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盲目追求名牌,家长该如何应对?
孩子盲目追求名牌,家长该如何应对?
孩子盲目追求名牌,家长该如何应对?
莹莹放学回到家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一顶帽子!”妈妈心想,天气越来越冷了,不如用毛线给孩子织一顶帽子。为了给莹莹一个惊喜,妈妈在网上查了几种最新的款式,熬夜用细毛线给莹莹织了一顶款式非常炫的帽子。但没想到,当她把织好的帽子拿给莹莹看时,莹莹竟然把帽子扔到一边,说:“这是什么破帽子,我要名牌的!”妈妈听了有些心凉,莹莹以前从不讲究衣服的牌子,去年过冬的衣物很大一部分都是她亲手做的,怎么现在突然要名牌了?
专家看法
1.小孩追名牌是环境使然
有学前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在2岁后才开始对“美”产生反应,6岁前的孩子一般没有名牌意识。通常来说,一个孩子在6岁前穿着漂亮,会说“漂亮”,而不会说“这是某某牌子的衣服”。 所以对于6岁前的孩子来说,名牌、价格在他们眼里一点都不重要,孩子往往更看重一个物品的外观、功能,而所谓的品牌意识常常是家长灌输给孩子的,如家长在买东西时,总是强调是多少钱买来,是什么牌子的。孩子从小在认知上经常被灌输名牌意识,当然会跟着模仿而追逐名牌。
还有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即使家长不追求名牌,但如果孩子在学校或其他地方身处一个讲究名牌的环境中,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全面,很容易形成虚荣心、攀比心,想通过追求名牌让别人来关注自己,提升价值感和自我优越感。
2.有物质追求没错,然而更要注重心理需求
教育专家认为,何谓“名牌”,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界定范围。“名牌”并不具体指哪些品牌,追求名牌其实是一种追求比自己实际生活水平更高的物质生活的心理。人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本身并没有错,如果一个人因为喜欢某个品牌,为了得到更高的物质追求而去努力打拼、赚钱,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但家长要注意的是在给孩子用某一种品牌时,不要过分强化那个品牌,否则容易让孩子只喜欢名牌,养成攀比、虚荣的心理。家长要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内在成长上,与孩子多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思想,和孩子共同解压、解脱困境,而不是单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
3.不要予取予求,培养规则意识
孩子追求名牌该如何引导?教育专家表示,首先,家长应该接纳孩子对品牌的喜好,明白孩子有想买他喜欢的品牌的需求。如果家长实在无力满足,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牌子的衣服,这个牌子的衣服质量和款式确实都很好,但是这个品牌价格很贵,如果我们总是买,妈妈会感到压力有点大。”家长可以与孩子约定,如一个季度只买一件,价格在多少范围内等,让孩子慢慢理解并按约定持续去做。
在生活中,一些家长虽然经济上不富裕,但仍然会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而满足孩子的心愿。对此,专家认为,孩子还不能经济独立,如果满足其过高的物质追求,以后就很难引导孩子。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4.如何杜绝孩子产生虚荣心
教育专家说,如果经济条件一般的家长不希望孩子因为追求名牌而养成虚荣、攀比的心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情况、家庭的收支情况等,让孩子知道,家里现在还没条件给他买,但他可以自己攒钱买。让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的,这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如果孩子追求名牌,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种产品之所以形成名牌和优越于其他牌子的原因,让孩子更多地认识事物的功效、用途等,而不总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总之,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认知能力,正确认识名牌,告诉孩子同类事物的同类牌子是什么样的,让孩子获知更多信息。
有些家长出于质量、安全考虑喜欢给孩子买高档品牌,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妈妈给你买这个牌子,是因为它质量好,用得更久,但不是买来让你与别人攀比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穿着并不能作为他是否优秀的标准,内在的修养和知识才能让一个人更卓越。
专家提醒说:“孩子是能听懂道理的,不要从负面打压,从正面解释更能收到效果。”
孩子盲目追求名牌,家长该如何应对?
莹莹放学回到家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一顶帽子!”妈妈心想,天气越来越冷了,不如用毛线给孩子织一顶帽子。为了给莹莹一个惊喜,妈妈在网上查了几种最新的款式,熬夜用细毛线给莹莹织了一顶款式非常炫的帽子。但没想到,当她把织好的帽子拿给莹莹看时,莹莹竟然把帽子扔到一边,说:“这是什么破帽子,我要名牌的!”妈妈听了有些心凉,莹莹以前从不讲究衣服的牌子,去年过冬的衣物很大一部分都是她亲手做的,怎么现在突然要名牌了?
专家看法
1.小孩追名牌是环境使然
有学前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在2岁后才开始对“美”产生反应,6岁前的孩子一般没有名牌意识。通常来说,一个孩子在6岁前穿着漂亮,会说“漂亮”,而不会说“这是某某牌子的衣服”。 所以对于6岁前的孩子来说,名牌、价格在他们眼里一点都不重要,孩子往往更看重一个物品的外观、功能,而所谓的品牌意识常常是家长灌输给孩子的,如家长在买东西时,总是强调是多少钱买来,是什么牌子的。孩子从小在认知上经常被灌输名牌意识,当然会跟着模仿而追逐名牌。
还有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即使家长不追求名牌,但如果孩子在学校或其他地方身处一个讲究名牌的环境中,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全面,很容易形成虚荣心、攀比心,想通过追求名牌让别人来关注自己,提升价值感和自我优越感。
2.有物质追求没错,然而更要注重心理需求
教育专家认为,何谓“名牌”,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界定范围。“名牌”并不具体指哪些品牌,追求名牌其实是一种追求比自己实际生活水平更高的物质生活的心理。人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本身并没有错,如果一个人因为喜欢某个品牌,为了得到更高的物质追求而去努力打拼、赚钱,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但家长要注意的是在给孩子用某一种品牌时,不要过分强化那个品牌,否则容易让孩子只喜欢名牌,养成攀比、虚荣的心理。家长要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内在成长上,与孩子多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思想,和孩子共同解压、解脱困境,而不是单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
3.不要予取予求,培养规则意识
孩子追求名牌该如何引导?教育专家表示,首先,家长应该接纳孩子对品牌的喜好,明白孩子有想买他喜欢的品牌的需求。如果家长实在无力满足,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牌子的衣服,这个牌子的衣服质量和款式确实都很好,但是这个品牌价格很贵,如果我们总是买,妈妈会感到压力有点大。”家长可以与孩子约定,如一个季度只买一件,价格在多少范围内等,让孩子慢慢理解并按约定持续去做。
在生活中,一些家长虽然经济上不富裕,但仍然会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而满足孩子的心愿。对此,专家认为,孩子还不能经济独立,如果满足其过高的物质追求,以后就很难引导孩子。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4.如何杜绝孩子产生虚荣心
教育专家说,如果经济条件一般的家长不希望孩子因为追求名牌而养成虚荣、攀比的心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情况、家庭的收支情况等,让孩子知道,家里现在还没条件给他买,但他可以自己攒钱买。让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的,这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如果孩子追求名牌,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种产品之所以形成名牌和优越于其他牌子的原因,让孩子更多地认识事物的功效、用途等,而不总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总之,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认知能力,正确认识名牌,告诉孩子同类事物的同类牌子是什么样的,让孩子获知更多信息。
有些家长出于质量、安全考虑喜欢给孩子买高档品牌,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妈妈给你买这个牌子,是因为它质量好,用得更久,但不是买来让你与别人攀比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穿着并不能作为他是否优秀的标准,内在的修养和知识才能让一个人更卓越。
专家提醒说:“孩子是能听懂道理的,不要从负面打压,从正面解释更能收到效果。”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