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可以例外,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穹顶之下》观后感
辞职消失一年的柴静又回来了,带着她一年的力作——《穹顶之下》,一部讲述雾霾的纪录片。一时间,全国似乎都疯了,没人去关注两会都在讨论什么,没人去关注央行为啥又降息了,也没人去关注股市怎么又逆势反弹了。茶余饭后,大家说的最多的竟然还是雾霾的问题,我们的生存空间到底受到了怎样的威胁。怪不得有人说,柴静地位远高于央行,从这点来看,还真是一点没错。
初识柴静,源于她在非典期间做的一期采访,觉得小女子带着文艺范,却大有孤胆英雄的魄力,在生命攸关之际,敢于勇闯禁地,为大家带来第一手的资料。每次问答,看似轻柔,却掷地有声,让人没法辩驳。再后来,她出了一本书,题名为《看见》,网上关于她的报道也开始多了起来。蜚短流长,无非都是些私事,什么小三、什么二奶之类的。待我买了她的书,仔细看了两遍之后,对这小女子倒是多了几分敬畏,还有几分亲切感。十年的职场生涯,所思、所感、所悟,都远在我辈之上。当然,她很庆幸遇到了像陈虹这样的人生导师,但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更关键的还在于她自己,因此,我便记住了她,稍有机会,总愿意多关注下她,看看她近期都做了些什么,又有了一些什么样的感悟。
上周末,网络与现实同时喧嚣。我这个准妈妈因为宝宝的缘故,未能参与其中,直到本周一,才在各大媒体、报纸和网络中看到这则消息。顿时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纪录片,能让大家欲罢不能,能引得股海潮起潮落。晚上,找了一家有网络的餐吧,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穹顶之下》其实就是一则调查记录片,逻辑结构相对清晰,分为三个段落,一是解释雾霾是什么?二是说明雾霾的来源和组成;三是告知大家如何应对雾霾。毕竟是央视出来的调查记者,站的高度,拥有的资源都是惊人的。但看她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各类数据,都是让人无可辩驳的,来自国内最高院校、研究院(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知名院所都在其中),国际知名平台(NASA),各国政府高层,国内各个层面的人士(高管、企业、研究者、个人),无一不在采访之列。但就这份认真和执着,就该让那些对她颇多微词,拿私人事情说事的人郝颜。
最后一部分做的相当用心。采访中的官员、企业都表示很无力,大众很愤怒。然而,她很积极,告知我们,不管是政府、企业、社会还是我们个人都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决这些问题。别以为短时间难以有成效,数据告诉你头十年你就能看到环境问题的根本改善。欧美、日本等国的治理办法,治理国内雾霾的根本原因,我们究竟可以做什么?相信每个层面的人士见了,都没法再推脱,因为没什么是不能做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决心。
午饭时分,和同事探讨这个问题,同事感慨地说,以后再也不去北方了,好在我们生活在南方。顿时,我很惊诧,也很无奈。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同一个地球村,这一片天所发生的一切,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没什么人可以置身事外,别以为你有钱就可以例外,即便是跑到天涯海角,只要你还在地球上,你就必须关注这个问题,从小事做起,做好环保这一课题。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很简单:看到违法行为要举报,做一个有声的活物总比被压在穹顶之下要好;尽量少开车,多拼车,开车也给骑车的人让条道;多用环保设施,光说不练那是嘴把式,实干才是真;尽量不烧煤,实在要烧也得洗干净;绿色环保意识长记心,不可偏废啊。
初识柴静,源于她在非典期间做的一期采访,觉得小女子带着文艺范,却大有孤胆英雄的魄力,在生命攸关之际,敢于勇闯禁地,为大家带来第一手的资料。每次问答,看似轻柔,却掷地有声,让人没法辩驳。再后来,她出了一本书,题名为《看见》,网上关于她的报道也开始多了起来。蜚短流长,无非都是些私事,什么小三、什么二奶之类的。待我买了她的书,仔细看了两遍之后,对这小女子倒是多了几分敬畏,还有几分亲切感。十年的职场生涯,所思、所感、所悟,都远在我辈之上。当然,她很庆幸遇到了像陈虹这样的人生导师,但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更关键的还在于她自己,因此,我便记住了她,稍有机会,总愿意多关注下她,看看她近期都做了些什么,又有了一些什么样的感悟。
上周末,网络与现实同时喧嚣。我这个准妈妈因为宝宝的缘故,未能参与其中,直到本周一,才在各大媒体、报纸和网络中看到这则消息。顿时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纪录片,能让大家欲罢不能,能引得股海潮起潮落。晚上,找了一家有网络的餐吧,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穹顶之下》其实就是一则调查记录片,逻辑结构相对清晰,分为三个段落,一是解释雾霾是什么?二是说明雾霾的来源和组成;三是告知大家如何应对雾霾。毕竟是央视出来的调查记者,站的高度,拥有的资源都是惊人的。但看她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各类数据,都是让人无可辩驳的,来自国内最高院校、研究院(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知名院所都在其中),国际知名平台(NASA),各国政府高层,国内各个层面的人士(高管、企业、研究者、个人),无一不在采访之列。但就这份认真和执着,就该让那些对她颇多微词,拿私人事情说事的人郝颜。
最后一部分做的相当用心。采访中的官员、企业都表示很无力,大众很愤怒。然而,她很积极,告知我们,不管是政府、企业、社会还是我们个人都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决这些问题。别以为短时间难以有成效,数据告诉你头十年你就能看到环境问题的根本改善。欧美、日本等国的治理办法,治理国内雾霾的根本原因,我们究竟可以做什么?相信每个层面的人士见了,都没法再推脱,因为没什么是不能做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决心。
午饭时分,和同事探讨这个问题,同事感慨地说,以后再也不去北方了,好在我们生活在南方。顿时,我很惊诧,也很无奈。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同一个地球村,这一片天所发生的一切,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没什么人可以置身事外,别以为你有钱就可以例外,即便是跑到天涯海角,只要你还在地球上,你就必须关注这个问题,从小事做起,做好环保这一课题。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很简单:看到违法行为要举报,做一个有声的活物总比被压在穹顶之下要好;尽量少开车,多拼车,开车也给骑车的人让条道;多用环保设施,光说不练那是嘴把式,实干才是真;尽量不烧煤,实在要烧也得洗干净;绿色环保意识长记心,不可偏废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