。
先来谈电影中常用的俯拍手法。由于俯拍使人物变得渺小,让观众犹如上帝般在高处俯视他们,观众就会产生他们很可怜的感受。
![]() |
在电影“战场上的快乐圣诞”这个镜头中,汤姆•康蒂告别即将被处死的北野武。两人沉默不语,这个俯拍体现了两人无言的悲痛。
![]() |
再如“大黎明”,阿兰•德隆杀死了和他惺惺相惜的好对手,无言地走进警车,慢慢驶离。镜头一路俯拍他的身影,将他心中的哀伤体现得淋漓尽致。
![]() |
这个镜头,相信看过“狂怒”(史上第一坦克大战神片)的影迷都很熟悉,这是电影的结束镜头,俯拍包涵了所有的死尸以及残破的武器,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事实上,战争片可能是最爱用俯拍镜头的类型片了,基本上,每次大战结束后,导演都会用一个俯拍收尾,呵呵。
当然,俯拍用得太多并非好事,这会让观众和画面产生距离感。如黑泽明的“乱”,全片的俯拍比比皆是,让观众在初期产生了悲天悯人的感觉,但看久了就会觉得自己和片中人物距离实在太远,从而难以对他们的横死感到悲痛。
下面来谈仰拍。仰拍就很好理解了,显然是用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高大嘛!永远记住,在镜头中,占画面比例越多的就越重要、越有权势。比如迈克尔•凯恩主演的“哈里•布朗”。
![]() |
电影海报的这个仰拍,将凯恩老爷子的高尚人格及威猛气势充分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