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哪来那么多happy ending,却愿你我能都是奥斯汀的主角
昨天说要看《理智与情感》,立马被吐槽说我这种风格上电影院看什么电影好。我解释道,我只是喜欢英式乡村田园风和happy ending罢了。
结果这并不是一个《傲慢与偏见》式的happy ending,毫无防备的我全程被虐得好痛心。虽然原著是奥斯汀的第一本小说,但是这其中的人物关系完全不像《傲慢与偏见》那么单纯。比如花花公子威利是个骗子就彻彻底底是个骗子,宾利先生单纯就彻彻底底是个单纯又专一的好男人,达西先生从小就是好孩子只是一脸傲娇最后被伊丽莎白调教成功。没有太多忍耐啊背叛啊心碎,即使伊丽莎白发现她心仪的威利是个品行败坏的花花公子,她也是笑笑就把这个男人从她生命里抹掉了。不如说威利就像二次元少女漫里必备的助攻渣男,是奥斯汀安排好推进伊丽莎白和达西感情的关键人物。
《理智与情感》里的几位先生小姐,无论是背景还是感情纠葛都要来的复杂太多。爱德华我很喜欢,绅士、善良、善解人意,又不似宾利那般过于单纯而容易被操纵。但是他的另一面,却是和别的女子私定终身五年,已然不爱但是懦弱无能,难说分手。一个懦弱的绅士,注定只能兑现许下的承诺,算是堂而皇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爱德华到最后也对埃丽诺说不出那个爱字,一位不够勇敢,一位过分理智,两人就彼此互称朋友,默默相视。千言万语都化作无言。如果不是被现实虐得内心支离破碎的奥斯汀女士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伟大心愿下的happy ending情结,让最后的结局来了个略生硬的大反转,埃丽诺和爱德华大概就从此一辈子错过。
玛丽安娜就没有那么幸运,虽然她热情而浪漫,理应和那个与她一起吟诵十四行诗的爱人厮守到老。威洛比和玛丽安娜驾着马车纵情欢笑着穿过大街,好像我们熟悉的年少轻狂。不知为何这份肆意挥洒的感情难以长久,相爱需要热情而厮守需要细水长流。而且受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里人设的影响,我隐隐觉得威洛比应该是和威利一样品行不正的坏男人,在玛丽安娜背后默默守护她的大富佬才是她的终身归宿。虽然我猜对了,但是玛丽安娜穿上婚纱成为布兰登上校的妻子,我却丝毫没有伊丽莎白嫁给达西时那种少女心炸裂的甜蜜感觉。最后一个镜头给到山头边在马上默默看着这一幕的男人悲伤的背影,我才明白花花公子可能也是有真爱的,玛丽安娜就是威洛比的真爱——即使他在外搞大了别的少女的肚子,又为了钱娶了富家小姐——但是他是真的有想要娶她,如果他也是布兰登那样无需为钱担心的人。爱情和面包,他选择了面包而已,又是简单说不上对还是错的选择。
要是有人也能和我对吟十四行诗,我也会一见钟情啊,这特么就是青春啊,青春就是可以放纵的谈不需要看到终点的恋爱啊。而婚姻是真正的生活,现实又残酷,威洛比只是像很多人一样,屈服于了现实而已。玛丽安娜也不可能永远是那个喜欢同爱人驾着马车狂欢的少女,身边有一个为她静静读诗的男人,虽然笨拙但是可以为她遮风挡雨,这种平淡的幸福或许更适合漫漫人生。
艾伦·瑞克曼演的布兰登上校,又是一个默默隐忍地爱的苦情角色,分分钟穿越到HP里用一生守护Lily的斯内普。
但是这次,布兰登成为了玛丽安娜一生的读诗人。作为一个叔控,我早已看到了结局。所以少女为什么都想嫁给大叔?因为你们那点小情小爱大叔全懂,心碎过已知道如何去不动声色地爱。还有,大叔多金啊!没有经济实力,哪里来的可靠。为了喜欢的姑娘,可以开一场舞会;为了喜欢的姑娘,可以不用工作整天陪在她身边;为了喜欢的姑娘,可以连夜去接她的母亲来看望她;为了喜欢的姑娘,可以想娶就娶。这一点也不俗气,这很现实。我想到《蜂蜜与四叶草》里竹本感叹的一句话,大致是说,没有钱,在心爱的姑娘需要自己的时候都不能奋不顾身。
最后埃丽诺听到爱德华说他并没有结婚时喜极而泣的那一幕,我几乎是被虐到崩溃。真正的生活哪里有这么多反转。真正的生活哪里会人人都有HE。那些说不出的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被知道;那些明明相爱的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终不能厮守到老。你无法简单地说埃丽诺的理智和忍耐、玛丽安娜的热情和追求哪个好,哪个不好。如果可以,但愿向玛丽安娜一样坦率而勇敢,毕竟爱是冲动,需要热情才能被感受,需要诉说才会被懂。(知道管毛线用,我又做不到。)
最后附上玛丽安娜和威洛比初识时对吟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片段。最后她也是在暴风雨中吟诵着这几句,结束了这段爱。
Love is not love
说变心就变心,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哪能算是爱!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哪能任凭抹灭,
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不,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
纵有狂风暴雨也绝不动摇
结果这并不是一个《傲慢与偏见》式的happy ending,毫无防备的我全程被虐得好痛心。虽然原著是奥斯汀的第一本小说,但是这其中的人物关系完全不像《傲慢与偏见》那么单纯。比如花花公子威利是个骗子就彻彻底底是个骗子,宾利先生单纯就彻彻底底是个单纯又专一的好男人,达西先生从小就是好孩子只是一脸傲娇最后被伊丽莎白调教成功。没有太多忍耐啊背叛啊心碎,即使伊丽莎白发现她心仪的威利是个品行败坏的花花公子,她也是笑笑就把这个男人从她生命里抹掉了。不如说威利就像二次元少女漫里必备的助攻渣男,是奥斯汀安排好推进伊丽莎白和达西感情的关键人物。
《理智与情感》里的几位先生小姐,无论是背景还是感情纠葛都要来的复杂太多。爱德华我很喜欢,绅士、善良、善解人意,又不似宾利那般过于单纯而容易被操纵。但是他的另一面,却是和别的女子私定终身五年,已然不爱但是懦弱无能,难说分手。一个懦弱的绅士,注定只能兑现许下的承诺,算是堂而皇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爱德华到最后也对埃丽诺说不出那个爱字,一位不够勇敢,一位过分理智,两人就彼此互称朋友,默默相视。千言万语都化作无言。如果不是被现实虐得内心支离破碎的奥斯汀女士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伟大心愿下的happy ending情结,让最后的结局来了个略生硬的大反转,埃丽诺和爱德华大概就从此一辈子错过。
玛丽安娜就没有那么幸运,虽然她热情而浪漫,理应和那个与她一起吟诵十四行诗的爱人厮守到老。威洛比和玛丽安娜驾着马车纵情欢笑着穿过大街,好像我们熟悉的年少轻狂。不知为何这份肆意挥洒的感情难以长久,相爱需要热情而厮守需要细水长流。而且受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里人设的影响,我隐隐觉得威洛比应该是和威利一样品行不正的坏男人,在玛丽安娜背后默默守护她的大富佬才是她的终身归宿。虽然我猜对了,但是玛丽安娜穿上婚纱成为布兰登上校的妻子,我却丝毫没有伊丽莎白嫁给达西时那种少女心炸裂的甜蜜感觉。最后一个镜头给到山头边在马上默默看着这一幕的男人悲伤的背影,我才明白花花公子可能也是有真爱的,玛丽安娜就是威洛比的真爱——即使他在外搞大了别的少女的肚子,又为了钱娶了富家小姐——但是他是真的有想要娶她,如果他也是布兰登那样无需为钱担心的人。爱情和面包,他选择了面包而已,又是简单说不上对还是错的选择。
![]() |
![]() |
![]() |
要是有人也能和我对吟十四行诗,我也会一见钟情啊,这特么就是青春啊,青春就是可以放纵的谈不需要看到终点的恋爱啊。而婚姻是真正的生活,现实又残酷,威洛比只是像很多人一样,屈服于了现实而已。玛丽安娜也不可能永远是那个喜欢同爱人驾着马车狂欢的少女,身边有一个为她静静读诗的男人,虽然笨拙但是可以为她遮风挡雨,这种平淡的幸福或许更适合漫漫人生。
![]() |
艾伦·瑞克曼演的布兰登上校,又是一个默默隐忍地爱的苦情角色,分分钟穿越到HP里用一生守护Lily的斯内普。
![]() |
![]() |
但是这次,布兰登成为了玛丽安娜一生的读诗人。作为一个叔控,我早已看到了结局。所以少女为什么都想嫁给大叔?因为你们那点小情小爱大叔全懂,心碎过已知道如何去不动声色地爱。还有,大叔多金啊!没有经济实力,哪里来的可靠。为了喜欢的姑娘,可以开一场舞会;为了喜欢的姑娘,可以不用工作整天陪在她身边;为了喜欢的姑娘,可以连夜去接她的母亲来看望她;为了喜欢的姑娘,可以想娶就娶。这一点也不俗气,这很现实。我想到《蜂蜜与四叶草》里竹本感叹的一句话,大致是说,没有钱,在心爱的姑娘需要自己的时候都不能奋不顾身。
最后埃丽诺听到爱德华说他并没有结婚时喜极而泣的那一幕,我几乎是被虐到崩溃。真正的生活哪里有这么多反转。真正的生活哪里会人人都有HE。那些说不出的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被知道;那些明明相爱的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终不能厮守到老。你无法简单地说埃丽诺的理智和忍耐、玛丽安娜的热情和追求哪个好,哪个不好。如果可以,但愿向玛丽安娜一样坦率而勇敢,毕竟爱是冲动,需要热情才能被感受,需要诉说才会被懂。(知道管毛线用,我又做不到。)
![]() |
最后附上玛丽安娜和威洛比初识时对吟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片段。最后她也是在暴风雨中吟诵着这几句,结束了这段爱。
![]() |
Love is not love
说变心就变心,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哪能算是爱!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哪能任凭抹灭,
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不,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
纵有狂风暴雨也绝不动摇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