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江的记忆
昆明的春天,一出太阳就会有暖洋洋的感觉。我习惯休息的时候邻窗而坐,看看闲书,喝喝绿茶,或者写点什么。之前从独龙江回来一直忙于工作,正好春节收假期间不是很忙,周末稍作休息,可以重拾一下这段零星的记忆。
其实对于独龙江,去之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甚至做怒江旅游计划的时候都没有把这个地方算在行程以内。当天到丙中洛边防宾馆住宿,结伴出游的朋友跟一个兵哥哥攀上了老乡,兵哥哥极力推荐我们放弃秋那桶去独龙江。坦白的说,对于他们的言谈以及对当地老乡的评价,我并不喜欢。那种尖酸刻薄的语言以及挑剔的目光,除了让人觉得小家子气之外没有太多其他感觉。旅行在于发现美而不是挑毛病,要想找问题全世界哪个地方会没有问题。特别是这种挑剔出自两个男人之口简直就觉得恶心。我一边在心里鄙视着他们,一边盘算如何安排行程。最后迫于当地交通非常不方便,只好迁就着和队友一起包车到独龙江去。
找的是当地的面包车,车况还算可以,现在去独龙江都是柏油路了,感觉安全了一些。从贡山到独龙江大概三个小时。沿途都是属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据说有野牛猴子等好多野生动物,可是现在一个都没有看到。只能拍拍自然风景,这种盘山的路上感觉不是坐车而是坐船,在波涛上起起伏伏。到海拔高的地方已经有积雪,还好现在高黎贡山隧道已经可以通车。不用到山顶自然节省不少时间。比预想中更早到了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激情洋溢。大家吃吃饭,街道上拍拍照。貌似大声喧哗都是一种罪恶。
独龙江的村民也是顺江边居住。近几年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不仅在江边修了公路,还修了很多房子做成项目村,把原本零散的独龙族搬迁到新农村住。只有极少部分习惯住山上的人还在山里。同行的朋友突然发出感慨:政府这么做破坏了当地的自然风景也扰乱了独龙族的生活方式。而我的想法恰恰相反,一个民族总是要进步才会壮大,如果政府不扶持只会让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绝望,用贫穷落后换取游客根本不值几个钱的怜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终我们这伙吃地沟油的人还是没有辩论清楚中南海的问题,随着旅途的进展也就不了了之。
新建的村子都是依山傍水,户户有车路到家。虽然在这里没有找到世外桃源那种静谧,也没有隐居深山那种仙风道骨,可日出而作的村民,路边玩耍的像泥猴子一样的顽童已足以使心情平静下来,去感受,去接纳。
住宿就决定在普卡旺村,一个原本只有13户人家的村子,现在有了接待中心,属于贡山县城的人来承包,老板娘并没有笑脸盈盈,条件一般。看在周围风光秀丽的份上还是决定住这里。村子下面是独龙江的支流,安排好住宿就到河岸上疯玩,那个水那个蓝,那个石头那个漂亮。很快就冲走了旅途的种种劳累。
很久之后大家决定到更远的地方看看,据说最远的地方叫钦郎当村,是与缅甸交界的地方。我们驱车40多公里才到这个村子,没见到什么缅甸人,司机说还要往前走,从村子出发之后就是土路。一段路之后就停下车我们徒步。
土路的边上都是热带雨林风光,我停留的很少,只想快点到缅甸。走了很长很长,看见路上有几辆货车,同行的两个MM早就跑在我前面去了。另外两个又在后面很远。荒山野林出现几辆货车难免让人有些怀疑,用相机把画面拉近看清原来是当地人在做买卖,这才放心的走下去。到货车那里就没有路了,一打听原来已经到缅甸,贡山人会拉着货到边界交易,而缅甸人走小路过来从这里买东西再用竹篮背回去。
第一次出国,想不到是在这种环境下,还是偷渡过去的,虽然也只是走了一点点。
独龙江的记忆
正在周围与当地老乡聊天,司机看时间不早,又把车开到交界的地方,把我们拉回去。真是一群忘记时间的货,还没走出树林就已经天黑了。
回到住宿的村子,大家都各自回房。最近几天总是睡得很早,我感觉没有丝毫睡意就到周围走走。出门遇到村里的独龙族老表,聊天了一下总是拉着我到他家喝酒。我们进屋之后又来了一个村里的小伙子。他们比较年轻都会一些普通话。我们三人围着火堆一边聊天一边喝酒。本来想带两瓶酒去,可是最近的小卖铺也在五公里之外,只好作罢。
现在的独龙江属于自然保护区,不准砍树也不准打猎。独龙族一代一代都是靠着大山生活,现在政府给修了房子,有一定的补助,他们解决了温饱,而发展经济只能另图他策。虽然道路已经与大山外面的世界联通了,可是思想还是没有接轨。贡山的人都喜欢说独龙族的人懒,自给自足不谋求发展经济。可我看到的那些,一大清早就弄湿了裤子在江边打鱼,太阳落山还在山坡上锄地的老乡却让我感觉到。他们的一种思想窘境,想得却不可得,有追求也有迷茫。
第二天,迷迷糊糊中就被朋友喊起来,打理了一下,在独龙江还有一上午的时间可以出去玩玩。走的是与昨天相反的方向,路过一个小村子,在路边看到一位纹面老人,我们立即下车与老人家打招呼,老人满脸亲切却听不懂我们说什么,当然我们也听不懂她说什么。后来跟着老人家到她住的小木屋。虽然这个村子也修了新房,但是他们还是习惯住在老房子里。老奶奶进屋就找柴烧火。因为语言不能沟通老人家眼神也是不好,传达一个意思比划好几次。最后烧起火了,我们就这么围着她坐着。
之前看到过关于独龙族纹面老人的介绍,说是解放之前为了防止藏族来抢独龙族女孩子,所以很多漂亮的独龙女子长大以后都会纹面。后来慢慢地社会稳定以后这个风俗才禁止。当然这些记载都是来源于后人的描述。纹面的老人,基本上是不会讲汉语的。特别是处于独龙江的人。我很想了解关于纹面老人的历史,他们那个年代是处于什么生活状态,纹面是处于被强制还是自愿,她们曾经有没有痛恨这个无情的社会,痛恨自己生长于这个懦弱的民族中。也或许,没有这些思考,只是按照习惯来行事。每一位老人的身上都有着一部民族发展的历史。包含着多少无奈和辛酸。
后来老人家的女儿回来,我们简单的做了交流,才知道老人有80多岁,至于具体是多少她也不知道。有五个儿女,一直生活在独龙江,没有走出过大山。就这么简单的介绍以后没下文了。我们给老人留了一点零花钱之后,离开了这个村子。
往前就是云南境内的最后一个村子,叫迪政当,之后就没有路了,只能过小路去西藏。村子里很多中年人都不会讲汉语,到村民家聊天,到小卖铺买东西,都是读小学的孩子来充当翻译的角色。因为经常有一些游客会光顾,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并不怕生人。
考虑到接下来的行程安排,我们路上便不多做停留,中午就开始回贡山了。旅行结束之后,很多朋友问我,去了独龙江感觉如何。我总是很难表达出来,那里是一个独特的民族,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只有亲自去了,用心体会才能发现其中的美丽和风情,一个外来客,用任何的语言都是无法概括的
已经是春天了,据说三四月是独龙江最漂亮的时候,很想再次走走那片神秘的土地。纹面老奶奶是否安好,一起喝酒的哥们是不是完成了结婚大事,那些跑来跑去满地打滚的小孩子是不是端端正正的坐在了教室里面。那一江绿水应该更绿了,山谷里已经草长莺飞了吧,漫山的野花肯定能给独龙人带来阵阵喜气!
其实对于独龙江,去之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甚至做怒江旅游计划的时候都没有把这个地方算在行程以内。当天到丙中洛边防宾馆住宿,结伴出游的朋友跟一个兵哥哥攀上了老乡,兵哥哥极力推荐我们放弃秋那桶去独龙江。坦白的说,对于他们的言谈以及对当地老乡的评价,我并不喜欢。那种尖酸刻薄的语言以及挑剔的目光,除了让人觉得小家子气之外没有太多其他感觉。旅行在于发现美而不是挑毛病,要想找问题全世界哪个地方会没有问题。特别是这种挑剔出自两个男人之口简直就觉得恶心。我一边在心里鄙视着他们,一边盘算如何安排行程。最后迫于当地交通非常不方便,只好迁就着和队友一起包车到独龙江去。
找的是当地的面包车,车况还算可以,现在去独龙江都是柏油路了,感觉安全了一些。从贡山到独龙江大概三个小时。沿途都是属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据说有野牛猴子等好多野生动物,可是现在一个都没有看到。只能拍拍自然风景,这种盘山的路上感觉不是坐车而是坐船,在波涛上起起伏伏。到海拔高的地方已经有积雪,还好现在高黎贡山隧道已经可以通车。不用到山顶自然节省不少时间。比预想中更早到了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激情洋溢。大家吃吃饭,街道上拍拍照。貌似大声喧哗都是一种罪恶。
![]() |
平静如水的街道,偶尔会有观光客路过。 |
独龙江的村民也是顺江边居住。近几年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不仅在江边修了公路,还修了很多房子做成项目村,把原本零散的独龙族搬迁到新农村住。只有极少部分习惯住山上的人还在山里。同行的朋友突然发出感慨:政府这么做破坏了当地的自然风景也扰乱了独龙族的生活方式。而我的想法恰恰相反,一个民族总是要进步才会壮大,如果政府不扶持只会让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绝望,用贫穷落后换取游客根本不值几个钱的怜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终我们这伙吃地沟油的人还是没有辩论清楚中南海的问题,随着旅途的进展也就不了了之。
新建的村子都是依山傍水,户户有车路到家。虽然在这里没有找到世外桃源那种静谧,也没有隐居深山那种仙风道骨,可日出而作的村民,路边玩耍的像泥猴子一样的顽童已足以使心情平静下来,去感受,去接纳。
![]() |
独龙族新村,基本每家都插着五星红旗 |
住宿就决定在普卡旺村,一个原本只有13户人家的村子,现在有了接待中心,属于贡山县城的人来承包,老板娘并没有笑脸盈盈,条件一般。看在周围风光秀丽的份上还是决定住这里。村子下面是独龙江的支流,安排好住宿就到河岸上疯玩,那个水那个蓝,那个石头那个漂亮。很快就冲走了旅途的种种劳累。
![]() |
![]() |
![]() |
很久之后大家决定到更远的地方看看,据说最远的地方叫钦郎当村,是与缅甸交界的地方。我们驱车40多公里才到这个村子,没见到什么缅甸人,司机说还要往前走,从村子出发之后就是土路。一段路之后就停下车我们徒步。
土路的边上都是热带雨林风光,我停留的很少,只想快点到缅甸。走了很长很长,看见路上有几辆货车,同行的两个MM早就跑在我前面去了。另外两个又在后面很远。荒山野林出现几辆货车难免让人有些怀疑,用相机把画面拉近看清原来是当地人在做买卖,这才放心的走下去。到货车那里就没有路了,一打听原来已经到缅甸,贡山人会拉着货到边界交易,而缅甸人走小路过来从这里买东西再用竹篮背回去。
第一次出国,想不到是在这种环境下,还是偷渡过去的,虽然也只是走了一点点。
独龙江的记忆
正在周围与当地老乡聊天,司机看时间不早,又把车开到交界的地方,把我们拉回去。真是一群忘记时间的货,还没走出树林就已经天黑了。
回到住宿的村子,大家都各自回房。最近几天总是睡得很早,我感觉没有丝毫睡意就到周围走走。出门遇到村里的独龙族老表,聊天了一下总是拉着我到他家喝酒。我们进屋之后又来了一个村里的小伙子。他们比较年轻都会一些普通话。我们三人围着火堆一边聊天一边喝酒。本来想带两瓶酒去,可是最近的小卖铺也在五公里之外,只好作罢。
现在的独龙江属于自然保护区,不准砍树也不准打猎。独龙族一代一代都是靠着大山生活,现在政府给修了房子,有一定的补助,他们解决了温饱,而发展经济只能另图他策。虽然道路已经与大山外面的世界联通了,可是思想还是没有接轨。贡山的人都喜欢说独龙族的人懒,自给自足不谋求发展经济。可我看到的那些,一大清早就弄湿了裤子在江边打鱼,太阳落山还在山坡上锄地的老乡却让我感觉到。他们的一种思想窘境,想得却不可得,有追求也有迷茫。
第二天,迷迷糊糊中就被朋友喊起来,打理了一下,在独龙江还有一上午的时间可以出去玩玩。走的是与昨天相反的方向,路过一个小村子,在路边看到一位纹面老人,我们立即下车与老人家打招呼,老人满脸亲切却听不懂我们说什么,当然我们也听不懂她说什么。后来跟着老人家到她住的小木屋。虽然这个村子也修了新房,但是他们还是习惯住在老房子里。老奶奶进屋就找柴烧火。因为语言不能沟通老人家眼神也是不好,传达一个意思比划好几次。最后烧起火了,我们就这么围着她坐着。
![]() |
老人家的火堂 |
之前看到过关于独龙族纹面老人的介绍,说是解放之前为了防止藏族来抢独龙族女孩子,所以很多漂亮的独龙女子长大以后都会纹面。后来慢慢地社会稳定以后这个风俗才禁止。当然这些记载都是来源于后人的描述。纹面的老人,基本上是不会讲汉语的。特别是处于独龙江的人。我很想了解关于纹面老人的历史,他们那个年代是处于什么生活状态,纹面是处于被强制还是自愿,她们曾经有没有痛恨这个无情的社会,痛恨自己生长于这个懦弱的民族中。也或许,没有这些思考,只是按照习惯来行事。每一位老人的身上都有着一部民族发展的历史。包含着多少无奈和辛酸。
后来老人家的女儿回来,我们简单的做了交流,才知道老人有80多岁,至于具体是多少她也不知道。有五个儿女,一直生活在独龙江,没有走出过大山。就这么简单的介绍以后没下文了。我们给老人留了一点零花钱之后,离开了这个村子。
往前就是云南境内的最后一个村子,叫迪政当,之后就没有路了,只能过小路去西藏。村子里很多中年人都不会讲汉语,到村民家聊天,到小卖铺买东西,都是读小学的孩子来充当翻译的角色。因为经常有一些游客会光顾,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并不怕生人。
![]() |
![]() |
![]() |
考虑到接下来的行程安排,我们路上便不多做停留,中午就开始回贡山了。旅行结束之后,很多朋友问我,去了独龙江感觉如何。我总是很难表达出来,那里是一个独特的民族,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只有亲自去了,用心体会才能发现其中的美丽和风情,一个外来客,用任何的语言都是无法概括的
已经是春天了,据说三四月是独龙江最漂亮的时候,很想再次走走那片神秘的土地。纹面老奶奶是否安好,一起喝酒的哥们是不是完成了结婚大事,那些跑来跑去满地打滚的小孩子是不是端端正正的坐在了教室里面。那一江绿水应该更绿了,山谷里已经草长莺飞了吧,漫山的野花肯定能给独龙人带来阵阵喜气!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