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坚持,我们终于还是泯然众人
丢掉坚持,我们终于还是泯然众人
文/盒饭君
一
励志文章之所以不招人待见,大概也都是太多的打鸡血了。像传销似的。但可你别说,在人沮丧的时候,恰好或许我们需要的就是那么一剂力量。但是,谁说励志就一定要成功呢?
作为杂志编辑,常常和出版圈子的老师相识。
前些时间和某社的编辑L老师聊天,说起一些让我们都颇为快乐并伤感着的往事。
二
L最近编辑出版了一本书。《十七岁的围城》。作者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
小姑娘颇有些文学追求,一本二十多万字的小说,前前后后写写改改,耗费了几年的时间,上课写,下课写,自习写,回家写,在交通车上都在想人物故事的发展脉络。几稿下来,几乎写了上百万字的内容。这还是个正在年高中的姑娘啊。
她常常写完一部分,都特别愿意和同学交流分享。她把稿子给几个要好的朋友,朋友看了都开玩笑地高喊,写死主角,写死主角。
那是一种很快乐的氛围,大家都在围绕着一件美好的事情讨论着,青春激扬。
小说的主角就是小姑娘的化身,年少,没有那么多经历,就算只有那一点青春,她也愿意拿来与人分享。在和编辑L交流的时候,她也表现出一种惶恐,说自己经历太少,说自己真的是爱写作,说如果自己把写小说耗费掉的时间用在看书复习高考,估计比她拿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推荐的自主招生加分可能来得更切实际。耗费那么多时间写作,如果都用在看书复习上,才只加那么点分么?她表示怀疑。可她还是义无返顾滴扎身在写作里了。
三
L带着小姑娘去一个商业中心做读书沙龙。
见了商业中心的总经理,也有好些媒体记者前来参加活动。
商业中心的总经理,看着这样小小的姑娘不禁感叹起来。像她这么大的时候我也有过写作的梦想啊。只不过那时候他都把那些写作的想法写进了日记本,从来没敢示人。
可后来呢?!家庭条件并不特别好的他,刻苦写作刻苦写作,写到最后考了个经管类专业,最后进了一家商贸公司,从小喽啰做到了中层管理,再跳槽到了现在运营着一个商业中心。每天整个商场的现金流转额上千万。
他在读书的时候成绩一直都不好,可就凭借着一张会说的嘴,和肯干的精神,终于把自己和金钱划上了等号。他成功了么?未必。
L在他看到小姑娘,看到小姑娘厚厚的一本书的时候,脸上露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叹息。他摇了摇头,羡慕地说到,要是当年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像她一样坚持写作,坚持出书的话,或许就不是现在这样了。也许我又是另外一番模样,比如,我可能是个穷光蛋作家!哈哈。说完他笑了起来,笑得都那么的世俗,又那么的没有底气。
笑完之后,又局促地对小姑娘说。好好加油,我想你肯定可以比我做得更好。
有个前来的记者也是,他说他少年时也梦想过当作家。也写了不少的东西,可最后呢,被家里人认为是不务正业,也就没有能够坚持下来。可那段时间自己又生性贪玩,加上写东西投稿什么的,浪费了太多时间,成绩特别差,在高三的时候临时转成了体育生。因为一直喜欢足球,所以想转成体育生,可能还能考个大学。仅仅凭借着文化考试,估计现在自己早可能已经加入了浩浩荡荡去沿海打工,在流水线工作到麻木,工作到跳楼的车间工人了。
由于不甘心,他去了体育学院学了传播专业。一方面觉得自己可以去做体育记者,另外也觉得自己好像离开写作没有那么遥远。最后他念了传播专业,没能进入电视台做体育记者,没有关系,最后还是进了都市报,跑着各种不冷不热的社会新闻。都说记者的工作是可以睡到自然醒,可没人知道他每个月都要为了跑稿子而到处找新闻点。
做媒体记者也并没有当年写作时候的那种快感。报纸的销量也在不断下滑,广告效益也越来越低,他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能跳槽,离开传播这个行业。现在回头来看,当初觉得自己好像选择传播专业,是委曲求全,曲线救国,仍然在坚持着自己的写作梦。可回头看的时候,却偏离了出发点好远好远。
说坚持,多容易,可到头来还是不断地向生活在妥协。能坚持到最后的又有多少人,所以他们也配得上属于他们的成功。
四
L在给小姑娘编书的时候,小姑娘表现出了异常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请郭敬明团队最世文化旗下的胡小西给她做封面设计。她喜欢胡小西的设计。
L在少女时代也曾经是个怀着写作梦的女孩。中学时,她特别爱看历史、武侠、奇幻类的小说。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着那些刀光剑影奇思妙想的熏陶,也开始写起了小说。她写了好几部小说,可一直没有往外投递。那时候的她不比今日她编辑的这小姑娘这般幸运。至今那些小说都躺在家里的电脑上。一直不敢再打开看。偶尔点开看看,也总是叹息着赶紧又关掉了文件。
L说她在编辑小姑娘的小说的时候,有种作为伯乐的快感,更有一种在实现当年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的错觉。
最世文化的设计费非常的贵,而且她没有认识那边的人。为了帮助小姑娘圆梦,她找到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同行,可那边的人表示和最世文化虽然是有合作,却很少有业务往来,而且也感觉最世文化的人特别难打交道。后来她突然想起来,自己有个朋友在最世旗下的《文艺风赏》工作,辗转联系到了胡小西。
她说服老总,给了最世比北京顶级书装设计师费用两倍还多的钱,为姑娘做了一个她喜欢的封面。她说,看到姑娘开心的时候,自己也莫名的很开心。感觉像是自己孵出了一个小小的梦想。
我说,那自己写了那么多东西为什么不投稿,不继续做呢。毕竟现在你也是圈内人了啊。
她笑笑说,圈内人,哎,顶着个大肚子,我其实就是个孕妇,再也没有当年中学时后的那股子狠劲儿了。还要怎么写?根本写不动了。
然后我们的谈话就沦为了两个曾经有梦想的少年,不断地回味着当年追梦的情景,又不断地讲述着彼此是怎么坚持,最后又怎么放弃的。到底我们是没有能够坚持到最后。
L为了她的写作梦,喜欢历史,就去念了古籍文献专业。她说,这该死的专业,来了之后真心不想推荐任何的晚辈来念。最后挣扎在繁忙的课业和各种看似在追逐梦想的社会实践里,忘却了最初出发的理由。而我呢?曾经一天可以写出一万字的短篇小说,可每次写到长篇,写到六七万字的时候,总是偃旗息鼓,如此反复再三,消磨掉了那份快乐和成就感。写过的短篇小说,和被太监的没头没尾的长篇小说一直躺在电脑里,成了扎眼般的存在。
可我和L谈起那段往事时却表现出了一种仿佛还是少年的快乐。我笑笑说,看来我们是没救了,在回忆和怨念中找到一种畸形的快感,不过是两个在写作梦面前折戟的孩子残酷的互相安慰罢了。很久都没有写长的小说了,只是写着一些短短的文章,或者讲故事,或者谈电影,谈读书。心里却有着一种对小说写作的不甘。到底,还是与出发点失之交臂了。十七八岁的那个写小说的少年,今天还在么?他又去了哪里?迷失之后,还能找到回来的路么?
五
年少时,老杨希望以后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诗人。最终他没有。
年少时,游鱼成绩很好,一直朝着学者型人才在发展。今天还在路上。
年少时,高丑丑天天念着李阳的疯狂英语。现在他在国外工作。
年少时,我想当一个作家。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
年少的时候,我们对未来都有过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哪怕只是为了成为一个有钱人,倒也是有着一个目标奔去的。可最终有多少人坚持到了最后,又有多少人在半途便不堪艰辛。那时候我们真的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就算天塌下来了,也能顶得住。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几年十几年后,梦想的生活是做一个家庭主妇,每天晚上在孩子的哭声中睡去,早上清早起来给老公熨烫褶皱的西装,给他做好早餐送他出门作为一天的开始。我们没有想过,我们会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蓝领或者所谓的白领,每天挤拥挤的公交车或者地铁,浑身汗臭地回家,被老板骂得狗血喷头,还要默默顶着,回来还要支撑一个家,因为你是个男人。
那样的生活我们都没有想过,想象的生活都是别番样子。我们以为我们可以朝着那个目标走到最后,可最后呢,有多少人坚持下来了?到最后,没能坚持下来的大多数,最终不过泯然众人。还有多少人,还在那条路上挣扎?还是早已向房子、车子、票子、妹子缴械投降。
文/盒饭君
一
励志文章之所以不招人待见,大概也都是太多的打鸡血了。像传销似的。但可你别说,在人沮丧的时候,恰好或许我们需要的就是那么一剂力量。但是,谁说励志就一定要成功呢?
作为杂志编辑,常常和出版圈子的老师相识。
前些时间和某社的编辑L老师聊天,说起一些让我们都颇为快乐并伤感着的往事。
二
L最近编辑出版了一本书。《十七岁的围城》。作者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
小姑娘颇有些文学追求,一本二十多万字的小说,前前后后写写改改,耗费了几年的时间,上课写,下课写,自习写,回家写,在交通车上都在想人物故事的发展脉络。几稿下来,几乎写了上百万字的内容。这还是个正在年高中的姑娘啊。
她常常写完一部分,都特别愿意和同学交流分享。她把稿子给几个要好的朋友,朋友看了都开玩笑地高喊,写死主角,写死主角。
那是一种很快乐的氛围,大家都在围绕着一件美好的事情讨论着,青春激扬。
小说的主角就是小姑娘的化身,年少,没有那么多经历,就算只有那一点青春,她也愿意拿来与人分享。在和编辑L交流的时候,她也表现出一种惶恐,说自己经历太少,说自己真的是爱写作,说如果自己把写小说耗费掉的时间用在看书复习高考,估计比她拿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推荐的自主招生加分可能来得更切实际。耗费那么多时间写作,如果都用在看书复习上,才只加那么点分么?她表示怀疑。可她还是义无返顾滴扎身在写作里了。
三
L带着小姑娘去一个商业中心做读书沙龙。
见了商业中心的总经理,也有好些媒体记者前来参加活动。
商业中心的总经理,看着这样小小的姑娘不禁感叹起来。像她这么大的时候我也有过写作的梦想啊。只不过那时候他都把那些写作的想法写进了日记本,从来没敢示人。
可后来呢?!家庭条件并不特别好的他,刻苦写作刻苦写作,写到最后考了个经管类专业,最后进了一家商贸公司,从小喽啰做到了中层管理,再跳槽到了现在运营着一个商业中心。每天整个商场的现金流转额上千万。
他在读书的时候成绩一直都不好,可就凭借着一张会说的嘴,和肯干的精神,终于把自己和金钱划上了等号。他成功了么?未必。
L在他看到小姑娘,看到小姑娘厚厚的一本书的时候,脸上露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叹息。他摇了摇头,羡慕地说到,要是当年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像她一样坚持写作,坚持出书的话,或许就不是现在这样了。也许我又是另外一番模样,比如,我可能是个穷光蛋作家!哈哈。说完他笑了起来,笑得都那么的世俗,又那么的没有底气。
笑完之后,又局促地对小姑娘说。好好加油,我想你肯定可以比我做得更好。
有个前来的记者也是,他说他少年时也梦想过当作家。也写了不少的东西,可最后呢,被家里人认为是不务正业,也就没有能够坚持下来。可那段时间自己又生性贪玩,加上写东西投稿什么的,浪费了太多时间,成绩特别差,在高三的时候临时转成了体育生。因为一直喜欢足球,所以想转成体育生,可能还能考个大学。仅仅凭借着文化考试,估计现在自己早可能已经加入了浩浩荡荡去沿海打工,在流水线工作到麻木,工作到跳楼的车间工人了。
由于不甘心,他去了体育学院学了传播专业。一方面觉得自己可以去做体育记者,另外也觉得自己好像离开写作没有那么遥远。最后他念了传播专业,没能进入电视台做体育记者,没有关系,最后还是进了都市报,跑着各种不冷不热的社会新闻。都说记者的工作是可以睡到自然醒,可没人知道他每个月都要为了跑稿子而到处找新闻点。
做媒体记者也并没有当年写作时候的那种快感。报纸的销量也在不断下滑,广告效益也越来越低,他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能跳槽,离开传播这个行业。现在回头来看,当初觉得自己好像选择传播专业,是委曲求全,曲线救国,仍然在坚持着自己的写作梦。可回头看的时候,却偏离了出发点好远好远。
说坚持,多容易,可到头来还是不断地向生活在妥协。能坚持到最后的又有多少人,所以他们也配得上属于他们的成功。
四
L在给小姑娘编书的时候,小姑娘表现出了异常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请郭敬明团队最世文化旗下的胡小西给她做封面设计。她喜欢胡小西的设计。
L在少女时代也曾经是个怀着写作梦的女孩。中学时,她特别爱看历史、武侠、奇幻类的小说。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着那些刀光剑影奇思妙想的熏陶,也开始写起了小说。她写了好几部小说,可一直没有往外投递。那时候的她不比今日她编辑的这小姑娘这般幸运。至今那些小说都躺在家里的电脑上。一直不敢再打开看。偶尔点开看看,也总是叹息着赶紧又关掉了文件。
L说她在编辑小姑娘的小说的时候,有种作为伯乐的快感,更有一种在实现当年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的错觉。
最世文化的设计费非常的贵,而且她没有认识那边的人。为了帮助小姑娘圆梦,她找到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同行,可那边的人表示和最世文化虽然是有合作,却很少有业务往来,而且也感觉最世文化的人特别难打交道。后来她突然想起来,自己有个朋友在最世旗下的《文艺风赏》工作,辗转联系到了胡小西。
她说服老总,给了最世比北京顶级书装设计师费用两倍还多的钱,为姑娘做了一个她喜欢的封面。她说,看到姑娘开心的时候,自己也莫名的很开心。感觉像是自己孵出了一个小小的梦想。
我说,那自己写了那么多东西为什么不投稿,不继续做呢。毕竟现在你也是圈内人了啊。
她笑笑说,圈内人,哎,顶着个大肚子,我其实就是个孕妇,再也没有当年中学时后的那股子狠劲儿了。还要怎么写?根本写不动了。
然后我们的谈话就沦为了两个曾经有梦想的少年,不断地回味着当年追梦的情景,又不断地讲述着彼此是怎么坚持,最后又怎么放弃的。到底我们是没有能够坚持到最后。
L为了她的写作梦,喜欢历史,就去念了古籍文献专业。她说,这该死的专业,来了之后真心不想推荐任何的晚辈来念。最后挣扎在繁忙的课业和各种看似在追逐梦想的社会实践里,忘却了最初出发的理由。而我呢?曾经一天可以写出一万字的短篇小说,可每次写到长篇,写到六七万字的时候,总是偃旗息鼓,如此反复再三,消磨掉了那份快乐和成就感。写过的短篇小说,和被太监的没头没尾的长篇小说一直躺在电脑里,成了扎眼般的存在。
可我和L谈起那段往事时却表现出了一种仿佛还是少年的快乐。我笑笑说,看来我们是没救了,在回忆和怨念中找到一种畸形的快感,不过是两个在写作梦面前折戟的孩子残酷的互相安慰罢了。很久都没有写长的小说了,只是写着一些短短的文章,或者讲故事,或者谈电影,谈读书。心里却有着一种对小说写作的不甘。到底,还是与出发点失之交臂了。十七八岁的那个写小说的少年,今天还在么?他又去了哪里?迷失之后,还能找到回来的路么?
五
年少时,老杨希望以后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诗人。最终他没有。
年少时,游鱼成绩很好,一直朝着学者型人才在发展。今天还在路上。
年少时,高丑丑天天念着李阳的疯狂英语。现在他在国外工作。
年少时,我想当一个作家。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
年少的时候,我们对未来都有过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哪怕只是为了成为一个有钱人,倒也是有着一个目标奔去的。可最终有多少人坚持到了最后,又有多少人在半途便不堪艰辛。那时候我们真的是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就算天塌下来了,也能顶得住。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几年十几年后,梦想的生活是做一个家庭主妇,每天晚上在孩子的哭声中睡去,早上清早起来给老公熨烫褶皱的西装,给他做好早餐送他出门作为一天的开始。我们没有想过,我们会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蓝领或者所谓的白领,每天挤拥挤的公交车或者地铁,浑身汗臭地回家,被老板骂得狗血喷头,还要默默顶着,回来还要支撑一个家,因为你是个男人。
那样的生活我们都没有想过,想象的生活都是别番样子。我们以为我们可以朝着那个目标走到最后,可最后呢,有多少人坚持下来了?到最后,没能坚持下来的大多数,最终不过泯然众人。还有多少人,还在那条路上挣扎?还是早已向房子、车子、票子、妹子缴械投降。
-
Bluégun~囍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1 14:54:28
-
郭的郭的郭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06 22:30:22
-
达达的小马达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0 23:33:31
-
an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0 18:12:23
-
Melody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0 17:06:07
-
岸香啼扉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0 00:33:55
-
狂奔的蜗牛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0 00:17:05
-
知否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0 00:13:52
-
玲娜贝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20 23:42:29
-
蔺采臣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09 00:03:04
-
大表姐丹丹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3-04 1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