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都宫事略
①名门的自立
宇都宫家,据说为“七日关白”藤原道兼的后代——道兼,关白藤原兼家之子,从接掌大权到病死只相隔十几天,他的弟弟接任关白,就是有名的藤原道长。
传说道兼有子兼隆,兼隆有子兼房,而兼房有子宗圆。这宗圆本名朝纲,身为关白的曾孙,却早已疏离权力中心。永承六年(1051)至康平六年癸卯(1062)间,陆奥豪族安倍家叛乱,源赖义、义家父子往讨,“坂东猛士云集雨来”(《陆奥话记》)。这一战事称“前九年之役”,战争时期,宗圆出家远赴宇都宫祈祷朝廷诛伐凶徒,传说因此当上宇都宫座主,领下野国作封地。
然而一经考证,宇都宫家的来历反倒众说纷纭起来。宇都宫家可能出自下野毛氏的后裔中原氏,因为二荒山神宇都之宫的祭祀,就是由下野毛国造、下野毛氏来主持的。其家纹则是“三つ巴”,藤原氏所常用。
下野国荒凉僻远,宗圆获得宇都宫的神职后,备尝甘苦,康平七年(1063)在藤原秀乡天庆年间(940?)筑城的基础上筑起下野宇都宫城,以后移居更远的常陆八田,成了在坂东武士间站稳脚跟的大族,与名门佐竹家、小山家等等同称“关东八家”。传至儿子宗纲以后,分出八田(知家)、小田(知重)、茂木(知基)几个分家,大都人物繁盛。下野的豪族,在其麾下,有芳贺城清原氏的“清党”、益子城纪氏的“纪党”,并称剽悍善战,曾得到源赖朝的赞誉。
宇都宫家在镰仓幕府治下为一大势力,如宗纲之弟宗房讨伐平家残党到九州,当上丰前中津郡城井乡的地头,以后就任丰前守护,子孙播迁丰前筑后(所以战国游戏里能在九州看见另一个宇都宫家)。宗纲携家迁回宇都宫,留次子知家掌管八田地方,和祖父宗圆同名的长子朝纲则继任家督。朝纲随源赖朝起兵打天下,领宇都宫检校职,成为镰仓幕府的御家人,其孙赖纲是北条时政的女婿、源赖朝的连襟。同样,八田知家也是镰仓初年名人,幕府成立后任常陆守护,和北条时政父子、大江广元、三善康信、和田义盛、三浦义澄、梶原景时等人并列“评定众”。这段时期,宇都宫一族还屡次担任幕府的引付头人。
②乱世的生存者
经宗圆、宗纲、朝纲、成纲、赖纲、泰纲、景纲、贞纲八代,传至猛将宇都宫公纲(1302~1356),镰仓幕府已经奄奄一息。当年执权北条时宗干预皇室,造就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的几代争斗,继正中之变后,后醍醐天皇在元弘元年(1331)再度起事,称元弘之乱。时年三十的宇都宫公纲,和幕府有着亲戚(其母亲是北条长时之女),遂应幕府末代执权北条高时之命上洛,与楠木正成战。然后在镰仓幕府的最后挣扎中,公纲降了朝廷,任杂诉决断所奉行。接下来的建武新政,使得武士大有不满,足利尊氏聚众起兵。这一段日本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公纲除短暂地投降足利尊氏外,一直归属南朝,官叙正四位下左近卫少将。
然而公纲的长子氏纲却倒向北朝足利军,共同经历了父子相斗的乱世,直到室町幕府混一南北。在北朝足利尊氏、直义兄弟争权的“观应之扰乱”中,氏纲偏向尊氏,得任上野、越后两国守护。但是,受直义封以上野、越后、伊豆三国守护的上杉宪显杀回关东,重投足利,宇都宫家难以相抗,不仅守护见夺,势力也从此衰退了。
氏纲死后,儿子基纲继之,但是北朝康历二年(1380,南朝的天授六年~弘和元年)五月十六日,基纲和小山左马助义政争夺领地,在茂原会战中被杀。祸不单行,以后宇都宫家督继承者多早夭,到基纲之子满纲就断了嗣。宇都宫公纲的三叔泰宗,在正应年间(1288~1293)筑武茂城,成为分家,这时却人丁兴旺,遂由其曾孙武茂纲家的长子持纲做满纲的养子兼女婿,拜领关东管领足利持氏一字,在应永十四年(1407)继承宇都宫本家。这种时候最易出现的同族争斗也随之降临在宇都宫家头上,应永三十年(1423),因为对持纲入嗣久怀不满,宇都宫一族盐谷教纲遣家臣在川崎城附近的梨木坂暗杀持纲,事后逃甲斐国。十年前的小栗之乱中,持纲与关东管领足利持氏交恶,这一年持氏兵锋直扫宇都宫,得知持纲被盐谷暗害,遂叹息而返。
后来长禄元年(1457)持氏第四子成氏继承管领,打算再攻宇都宫,持纲之子宇都宫等纲仓皇出逃奥州。长禄二年五月,盐谷教纲被诱入宇都宫城中杀死,但是等纲并未参与其事,他于宽正元年(1460)死在陆奥白河。惟一相随的老臣横田纲俊重回宇都宫,在第二年过世。
以后宇都宫家经等纲、明纲两代,再次断嗣的时候,由武茂太郎正纲继承了家督,也如旧叙任下野守,世代保有在下野国内的地位。
武茂太郎正纲是持纲的外孙,芳贺成高之子(野州版宇都宫系图),一说宇都宫等纲次子、持纲孙(《续群书类从》所收宇都宫系图)。这种下了芳贺家跋扈的前因。——芳贺家本清原氏,祖先遭花山法皇流放下野,其子孙自镰仓初年起就是宇都宫家旧臣,号称“清党”。因为宇都宫公纲的二叔高久和长兄高贞(公贞)先后入嗣之故,芳贺家实际上是宇都宫一族。高贞(公贞)的孙子就是芳贺成高。
宽正四年(1463),正纲接任家督。就在这一年七月,宇都宫军在下野山田城被岩城长隆击败,外患不止。
正纲娶佐竹氏,举一子成纲,又有子兴纲(嗣芳贺氏)、兼纲(嗣武茂氏)、孝纲(嗣盐谷氏)。其中,兼纲在通常的记载里是正纲第三子,却也有说他是正纲长子的,例如野州版宇都宫系图及其他一些记载:“チンバニテ武茂村ニ隐居、嫡子ナレドモ二男ニナル”(《户村本佐竹家谱》),“(兼纲者)正纲之嫡男也,然以病人故,不受家督,隐居于武茂”(《藤姓武茂氏系图》),“正纲嫡男、武茂隐居”(《宇都宫继图》)。但是宇都宫系图里记载有成纲兄弟的小名,成纲是弥三郎、兴纲是弥四郎、兼纲弥五郎、孝纲弥六郎,照此顺序,则是第三子无疑(《下野国志》)。
③宇都宫成纲
文明九年(1477),三十岁的宇都宫正纲应古河公方足利成氏之请,出兵上野白井,对阵上杉军。这一战,宇都宫军大败,正纲病死在川曲地方,家臣横田纲亲、保业、清业父子三人、“纪党”首领益子唯正父子等多人战死。
正纲的继任者,是十五岁的成纲,由是开始了宇都宫家的最盛时期。家督继任之初有叛乱发生,为宇都宫军平定。宇都宫家臣簗左京亮送与足利成氏的书信说:“今度武茂六郎背弥四郎(?照前文来看应是弥三郎)之处……”武茂六郎当属宇都宫一族。
当此之时,重臣见成纲年幼,多有轻视。但是成纲借叔父芳贺高益之力,去锄灭不听号令的重臣,渐而实权在手。——当初芳贺成高的长子太郎先嗣武茂家,再入承宇都宫本家,就是正纲;成高次子次郎三郎,就是这个芳贺伊贺守高益,领有五千贯文的厚禄。
这时宇都宫家正卷入古河公方和关东管领上杉家的争斗。室町幕府初年,足利尊氏封儿子基氏作关东管领,基氏子孙称霸关东,渐而不奉幕府号令,自称镰仓公方,甚而与幕府新任将军争位。幕府出兵讨之,杀镰仓公方足利持氏,只遗下其第四子足利成氏奉祀。原先的镰仓公方家宰上杉宪忠,却乘战乱之机取得了关东管领的职位。成氏年长后心怀不满,借助父亲持氏以来与宇都宫、小山、结城等关东北部豪族的交情,求宇都宫军相助,又邀集小山、千叶几家举事,结果遭上杉军突袭,酿成江之岛会战。之后面皮撕破,成氏干掉上杉宪忠,震动了幕府,发兵把他逐去下总的古河地方,人称古河公方。古河公方原本得到宇都宫家的支持,但是小山家在公方麾下得势,凌驾宇都宫家之上,成纲遂由公方麾下转投关东管领上杉家,与佐竹及岩城订下同盟,专心对抗下野豪族那须氏。
战争中,给成纲以最大帮助的是芳贺家。贡献既高,声名愈大,芳贺高益昂然得意,恃自己是成纲的叔父,渐形专横。到了高益的儿子景高,更迫成纲承认这种半主从的关系,俨然与主家并立了。
成纲对此深怀忧虑,永正九年(1512)四月二日他下了重手,在宇都宫城逼笔头家老芳贺高胜(景高之子)自尽,同时围攻芳贺一派家臣的城池,又向古河公方借兵。古河公方足利高基令陆奥的石川尚光前往救援,而石川并无发兵的打算,迟迟不动。这场内乱称为“宇都宫错乱”,拖了两年之久,成纲将以芳贺一党为首的反对派家臣尽数锄灭,让二弟兴纲继承了芳贺家。
其间,佐竹及岩城家原想结连那须家夹击宇都宫领,但是那须家因支持关东管领或古河公方的意见不同,分裂成南北两那须家,北那须家投佐竹家麾下,南那须家也屡败于佐竹军。佐竹家侵入上野,兵临宇都宫的时候,对决就不可避免了。
永正十一年(1514),前古河公方足利政氏煽动佐竹义舜和岩城由隆进攻其子足利高基,高基求援于宇都宫家,于是佐竹岩城联军二万直下宇都宫,成纲遣儿子忠纲往救。八月十六日,忠纲大败,成纲只得自己出马来援,经过恶战,击退佐竹联军。自知两面作战,力不能胜,而忠纲似乎远未成熟,成纲暗中和那须家订下互不侵犯条约,集中精力对付那须家和佐竹岩城的联军。
两年后,宇都宫家再战佐竹,世称“小川绳钓会战”,结果宇都宫大胜。这一战,佐竹军遭宇都宫追击,兵败如山倒,传说授首五千级。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佐竹军不能再觑上野。成纲奇功奏就,然而代价是自己负了重伤,一病不起。永正十三年十一月八日,下野国宇都宫城主宇都宫成纲安然故去,享年四十九岁。
成纲死后,忠纲继承家督。大永三年(1523),忠纲命宿老壬生纲房进击鹿沼纲胜,纲胜死于宇都宫麾下大将山野井将监之手,鹿沼城破,日光神领大半收于手中。旋以纲房为鹿沼城主,攻皆川氏,战于都贺之河原田,大胜,夺皆川领地若干,随南下,皆川军守平川、吹上两城以迎击,城主皆川宗成及弟平川成明战死,军溃。忠纲未予追击,还宇都宫城。
其间,早年嗣芳贺家的叔父兴纲渐生异心,乘大永六年(1526)宇都宫军在宇都宫城南面的猿山原与结城军交战之际,勾结结城政朝,十二月六日夺取宇都宫城,扬起反旗。忠纲逃至壬生家鹿沼城,遭毒死。兴纲由此坐上了宇都宫家第十九代当主的位子。又十年后的天文五年(1536),真冈城主芳贺高经(高益的曾孙,成纲从侄孙,成纲所镇压的芳贺一族)结连壬生纲房,责兴纲以篡夺家督之罪,逼他自裁。这个时候,离成纲之死已有二十年了,宇都宫家在浴血相斗中度过了最初的战国时代。
④战国
宇都宫家至此已有五百年历史。在这五百年中,宇都宫家之所以存续,于一族和谱代家臣得力尤多。源平合战以来由血缘和忠义维系的武士集团,在闭塞落后的坂东循环燃起战火,健儿猛将竞捐其躯,父子兄弟各守其地,单纯而冷漠的尚武,演出了莫名所以的惨剧来。
天文八年(1539)至十年,芳贺高经逼宇都宫兴纲了断之后,与壬生纲房的儿子纲雄共谋,要拥立忠纲的孤儿做宇都宫城主。但是,兴纲死前,已经让位其子尚纲,尚纲迅速击败高经,并在天文十年八月率家臣皆川、西方等攻灭儿山城的芳贺高经,报了杀父之仇,自然而然成为宇都宫家的新首领。为结众家臣之心,他取“纪党”首领益子胜宗的第三子嗣芳贺家,取名高定。这位高定,后来成为宇都宫家的中流砥柱,他行事颇有古君子风,把战败者高经的孤儿高规(高继)养育至成年,再让他继承了芳贺家名。
高经的长子高照,则逃奔白河结城家,后来在那须家寄食。
天文十八年(1549)九月,领古河公方足利晴氏之命,宇都宫尚纲准备征伐那须,亲率多功长朝、横田纲雄等二千五百骑攻向那须方最前线的喜连川城。那须军兵微将寡,因而押下决死的一赌,以三百骑精锐埋伏在尚纲的必经之路,东山道五月女坂(早乙女坂)左近。
辰时,宇都宫军不明就里,正在悠然通过五月女坂的时候,路边伏兵并出,那须骑兵个个拼着性命夹击尚纲本阵。尚纲的旗本了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宇都宫一族笠间家大将满川民部少辅忠亲统带亲兵阻挡那须军,被敌军以七打一,在这场“七骑讨”中战死。同属宇都宫一族的横田五兄弟指挥亲兵二百余奋战,与那须军来回缠斗,直到兄弟五人先后血溅当地。而尚纲的老冤家芳贺高照,也在是役中奋战而死(一说弘治元年被高定诱入真冈城,迫其切腹)。
尚纲迅速斟酌战况,策马阵前指挥部属,很快将那须军围定。倒霉的是,那须党中使弓的名手鲇濑瞄上了他。鲇濑弥五郎实光,那须七党之一伊王野资宗的重臣,放箭射中尚纲前胸,当下堕马死去。尚纲一死,宇都宫军心大溃,在惊慌中败归家乡。
尚纲战死后,四岁的儿子伊势津丸(一说加贺寿丸)在芳贺高定监护下就任宇都宫家主。伊势津丸即后来的宇都宫广纲,生来病弱,兼以年纪幼小,不能约束众臣,宇都宫城在一片混乱中落入趁火打劫的家臣壬生纲雄之手,芳贺高定只得护伊势津丸逃往真冈城。佐竹义昭系谱中记载说:“尚纲子伊势千代殿真冈へ落玉フコト五岁ノ年也”(《群书系图部集》)。
高定尽力谋划,在天文二十年(1551)借谋略杀死仇人那须高资(事实上是,高定引诱了那须资胤和千本资俊,促使资胤在千本城谋害兄长高资,自立为家主),以后一面邀得江户忠通相助,又暗结纲雄的叔父德节斋周长,一面等待时机到来。弘治三年(1557)十二月,在佐竹义昭及其他势力的援助下,宇都宫城完璧归还给了孤儿伊势津丸,照此前的约定,伊势津丸迎娶佐竹义昭之女,即数十年后的南吕院。壬生纲雄则被逐回鹿沼城,自称下总守纲长,置城代于壬生城,结盟北条,据此两城继续与宇都宫家相抗,直到永禄五年(1562)在广纲授意下,遭其叔父壬生周长谋杀(高定的故技)。报了大仇的广纲,以周长领鹿沼城,作为赏赐。
在此之前的永禄三年正月(1560),因多贺谷政经的中介,宇都宫军和佐竹义昭、小田氏治、小山秀纲联军攻打结城晴朝的结城城,最后议和。永禄四年三月,长尾景虎(或曰上杉辉虎,政虎,谦信)挥师关东,战国的军神终于出场了。和佐竹家协力支持着新任关东管领的宇都宫家,在辉虎麾下与北条阵营的小山、佐野、小田之流交战。永禄六年四月,广纲出兵援佐竹义昭,破小山秀纲守备的祇园城,攻佐野昌纲守备的唐泽山城,而后退兵,次年正月再与佐竹义昭相呼应,从上杉辉虎攻破小田城,城主小田氏治败走;二月再攻佐野昌纲唐泽山城,昌纲以义昭为中介传达了降伏之意。但是这一年夏天,小山秀纲和结城晴朝又降于北条,迫于形势,宇都宫广纲向北条家屈膝议和,送去人质。自此以后,广纲担承起其一生中不断的苦难,屡次在小田、结城、小山诸势力威胁下向北条家降伏,费苦心使家族在关东北部的险恶环境里存续。宇都宫的铁杆同盟佐竹家坚持与北条家作对,然而北条大军每一回北上,广纲都只有不顾佐竹家不快,急急降伏。所谓见风鸡,墙头草,正是弱小家族在乱世的无奈之处。
行文至此,觉得宇都宫家实则是个豪族联合体,权力分散在拥有领地的亲族、家臣、以及“宇都宫寄众”手中,家族发祥之初,亲族家臣与宗家联系紧密,以后通过联姻和过继不断保持。经五百年而至广纲,则亲缘疏远,名义上家臣遵循传统听家督号令,假使家督缺少统御力,就不免作鸟兽散。在广纲这一代,宇都宫家已经离散,纵然因为芳贺高定和佐竹家的帮助得以再兴宇都宫,也挽不回家臣如壬生、皆川之辈的背离。况且,宇都宫家历史长久,源平合战以来武士与土地相结合的庄园传统甚深,这传统使横田家几代人相继为宗家战死,也曾使得芳贺高定费十年苦心抚养幼主,但是当其之末,不必说设法强大,连变革也做不到,只在北条大军前时叛时降,暂延残喘而已。以最简单的方式叙述,就是气数已尽。
有高定这样的忠臣,是广纲之大幸,否则宇都宫家沦亡已久;只是忠臣并不是人人愿做,万一不能结家臣之心,叛乱甚或小小的不合作就使家族元气大伤。就此而言,宇都宫家始终只是战国大名,而与组织较为严明的近世大名无分。
闲话休题,书归正传。永禄七年十一月,太田道誉(资正)、梶原政景父子“在宫(宇都宫)”。这条记载的背景,却是战国乱世的又一例证:太田道誉,是名将太田道灌(1432~1486,武藏国江户城主,扇谷上杉家家宰)养子之孙,武藏国岩槻城主,当时被儿子赶出了城池。他的长子氏资娶北条氏康女,结连北条家,将父亲道誉和二弟梶原政景追放,二人流浪各地,前来投托广纲,这时正客居宇都宫城。
永禄九年(1566)二月,广纲随上杉辉虎军进攻小田氏治。五月,在小山、结城、小田诸势力联合压迫下投降北条家,再度送出人质。永禄十年(1567)二月与上杉辉虎对峙,遣芳贺高继为代官前往佐野方面。十二年三月,上杉家和后北条家缔结越相同盟,从此休兵。
至元龟年间,广纲身罹重病,元龟三年(1572)正月,家臣皆川俊宗乘广纲卧病,夺据宇都宫城叛乱。——皆川家原本是下野豪族,俊宗的祖父宗成大永三年(1523)与宇都宫忠纲交战而被杀,以后皆川家归附宇都宫,成为后者的臣属。尚纲时代,为了拉拢皆川家,赐俊宗以一字偏讳(尚纲原名俊纲),广纲则对俊宗的四个儿子都赐以“广”字。
叛乱随即得到平定,俊宗走死下总国,但是皆川家从此自宇都宫家脱离,而且势成水火。俊宗之子广照后来赠织田信长以名马,与秀吉通好,检地后保有长沼城三万五千石领地,任家康第六子松平忠辉的师范,可见他的实力。经此事件,宇都宫家又弱一层了。
元龟三年至四年,北条氏政侵入下野,击败佐竹义重军。在此前后,宇都宫及佐竹义重发兵攻取皆川广胜几处据点,又在天正元年(1573)九月宇都宫军再邀佐竹义重攻打壬生纲雄的壬生城。天正二年夏至是年冬,广纲随上杉谦信(辉虎)、佐竹义重、小山秀纲等前去救援关宿城的簗田晴助,敌手是北条氏政。天正三年(1575)三月,广纲不顾佐竹义重的反应,经足利义氏中介,宣布臣从北条家。
天正年间谦信死去,氏政竭力北上,广纲再度面临险境,先是被迫交出关宿城,又从小山家祇园城撤兵。思虑之下,广纲和铁杆同盟佐竹家联合,送次子朝胜做了结城晴朝的养子,结成以佐竹家为中心,宇都宫、结城、那须等大名为主要成分,代表关东北部豪族利益,严格执行反北条路线的北关东联合军——这些世代仇家,被咄咄逼人的北条氏政驱赶到一个圈子里了。
而广纲之卧病,也就在这个时候,以推测来说是天正五年到六年左右,实际上,从天正四年到八年,广纲的身体已经极为衰弱,以致某版本的宇都宫系图说宇都宫广纲是在天正四年(1576)逝去的,而且说当时世子国纲年幼,因惧北条军来袭,延至四年后才为之发丧(《下野国志》、《关八州古战录》)。
天正五年夏,宇都宫家再次向北条军乞降;
天正六年,广纲卧病,是年的小河之原会战,就由家臣芳贺高继率军出征。史料中记载有“宇都宫殿,是ハ御病者ナレハトテ御代官二芳贺十郎”字样(《小川岱状》)。夏,与佐竹义重攻打壬生义雄的壬生城。六月,与佐竹义重一同发兵救援结城晴朝,挟鬼怒川的天险和北条氏政对阵,经小山秀纲中介议和,并叹息说“结局总然是失败”。
天正八年(1580)八月,宇都宫广纲病死,他只活了三十六岁(《续群书类从》所收宇都宫系图)。文书中有“追而不例气之间,不能判形候(大意是病重,花押画不好了,请见谅)”的字句,下有花押,据测算时间是在天正五年到天正八年,可见罹病情状。
⑤结局
广纲卧病时期,长子国纲担起了宇都宫家事务,十岁就替父亲出兵壬生城,初经战阵;但是广纲死去的时候,国纲的实足年龄只有十四岁而已。所以,在安土桃山时代,宇都宫家对麾下将领的统率力又趋低落。少年国纲听母亲南吕院策划,倚赖舅父佐竹义重对抗北条,宇都宫家多数时候惟佐竹家马首是瞻。
天正十二年,“纪党”七井城主益子胜忠叛离,国纲迅速应对,最后在尾羽寺将他毒死。此后,益子家交通北条,侵略笠间、芳贺两家领地,成为宇都宫家的隐患。
天正十三年(1585),宇都宫国纲十九岁时,送信给远方的丰臣秀吉以示友好。同年,家臣壬生义雄内通北条军,国纲邀上佐竹军攻打壬生家的鹿沼城。而后北条军的攻势逼人,宇都宫家只得筑起支城多气山,而后移居多气山城,藉以相抗。
其间,在小豪族茂木家(八田知家后裔)归属问题上,宇都宫家与佐竹家发生纷争以至交战,最后国纲忍辱退让。
天正十四年,国纲讨伐与北条家相勾结的麾下豪族皆川、壬生,出兵下野佐野,在佐竹义重支援下与北条大军交锋。这是一连串苦战之一,然而危机接踵而至。天正十七年,北条军兵临城下,竟促成重臣芳贺家一度背叛,国纲死守多气山城。
天正十七年,国纲密谋于芳贺高武(广纲第三子,芳贺高继养子)、多功纲继、笠间纲家、盐谷由纲,说服这些家臣共讨益子家宗,锄灭益子氏。但是由关东形势来看,宇都宫家已近于夕阳落日。
这时候却由偶然之间来了转机。北条氏政的不识相,使得丰臣秀吉动了怒,天正十八年(1590),丰臣秀吉兵伐小田原。五月,宇都宫国纲由佐竹义重引见,作为义重的一族和麾下国人参战,并遣家臣多功纲继向秀吉献上马一匹、太刀一柄。宇都宫家从此臣属秀吉,得秀吉许以大名资格。
果然国纲看到了北条家的灭亡。之后,秀吉行幸宇都宫,处置关东、奥羽事务,国纲保有以河内郡为中心的宇都宫旧领。这五百年的名门,在老天爷帮助下,又现出延续的希望。
文禄元年(1592)秀吉侵略朝鲜,驻军肥前名护屋,国纲在增田长盛指挥下立了战功。这前后,国纲年长无子,家臣芳贺高武、今泉高光为立嗣问题争斗,高武擅自攻灭高光。由是可见,宇都宫家臣过分独立的症结,迄至除封之前也未得解决。
正是喜极悲生,庆长二年(1597)九月,秀吉突然予宇都宫家以全族除封的处分。据说此事原因有自,早年秀吉派石田三成作奏者传达宇都宫家事务,文禄二年以后,改由浅野长政担当此职。长政与三成不睦,国纲却因佐竹家的关系继续与三成交好,接着长政提出以爱子长重(后来长政死去的时候,长重获得他的养老地,其曾孙就是赤穗藩主浅野长矩)做国纲的养子兼嗣子,事情不成,长政怀忿在心。太阁检地中,长政举发宇都宫家提出的石高报告不确,于是秀吉震怒,国除。
当时正值庆长年间第二次侵朝,秀吉许下诺言,如能在朝鲜立下战功,可依功勋大小归还国纲的领地,再兴宇都宫家。国纲怀着一线希望渡海入朝鲜,但是,秀吉却在这时病死了。
只能说是造化弄人罢。以后,国纲的子孙离开故地,出仕了水户藩。
⑥之后的宇都宫
除封后,正逢会津若松九十二万石蒲生秀行家中不和,秀吉以其年幼,减封至十八万石,移宇都宫。蒲生秀行是蒲生氏乡的长子。
过了三年,关原事起,秀行在东军,战后夺上杉家会津领地,重回旧领,时当庆长六年。
江户时代,宇都宫藩是下野国宇都宫附近的中等藩国,石高十万左右,因为是联结江户与奥州的要冲之地(家康过世后葬在日光,宇都宫更成了德川家的祖坟),自蒲生家去后,其领主一概是德川家谱代家臣。最初由家康外孙奥平家昌以十万石入封,历两代十八年,元和五年移封下总古河。
元和五年(1619)十月,本多上野介正纯自下野小山迁宇都宫藩主,石高增至十五万五千石,列在城主格。正纯是家康军师本多正信的长子,世人目为能臣,因负责除封福岛正则有功,得封宇都宫藩。就任藩主的第二年,正纯兴致勃勃地对宇都宫领地进行总检地,次之又大规模增筑宇都宫城,规划城下町,修筑领内通奥州街道和日光街道的道路。此外,还在二荒山神社上宫与下宫之间动土,巩固上野北部的防御及便利旅客通行,又开凿运河输送木材、铸造铁砲运抵宇都宫。
上一年从宇都宫城迁出的奥平家把这些事看在眼里,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奥平忠昌当年十一岁,还是个孩子,倒也罢了;但是他的祖母龟姬,却是家康和筑山御前(濑名姬)的长女。奥平信昌随家康入关东,封上野小幡三万石,关原战后就任京都所司代,次年(1601)三月领美浓加纳十万石,故龟姬被称为加纳御前,在元和元年(1615)三月信昌去世后出家,号盛德院。信昌的长子家昌,庆长十九年过世,留有一子忠昌,继为藩主。龟姬的独生女嫁与大久保忠邻的长子加贺守忠常,在大久保长安事件中,就因正纯父子进言而遭除封;这回幕府又以忠昌年幼不能治国,从宇都宫转封古河,而使正纯入替,龟姬无疑愤怒了。由酒井雅乐头忠世、土井大炊头利胜、井上主计头正就等人参与,龟姬进行了她的报复。
元和八年(1622)四月,将军秀忠为父亲家康做七周年忌的法事,参谒日光,行程中原拟宿宇都宫城,龟姬从江户派急使,呈报秀忠说正纯有反心,将在宇都宫暗杀将军。秀忠急急回返江户,命老中井上正就巡视宇都宫城。正纯重修城池之际,喧传根来众作乱,所以不少地方特加建筑,在此时幕府眼底均成疑点。据说为防正纯被逼谋反,幕府等待了四个月,而后借口命正纯主持没收最上家出羽山形领地,诱他离开宇都宫。甫一出发,就接幕府处分,野州宇都宫城十五万石领地遭没收,另赐出羽由利五万五千石,正纯及其子出羽守正胜受命蛰居,时在元和八年八月。正纯拒绝接受由利领地,触怒秀忠,改赐一千石扶持,以后流放至出羽国横手,交佐竹义宣监视。这一事件,世称“宇都宫钓り天井事件”,从家康死后其谋臣本多正信父子失势的角度来说,本多家也是政争中的牺牲品。
幕府对本多正纯的处分理由,第一是擅自铸造铁砲,第二是未通过幕府关卡许可,将铁砲运达宇都宫城。第三条则是擅自对宇都宫城本丸石垣进行修理。宽永十四年,正纯以七十高龄死去,其入封宇都宫,前后只三年而已。
奥平忠昌再度入封宇都宫,宽文八年过世,传位于长子昌能。当时幕府禁止殉死,忠昌死,家臣触犯禁令,以身相殉,奥平家封地遂遭削减,贬出羽山形。此前共经忠昌、昌能两代四十六年。
宇都宫城的新主人,是原出羽山形藩主松平下总守忠弘。先是,奥平信昌第四子忠明,为家康之外孙,被家康收做养子,赐松平姓(晚年家康对几个外孙都大有感情),受秀忠一字取名忠明。忠明封伊势龟山五万石,累迁摄津大坂、大和郡山十二万石、播磨姬路十八万石,分三万石予其弟奥平清道。忠明死后,幕府以其子忠弘年幼,迁出羽山形。这时奥平本家落难,忠弘就入封宇都宫。
十三年后,忠弘和本多忠平互换所领,移往陆奥白河。忠平是德川四天王之本多忠胜的曾孙,与本多正纯是远亲(家谱上溯到十几代前,便可扯上关系),经四年而移封大和郡山,以出羽山形九万石奥平昌章入替。
昌章则是此前迁出羽山形之奥平昌能的外孙。
然后昌章死,次子昌成继之,历两代十二年,又和丹后宫津藩十万石阿部正邦互换了领地。奥平本家后来迁丰前中津藩,直至明治维新,奥平忠弘则因家中内乱除封,改赐出羽山形十万石,子孙转封至武藏国忍藩。
又十三年,阿部正邦迁转备后福山,由越后高田藩六万七千石户田家入封,时在宝永七年(1710)。四年后,藩主户田忠真任幕府老中,其间增禄一万石。享保十四年忠真死,以养子忠余嗣,至忠余第四子忠盈时,迁肥前岛原。户田家之在宇都宫,历三代,前后共三十九年。
肥前岛原藩松平(深沟)家与户田家交换领地,入宇都宫。松平(深沟)家祖松平家忠,曾辅佐家康第四子松平忠吉,子孙封三河深沟藩,后来屡经移封。其在宇都宫,经忠祇、忠恕两代二十五年,又和户田家交换所领,回归肥前岛原。
宇都宫的最后领主户田家,以户田忠余第五子忠宽始,忠宽曾任幕府寺社奉行、大坂城代、京都所司代,以后的藩主中,出了幕府老中户田忠温。为藩主家安定起见,户田家一直担任宇都宫藩主,经七代人共九十七年,乃有明治维新。太平藩主,略而不述。
幕末,宇都宫藩多采尊攘思想,拒受幕府之命护卫美国公使馆,家臣且牵扯入文久二年(1862)正月十五的坂下门外之变(水户藩六浪人刺伤安藤信正事件)。结果在元治元年,年轻的藩主户田忠恕因与天狗党互通声气,遭终身蛰居和削减封地的处分。当时幕府拟将户田家领地减至两万七千八百五十石,遣往偏远的陆奥棚仓藩,并命谨慎。卒以山陵修补事业成功,未加重处,庆应元年由旗本户田忠偲的长子忠友接任藩主之职。这就是明治年间的宇都宫藩主户田土佐守忠友(1848~1924)。忠友在庆应三年至四年二月间任幕府寺社奉行兼奏者番,而后为救前将军庆喜而上洛,并恳朝廷赦免前代藩主户田忠恕。三月至闰四月间,忠友奉命在大津闭门谨慎。
庆应四年四月,幕臣大鸟圭介(1833~1911)率军进攻宇都宫,户田忠恕自率藩兵抵抗,四月十六日,东山道军进驻宇都宫,在小山、雀宫等地迎击大鸟军,败退。十九日,宇都宫城破,忠恕逃往馆林藩,二十三日夺回宇都宫城。闰四月,至常陆野口村镇抚贼徒。期间,忠恕积劳成疾,五月底遽而逝去,年仅二十二岁。
宇都宫藩此后为白河口军担当后勤供应,六月二十五日,出兵镇抚大原、藤原边贼徒。八月七日分据西船生、大渡,在藤原口与“奥羽越列藩同盟”军交战。二十一日出兵藤原口,转战大内峠、火玉峠、关山村,九月十四日,进击若松城下。
维新成功后,户田家改封子爵。计其藩臣,有士族五百六十二户,卒族三百二十九户,外有士族三十四户、卒族八户,为藩主本家。
现在的宇都宫城,在栃木县宇都宫市本丸町。
附: 江户时代宇都宫藩主
蒲生家→松平(奥平)家→本多家→奥平家→松平(奥平)家→本多家→奥平家→阿部家→户田家→松平(深沟)家→户田家
蒲生秀行,叙任从三位飞驒守、侍从、参议,蒲生氏乡之子。天正十一年生,庆长三年自会津若松入封,石高十八万石。庆长六年移封陆奥会津,庆长十七年死去。外样大名。
奥平家昌,叙任从四位下大膳大夫、侍从,奥平信昌长子,德川家康的外孙。江户时期初代宇都宫藩主。石高十万石,江户谒见资格在帝鉴间,谱代城主格。天正五年生,庆长六年入封,庆长十九年死去。
奥平忠昌,叙任从四位下美作守,奥平家昌长子。江户时期第二代宇都宫藩主。庆长十三年生,十九年袭封,元和五年移封下总古河十一万石,元和八年重封宇都宫,宽文八年死去。
本多正纯,叙任从五位下上野介,本多正信长子,自下野小山迁宇都宫藩主,石高十五万五千石,城主格。永禄八年生,元和五年自下野小山入封,元和八年改易,宽永十四年死去。
奥平昌能,叙任从五位下大膳亮,奥平忠昌长子。宽永十年生,宽文八年接任藩主,石高十一万石;同年贬出羽山形九万石,宽文十二年死去。
松平忠弘,叙任从四位下下总守、侍从,奥平信昌孙,松平(奥平)忠明之子。宽文八年以出羽山形十五万石入封,天和元年迁陆奥白河,元禄十三年死去。石高十五万石,江户谒见资格在溜间,亲藩城主格。
本多忠平,叙任从四位下能登守(一说下野守),本多忠胜曾孙,本多忠义长子。宽永九年生,天和元年自陆奥白河入封,贞享二年迁大和郡山藩,元禄八年死去。
奥平昌章,叙任从五位下美作守,肥前五岛福江藩主五岛盛胜次子,奥平昌能之外孙。宽文八年生,贞享二年自出羽山形迁入,元禄八年死去。石高九万石,江户谒见资格在雁间,谱代城主格。
奥平昌成,叙任从四位下大膳大夫,奥平昌章次子。元禄七年生,八年袭封,十年以年幼之故移封丹后宫津,延享三年死去。
阿部正邦,历任从五位下对马守、备中守,幕府老中阿部重次之孙。万治元年生,元禄十年自丹后宫津入主宇都宫,宝永七年移往备后福山,正德五年去世。石高十万石,江户谒见资格在雁间,谱代城主格。
户田忠真,历任从四位下山城守、能登守、日向守、侍从。幕府老中。户田忠昌次子,庆安四年生,宝永七年自越后高田入封,正德四年就任幕府老中。享保十四年死去。石高六万七千八百石,后增一万石,江户谒见资格在雁间,代城主格。
户田忠余,历任从五位下日向守、越前守。奏者番。户田忠真之侄,七千石分家土佐守忠章的长子。元禄二年生,享保十四年袭封,延享三年死去。
户田忠盈,历任从五位下日向守、能登守、伊贺守,户田忠余第四子,享保十五年生,延享三年袭封,宽延二年迁肥前岛原,天明元年死去。
松平忠祇,历任从五位下主殿头、大炊
助,松平(深沟)忠刻长子。享保二十年生(一说元文三年),宽延二年自肥前岛原迁入,宝历十二年隐居,享和元年过世。石高六万五千九百石,江户谒见资格在帝鉴间,谱代城主格。
松平忠恕,历任从五位下主殿头、大和守、飞驒守,松平(深沟)忠刻次子。元文五年生(一说宽保二年),宝历十二年接任藩主,安永三年移封肥前岛原,宽政四年死去。
户田忠宽,叙任从四位下因幡守、侍从,户田忠余第五子。历任幕府寺社奉行、大坂城代、京都所司代。元文三年生(一说元文四年),安永三年迁自肥前岛原,宽政十年隐居,宽政十三年死去。
户田忠翰,历任从五位下能登守、越前守,户田忠宽长子。宝历十一年生,宽政十年接任藩主,文化八年隐居,文政六年死去。
户田忠延,叙任从五位下日向守,户田忠翰第三子,宽政二年生,文化八年袭封,文政六年死。
户田忠温,历任从四位下山城守、侍从、日向守、因幡守、越前守。历任幕府奏者番、寺社奉行、老中。户田忠翰第五子,享和四年生,文政六年继承藩主,弘化二年起担任幕府老中,嘉永四年死在老中任上。
户田忠明,叙任从五位下因幡守,户田忠温第三子,天保十年生,嘉永四年接任藩主,安政三年死去。
户田忠恕,叙任从五位下越前守,户田忠温第六子。弘化四年生,安政三年接任宇都宫藩主,庆应元年被迫隐居,明治元年死去。
户田忠友,叙任从五位下土佐守。曾以幕府奏者番兼寺社奉行。分家户田土佐守家户田忠偲的长子。弘化四年生,庆应元年接任藩主,分一万石予户田忠至。维新后的明治四年,户田忠友退位,死在大正十三年。
⑦宇都宫人物传
一、家督
藤原兼家━道兼━兼隆━兼房━朝纲[宗円]
下野宇都宫家家督
⑴宇都宫景纲,宇都宫家第七代家督,泰纲子,赖纲孙,永仁六年(1298)五月一日死去,享年六十四岁。
⑵宇都宫贞纲(1266~1316),宇都宫家第八代家督,景纲子,泰纲孙。镰仓幕府引付众。正和五年(1316)七月二十五日死去,享年五十一岁。
⑶宇都宫公纲(1302~1356),乾元元年十二月十一日,镰仓大火,宇都宫公纲出生。贞纲子,景纲孙,北条长时外孙,宇都宫家第九代家督,下野国守护大名。初名高纲,历官左马头、兵部少辅、正四位下左近卫少将。法号理连正眼庵。
元弘之变起,初属北条军西上,驻奈良,入摄津,与楠木正成战。建武政权成立后,入京就任杂诉决断所评定众。建武二年(1335)足利尊氏在镰仓举兵叛乱,公纲随新田义贞东下,在箱根竹下地方大败,逃归京都,次年降于尊氏。尊氏下九州,复投朝廷。延元元年(1336)尊氏大军入京,开室町幕府,公纲随后醍醐天皇逃至吉野。第二年还俗,叙任正四位下左少将,与义良亲王及北畠显家的关东兵共破尊氏于奈良。以后在南朝一方作战,曾回到关东,意图举兵再起。北朝延文元年(1356,南朝正平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公纲死去,享年五十五岁。
⑷宇都宫氏纲(?~1370),下野国守护大名,公纲长子,贞纲孙。幼名加贺寿丸。拜领尊氏一字,改名氏纲。公纲提兵上洛,遂在南朝方作战,而氏纲留守领地,却率一族投北朝麾下。公纲在北畠显家麾下进攻镰仓的足利义诠,宇都宫家以“纪党”芳贺禅可的意见举兵援义诠,败于显家。后仍从义诠与南朝军相抗。正平六年(1351)足利尊氏、足利直义斗于关东,氏纲从尊氏,力战利根川、骏河萨埋等地。正平十八年(1363)关东管领足利基氏疑其叛,夺宇都宫家臣芳贺禅可之越后守护职,氏纲独往小山阵地谒见基氏,证己之无异心,卒赖以无事。
⑸宇都宫基纲(?~1380),氏纲子,公纲孙。北朝康历二年(1380,南朝的天授六年~弘和元年)五月十六日,在茂原会战中为小山左马助义政所杀,事起于领地之争。
⑹宇都宫正纲(1447?~1477),宇都宫持纲外孙,芳贺成高之子(一说宇都宫等纲次子、持纲孙)。娶佐竹氏之女,宽正四年(1463)接任家督。文明九年(1477)出兵上野白井,在川曲地方病死。
⑺宇都宫成纲(1432~1516),正纲长子。小名弥三郎。宇都宫家第十七代,与四代家督成纲同名。十五岁继家督,永正九年(1512)四月二日逼笔头家老芳贺高胜在宇都宫城自裁,且发兵围攻芳贺一派家臣的城池,古河公方足利高基命石川尚光往援之。两年后芳贺族灭,成纲以二弟兴纲嗣芳贺家。永正十三年(1516),与佐竹战,大败之,己亦战死,时当永正十三年十一月八日。享年四十九岁。
⑻宇都宫忠纲(1496?~1528?),宇都宫成纲嫡子。大永三年(1523)攻破鹿沼纲胜所据的鹿沼城,控制都贺郡一带,乘势从背后攻打皆川家,两军激战川原田,宇都宫军杀死敌方大将皆川宗成、平川成明,因结城家发兵宇都宫而撤退。大永六年与结城政朝战于猿山原,叔父芳贺兴纲交通结城家,夺宇都宫城,忠纲走壬生家鹿沼城,遭毒杀。
⑼宇都宫兴纲(1475~1536),宇都宫正纲次子,成纲弟。小名弥四郎,官任左兵卫尉或左兵卫督。长兄成纲攻灭家臣芳贺氏,遣兴纲入主芳贺城,称芳贺兴纲。成纲死,侄忠纲立,兴纲在结城政朝协助下图宇都宫城,为宇都宫家第十九代主。后十年,家臣壬生纲房、芳贺高经袭之,责以篡夺家督之罪,将他杀死。
⑽宇都宫尚纲(1512~1549),宇都宫兴纲嫡子。宇都宫家第二十代。原名俊纲,官称左兵卫尉、下野守。攻灭芳贺高经,报其父仇,历次与小山家、结城家相争,烽烟遍满野州。天文八年(1539)与那须政资、高资父子相争之际,佐竹、小田家共援政资,攻下野乌山城。天文十八年(1549),在盐谷郡喜连川流域早乙女坂与那须高资交战,遭敌将鲇ヶ濑弥五郎射以弓箭,贯胸而死。同一年,铁砲传入日本。
⑾宇都宫广纲(1543~1580),宇都宫尚纲长子,幼名伊势寿丸(一说加贺寿丸),小名弥三郎,官任下野守兼侍从。生来多病多难。幼年父亲战死,危机相续,赖有重臣芳贺高定扶助至成年。其为家督时,示人以反北条家姿态,参与上杉谦信征伐小田原。死前与几家大名缔盟,共同对抗北条,天正八年(1580)身故。
⑿宇都宫南吕院,佐竹义昭之女,义重之姊(一说为妹)。嫁宇都宫广纲,广纲殁后,嫡子国纲年幼,十余年家政操于南吕院,以女子而主大名之事,一时呼为宇都宫之尼将军。期间尽力加强与佐竹家的关系,送次子朝胜南下做了结城家世继,操劳备至。
⒀宇都宫国纲(1568~1607),又名朝重。广纲之子。继承下野、常陆间名族宇都宫家的余晖,与北条军对抗。天正十八年,国纲参与征伐小田原,秀吉许以下野、常陆坂户等十八万余石领地不变,文禄四年三月叙任正四位下侍从。庆长二年领地遭没收。第二年四月出兵朝鲜,冀得旧领,卒因秀吉之死而不果。之后寄身常陆佐竹家,关原战后佐竹家又被迫移封出羽,国纲沦为浪人,失意而死。
⒁宇都宫义纲(1598~1664),国纲嫡子。水户藩士宇都宫家初代。宽永年中以百人扶持的俸禄仕水户藩,准家老格。宽文四年死去,其子隆纲得赐知行千石。
二、臣属
⑴落合业亲(1487~1556),小名四郎次郎,官任河内守。明应元年(1492)继落合家,弘治二年七月以七十高龄死去。《落合系图》云:“实宇都宫成纲男,母以妾腹”,故当为宇都宫成纲子,忠纲庶兄。
⑵多劫长朝(1485~1558),官称石见守。文明十七年生,天文十八年宇都宫尚纲战死时,从军奋战。永禄元年(1558)上杉、小山、结城军侵入宇都宫领,长朝经苦战杀死上杉联军先锋佐野小太郎丰纲等多人。多劫家是宇都宫一族,战时在宇都宫家麾下,平时则对领地享有完全的自治权。长朝有子房兴(1503~1589),元龟三年(1572)与北条军战,天正十七年死去。房兴有子纲贺(1526~1595),祖孙三代同称石见守。多劫纲继(1543~1593),天正十七年北条氏邦攻多功城,击退之。次年担任与北条军议和的使者。其苗字可写作多劫或多功。
⑶益子胜清(1504~1554),官称宫内大夫。宇都宫数百年旧臣“纪党”末裔。天文十五年叛离宇都宫氏,战败,逃常陆国下馆而死。益子家实际上已属宇都宫一族,但是在战国时代北条家煽动下,几度反抗宇都宫氏的权威。
⑷益子胜宗(1529~1593),官称出云守、信浓守。曾交通武田信玄,信玄兵入上野国时依其旗下。天正年间北条军入下野,与宇都宫军死守多气城,有战功。宇都宫家重臣。
⑸皆川家。皆川成胜(1490~1551),官称弹正少弼。皆川宗成之子。对宇都宫家怀有杀父之仇。但是天文七年(1538),成胜为宇都宫大明神上演能乐及狂言,借出道具若干,可见当时两家已经是同盟之类关系了。
其子受宇都宫尚纲(俊纲)赐一字,名俊宗。
皆川俊宗(1525~1573),官称山城守。入道后取号心铁斋。成胜之子,广胜、广照之父。天文至弘治年间继任家督。元龟三年(1572)正月,俊宗乘宇都宫广纲卧病之机发动叛乱,夺宇都宫城,事败走死下总国。
其长子皆川广胜(1548~1576),官称山城守。继为家督,图与北条及古河公方足利氏维持关系,却英年早逝。广照据传为文武并长的人才,曾赠织田信长以名马,遣使通好秀吉,后来做了家康第六子松平忠辉的师范兼家老。
另外在成胜、俊宗两代,皆川骏河守忠宗坐拥与皆川家主相匹敌的权力,俗称“皆川两人”。忠宗是成胜的从兄弟。
⑹今泉高光(?~1597),官称但马守。泰光之子。为宇都宫国纲的立嗣问题,与芳贺高武争,高武发兵袭其居城上三川城,高光自裁。其身份介于宇都宫一族和谱代家臣间,列宇都宫家“老敷众”(家老众)格。宇都宫一族及镰仓以来谱代旧臣不少,有名的如芳贺、武茂、益子、氏家、盐谷、多劫各家,次之有上三川、中三川、今泉、竹林、松野、石井、刑部、桑岛等一族庶子家,名义上是谱代家臣,实际上已经是半独立的豪族,多以嗣子为宇都宫家督的近侍,以维持其与宗家的关系。
⑺壬生纲房(1479~1555),官称下总守、中务少辅,壬生纲重之子。宇都宫尚纲战死后,乘乱占据宇都宫城,宇都宫伊势寿丸(广纲)在芳贺高定保护下窜逃,纲房据城至弘治三年(1557),始被迫交出城池,退走鹿沼城。其子壬生纲雄(?~1576),官称下总守、中务大辅,同据宇都宫城,死在壬生周长手里。
壬生家是京都公家小槻氏之后,家传有记,公家壬生业胤喜好武艺,宽正三年(1462)走下野国都贺郡,兴其一族。早年居壬生城,永正年间壬生纲重移往鹿沼城,其子纲房继之。实际上则是壬生、小山、皆川几家共同侵食了鹿沼一带领地,此地原属宇都宫。壬生家与宇都宫家的协力体制,属于“宇都宫寄众”,虽有宇都宫家宿老地位,有时也为后者出兵,但是仍保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力和独立性。此外,壬生家还领有日光山神领惣政所的职务,确立了对日光山经济的支配权。
⑻壬生周长(?~1579),号德节斋,纲房之弟。侄子纲雄以战功从宇都宫家得赐不少领地,周长嫉之,将纲雄谋害。天正七年(1579)左右,纲雄之子义雄来攻,周长逃往宇都宫家多气城,投靠城代横田氏。后至小仓,为义雄家臣板桥将监所杀。
⑼壬生义雄(1552~1590),官称上总介、中务大辅。小名彦五郎,原名氏胜。壬生纲雄之子。为报父仇而攻灭叔祖父周长,以后据鹿沼、壬生两城在关东诸强间周旋,天正三年(1575)前后投入宇都宫麾下,以后转投北条家,累抗佐竹、真壁、结城等反北条联军进攻。天正十二年,北条军进攻义雄的义弟皆川广照,义雄忿而叛去,结果在天正十三年遭佐竹及宇都宫兵围鹿沼城,最后又是北条军解围。因感北条之恩,为其效力,参加了对宇都宫、多气山两城的进攻。
天正十八年秀吉发动小田原征伐,义雄率军亲往,为北条家守备小田原城竹之鼻口,致使鹿沼城空虚,为宇都宫、结城联军攻落。七月北条家开城投降,义雄不久病死,年四十六岁。义雄无嗣,由于助北条家抵抗,遭没收领地。只有一女伊势龟,此后嫁一色右兵卫大尉,居鹿沼城,大得壬生旧臣尊崇,后来享八十五岁的高寿
⑽芳贺家。芳贺家起于下野国芳贺郡,号称“清党”,其远祖为清原(芳贺)高重。《宇都宫兴废记》云:“芳贺家其人皇四十代天武天皇皇子一品舍人亲王九代之后裔也,泷口藏人清原高澄之子高重蒙花山院敕配流下野,住芳贺郡大内庄,七世孙次郎大夫高亲时,入宇都宫宗纲旗下。”高亲之后五世,有孙芳贺左卫门尉高名入道禅可,补越后守护,辅佐宇都宫氏纲,威压近国。益子家“纪党”与芳贺家“清党”并称,纪清两党已成勇猛的坂东武士之代名词。
其后芳贺家长子入继宇都宫本家,权势日重,宇都宫成纲疑之,发兵锄灭芳贺一族,以弟兴纲嗣。芳贺高经为其遗族,暗怀仇恨。兴纲篡位自立,复姓宇都宫,高经以为藉口,起兵迫兴纲切腹。后日的天文十年(1541),高经遭兴纲之子尚纲举兵围攻,寻战死。尚纲以芳贺高定嗣芳贺家,守下野真冈城。
芳贺高定(1529~1588),官称伊贺守,号机山道鉴,实为益子胜宗第三子,天文十年(1541)宇都宫尚纲讨平芳贺氏,高定在是役中斩杀芳贺高经,遂嗣芳贺家,天文十八年(1549)又在喜连川会战中杀死高经的长子高照。同一战中宇都宫尚纲战死,家中大乱,高定护幼主广纲走下野真冈,抚养至成人,并先后用计杀死仇人那须高资、壬生纲雄,以宿老身份握广纲家中大权,甚而有人说广纲是他的影子。
高定似乎并非无子,但是在立嗣问题上,却不知道是顾虑芳贺家臣的情绪,或者只是秉承道义,总之是收了芳贺高继做养子,还权于芳贺旧族。说到高定,不由得想起陈丞相,两人都是兼具狠辣手段和特异行状的人物,而且扶立少主,救主家于危难之中;可说是乱世所造的英雄。
芳贺高继(1526~1592),原名高规,官称伊贺守、右马允,芳贺高经次子。宇都宫家麾下下野真冈城主。少年丧父,由宇都宫家养育长大。1560~1570年间,芳贺高定宣布隐居,让家督与高继。以后高继成为宇都宫广纲、国纲两代重臣,内政外交并多活跃之处。曾一度内通北条家,忽而又回心转意,至死臣事宇都宫国纲。他收国纲的第三子为养子,就是芳贺高武。
芳贺高武(1572~1612),官称左兵卫尉,宇都宫广纲第三子,嗣芳贺高继。宇都宫麾下重臣。宇都宫一族国除后,为助兄长国纲,不远万里渡海至朝鲜,冀以战功再兴宇都宫氏。但是秀吉病死,事竟不果。
芳贺高景,官称骏河守。以芳贺家庶流而为氏家城主,大约与高武同时。天正六年(1578)参与常陆境内的交战,天正十八年随国纲参与征伐小田原,拜谒了丰臣秀吉。
⑾君岛高亲,官称备中守。君岛原为千叶氏之后,宝治之乱中援三浦家,败战后,变姓名逃下野国,依宇都宫赖纲,世代列宇都宫家老众。曾独立与佐竹家展开外交,与佐竹家臣小场氏有过书信,并受佐竹家臣大和田重清赠物。
⑿清水高信,官称大和守。庆长年间为家老,负责联络朝鲜出兵事项,有一时期常驻京都。
⒀玉生高宗,官称美浓守。文禄、庆长年间在世。玉生家同是镰仓时代以来的谱代家臣。
⒁盐谷孝纲,小名弥六郎,宇都宫成纲四弟,继承了此前断绝了上百年的盐谷家,封川崎城主。孝纲在天文十八年(1549)早乙女坂会战、天正十三年(1585)薄叶原会战中都出过兵,与那须军交战激烈。
孝纲传位于长子由纲,次子孝信则任喜连川城代。孝信娶了那须家大将大关高增之女,由是兄弟相争,孝信战败,喜连川城被攻破。未几,孝信家臣乘暗夜潜入川崎城放火,得到突袭由纲,由纲自杀,长子弥太郎只有六岁,在家臣舍命保护下逃往宇都野的鸠森城,二年而返。
宇都宫家,据说为“七日关白”藤原道兼的后代——道兼,关白藤原兼家之子,从接掌大权到病死只相隔十几天,他的弟弟接任关白,就是有名的藤原道长。
传说道兼有子兼隆,兼隆有子兼房,而兼房有子宗圆。这宗圆本名朝纲,身为关白的曾孙,却早已疏离权力中心。永承六年(1051)至康平六年癸卯(1062)间,陆奥豪族安倍家叛乱,源赖义、义家父子往讨,“坂东猛士云集雨来”(《陆奥话记》)。这一战事称“前九年之役”,战争时期,宗圆出家远赴宇都宫祈祷朝廷诛伐凶徒,传说因此当上宇都宫座主,领下野国作封地。
然而一经考证,宇都宫家的来历反倒众说纷纭起来。宇都宫家可能出自下野毛氏的后裔中原氏,因为二荒山神宇都之宫的祭祀,就是由下野毛国造、下野毛氏来主持的。其家纹则是“三つ巴”,藤原氏所常用。
![]() |
宇都宮氏家紋『左三ツ巴』 |
下野国荒凉僻远,宗圆获得宇都宫的神职后,备尝甘苦,康平七年(1063)在藤原秀乡天庆年间(940?)筑城的基础上筑起下野宇都宫城,以后移居更远的常陆八田,成了在坂东武士间站稳脚跟的大族,与名门佐竹家、小山家等等同称“关东八家”。传至儿子宗纲以后,分出八田(知家)、小田(知重)、茂木(知基)几个分家,大都人物繁盛。下野的豪族,在其麾下,有芳贺城清原氏的“清党”、益子城纪氏的“纪党”,并称剽悍善战,曾得到源赖朝的赞誉。
宇都宫家在镰仓幕府治下为一大势力,如宗纲之弟宗房讨伐平家残党到九州,当上丰前中津郡城井乡的地头,以后就任丰前守护,子孙播迁丰前筑后(所以战国游戏里能在九州看见另一个宇都宫家)。宗纲携家迁回宇都宫,留次子知家掌管八田地方,和祖父宗圆同名的长子朝纲则继任家督。朝纲随源赖朝起兵打天下,领宇都宫检校职,成为镰仓幕府的御家人,其孙赖纲是北条时政的女婿、源赖朝的连襟。同样,八田知家也是镰仓初年名人,幕府成立后任常陆守护,和北条时政父子、大江广元、三善康信、和田义盛、三浦义澄、梶原景时等人并列“评定众”。这段时期,宇都宫一族还屡次担任幕府的引付头人。
![]() |
宇都宮朝綱像(『集古十種』より)(下野国地蔵院蔵) |
②乱世的生存者
经宗圆、宗纲、朝纲、成纲、赖纲、泰纲、景纲、贞纲八代,传至猛将宇都宫公纲(1302~1356),镰仓幕府已经奄奄一息。当年执权北条时宗干预皇室,造就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的几代争斗,继正中之变后,后醍醐天皇在元弘元年(1331)再度起事,称元弘之乱。时年三十的宇都宫公纲,和幕府有着亲戚(其母亲是北条长时之女),遂应幕府末代执权北条高时之命上洛,与楠木正成战。然后在镰仓幕府的最后挣扎中,公纲降了朝廷,任杂诉决断所奉行。接下来的建武新政,使得武士大有不满,足利尊氏聚众起兵。这一段日本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公纲除短暂地投降足利尊氏外,一直归属南朝,官叙正四位下左近卫少将。
然而公纲的长子氏纲却倒向北朝足利军,共同经历了父子相斗的乱世,直到室町幕府混一南北。在北朝足利尊氏、直义兄弟争权的“观应之扰乱”中,氏纲偏向尊氏,得任上野、越后两国守护。但是,受直义封以上野、越后、伊豆三国守护的上杉宪显杀回关东,重投足利,宇都宫家难以相抗,不仅守护见夺,势力也从此衰退了。
氏纲死后,儿子基纲继之,但是北朝康历二年(1380,南朝的天授六年~弘和元年)五月十六日,基纲和小山左马助义政争夺领地,在茂原会战中被杀。祸不单行,以后宇都宫家督继承者多早夭,到基纲之子满纲就断了嗣。宇都宫公纲的三叔泰宗,在正应年间(1288~1293)筑武茂城,成为分家,这时却人丁兴旺,遂由其曾孙武茂纲家的长子持纲做满纲的养子兼女婿,拜领关东管领足利持氏一字,在应永十四年(1407)继承宇都宫本家。这种时候最易出现的同族争斗也随之降临在宇都宫家头上,应永三十年(1423),因为对持纲入嗣久怀不满,宇都宫一族盐谷教纲遣家臣在川崎城附近的梨木坂暗杀持纲,事后逃甲斐国。十年前的小栗之乱中,持纲与关东管领足利持氏交恶,这一年持氏兵锋直扫宇都宫,得知持纲被盐谷暗害,遂叹息而返。
![]() |
利持氏の自害の図(結城合戦絵詞より) |
后来长禄元年(1457)持氏第四子成氏继承管领,打算再攻宇都宫,持纲之子宇都宫等纲仓皇出逃奥州。长禄二年五月,盐谷教纲被诱入宇都宫城中杀死,但是等纲并未参与其事,他于宽正元年(1460)死在陆奥白河。惟一相随的老臣横田纲俊重回宇都宫,在第二年过世。
以后宇都宫家经等纲、明纲两代,再次断嗣的时候,由武茂太郎正纲继承了家督,也如旧叙任下野守,世代保有在下野国内的地位。
武茂太郎正纲是持纲的外孙,芳贺成高之子(野州版宇都宫系图),一说宇都宫等纲次子、持纲孙(《续群书类从》所收宇都宫系图)。这种下了芳贺家跋扈的前因。——芳贺家本清原氏,祖先遭花山法皇流放下野,其子孙自镰仓初年起就是宇都宫家旧臣,号称“清党”。因为宇都宫公纲的二叔高久和长兄高贞(公贞)先后入嗣之故,芳贺家实际上是宇都宫一族。高贞(公贞)的孙子就是芳贺成高。
宽正四年(1463),正纲接任家督。就在这一年七月,宇都宫军在下野山田城被岩城长隆击败,外患不止。
正纲娶佐竹氏,举一子成纲,又有子兴纲(嗣芳贺氏)、兼纲(嗣武茂氏)、孝纲(嗣盐谷氏)。其中,兼纲在通常的记载里是正纲第三子,却也有说他是正纲长子的,例如野州版宇都宫系图及其他一些记载:“チンバニテ武茂村ニ隐居、嫡子ナレドモ二男ニナル”(《户村本佐竹家谱》),“(兼纲者)正纲之嫡男也,然以病人故,不受家督,隐居于武茂”(《藤姓武茂氏系图》),“正纲嫡男、武茂隐居”(《宇都宫继图》)。但是宇都宫系图里记载有成纲兄弟的小名,成纲是弥三郎、兴纲是弥四郎、兼纲弥五郎、孝纲弥六郎,照此顺序,则是第三子无疑(《下野国志》)。
③宇都宫成纲
文明九年(1477),三十岁的宇都宫正纲应古河公方足利成氏之请,出兵上野白井,对阵上杉军。这一战,宇都宫军大败,正纲病死在川曲地方,家臣横田纲亲、保业、清业父子三人、“纪党”首领益子唯正父子等多人战死。
正纲的继任者,是十五岁的成纲,由是开始了宇都宫家的最盛时期。家督继任之初有叛乱发生,为宇都宫军平定。宇都宫家臣簗左京亮送与足利成氏的书信说:“今度武茂六郎背弥四郎(?照前文来看应是弥三郎)之处……”武茂六郎当属宇都宫一族。
当此之时,重臣见成纲年幼,多有轻视。但是成纲借叔父芳贺高益之力,去锄灭不听号令的重臣,渐而实权在手。——当初芳贺成高的长子太郎先嗣武茂家,再入承宇都宫本家,就是正纲;成高次子次郎三郎,就是这个芳贺伊贺守高益,领有五千贯文的厚禄。
这时宇都宫家正卷入古河公方和关东管领上杉家的争斗。室町幕府初年,足利尊氏封儿子基氏作关东管领,基氏子孙称霸关东,渐而不奉幕府号令,自称镰仓公方,甚而与幕府新任将军争位。幕府出兵讨之,杀镰仓公方足利持氏,只遗下其第四子足利成氏奉祀。原先的镰仓公方家宰上杉宪忠,却乘战乱之机取得了关东管领的职位。成氏年长后心怀不满,借助父亲持氏以来与宇都宫、小山、结城等关东北部豪族的交情,求宇都宫军相助,又邀集小山、千叶几家举事,结果遭上杉军突袭,酿成江之岛会战。之后面皮撕破,成氏干掉上杉宪忠,震动了幕府,发兵把他逐去下总的古河地方,人称古河公方。古河公方原本得到宇都宫家的支持,但是小山家在公方麾下得势,凌驾宇都宫家之上,成纲遂由公方麾下转投关东管领上杉家,与佐竹及岩城订下同盟,专心对抗下野豪族那须氏。
战争中,给成纲以最大帮助的是芳贺家。贡献既高,声名愈大,芳贺高益昂然得意,恃自己是成纲的叔父,渐形专横。到了高益的儿子景高,更迫成纲承认这种半主从的关系,俨然与主家并立了。
成纲对此深怀忧虑,永正九年(1512)四月二日他下了重手,在宇都宫城逼笔头家老芳贺高胜(景高之子)自尽,同时围攻芳贺一派家臣的城池,又向古河公方借兵。古河公方足利高基令陆奥的石川尚光前往救援,而石川并无发兵的打算,迟迟不动。这场内乱称为“宇都宫错乱”,拖了两年之久,成纲将以芳贺一党为首的反对派家臣尽数锄灭,让二弟兴纲继承了芳贺家。
其间,佐竹及岩城家原想结连那须家夹击宇都宫领,但是那须家因支持关东管领或古河公方的意见不同,分裂成南北两那须家,北那须家投佐竹家麾下,南那须家也屡败于佐竹军。佐竹家侵入上野,兵临宇都宫的时候,对决就不可避免了。
永正十一年(1514),前古河公方足利政氏煽动佐竹义舜和岩城由隆进攻其子足利高基,高基求援于宇都宫家,于是佐竹岩城联军二万直下宇都宫,成纲遣儿子忠纲往救。八月十六日,忠纲大败,成纲只得自己出马来援,经过恶战,击退佐竹联军。自知两面作战,力不能胜,而忠纲似乎远未成熟,成纲暗中和那须家订下互不侵犯条约,集中精力对付那须家和佐竹岩城的联军。
两年后,宇都宫家再战佐竹,世称“小川绳钓会战”,结果宇都宫大胜。这一战,佐竹军遭宇都宫追击,兵败如山倒,传说授首五千级。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佐竹军不能再觑上野。成纲奇功奏就,然而代价是自己负了重伤,一病不起。永正十三年十一月八日,下野国宇都宫城主宇都宫成纲安然故去,享年四十九岁。
成纲死后,忠纲继承家督。大永三年(1523),忠纲命宿老壬生纲房进击鹿沼纲胜,纲胜死于宇都宫麾下大将山野井将监之手,鹿沼城破,日光神领大半收于手中。旋以纲房为鹿沼城主,攻皆川氏,战于都贺之河原田,大胜,夺皆川领地若干,随南下,皆川军守平川、吹上两城以迎击,城主皆川宗成及弟平川成明战死,军溃。忠纲未予追击,还宇都宫城。
![]() |
清明台櫓(宇都宮城本丸の一部が外観復元されている) |
其间,早年嗣芳贺家的叔父兴纲渐生异心,乘大永六年(1526)宇都宫军在宇都宫城南面的猿山原与结城军交战之际,勾结结城政朝,十二月六日夺取宇都宫城,扬起反旗。忠纲逃至壬生家鹿沼城,遭毒死。兴纲由此坐上了宇都宫家第十九代当主的位子。又十年后的天文五年(1536),真冈城主芳贺高经(高益的曾孙,成纲从侄孙,成纲所镇压的芳贺一族)结连壬生纲房,责兴纲以篡夺家督之罪,逼他自裁。这个时候,离成纲之死已有二十年了,宇都宫家在浴血相斗中度过了最初的战国时代。
④战国
宇都宫家至此已有五百年历史。在这五百年中,宇都宫家之所以存续,于一族和谱代家臣得力尤多。源平合战以来由血缘和忠义维系的武士集团,在闭塞落后的坂东循环燃起战火,健儿猛将竞捐其躯,父子兄弟各守其地,单纯而冷漠的尚武,演出了莫名所以的惨剧来。
天文八年(1539)至十年,芳贺高经逼宇都宫兴纲了断之后,与壬生纲房的儿子纲雄共谋,要拥立忠纲的孤儿做宇都宫城主。但是,兴纲死前,已经让位其子尚纲,尚纲迅速击败高经,并在天文十年八月率家臣皆川、西方等攻灭儿山城的芳贺高经,报了杀父之仇,自然而然成为宇都宫家的新首领。为结众家臣之心,他取“纪党”首领益子胜宗的第三子嗣芳贺家,取名高定。这位高定,后来成为宇都宫家的中流砥柱,他行事颇有古君子风,把战败者高经的孤儿高规(高继)养育至成年,再让他继承了芳贺家名。
高经的长子高照,则逃奔白河结城家,后来在那须家寄食。
天文十八年(1549)九月,领古河公方足利晴氏之命,宇都宫尚纲准备征伐那须,亲率多功长朝、横田纲雄等二千五百骑攻向那须方最前线的喜连川城。那须军兵微将寡,因而押下决死的一赌,以三百骑精锐埋伏在尚纲的必经之路,东山道五月女坂(早乙女坂)左近。
辰时,宇都宫军不明就里,正在悠然通过五月女坂的时候,路边伏兵并出,那须骑兵个个拼着性命夹击尚纲本阵。尚纲的旗本了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宇都宫一族笠间家大将满川民部少辅忠亲统带亲兵阻挡那须军,被敌军以七打一,在这场“七骑讨”中战死。同属宇都宫一族的横田五兄弟指挥亲兵二百余奋战,与那须军来回缠斗,直到兄弟五人先后血溅当地。而尚纲的老冤家芳贺高照,也在是役中奋战而死(一说弘治元年被高定诱入真冈城,迫其切腹)。
尚纲迅速斟酌战况,策马阵前指挥部属,很快将那须军围定。倒霉的是,那须党中使弓的名手鲇濑瞄上了他。鲇濑弥五郎实光,那须七党之一伊王野资宗的重臣,放箭射中尚纲前胸,当下堕马死去。尚纲一死,宇都宫军心大溃,在惊慌中败归家乡。
尚纲战死后,四岁的儿子伊势津丸(一说加贺寿丸)在芳贺高定监护下就任宇都宫家主。伊势津丸即后来的宇都宫广纲,生来病弱,兼以年纪幼小,不能约束众臣,宇都宫城在一片混乱中落入趁火打劫的家臣壬生纲雄之手,芳贺高定只得护伊势津丸逃往真冈城。佐竹义昭系谱中记载说:“尚纲子伊势千代殿真冈へ落玉フコト五岁ノ年也”(《群书系图部集》)。
高定尽力谋划,在天文二十年(1551)借谋略杀死仇人那须高资(事实上是,高定引诱了那须资胤和千本资俊,促使资胤在千本城谋害兄长高资,自立为家主),以后一面邀得江户忠通相助,又暗结纲雄的叔父德节斋周长,一面等待时机到来。弘治三年(1557)十二月,在佐竹义昭及其他势力的援助下,宇都宫城完璧归还给了孤儿伊势津丸,照此前的约定,伊势津丸迎娶佐竹义昭之女,即数十年后的南吕院。壬生纲雄则被逐回鹿沼城,自称下总守纲长,置城代于壬生城,结盟北条,据此两城继续与宇都宫家相抗,直到永禄五年(1562)在广纲授意下,遭其叔父壬生周长谋杀(高定的故技)。报了大仇的广纲,以周长领鹿沼城,作为赏赐。
在此之前的永禄三年正月(1560),因多贺谷政经的中介,宇都宫军和佐竹义昭、小田氏治、小山秀纲联军攻打结城晴朝的结城城,最后议和。永禄四年三月,长尾景虎(或曰上杉辉虎,政虎,谦信)挥师关东,战国的军神终于出场了。和佐竹家协力支持着新任关东管领的宇都宫家,在辉虎麾下与北条阵营的小山、佐野、小田之流交战。永禄六年四月,广纲出兵援佐竹义昭,破小山秀纲守备的祇园城,攻佐野昌纲守备的唐泽山城,而后退兵,次年正月再与佐竹义昭相呼应,从上杉辉虎攻破小田城,城主小田氏治败走;二月再攻佐野昌纲唐泽山城,昌纲以义昭为中介传达了降伏之意。但是这一年夏天,小山秀纲和结城晴朝又降于北条,迫于形势,宇都宫广纲向北条家屈膝议和,送去人质。自此以后,广纲担承起其一生中不断的苦难,屡次在小田、结城、小山诸势力威胁下向北条家降伏,费苦心使家族在关东北部的险恶环境里存续。宇都宫的铁杆同盟佐竹家坚持与北条家作对,然而北条大军每一回北上,广纲都只有不顾佐竹家不快,急急降伏。所谓见风鸡,墙头草,正是弱小家族在乱世的无奈之处。
行文至此,觉得宇都宫家实则是个豪族联合体,权力分散在拥有领地的亲族、家臣、以及“宇都宫寄众”手中,家族发祥之初,亲族家臣与宗家联系紧密,以后通过联姻和过继不断保持。经五百年而至广纲,则亲缘疏远,名义上家臣遵循传统听家督号令,假使家督缺少统御力,就不免作鸟兽散。在广纲这一代,宇都宫家已经离散,纵然因为芳贺高定和佐竹家的帮助得以再兴宇都宫,也挽不回家臣如壬生、皆川之辈的背离。况且,宇都宫家历史长久,源平合战以来武士与土地相结合的庄园传统甚深,这传统使横田家几代人相继为宗家战死,也曾使得芳贺高定费十年苦心抚养幼主,但是当其之末,不必说设法强大,连变革也做不到,只在北条大军前时叛时降,暂延残喘而已。以最简单的方式叙述,就是气数已尽。
有高定这样的忠臣,是广纲之大幸,否则宇都宫家沦亡已久;只是忠臣并不是人人愿做,万一不能结家臣之心,叛乱甚或小小的不合作就使家族元气大伤。就此而言,宇都宫家始终只是战国大名,而与组织较为严明的近世大名无分。
闲话休题,书归正传。永禄七年十一月,太田道誉(资正)、梶原政景父子“在宫(宇都宫)”。这条记载的背景,却是战国乱世的又一例证:太田道誉,是名将太田道灌(1432~1486,武藏国江户城主,扇谷上杉家家宰)养子之孙,武藏国岩槻城主,当时被儿子赶出了城池。他的长子氏资娶北条氏康女,结连北条家,将父亲道誉和二弟梶原政景追放,二人流浪各地,前来投托广纲,这时正客居宇都宫城。
永禄九年(1566)二月,广纲随上杉辉虎军进攻小田氏治。五月,在小山、结城、小田诸势力联合压迫下投降北条家,再度送出人质。永禄十年(1567)二月与上杉辉虎对峙,遣芳贺高继为代官前往佐野方面。十二年三月,上杉家和后北条家缔结越相同盟,从此休兵。
至元龟年间,广纲身罹重病,元龟三年(1572)正月,家臣皆川俊宗乘广纲卧病,夺据宇都宫城叛乱。——皆川家原本是下野豪族,俊宗的祖父宗成大永三年(1523)与宇都宫忠纲交战而被杀,以后皆川家归附宇都宫,成为后者的臣属。尚纲时代,为了拉拢皆川家,赐俊宗以一字偏讳(尚纲原名俊纲),广纲则对俊宗的四个儿子都赐以“广”字。
叛乱随即得到平定,俊宗走死下总国,但是皆川家从此自宇都宫家脱离,而且势成水火。俊宗之子广照后来赠织田信长以名马,与秀吉通好,检地后保有长沼城三万五千石领地,任家康第六子松平忠辉的师范,可见他的实力。经此事件,宇都宫家又弱一层了。
元龟三年至四年,北条氏政侵入下野,击败佐竹义重军。在此前后,宇都宫及佐竹义重发兵攻取皆川广胜几处据点,又在天正元年(1573)九月宇都宫军再邀佐竹义重攻打壬生纲雄的壬生城。天正二年夏至是年冬,广纲随上杉谦信(辉虎)、佐竹义重、小山秀纲等前去救援关宿城的簗田晴助,敌手是北条氏政。天正三年(1575)三月,广纲不顾佐竹义重的反应,经足利义氏中介,宣布臣从北条家。
天正年间谦信死去,氏政竭力北上,广纲再度面临险境,先是被迫交出关宿城,又从小山家祇园城撤兵。思虑之下,广纲和铁杆同盟佐竹家联合,送次子朝胜做了结城晴朝的养子,结成以佐竹家为中心,宇都宫、结城、那须等大名为主要成分,代表关东北部豪族利益,严格执行反北条路线的北关东联合军——这些世代仇家,被咄咄逼人的北条氏政驱赶到一个圈子里了。
而广纲之卧病,也就在这个时候,以推测来说是天正五年到六年左右,实际上,从天正四年到八年,广纲的身体已经极为衰弱,以致某版本的宇都宫系图说宇都宫广纲是在天正四年(1576)逝去的,而且说当时世子国纲年幼,因惧北条军来袭,延至四年后才为之发丧(《下野国志》、《关八州古战录》)。
天正五年夏,宇都宫家再次向北条军乞降;
天正六年,广纲卧病,是年的小河之原会战,就由家臣芳贺高继率军出征。史料中记载有“宇都宫殿,是ハ御病者ナレハトテ御代官二芳贺十郎”字样(《小川岱状》)。夏,与佐竹义重攻打壬生义雄的壬生城。六月,与佐竹义重一同发兵救援结城晴朝,挟鬼怒川的天险和北条氏政对阵,经小山秀纲中介议和,并叹息说“结局总然是失败”。
天正八年(1580)八月,宇都宫广纲病死,他只活了三十六岁(《续群书类从》所收宇都宫系图)。文书中有“追而不例气之间,不能判形候(大意是病重,花押画不好了,请见谅)”的字句,下有花押,据测算时间是在天正五年到天正八年,可见罹病情状。
⑤结局
广纲卧病时期,长子国纲担起了宇都宫家事务,十岁就替父亲出兵壬生城,初经战阵;但是广纲死去的时候,国纲的实足年龄只有十四岁而已。所以,在安土桃山时代,宇都宫家对麾下将领的统率力又趋低落。少年国纲听母亲南吕院策划,倚赖舅父佐竹义重对抗北条,宇都宫家多数时候惟佐竹家马首是瞻。
天正十二年,“纪党”七井城主益子胜忠叛离,国纲迅速应对,最后在尾羽寺将他毒死。此后,益子家交通北条,侵略笠间、芳贺两家领地,成为宇都宫家的隐患。
天正十三年(1585),宇都宫国纲十九岁时,送信给远方的丰臣秀吉以示友好。同年,家臣壬生义雄内通北条军,国纲邀上佐竹军攻打壬生家的鹿沼城。而后北条军的攻势逼人,宇都宫家只得筑起支城多气山,而后移居多气山城,藉以相抗。
其间,在小豪族茂木家(八田知家后裔)归属问题上,宇都宫家与佐竹家发生纷争以至交战,最后国纲忍辱退让。
天正十四年,国纲讨伐与北条家相勾结的麾下豪族皆川、壬生,出兵下野佐野,在佐竹义重支援下与北条大军交锋。这是一连串苦战之一,然而危机接踵而至。天正十七年,北条军兵临城下,竟促成重臣芳贺家一度背叛,国纲死守多气山城。
天正十七年,国纲密谋于芳贺高武(广纲第三子,芳贺高继养子)、多功纲继、笠间纲家、盐谷由纲,说服这些家臣共讨益子家宗,锄灭益子氏。但是由关东形势来看,宇都宫家已近于夕阳落日。
这时候却由偶然之间来了转机。北条氏政的不识相,使得丰臣秀吉动了怒,天正十八年(1590),丰臣秀吉兵伐小田原。五月,宇都宫国纲由佐竹义重引见,作为义重的一族和麾下国人参战,并遣家臣多功纲继向秀吉献上马一匹、太刀一柄。宇都宫家从此臣属秀吉,得秀吉许以大名资格。
果然国纲看到了北条家的灭亡。之后,秀吉行幸宇都宫,处置关东、奥羽事务,国纲保有以河内郡为中心的宇都宫旧领。这五百年的名门,在老天爷帮助下,又现出延续的希望。
文禄元年(1592)秀吉侵略朝鲜,驻军肥前名护屋,国纲在增田长盛指挥下立了战功。这前后,国纲年长无子,家臣芳贺高武、今泉高光为立嗣问题争斗,高武擅自攻灭高光。由是可见,宇都宫家臣过分独立的症结,迄至除封之前也未得解决。
正是喜极悲生,庆长二年(1597)九月,秀吉突然予宇都宫家以全族除封的处分。据说此事原因有自,早年秀吉派石田三成作奏者传达宇都宫家事务,文禄二年以后,改由浅野长政担当此职。长政与三成不睦,国纲却因佐竹家的关系继续与三成交好,接着长政提出以爱子长重(后来长政死去的时候,长重获得他的养老地,其曾孙就是赤穗藩主浅野长矩)做国纲的养子兼嗣子,事情不成,长政怀忿在心。太阁检地中,长政举发宇都宫家提出的石高报告不确,于是秀吉震怒,国除。
当时正值庆长年间第二次侵朝,秀吉许下诺言,如能在朝鲜立下战功,可依功勋大小归还国纲的领地,再兴宇都宫家。国纲怀着一线希望渡海入朝鲜,但是,秀吉却在这时病死了。
只能说是造化弄人罢。以后,国纲的子孙离开故地,出仕了水户藩。
⑥之后的宇都宫
除封后,正逢会津若松九十二万石蒲生秀行家中不和,秀吉以其年幼,减封至十八万石,移宇都宫。蒲生秀行是蒲生氏乡的长子。
过了三年,关原事起,秀行在东军,战后夺上杉家会津领地,重回旧领,时当庆长六年。
江户时代,宇都宫藩是下野国宇都宫附近的中等藩国,石高十万左右,因为是联结江户与奥州的要冲之地(家康过世后葬在日光,宇都宫更成了德川家的祖坟),自蒲生家去后,其领主一概是德川家谱代家臣。最初由家康外孙奥平家昌以十万石入封,历两代十八年,元和五年移封下总古河。
元和五年(1619)十月,本多上野介正纯自下野小山迁宇都宫藩主,石高增至十五万五千石,列在城主格。正纯是家康军师本多正信的长子,世人目为能臣,因负责除封福岛正则有功,得封宇都宫藩。就任藩主的第二年,正纯兴致勃勃地对宇都宫领地进行总检地,次之又大规模增筑宇都宫城,规划城下町,修筑领内通奥州街道和日光街道的道路。此外,还在二荒山神社上宫与下宫之间动土,巩固上野北部的防御及便利旅客通行,又开凿运河输送木材、铸造铁砲运抵宇都宫。
上一年从宇都宫城迁出的奥平家把这些事看在眼里,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奥平忠昌当年十一岁,还是个孩子,倒也罢了;但是他的祖母龟姬,却是家康和筑山御前(濑名姬)的长女。奥平信昌随家康入关东,封上野小幡三万石,关原战后就任京都所司代,次年(1601)三月领美浓加纳十万石,故龟姬被称为加纳御前,在元和元年(1615)三月信昌去世后出家,号盛德院。信昌的长子家昌,庆长十九年过世,留有一子忠昌,继为藩主。龟姬的独生女嫁与大久保忠邻的长子加贺守忠常,在大久保长安事件中,就因正纯父子进言而遭除封;这回幕府又以忠昌年幼不能治国,从宇都宫转封古河,而使正纯入替,龟姬无疑愤怒了。由酒井雅乐头忠世、土井大炊头利胜、井上主计头正就等人参与,龟姬进行了她的报复。
元和八年(1622)四月,将军秀忠为父亲家康做七周年忌的法事,参谒日光,行程中原拟宿宇都宫城,龟姬从江户派急使,呈报秀忠说正纯有反心,将在宇都宫暗杀将军。秀忠急急回返江户,命老中井上正就巡视宇都宫城。正纯重修城池之际,喧传根来众作乱,所以不少地方特加建筑,在此时幕府眼底均成疑点。据说为防正纯被逼谋反,幕府等待了四个月,而后借口命正纯主持没收最上家出羽山形领地,诱他离开宇都宫。甫一出发,就接幕府处分,野州宇都宫城十五万石领地遭没收,另赐出羽由利五万五千石,正纯及其子出羽守正胜受命蛰居,时在元和八年八月。正纯拒绝接受由利领地,触怒秀忠,改赐一千石扶持,以后流放至出羽国横手,交佐竹义宣监视。这一事件,世称“宇都宫钓り天井事件”,从家康死后其谋臣本多正信父子失势的角度来说,本多家也是政争中的牺牲品。
幕府对本多正纯的处分理由,第一是擅自铸造铁砲,第二是未通过幕府关卡许可,将铁砲运达宇都宫城。第三条则是擅自对宇都宫城本丸石垣进行修理。宽永十四年,正纯以七十高龄死去,其入封宇都宫,前后只三年而已。
奥平忠昌再度入封宇都宫,宽文八年过世,传位于长子昌能。当时幕府禁止殉死,忠昌死,家臣触犯禁令,以身相殉,奥平家封地遂遭削减,贬出羽山形。此前共经忠昌、昌能两代四十六年。
宇都宫城的新主人,是原出羽山形藩主松平下总守忠弘。先是,奥平信昌第四子忠明,为家康之外孙,被家康收做养子,赐松平姓(晚年家康对几个外孙都大有感情),受秀忠一字取名忠明。忠明封伊势龟山五万石,累迁摄津大坂、大和郡山十二万石、播磨姬路十八万石,分三万石予其弟奥平清道。忠明死后,幕府以其子忠弘年幼,迁出羽山形。这时奥平本家落难,忠弘就入封宇都宫。
十三年后,忠弘和本多忠平互换所领,移往陆奥白河。忠平是德川四天王之本多忠胜的曾孙,与本多正纯是远亲(家谱上溯到十几代前,便可扯上关系),经四年而移封大和郡山,以出羽山形九万石奥平昌章入替。
昌章则是此前迁出羽山形之奥平昌能的外孙。
然后昌章死,次子昌成继之,历两代十二年,又和丹后宫津藩十万石阿部正邦互换了领地。奥平本家后来迁丰前中津藩,直至明治维新,奥平忠弘则因家中内乱除封,改赐出羽山形十万石,子孙转封至武藏国忍藩。
又十三年,阿部正邦迁转备后福山,由越后高田藩六万七千石户田家入封,时在宝永七年(1710)。四年后,藩主户田忠真任幕府老中,其间增禄一万石。享保十四年忠真死,以养子忠余嗣,至忠余第四子忠盈时,迁肥前岛原。户田家之在宇都宫,历三代,前后共三十九年。
肥前岛原藩松平(深沟)家与户田家交换领地,入宇都宫。松平(深沟)家祖松平家忠,曾辅佐家康第四子松平忠吉,子孙封三河深沟藩,后来屡经移封。其在宇都宫,经忠祇、忠恕两代二十五年,又和户田家交换所领,回归肥前岛原。
宇都宫的最后领主户田家,以户田忠余第五子忠宽始,忠宽曾任幕府寺社奉行、大坂城代、京都所司代,以后的藩主中,出了幕府老中户田忠温。为藩主家安定起见,户田家一直担任宇都宫藩主,经七代人共九十七年,乃有明治维新。太平藩主,略而不述。
幕末,宇都宫藩多采尊攘思想,拒受幕府之命护卫美国公使馆,家臣且牵扯入文久二年(1862)正月十五的坂下门外之变(水户藩六浪人刺伤安藤信正事件)。结果在元治元年,年轻的藩主户田忠恕因与天狗党互通声气,遭终身蛰居和削减封地的处分。当时幕府拟将户田家领地减至两万七千八百五十石,遣往偏远的陆奥棚仓藩,并命谨慎。卒以山陵修补事业成功,未加重处,庆应元年由旗本户田忠偲的长子忠友接任藩主之职。这就是明治年间的宇都宫藩主户田土佐守忠友(1848~1924)。忠友在庆应三年至四年二月间任幕府寺社奉行兼奏者番,而后为救前将军庆喜而上洛,并恳朝廷赦免前代藩主户田忠恕。三月至闰四月间,忠友奉命在大津闭门谨慎。
庆应四年四月,幕臣大鸟圭介(1833~1911)率军进攻宇都宫,户田忠恕自率藩兵抵抗,四月十六日,东山道军进驻宇都宫,在小山、雀宫等地迎击大鸟军,败退。十九日,宇都宫城破,忠恕逃往馆林藩,二十三日夺回宇都宫城。闰四月,至常陆野口村镇抚贼徒。期间,忠恕积劳成疾,五月底遽而逝去,年仅二十二岁。
宇都宫藩此后为白河口军担当后勤供应,六月二十五日,出兵镇抚大原、藤原边贼徒。八月七日分据西船生、大渡,在藤原口与“奥羽越列藩同盟”军交战。二十一日出兵藤原口,转战大内峠、火玉峠、关山村,九月十四日,进击若松城下。
维新成功后,户田家改封子爵。计其藩臣,有士族五百六十二户,卒族三百二十九户,外有士族三十四户、卒族八户,为藩主本家。
现在的宇都宫城,在栃木县宇都宫市本丸町。
附: 江户时代宇都宫藩主
蒲生家→松平(奥平)家→本多家→奥平家→松平(奥平)家→本多家→奥平家→阿部家→户田家→松平(深沟)家→户田家
蒲生秀行,叙任从三位飞驒守、侍从、参议,蒲生氏乡之子。天正十一年生,庆长三年自会津若松入封,石高十八万石。庆长六年移封陆奥会津,庆长十七年死去。外样大名。
奥平家昌,叙任从四位下大膳大夫、侍从,奥平信昌长子,德川家康的外孙。江户时期初代宇都宫藩主。石高十万石,江户谒见资格在帝鉴间,谱代城主格。天正五年生,庆长六年入封,庆长十九年死去。
奥平忠昌,叙任从四位下美作守,奥平家昌长子。江户时期第二代宇都宫藩主。庆长十三年生,十九年袭封,元和五年移封下总古河十一万石,元和八年重封宇都宫,宽文八年死去。
本多正纯,叙任从五位下上野介,本多正信长子,自下野小山迁宇都宫藩主,石高十五万五千石,城主格。永禄八年生,元和五年自下野小山入封,元和八年改易,宽永十四年死去。
奥平昌能,叙任从五位下大膳亮,奥平忠昌长子。宽永十年生,宽文八年接任藩主,石高十一万石;同年贬出羽山形九万石,宽文十二年死去。
松平忠弘,叙任从四位下下总守、侍从,奥平信昌孙,松平(奥平)忠明之子。宽文八年以出羽山形十五万石入封,天和元年迁陆奥白河,元禄十三年死去。石高十五万石,江户谒见资格在溜间,亲藩城主格。
本多忠平,叙任从四位下能登守(一说下野守),本多忠胜曾孙,本多忠义长子。宽永九年生,天和元年自陆奥白河入封,贞享二年迁大和郡山藩,元禄八年死去。
奥平昌章,叙任从五位下美作守,肥前五岛福江藩主五岛盛胜次子,奥平昌能之外孙。宽文八年生,贞享二年自出羽山形迁入,元禄八年死去。石高九万石,江户谒见资格在雁间,谱代城主格。
奥平昌成,叙任从四位下大膳大夫,奥平昌章次子。元禄七年生,八年袭封,十年以年幼之故移封丹后宫津,延享三年死去。
阿部正邦,历任从五位下对马守、备中守,幕府老中阿部重次之孙。万治元年生,元禄十年自丹后宫津入主宇都宫,宝永七年移往备后福山,正德五年去世。石高十万石,江户谒见资格在雁间,谱代城主格。
户田忠真,历任从四位下山城守、能登守、日向守、侍从。幕府老中。户田忠昌次子,庆安四年生,宝永七年自越后高田入封,正德四年就任幕府老中。享保十四年死去。石高六万七千八百石,后增一万石,江户谒见资格在雁间,代城主格。
户田忠余,历任从五位下日向守、越前守。奏者番。户田忠真之侄,七千石分家土佐守忠章的长子。元禄二年生,享保十四年袭封,延享三年死去。
户田忠盈,历任从五位下日向守、能登守、伊贺守,户田忠余第四子,享保十五年生,延享三年袭封,宽延二年迁肥前岛原,天明元年死去。
松平忠祇,历任从五位下主殿头、大炊
助,松平(深沟)忠刻长子。享保二十年生(一说元文三年),宽延二年自肥前岛原迁入,宝历十二年隐居,享和元年过世。石高六万五千九百石,江户谒见资格在帝鉴间,谱代城主格。
松平忠恕,历任从五位下主殿头、大和守、飞驒守,松平(深沟)忠刻次子。元文五年生(一说宽保二年),宝历十二年接任藩主,安永三年移封肥前岛原,宽政四年死去。
户田忠宽,叙任从四位下因幡守、侍从,户田忠余第五子。历任幕府寺社奉行、大坂城代、京都所司代。元文三年生(一说元文四年),安永三年迁自肥前岛原,宽政十年隐居,宽政十三年死去。
户田忠翰,历任从五位下能登守、越前守,户田忠宽长子。宝历十一年生,宽政十年接任藩主,文化八年隐居,文政六年死去。
户田忠延,叙任从五位下日向守,户田忠翰第三子,宽政二年生,文化八年袭封,文政六年死。
户田忠温,历任从四位下山城守、侍从、日向守、因幡守、越前守。历任幕府奏者番、寺社奉行、老中。户田忠翰第五子,享和四年生,文政六年继承藩主,弘化二年起担任幕府老中,嘉永四年死在老中任上。
户田忠明,叙任从五位下因幡守,户田忠温第三子,天保十年生,嘉永四年接任藩主,安政三年死去。
户田忠恕,叙任从五位下越前守,户田忠温第六子。弘化四年生,安政三年接任宇都宫藩主,庆应元年被迫隐居,明治元年死去。
户田忠友,叙任从五位下土佐守。曾以幕府奏者番兼寺社奉行。分家户田土佐守家户田忠偲的长子。弘化四年生,庆应元年接任藩主,分一万石予户田忠至。维新后的明治四年,户田忠友退位,死在大正十三年。
⑦宇都宫人物传
一、家督
藤原兼家━道兼━兼隆━兼房━朝纲[宗円]
![]() |
宇都宮氏略系図 |
下野宇都宫家家督
⑴宇都宫景纲,宇都宫家第七代家督,泰纲子,赖纲孙,永仁六年(1298)五月一日死去,享年六十四岁。
⑵宇都宫贞纲(1266~1316),宇都宫家第八代家督,景纲子,泰纲孙。镰仓幕府引付众。正和五年(1316)七月二十五日死去,享年五十一岁。
⑶宇都宫公纲(1302~1356),乾元元年十二月十一日,镰仓大火,宇都宫公纲出生。贞纲子,景纲孙,北条长时外孙,宇都宫家第九代家督,下野国守护大名。初名高纲,历官左马头、兵部少辅、正四位下左近卫少将。法号理连正眼庵。
元弘之变起,初属北条军西上,驻奈良,入摄津,与楠木正成战。建武政权成立后,入京就任杂诉决断所评定众。建武二年(1335)足利尊氏在镰仓举兵叛乱,公纲随新田义贞东下,在箱根竹下地方大败,逃归京都,次年降于尊氏。尊氏下九州,复投朝廷。延元元年(1336)尊氏大军入京,开室町幕府,公纲随后醍醐天皇逃至吉野。第二年还俗,叙任正四位下左少将,与义良亲王及北畠显家的关东兵共破尊氏于奈良。以后在南朝一方作战,曾回到关东,意图举兵再起。北朝延文元年(1356,南朝正平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公纲死去,享年五十五岁。
⑷宇都宫氏纲(?~1370),下野国守护大名,公纲长子,贞纲孙。幼名加贺寿丸。拜领尊氏一字,改名氏纲。公纲提兵上洛,遂在南朝方作战,而氏纲留守领地,却率一族投北朝麾下。公纲在北畠显家麾下进攻镰仓的足利义诠,宇都宫家以“纪党”芳贺禅可的意见举兵援义诠,败于显家。后仍从义诠与南朝军相抗。正平六年(1351)足利尊氏、足利直义斗于关东,氏纲从尊氏,力战利根川、骏河萨埋等地。正平十八年(1363)关东管领足利基氏疑其叛,夺宇都宫家臣芳贺禅可之越后守护职,氏纲独往小山阵地谒见基氏,证己之无异心,卒赖以无事。
⑸宇都宫基纲(?~1380),氏纲子,公纲孙。北朝康历二年(1380,南朝的天授六年~弘和元年)五月十六日,在茂原会战中为小山左马助义政所杀,事起于领地之争。
⑹宇都宫正纲(1447?~1477),宇都宫持纲外孙,芳贺成高之子(一说宇都宫等纲次子、持纲孙)。娶佐竹氏之女,宽正四年(1463)接任家督。文明九年(1477)出兵上野白井,在川曲地方病死。
⑺宇都宫成纲(1432~1516),正纲长子。小名弥三郎。宇都宫家第十七代,与四代家督成纲同名。十五岁继家督,永正九年(1512)四月二日逼笔头家老芳贺高胜在宇都宫城自裁,且发兵围攻芳贺一派家臣的城池,古河公方足利高基命石川尚光往援之。两年后芳贺族灭,成纲以二弟兴纲嗣芳贺家。永正十三年(1516),与佐竹战,大败之,己亦战死,时当永正十三年十一月八日。享年四十九岁。
⑻宇都宫忠纲(1496?~1528?),宇都宫成纲嫡子。大永三年(1523)攻破鹿沼纲胜所据的鹿沼城,控制都贺郡一带,乘势从背后攻打皆川家,两军激战川原田,宇都宫军杀死敌方大将皆川宗成、平川成明,因结城家发兵宇都宫而撤退。大永六年与结城政朝战于猿山原,叔父芳贺兴纲交通结城家,夺宇都宫城,忠纲走壬生家鹿沼城,遭毒杀。
⑼宇都宫兴纲(1475~1536),宇都宫正纲次子,成纲弟。小名弥四郎,官任左兵卫尉或左兵卫督。长兄成纲攻灭家臣芳贺氏,遣兴纲入主芳贺城,称芳贺兴纲。成纲死,侄忠纲立,兴纲在结城政朝协助下图宇都宫城,为宇都宫家第十九代主。后十年,家臣壬生纲房、芳贺高经袭之,责以篡夺家督之罪,将他杀死。
⑽宇都宫尚纲(1512~1549),宇都宫兴纲嫡子。宇都宫家第二十代。原名俊纲,官称左兵卫尉、下野守。攻灭芳贺高经,报其父仇,历次与小山家、结城家相争,烽烟遍满野州。天文八年(1539)与那须政资、高资父子相争之际,佐竹、小田家共援政资,攻下野乌山城。天文十八年(1549),在盐谷郡喜连川流域早乙女坂与那须高资交战,遭敌将鲇ヶ濑弥五郎射以弓箭,贯胸而死。同一年,铁砲传入日本。
⑾宇都宫广纲(1543~1580),宇都宫尚纲长子,幼名伊势寿丸(一说加贺寿丸),小名弥三郎,官任下野守兼侍从。生来多病多难。幼年父亲战死,危机相续,赖有重臣芳贺高定扶助至成年。其为家督时,示人以反北条家姿态,参与上杉谦信征伐小田原。死前与几家大名缔盟,共同对抗北条,天正八年(1580)身故。
⑿宇都宫南吕院,佐竹义昭之女,义重之姊(一说为妹)。嫁宇都宫广纲,广纲殁后,嫡子国纲年幼,十余年家政操于南吕院,以女子而主大名之事,一时呼为宇都宫之尼将军。期间尽力加强与佐竹家的关系,送次子朝胜南下做了结城家世继,操劳备至。
⒀宇都宫国纲(1568~1607),又名朝重。广纲之子。继承下野、常陆间名族宇都宫家的余晖,与北条军对抗。天正十八年,国纲参与征伐小田原,秀吉许以下野、常陆坂户等十八万余石领地不变,文禄四年三月叙任正四位下侍从。庆长二年领地遭没收。第二年四月出兵朝鲜,冀得旧领,卒因秀吉之死而不果。之后寄身常陆佐竹家,关原战后佐竹家又被迫移封出羽,国纲沦为浪人,失意而死。
⒁宇都宫义纲(1598~1664),国纲嫡子。水户藩士宇都宫家初代。宽永年中以百人扶持的俸禄仕水户藩,准家老格。宽文四年死去,其子隆纲得赐知行千石。
二、臣属
⑴落合业亲(1487~1556),小名四郎次郎,官任河内守。明应元年(1492)继落合家,弘治二年七月以七十高龄死去。《落合系图》云:“实宇都宫成纲男,母以妾腹”,故当为宇都宫成纲子,忠纲庶兄。
⑵多劫长朝(1485~1558),官称石见守。文明十七年生,天文十八年宇都宫尚纲战死时,从军奋战。永禄元年(1558)上杉、小山、结城军侵入宇都宫领,长朝经苦战杀死上杉联军先锋佐野小太郎丰纲等多人。多劫家是宇都宫一族,战时在宇都宫家麾下,平时则对领地享有完全的自治权。长朝有子房兴(1503~1589),元龟三年(1572)与北条军战,天正十七年死去。房兴有子纲贺(1526~1595),祖孙三代同称石见守。多劫纲继(1543~1593),天正十七年北条氏邦攻多功城,击退之。次年担任与北条军议和的使者。其苗字可写作多劫或多功。
⑶益子胜清(1504~1554),官称宫内大夫。宇都宫数百年旧臣“纪党”末裔。天文十五年叛离宇都宫氏,战败,逃常陆国下馆而死。益子家实际上已属宇都宫一族,但是在战国时代北条家煽动下,几度反抗宇都宫氏的权威。
⑷益子胜宗(1529~1593),官称出云守、信浓守。曾交通武田信玄,信玄兵入上野国时依其旗下。天正年间北条军入下野,与宇都宫军死守多气城,有战功。宇都宫家重臣。
⑸皆川家。皆川成胜(1490~1551),官称弹正少弼。皆川宗成之子。对宇都宫家怀有杀父之仇。但是天文七年(1538),成胜为宇都宫大明神上演能乐及狂言,借出道具若干,可见当时两家已经是同盟之类关系了。
其子受宇都宫尚纲(俊纲)赐一字,名俊宗。
皆川俊宗(1525~1573),官称山城守。入道后取号心铁斋。成胜之子,广胜、广照之父。天文至弘治年间继任家督。元龟三年(1572)正月,俊宗乘宇都宫广纲卧病之机发动叛乱,夺宇都宫城,事败走死下总国。
其长子皆川广胜(1548~1576),官称山城守。继为家督,图与北条及古河公方足利氏维持关系,却英年早逝。广照据传为文武并长的人才,曾赠织田信长以名马,遣使通好秀吉,后来做了家康第六子松平忠辉的师范兼家老。
另外在成胜、俊宗两代,皆川骏河守忠宗坐拥与皆川家主相匹敌的权力,俗称“皆川两人”。忠宗是成胜的从兄弟。
⑹今泉高光(?~1597),官称但马守。泰光之子。为宇都宫国纲的立嗣问题,与芳贺高武争,高武发兵袭其居城上三川城,高光自裁。其身份介于宇都宫一族和谱代家臣间,列宇都宫家“老敷众”(家老众)格。宇都宫一族及镰仓以来谱代旧臣不少,有名的如芳贺、武茂、益子、氏家、盐谷、多劫各家,次之有上三川、中三川、今泉、竹林、松野、石井、刑部、桑岛等一族庶子家,名义上是谱代家臣,实际上已经是半独立的豪族,多以嗣子为宇都宫家督的近侍,以维持其与宗家的关系。
⑺壬生纲房(1479~1555),官称下总守、中务少辅,壬生纲重之子。宇都宫尚纲战死后,乘乱占据宇都宫城,宇都宫伊势寿丸(广纲)在芳贺高定保护下窜逃,纲房据城至弘治三年(1557),始被迫交出城池,退走鹿沼城。其子壬生纲雄(?~1576),官称下总守、中务大辅,同据宇都宫城,死在壬生周长手里。
壬生家是京都公家小槻氏之后,家传有记,公家壬生业胤喜好武艺,宽正三年(1462)走下野国都贺郡,兴其一族。早年居壬生城,永正年间壬生纲重移往鹿沼城,其子纲房继之。实际上则是壬生、小山、皆川几家共同侵食了鹿沼一带领地,此地原属宇都宫。壬生家与宇都宫家的协力体制,属于“宇都宫寄众”,虽有宇都宫家宿老地位,有时也为后者出兵,但是仍保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力和独立性。此外,壬生家还领有日光山神领惣政所的职务,确立了对日光山经济的支配权。
⑻壬生周长(?~1579),号德节斋,纲房之弟。侄子纲雄以战功从宇都宫家得赐不少领地,周长嫉之,将纲雄谋害。天正七年(1579)左右,纲雄之子义雄来攻,周长逃往宇都宫家多气城,投靠城代横田氏。后至小仓,为义雄家臣板桥将监所杀。
⑼壬生义雄(1552~1590),官称上总介、中务大辅。小名彦五郎,原名氏胜。壬生纲雄之子。为报父仇而攻灭叔祖父周长,以后据鹿沼、壬生两城在关东诸强间周旋,天正三年(1575)前后投入宇都宫麾下,以后转投北条家,累抗佐竹、真壁、结城等反北条联军进攻。天正十二年,北条军进攻义雄的义弟皆川广照,义雄忿而叛去,结果在天正十三年遭佐竹及宇都宫兵围鹿沼城,最后又是北条军解围。因感北条之恩,为其效力,参加了对宇都宫、多气山两城的进攻。
天正十八年秀吉发动小田原征伐,义雄率军亲往,为北条家守备小田原城竹之鼻口,致使鹿沼城空虚,为宇都宫、结城联军攻落。七月北条家开城投降,义雄不久病死,年四十六岁。义雄无嗣,由于助北条家抵抗,遭没收领地。只有一女伊势龟,此后嫁一色右兵卫大尉,居鹿沼城,大得壬生旧臣尊崇,后来享八十五岁的高寿
⑽芳贺家。芳贺家起于下野国芳贺郡,号称“清党”,其远祖为清原(芳贺)高重。《宇都宫兴废记》云:“芳贺家其人皇四十代天武天皇皇子一品舍人亲王九代之后裔也,泷口藏人清原高澄之子高重蒙花山院敕配流下野,住芳贺郡大内庄,七世孙次郎大夫高亲时,入宇都宫宗纲旗下。”高亲之后五世,有孙芳贺左卫门尉高名入道禅可,补越后守护,辅佐宇都宫氏纲,威压近国。益子家“纪党”与芳贺家“清党”并称,纪清两党已成勇猛的坂东武士之代名词。
其后芳贺家长子入继宇都宫本家,权势日重,宇都宫成纲疑之,发兵锄灭芳贺一族,以弟兴纲嗣。芳贺高经为其遗族,暗怀仇恨。兴纲篡位自立,复姓宇都宫,高经以为藉口,起兵迫兴纲切腹。后日的天文十年(1541),高经遭兴纲之子尚纲举兵围攻,寻战死。尚纲以芳贺高定嗣芳贺家,守下野真冈城。
芳贺高定(1529~1588),官称伊贺守,号机山道鉴,实为益子胜宗第三子,天文十年(1541)宇都宫尚纲讨平芳贺氏,高定在是役中斩杀芳贺高经,遂嗣芳贺家,天文十八年(1549)又在喜连川会战中杀死高经的长子高照。同一战中宇都宫尚纲战死,家中大乱,高定护幼主广纲走下野真冈,抚养至成人,并先后用计杀死仇人那须高资、壬生纲雄,以宿老身份握广纲家中大权,甚而有人说广纲是他的影子。
高定似乎并非无子,但是在立嗣问题上,却不知道是顾虑芳贺家臣的情绪,或者只是秉承道义,总之是收了芳贺高继做养子,还权于芳贺旧族。说到高定,不由得想起陈丞相,两人都是兼具狠辣手段和特异行状的人物,而且扶立少主,救主家于危难之中;可说是乱世所造的英雄。
芳贺高继(1526~1592),原名高规,官称伊贺守、右马允,芳贺高经次子。宇都宫家麾下下野真冈城主。少年丧父,由宇都宫家养育长大。1560~1570年间,芳贺高定宣布隐居,让家督与高继。以后高继成为宇都宫广纲、国纲两代重臣,内政外交并多活跃之处。曾一度内通北条家,忽而又回心转意,至死臣事宇都宫国纲。他收国纲的第三子为养子,就是芳贺高武。
芳贺高武(1572~1612),官称左兵卫尉,宇都宫广纲第三子,嗣芳贺高继。宇都宫麾下重臣。宇都宫一族国除后,为助兄长国纲,不远万里渡海至朝鲜,冀以战功再兴宇都宫氏。但是秀吉病死,事竟不果。
芳贺高景,官称骏河守。以芳贺家庶流而为氏家城主,大约与高武同时。天正六年(1578)参与常陆境内的交战,天正十八年随国纲参与征伐小田原,拜谒了丰臣秀吉。
⑾君岛高亲,官称备中守。君岛原为千叶氏之后,宝治之乱中援三浦家,败战后,变姓名逃下野国,依宇都宫赖纲,世代列宇都宫家老众。曾独立与佐竹家展开外交,与佐竹家臣小场氏有过书信,并受佐竹家臣大和田重清赠物。
⑿清水高信,官称大和守。庆长年间为家老,负责联络朝鲜出兵事项,有一时期常驻京都。
⒀玉生高宗,官称美浓守。文禄、庆长年间在世。玉生家同是镰仓时代以来的谱代家臣。
⒁盐谷孝纲,小名弥六郎,宇都宫成纲四弟,继承了此前断绝了上百年的盐谷家,封川崎城主。孝纲在天文十八年(1549)早乙女坂会战、天正十三年(1585)薄叶原会战中都出过兵,与那须军交战激烈。
孝纲传位于长子由纲,次子孝信则任喜连川城代。孝信娶了那须家大将大关高增之女,由是兄弟相争,孝信战败,喜连川城被攻破。未几,孝信家臣乘暗夜潜入川崎城放火,得到突袭由纲,由纲自杀,长子弥太郎只有六岁,在家臣舍命保护下逃往宇都野的鸠森城,二年而返。
-
蓬莱散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31 22: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