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其四
他与她对坐在一家别致的咖啡馆里,享受着周末的下午时光。
隔着玻璃窗,就能看到一水之隔的学校。
夕阳缓缓地落下。
有一家三口在河边的小路上三步,女人推着婴儿车,男人在后面闲庭信步。
他看到的是一家三口的剪影。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都已经开学一周了。”颜晓喝了一口咖啡说道。
“是啊。”他附和着。
“最近好多课,我们一周有将近40节课,几乎每天都是满的,周末还有选修课。”颜晓抱怨道。
“我们也是,感觉不是在读大学,是在读高中。”他说。
“虽然这样,但《穆斯林的葬礼》我还是读完了,好看。”颜晓欢快地说。
“就是太悲情了。”他补充道。
“嗯。凄美。”颜晓说完看着窗外的夕阳。
“最近也没见崔明他们,估计也是够呛。”他说。
“是啊,大一课程一般都比较多。加上选修课,跟高中没区别。如果说有区别,就是自由了许多。家长不再约束,老师也不再管我们,终于可以放开了。”颜晓说。
他突然不想时间过得那么快,他总是觉得那些欢愉的时光过得太快。认识面前这个清秀的女孩,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儿,事实上,却已经半年了。
“这种生活蛮充实的,我挺喜欢。”他说。
“明天老师带我们去一所小学见习,你有没有空?”她说。
“见习?这才大一啊。”他说。
“就是去感受下当老师的感觉嘛,我也不清楚,你明天没课的话一起来玩啊。”她说。
“虽然没课,但这是你们的专业课,我不好去吧?”他说。
“没真让你去听课,你在外面等我,我们上午就结束了,下午没课,你陪我去写生。”她说。
“啊?你还会画画?”
“当然。我还会弹琴呢。都是小时候被逼着学的。”她欢快地说。
“有时候挺羡慕你的,小时候受过那么好的教育。我就没有,什么都不会。”他说。
他有点自卑,有点沮丧,虽然此时此刻,他们对坐在一起,在同一所大学念书,但也许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那么优秀,他那么落伍。
“你现在不也会音乐嘛,我看寒假你跟秦亮学习吉他,进步很快啊,而且你成绩也很好。”她说。
“其实我读高中时,就偏爱艺术。那时候文理分班,我想选择美术或者音乐的,但你也知道,我来自小地方,父母都比较传统,他们不懂什么是艺术,觉得那是没用的,所以,我选择了文科。”他有点无奈地说。
对于没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自己的人生,他有点遗憾,但能有什么办法呢?那时候,他年纪尚轻,父母替他选了一条路,无论喜欢与否,他只能走下去。
“人生处处都充满了选择,有时候,一念之差,就会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我何尝不是。”她突然也陷入了沉思。
他还记得那是寒假开学的前一天,准确地说那天是元宵节。
崔明、张浩一大早就张罗着聚餐的事儿。
那个寒假,五个人几乎天天泡在一起,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秦亮也开朗了许多。
他与她的关系越来越好,好到几乎没有边界,但他清楚地知道守护着边界,时刻提醒自己。
一大早,她跑到他们宿舍喊他。崔明、张浩出去了,秦亮在写歌。
“你不是说过要做我的树洞么?”她认真地说。
“嗯。”他回应着。
“那我要你今天变成树洞。”她说。
“好。”他说。
两个人去了秦亮常去的那片小树林。
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蹲在小树林里哭。伤心地哭。
“孩子,怎么了?是不是迷路了?你妈妈呢?”一位路过的好心奶奶走上前去问。
小女孩没有抬头,哭的更厉害了。
不一会儿,聚集了更多的人,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不会是被拐卖的孩子吧?”有人说。
“看这小姑娘穿的很干净,模样也好,像是富裕人家的孩子。”有人说。
“我看这孩子八成是得了什么绝症,被狠心的父母抛弃在这。”又有人说。
“有好心人帮忙打个电话报警吧。”刚才那位好心奶奶对着围拢上来的众人说。
“警察同志,我要报警,我女儿找不到了。”一位30岁上下的女人正泣不成声地打着电话。
电话打完,她瘫坐在沙发上,眼睛已经哭肿,妆也花了。
女儿找不到了,她也不活了,她绝望地想。
就在一天之前,她与丈夫再次发生争吵,就女儿抚养权问题发生严重分歧,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根本就没注意女儿什么时候跑了出去。
她与丈夫结婚十年。有过幸福,但更多的是不幸。两个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她放弃大好前途一心跟随他。
他并没有让她失望,十年时间,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事业,算的上是一位成功人士。但家庭问题在女儿出生后开始出现裂缝。
她开始责怪他冷落她们母女,眼里只有事业。
他开始埋怨她不够体谅他的辛苦和不易,两个人从一开始的幸福相依到后来的争吵不休。
难道真的有七年之痒?她心里想。两个人从大学认识到女儿出生,正好是七年的时间。
男人忙于事业,每天很晚才回家。有时是醉醺醺的,有时带着一身女人的香味。看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她隐忍了一切。
小女孩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每一次听到父母的争吵总是一个人瑟缩在墙角,不停地哭。一开始男人和女人还会顾忌对孩子的影响,从一开始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到看到孩子哭泣就会停止争吵,演变到最后哪怕孩子哭的再凶,他们的争吵也不会罢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孩害怕争吵的声音,害怕雷声,害怕一切嘈杂和吵闹的声音。
女孩十二岁那年,男人终于与女人离了婚。
女孩由法院判给男人抚养。
女人在一个早上,女孩还没有醒来的早上,永远地离开了家门。
男人整日忙于事业,无暇照顾女孩,只是每月会给女孩足够多的零花钱,多到她花不完。
也许这是对她的一点补偿。男人以为用钱可以换来女孩的一声“爸”,但女孩从记事起,就再也没有喊过他一声“爸”。
知道妈妈离开后,女孩哭了很久,那一天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直到佣人张妈敲门说了一句话。
“辰辰,你妈妈临走前让我告诉你一句话:如果你要离开这个家,现在不是时候,你要用自己的能力走出这个家,而不是离家出走。”
她渐渐地止住了哭泣。
一个人抱着双腿,坐在床上,看着窗外,雪花正一大片一大片地落下。
又下雪了。
小树林里。
“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怕雷声了,甚至一切太过吵闹的声音。”他说。
他还记得除夕那天晚上,她问他的问题。那晚其实他听到了,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也许今晚不是时候,他那时候想。于是就找了个话题岔开了。
“所以,你也知道我为什么大过年的都不回家了。”她并没有哭,而是很坚强地看着他说。
“也许我不该问,你后来跟你妈妈联系上了么?”他试探性地问道。
“嗯,联系上了。”她很干脆地答道。
听了张妈的话以后,女孩下定决心要为自己打算,要离开这个家。
女孩原来的成绩并不差,只是父母争吵不休的那几年,她的成绩下滑的严重。如今,她终于鼓足勇气,好好学习,将来离开这个家。
两年后,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开始了寄宿生活,终于她可以离开那个家。
男人为女孩办了一张卡,每月会打给她足够多的生活费。虽然她不想花他的钱,但转念一想,她是他的女儿,就该花他的钱,把妈妈那份儿也花掉。
“我每月的生活费不够用。”一次与男人的电话里,她这么说。
男人答应以后每月给她的零花钱翻倍。
某一天,她正在上课,班主任站在班级门口。
“颜晓,你出来一下。”班主任对着她座位的方向喊道。
“有一位40岁上下的女人找你,在我办公室,我不认识。。。”班主任话还没说完,她就奔着办公室的方向跑去。
“妈”推开门的瞬间,她大喊了一声。
两年没见,“妈妈”这两个字在她的心里被默念了何止千万遍?
“辰辰。”那个女人转身喊道。
“小姨,怎么是你?我妈呢?”她急切地走到那个女人身边,拉着胳膊问。
“你妈她。。。”那个女人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开口。
“我妈到底怎么了,你说啊?”她带着哭腔,摇晃着那个女人的手臂。
“你妈她。。。在市医院。。。”那个女人哽咽着说了出来。
“我妈她怎么了?啊?”她无声地哭了。
“你妈去年被查出得了乳腺癌,晚期。”那个女人擦了擦眼泪说。
这时候班主任也赶到了。
“李老师,我想请一段时间假。”她哭着对班主任说。
“好,你去吧。不要太伤心了,一切都会好的。”班主任拍拍她的肩膀,想要给她一点力量。
“就是那一年,我妈离开了,永远地。”她哭了,没有任何声响,任眼泪流下。
他不敢发出任何声响,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也许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他默默地递过去一张面巾纸。
有好几次,他试图坐的离她近一点儿,就像除夕那晚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他不能看到她伤心难过,他总想着离她近一点儿,也许这样她会好过一点,他心里这么想。
“哈,是不是觉得后悔做我的树洞了?”她接受了他递过去的面巾纸,擦了下眼睛,勉强露出了笑容。
“没有,突然觉得,你很不容易,从小经历那么多苦难。虽然,我来自农村,但至少是穷开心。”他有点同情此时的她。
“许多事,当你经历之后,就会发现,并没有自己当初想的那么苦,那么难。”她坦然地说。
“那你与你爸。。。”他再一次试探性地问。
他想借这个机会,让她把所有的心事都吐露出来,这样也许就会好些。
“血浓于水,再怎么说我也是他亲生女儿,虽然基本没有交流过,但我感谢他这么多年对我的抚养,尤其是对我经济上的不控制。”她显然已经放下了心中的怨恨。
“你能这么想就好了。不管怎么说,每个人有自己的宿命。命运面前,我们唯有好好活着,才是对生活最好的报答。”他说。
“嗯,今天把这些话说出来,好多了。谢谢你。”她露出了真正的笑容,那是久违的轻松。
“不用客气,我这个树洞,有自我净化能力,任你有再多的烦恼都放得下”他试着开了一句玩笑。
“那我以后不开心了,还找你啊。”她站起来拍拍身上的雪。
他觉得她已经将心中最沉重包袱丢了出来。
“又下雪了,我们回去吧,收拾一下,明天该开学了。”他说。
“嗯,走吧。”她起身抖落身上的雪。
年关将至,小城的广场上聚集了许多人。
有跳广场舞的大妈,有学溜冰的孩子,有摆摊的小贩。
但依然无法掩盖小城的脏乱和冬日的萧条。
一家坐落于广场西北角的名叫“好久不见”的咖啡屋里,正放着陈奕迅的《好久不见》,音乐缠绵多情,让任何一个有过感情经历的人都会不由得放慢脚步,细细聆听,伴随着音乐的节拍,回忆自己青葱年少时的那些纯纯的恋情。
这儿的老板,是他的初中同学,准确地说,是初三的同学。他的这位同学当年在班里算的是美男子,身边时常围绕着一大堆女孩子,就是成绩太差。
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找一个私立的高中随便读了一年,觉得没意思,就到社会上去了。
他的这位同学虽然成绩差,但似乎很早就表现出了做生意的天赋。一开始是在广场的东南角开了一家理发店,后来熟人太多,都不好意思收钱,开了不到两年就关门大吉。接着就出门打了几年工,挣了些本钱,然后又一个回马枪杀回了小城广场,开起了咖啡馆,至今也有五六年了,生意还不错,经常光顾的多是上班一族,年龄集中在80后这个群体。
“三年没见了吧?”他先开了口。
“有那么久么?”她有点不敢相信。
“嗯,三年零一个月又九天。”他说。
“没想到你记得这么清楚。”她有点惊讶。
“因为上一次的日期好记。”他解释着,像是掩饰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有。
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四中门口。
那是他们最后的告别。
校门口。
“一路顺风!”她拉这行李箱,坐上公车站去车站的时候,他大声喊道。
“你也是啊!”她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向站在校门口的他挥舞着手臂。
时光悠悠,一晃四年,他们毕业了。
大学毕业后,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小城的一家事业单位。
也许,这辈子,都不会离开这座小城了。他心里想着。
毕业前夕,五个人终于又聚在了一起。平时,因为在不同的院系,他们的上课时间不一,很难五个人聚在一起。掐指算下来,大学四年,他们在一起聚了无数次,但几乎每次人都不齐。
“钟琪,读了四年书,你就这么又回去了?”张浩有点搞不懂,读大学不就是为了鲤鱼跃龙门,驻扎在大城市进入到上流社会么?
“颜晓,你准备进教育系统,还是到社会上找工作?”崔明问道。
“还不知道,很迷茫。”颜晓说。
“亮子,看不出来,真是人如其名,你的前途一片明亮啊”张浩拍着秦亮的肩膀羡慕道。
秦亮因为自己写了许多歌曲,且在学校时开过小型的个人演唱会,加上个人的外形也不错,塑造性很强,在大四的时候就被一家唱片公司相中,提前签了约,据说薪酬很丰厚。
“那是人家努力得来的,哪像你们两位,吃喝不愁,工作也不愁,一对富二代。”颜晓帮着秦亮说话。
“富二代怎么了?我爸那也是靠着自己的本事才有的今天。”崔明不满颜晓的仇富心理。
“没说你爸,那是富一代,大多数靠的确实都是真本领,白手起家。我说的是你,富二代。你凭什么一出生就什么都有?”颜晓反击道。
“所以,所谓的公平根本就是扯淡。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身不由己啊,难不成你要我们去要饭?”张浩与崔明这两个富二代“沆瀣一气”。不过对朋友还算义气,四年里没少花钱。隔三差五的攒饭局,很少让他和秦亮掏钱。
“谢谢大学四年,你们给与我的帮助。”秦亮很认真地说。
“钟琪,你真的打算就在小城一辈子么?你甘心么?”颜晓问他。
“跟你一样,我也不知道,很迷茫。”他双手抱头,捋了下头发。
大学四年过得很快,他不想毕业,他不知道社会会给予他什么,他又能做什么,总觉得自己还小,可是转眼却要一个人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他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鲜花和掌声,还是泥泞和坎坷。
“来,我们一起喊出我们的口号。”颜晓看出气氛有点不对,提议道。
“苟富贵,勿相忘。不辉煌,不还乡。干杯。。。”五个人一起喊着。
终于上班了。
工作的地方离母校很近,可以常去看看。他这样想着。
但是他错了。
社会的复杂不是他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子所能预料到的。
顶头上司是个娘娘腔,整天跟女同事“姐妹姐妹”的称呼,让他觉得恶心。
事业单位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不是说中国98%的精英都在政府部门么?他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他才从同事小陈那里打听到一点情报。
“你们老大是我们副局长他小姨子,呸,小舅子。”小陈煞有介事地说。
“哦,原来这样啊。怪不得那么娘炮。”他一脸鄙夷。
“小钟,你过来一下。”第二天一上班,他就被娘炮上司叫进了办公室。
“我听说,有人不好好工作,到处乱打听,还四处非议领导,有这事儿吗?”娘炮上司双腿跷在办公桌上,拿着指甲剪修着指甲,头也不抬地阴阳怪气地说。
“肖科长,没有的事儿。”他突然意识到一场就要到来的暴风雨。
“你也不看看你几斤几两,以为考进来的就了不起了,你有什么资格背后议论领导?”突然,娘炮上司一个闪电似的动作站立起来,拿起桌上的文件摔向他。
他没有躲避。
不一会儿,他觉得娘炮上司发完了火,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走廊里碰到小陈。
“至于吗?”他对着小陈大吼了一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第一次,他体会到了人情冷暖。
工作不到一个月,他就想到了辞职。
“那一次,你为什么要辞职?”她一直都想知道答案。
“不为什么,就觉得自己努力换来的东西不值得,不如放弃。”他淡然地说。
“可是。。。”她还想说什么,被他打断了。
“有些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紧攥着不放,最后痛苦的是自己。”他略带禅意地说。
“你明明知道我去了四中。。。”她很平静地说。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换取我应得的生活,让我可以毫无自卑地与你坐在一起聊天,与崔明、张浩他们称兄道弟。”他看着墙上贴着五颜六色的便签纸说道。
“那你实现了么?”她问。
“实现了。”他说。
“老钟,我出去会儿,有事就找小幽哈。”他的老板同学牛小猛手里拿着车钥匙,跟他打了招呼就出去了。
他点头回应。
小幽也是他初三的同学,当年他们三人关系很好。他看出了小猛对小幽的意思,就从中穿针引线,一来二去的,就把两个人说到一起了。
“哥,不为别的,就这一件事,我感激你一辈子。”牛小猛和许小幽结婚的时候,这么对他说。
“你还欠我四百块钱呢。”他对牛小猛说。
那是读高中的时候,牛小猛花光了他所有的生活费,许小幽生日的时候他头大了,没钱了。牛小猛那时候还在小城另外一所普通的高中混日子,最后想到了他,就以身犯险,夜里翻过四中的墙头找到他,从他这里那走了四百块钱。
“不还了,这样你才能一辈子记着我。”牛小猛说。
“那你借给我八百,我保证下辈子都记着你。”他说。
他只是玩笑,其实他去过牛小猛的咖啡屋不止一次,每一次牛小猛抵死都不收钱,而每一次的咖啡又都是现磨的,牛小猛私家珍藏的。
“我并不知道你去了四中。”他说。
“可是最终你还是知道了。”她说。
“那时候,我已经辞职了。”他说。
“你要是辞职,永远都不要回家。”电话那头下了最后通牒。这是他父亲的语气。
对于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也许考进体制,用他父亲的话说是,祖坟冒了青烟。
农村人对“官”“政府”这样的字眼儿天然有一种神一般的崇拜,哪怕再小的官,在老百姓眼里,那都是个官,是权力的象征。哪怕你在里面整天除了烧水抹桌子跑腿没别的事儿做。那走出去也是一个官,谁在你面前都得恭恭敬敬的。
由此,也可以想见,他那要面子的父亲会发多大的火了。
“我又不是找不到工作,我。。。”还没说完,那边就挂了电话。
他再次迷茫了。
虽然考进去不容易,笔试,面试,复试,一轮轮,不仅仅要靠自己的能力,还要靠运气,不知道每一年有多少人可以只手遮天,背后操纵着这一切,还好他没有威胁到任何人的利益。
但他不想读了十几年书,毕业了只是一个跑腿的,烧水的,打扫卫生的,对人唯唯诺诺,还要学会逢迎拍马,他真的做不到。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千百年来的洗脑式的教育,坑害了多少可以有大成就的文人啊,他心里感叹着。
一个周末,他准备去母校找高中时的英语老师聊聊他的心事。
高中的时候,他的英语成绩因为初中两年的荒废,每次月考都不理想。
英语老师是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姐姐,比他大不了几岁。但对他一直很照顾。
这么多年没联系,不知道她还在不在?他心里想着,超学校走去。
“哎哎,那位同学,你哪班的?”没想到被门卫拦住。
“是这样的,我是四中毕业的,回来看看母校。我原来是文二班的。”他解释着。
“这样,那进去吧。”门卫很好说话。
他记得当年读四中的时候,是全封闭的那种,平时上课根本就不允许随便出入,只有周六下午上完课,才可以出去,然后到周日晚上又开始封闭校门。他在这监狱般的学校度过了四年时光。
那时候想出去,必须要得到一个人的亲笔签字,就是班主任。为了方便出入,经过几次的摸索,他成功地模仿了班主任的笔迹,不少同学都找他签过字,他签字的时候,仿佛自己就是班主任,那种主宰一切的感觉,在他之后的生活中再没出现过,即便到了今天,他坐上了部门主管的位子,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签字授权。相反,他觉得自己反而无法给自己的命运签字授权了。
没有找到高中老师,相反,他却碰到了一位故人。
“老马,你怎么在这里?”往回走的路上,一抬头撞见了他高中时的好哥们。
“我在这里教书啊。你什么情况?”老马显然也没想到他会出现在这里。
他们大学时联系的很少,只是每年寒假一聚的习惯仍然保持着,毕业时,大家各自忙,找到工作,换了手机也没来得及互相告知,就断了联系。但这都没关系,老马、老葛家他都去过,联系不上,可以直接去家里找。老郭家因为有点远,且路不好,他没有去过。
“我在这里工作啊。”他简单地说了自己考进事业单位的经历。
“你小子可以啊。”老马羡慕地拍着他的肩膀说。
“其实没有什么意思,我准备辞职呢。”找不到高中老师,碰到好哥们,他准备将心事说出来。
“辞职?你没事吧?你比我晚一年,应该刚工作没有多久吧?而且是事业单位,铁饭碗啊。”老马有点不敢相信。
“事业单位不好辞职,我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的。”他并觉得不辞职就能在那里面全身而退,养老送终,也许没能退休呢,就被那个娘炮上司玩死了。
“好不容易见到,走,咱们去喝点儿。”老马建议道。其实老马的酒量很浅,他唯一喝酒的时候就是几个人每年一聚的时候,其他场合他几乎不喝酒。
“好端端的,为什么辞职?”老马喝了一口啤酒,边吃边抬眼问他。
老马瘦高个,近视,处女座,没有洁癖,但爱钻牛角尖,这样的男生一般都很难相处。他一直搞不懂,他跟老马这种性格的人是怎么成为哥们的。
“我的上司是一位娘跑。。。”他把进单位一个月来的所有不满都吐了出来。
“老钟,这就是社会。你以为还是在学校,想怎样就怎样啊?”老马感概地说完,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如果社会真的是这样,那我还回学校接着读书去。”他执拗地说。
“但人终究要走向社会,你要成家立业,你不可能脱离社会。就算你当了和尚,你还是要一日三餐,没有钱,哪来的一日三餐?”老马比他早毕业一年,对于社会,看得比他开。
“当和尚就不用工作,每天都有很多人给香火钱。”他说。
“可是你要念经吧?你要听主持的吧?你要打扫庭院吧?你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还是离不开社会。”老马分析道。
他不说话了。
“现在的社会不是以前,你还能找到一块净土,比如去西藏,云南。现在你不努力,你就永远会郁郁不得志,会觉得社会对你不公,社会太肮脏了。有时候,我们看到社会的阴暗,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不是逃避、躲开,而是学会去接受一些东西,接受不了,我们就闭上眼,黑暗不会持续太久。”老马果然没有辱没他的身份,他现在是一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
听完老马的话,他心里好受了些,端起杯子跟老马碰了一下,一口干了。
可是后来,他还是辞了职。
隔着玻璃窗,就能看到一水之隔的学校。
夕阳缓缓地落下。
有一家三口在河边的小路上三步,女人推着婴儿车,男人在后面闲庭信步。
他看到的是一家三口的剪影。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都已经开学一周了。”颜晓喝了一口咖啡说道。
“是啊。”他附和着。
“最近好多课,我们一周有将近40节课,几乎每天都是满的,周末还有选修课。”颜晓抱怨道。
“我们也是,感觉不是在读大学,是在读高中。”他说。
“虽然这样,但《穆斯林的葬礼》我还是读完了,好看。”颜晓欢快地说。
“就是太悲情了。”他补充道。
“嗯。凄美。”颜晓说完看着窗外的夕阳。
“最近也没见崔明他们,估计也是够呛。”他说。
“是啊,大一课程一般都比较多。加上选修课,跟高中没区别。如果说有区别,就是自由了许多。家长不再约束,老师也不再管我们,终于可以放开了。”颜晓说。
他突然不想时间过得那么快,他总是觉得那些欢愉的时光过得太快。认识面前这个清秀的女孩,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儿,事实上,却已经半年了。
“这种生活蛮充实的,我挺喜欢。”他说。
“明天老师带我们去一所小学见习,你有没有空?”她说。
“见习?这才大一啊。”他说。
“就是去感受下当老师的感觉嘛,我也不清楚,你明天没课的话一起来玩啊。”她说。
“虽然没课,但这是你们的专业课,我不好去吧?”他说。
“没真让你去听课,你在外面等我,我们上午就结束了,下午没课,你陪我去写生。”她说。
“啊?你还会画画?”
“当然。我还会弹琴呢。都是小时候被逼着学的。”她欢快地说。
“有时候挺羡慕你的,小时候受过那么好的教育。我就没有,什么都不会。”他说。
他有点自卑,有点沮丧,虽然此时此刻,他们对坐在一起,在同一所大学念书,但也许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那么优秀,他那么落伍。
“你现在不也会音乐嘛,我看寒假你跟秦亮学习吉他,进步很快啊,而且你成绩也很好。”她说。
“其实我读高中时,就偏爱艺术。那时候文理分班,我想选择美术或者音乐的,但你也知道,我来自小地方,父母都比较传统,他们不懂什么是艺术,觉得那是没用的,所以,我选择了文科。”他有点无奈地说。
对于没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自己的人生,他有点遗憾,但能有什么办法呢?那时候,他年纪尚轻,父母替他选了一条路,无论喜欢与否,他只能走下去。
“人生处处都充满了选择,有时候,一念之差,就会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我何尝不是。”她突然也陷入了沉思。
他还记得那是寒假开学的前一天,准确地说那天是元宵节。
崔明、张浩一大早就张罗着聚餐的事儿。
那个寒假,五个人几乎天天泡在一起,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秦亮也开朗了许多。
他与她的关系越来越好,好到几乎没有边界,但他清楚地知道守护着边界,时刻提醒自己。
一大早,她跑到他们宿舍喊他。崔明、张浩出去了,秦亮在写歌。
“你不是说过要做我的树洞么?”她认真地说。
“嗯。”他回应着。
“那我要你今天变成树洞。”她说。
“好。”他说。
两个人去了秦亮常去的那片小树林。
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蹲在小树林里哭。伤心地哭。
“孩子,怎么了?是不是迷路了?你妈妈呢?”一位路过的好心奶奶走上前去问。
小女孩没有抬头,哭的更厉害了。
不一会儿,聚集了更多的人,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不会是被拐卖的孩子吧?”有人说。
“看这小姑娘穿的很干净,模样也好,像是富裕人家的孩子。”有人说。
“我看这孩子八成是得了什么绝症,被狠心的父母抛弃在这。”又有人说。
“有好心人帮忙打个电话报警吧。”刚才那位好心奶奶对着围拢上来的众人说。
“警察同志,我要报警,我女儿找不到了。”一位30岁上下的女人正泣不成声地打着电话。
电话打完,她瘫坐在沙发上,眼睛已经哭肿,妆也花了。
女儿找不到了,她也不活了,她绝望地想。
就在一天之前,她与丈夫再次发生争吵,就女儿抚养权问题发生严重分歧,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根本就没注意女儿什么时候跑了出去。
她与丈夫结婚十年。有过幸福,但更多的是不幸。两个人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她放弃大好前途一心跟随他。
他并没有让她失望,十年时间,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事业,算的上是一位成功人士。但家庭问题在女儿出生后开始出现裂缝。
她开始责怪他冷落她们母女,眼里只有事业。
他开始埋怨她不够体谅他的辛苦和不易,两个人从一开始的幸福相依到后来的争吵不休。
难道真的有七年之痒?她心里想。两个人从大学认识到女儿出生,正好是七年的时间。
男人忙于事业,每天很晚才回家。有时是醉醺醺的,有时带着一身女人的香味。看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她隐忍了一切。
小女孩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每一次听到父母的争吵总是一个人瑟缩在墙角,不停地哭。一开始男人和女人还会顾忌对孩子的影响,从一开始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到看到孩子哭泣就会停止争吵,演变到最后哪怕孩子哭的再凶,他们的争吵也不会罢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孩害怕争吵的声音,害怕雷声,害怕一切嘈杂和吵闹的声音。
女孩十二岁那年,男人终于与女人离了婚。
女孩由法院判给男人抚养。
女人在一个早上,女孩还没有醒来的早上,永远地离开了家门。
男人整日忙于事业,无暇照顾女孩,只是每月会给女孩足够多的零花钱,多到她花不完。
也许这是对她的一点补偿。男人以为用钱可以换来女孩的一声“爸”,但女孩从记事起,就再也没有喊过他一声“爸”。
知道妈妈离开后,女孩哭了很久,那一天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直到佣人张妈敲门说了一句话。
“辰辰,你妈妈临走前让我告诉你一句话:如果你要离开这个家,现在不是时候,你要用自己的能力走出这个家,而不是离家出走。”
她渐渐地止住了哭泣。
一个人抱着双腿,坐在床上,看着窗外,雪花正一大片一大片地落下。
又下雪了。
小树林里。
“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怕雷声了,甚至一切太过吵闹的声音。”他说。
他还记得除夕那天晚上,她问他的问题。那晚其实他听到了,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也许今晚不是时候,他那时候想。于是就找了个话题岔开了。
“所以,你也知道我为什么大过年的都不回家了。”她并没有哭,而是很坚强地看着他说。
“也许我不该问,你后来跟你妈妈联系上了么?”他试探性地问道。
“嗯,联系上了。”她很干脆地答道。
听了张妈的话以后,女孩下定决心要为自己打算,要离开这个家。
女孩原来的成绩并不差,只是父母争吵不休的那几年,她的成绩下滑的严重。如今,她终于鼓足勇气,好好学习,将来离开这个家。
两年后,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开始了寄宿生活,终于她可以离开那个家。
男人为女孩办了一张卡,每月会打给她足够多的生活费。虽然她不想花他的钱,但转念一想,她是他的女儿,就该花他的钱,把妈妈那份儿也花掉。
“我每月的生活费不够用。”一次与男人的电话里,她这么说。
男人答应以后每月给她的零花钱翻倍。
某一天,她正在上课,班主任站在班级门口。
“颜晓,你出来一下。”班主任对着她座位的方向喊道。
“有一位40岁上下的女人找你,在我办公室,我不认识。。。”班主任话还没说完,她就奔着办公室的方向跑去。
“妈”推开门的瞬间,她大喊了一声。
两年没见,“妈妈”这两个字在她的心里被默念了何止千万遍?
“辰辰。”那个女人转身喊道。
“小姨,怎么是你?我妈呢?”她急切地走到那个女人身边,拉着胳膊问。
“你妈她。。。”那个女人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开口。
“我妈到底怎么了,你说啊?”她带着哭腔,摇晃着那个女人的手臂。
“你妈她。。。在市医院。。。”那个女人哽咽着说了出来。
“我妈她怎么了?啊?”她无声地哭了。
“你妈去年被查出得了乳腺癌,晚期。”那个女人擦了擦眼泪说。
这时候班主任也赶到了。
“李老师,我想请一段时间假。”她哭着对班主任说。
“好,你去吧。不要太伤心了,一切都会好的。”班主任拍拍她的肩膀,想要给她一点力量。
“就是那一年,我妈离开了,永远地。”她哭了,没有任何声响,任眼泪流下。
他不敢发出任何声响,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也许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他默默地递过去一张面巾纸。
有好几次,他试图坐的离她近一点儿,就像除夕那晚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他不能看到她伤心难过,他总想着离她近一点儿,也许这样她会好过一点,他心里这么想。
“哈,是不是觉得后悔做我的树洞了?”她接受了他递过去的面巾纸,擦了下眼睛,勉强露出了笑容。
“没有,突然觉得,你很不容易,从小经历那么多苦难。虽然,我来自农村,但至少是穷开心。”他有点同情此时的她。
“许多事,当你经历之后,就会发现,并没有自己当初想的那么苦,那么难。”她坦然地说。
“那你与你爸。。。”他再一次试探性地问。
他想借这个机会,让她把所有的心事都吐露出来,这样也许就会好些。
“血浓于水,再怎么说我也是他亲生女儿,虽然基本没有交流过,但我感谢他这么多年对我的抚养,尤其是对我经济上的不控制。”她显然已经放下了心中的怨恨。
“你能这么想就好了。不管怎么说,每个人有自己的宿命。命运面前,我们唯有好好活着,才是对生活最好的报答。”他说。
“嗯,今天把这些话说出来,好多了。谢谢你。”她露出了真正的笑容,那是久违的轻松。
“不用客气,我这个树洞,有自我净化能力,任你有再多的烦恼都放得下”他试着开了一句玩笑。
“那我以后不开心了,还找你啊。”她站起来拍拍身上的雪。
他觉得她已经将心中最沉重包袱丢了出来。
“又下雪了,我们回去吧,收拾一下,明天该开学了。”他说。
“嗯,走吧。”她起身抖落身上的雪。
年关将至,小城的广场上聚集了许多人。
有跳广场舞的大妈,有学溜冰的孩子,有摆摊的小贩。
但依然无法掩盖小城的脏乱和冬日的萧条。
一家坐落于广场西北角的名叫“好久不见”的咖啡屋里,正放着陈奕迅的《好久不见》,音乐缠绵多情,让任何一个有过感情经历的人都会不由得放慢脚步,细细聆听,伴随着音乐的节拍,回忆自己青葱年少时的那些纯纯的恋情。
这儿的老板,是他的初中同学,准确地说,是初三的同学。他的这位同学当年在班里算的是美男子,身边时常围绕着一大堆女孩子,就是成绩太差。
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找一个私立的高中随便读了一年,觉得没意思,就到社会上去了。
他的这位同学虽然成绩差,但似乎很早就表现出了做生意的天赋。一开始是在广场的东南角开了一家理发店,后来熟人太多,都不好意思收钱,开了不到两年就关门大吉。接着就出门打了几年工,挣了些本钱,然后又一个回马枪杀回了小城广场,开起了咖啡馆,至今也有五六年了,生意还不错,经常光顾的多是上班一族,年龄集中在80后这个群体。
“三年没见了吧?”他先开了口。
“有那么久么?”她有点不敢相信。
“嗯,三年零一个月又九天。”他说。
“没想到你记得这么清楚。”她有点惊讶。
“因为上一次的日期好记。”他解释着,像是掩饰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有。
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四中门口。
那是他们最后的告别。
校门口。
“一路顺风!”她拉这行李箱,坐上公车站去车站的时候,他大声喊道。
“你也是啊!”她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向站在校门口的他挥舞着手臂。
时光悠悠,一晃四年,他们毕业了。
大学毕业后,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小城的一家事业单位。
也许,这辈子,都不会离开这座小城了。他心里想着。
毕业前夕,五个人终于又聚在了一起。平时,因为在不同的院系,他们的上课时间不一,很难五个人聚在一起。掐指算下来,大学四年,他们在一起聚了无数次,但几乎每次人都不齐。
“钟琪,读了四年书,你就这么又回去了?”张浩有点搞不懂,读大学不就是为了鲤鱼跃龙门,驻扎在大城市进入到上流社会么?
“颜晓,你准备进教育系统,还是到社会上找工作?”崔明问道。
“还不知道,很迷茫。”颜晓说。
“亮子,看不出来,真是人如其名,你的前途一片明亮啊”张浩拍着秦亮的肩膀羡慕道。
秦亮因为自己写了许多歌曲,且在学校时开过小型的个人演唱会,加上个人的外形也不错,塑造性很强,在大四的时候就被一家唱片公司相中,提前签了约,据说薪酬很丰厚。
“那是人家努力得来的,哪像你们两位,吃喝不愁,工作也不愁,一对富二代。”颜晓帮着秦亮说话。
“富二代怎么了?我爸那也是靠着自己的本事才有的今天。”崔明不满颜晓的仇富心理。
“没说你爸,那是富一代,大多数靠的确实都是真本领,白手起家。我说的是你,富二代。你凭什么一出生就什么都有?”颜晓反击道。
“所以,所谓的公平根本就是扯淡。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身不由己啊,难不成你要我们去要饭?”张浩与崔明这两个富二代“沆瀣一气”。不过对朋友还算义气,四年里没少花钱。隔三差五的攒饭局,很少让他和秦亮掏钱。
“谢谢大学四年,你们给与我的帮助。”秦亮很认真地说。
“钟琪,你真的打算就在小城一辈子么?你甘心么?”颜晓问他。
“跟你一样,我也不知道,很迷茫。”他双手抱头,捋了下头发。
大学四年过得很快,他不想毕业,他不知道社会会给予他什么,他又能做什么,总觉得自己还小,可是转眼却要一个人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他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鲜花和掌声,还是泥泞和坎坷。
“来,我们一起喊出我们的口号。”颜晓看出气氛有点不对,提议道。
“苟富贵,勿相忘。不辉煌,不还乡。干杯。。。”五个人一起喊着。
终于上班了。
工作的地方离母校很近,可以常去看看。他这样想着。
但是他错了。
社会的复杂不是他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子所能预料到的。
顶头上司是个娘娘腔,整天跟女同事“姐妹姐妹”的称呼,让他觉得恶心。
事业单位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不是说中国98%的精英都在政府部门么?他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他才从同事小陈那里打听到一点情报。
“你们老大是我们副局长他小姨子,呸,小舅子。”小陈煞有介事地说。
“哦,原来这样啊。怪不得那么娘炮。”他一脸鄙夷。
“小钟,你过来一下。”第二天一上班,他就被娘炮上司叫进了办公室。
“我听说,有人不好好工作,到处乱打听,还四处非议领导,有这事儿吗?”娘炮上司双腿跷在办公桌上,拿着指甲剪修着指甲,头也不抬地阴阳怪气地说。
“肖科长,没有的事儿。”他突然意识到一场就要到来的暴风雨。
“你也不看看你几斤几两,以为考进来的就了不起了,你有什么资格背后议论领导?”突然,娘炮上司一个闪电似的动作站立起来,拿起桌上的文件摔向他。
他没有躲避。
不一会儿,他觉得娘炮上司发完了火,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走廊里碰到小陈。
“至于吗?”他对着小陈大吼了一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第一次,他体会到了人情冷暖。
工作不到一个月,他就想到了辞职。
“那一次,你为什么要辞职?”她一直都想知道答案。
“不为什么,就觉得自己努力换来的东西不值得,不如放弃。”他淡然地说。
“可是。。。”她还想说什么,被他打断了。
“有些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紧攥着不放,最后痛苦的是自己。”他略带禅意地说。
“你明明知道我去了四中。。。”她很平静地说。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换取我应得的生活,让我可以毫无自卑地与你坐在一起聊天,与崔明、张浩他们称兄道弟。”他看着墙上贴着五颜六色的便签纸说道。
“那你实现了么?”她问。
“实现了。”他说。
“老钟,我出去会儿,有事就找小幽哈。”他的老板同学牛小猛手里拿着车钥匙,跟他打了招呼就出去了。
他点头回应。
小幽也是他初三的同学,当年他们三人关系很好。他看出了小猛对小幽的意思,就从中穿针引线,一来二去的,就把两个人说到一起了。
“哥,不为别的,就这一件事,我感激你一辈子。”牛小猛和许小幽结婚的时候,这么对他说。
“你还欠我四百块钱呢。”他对牛小猛说。
那是读高中的时候,牛小猛花光了他所有的生活费,许小幽生日的时候他头大了,没钱了。牛小猛那时候还在小城另外一所普通的高中混日子,最后想到了他,就以身犯险,夜里翻过四中的墙头找到他,从他这里那走了四百块钱。
“不还了,这样你才能一辈子记着我。”牛小猛说。
“那你借给我八百,我保证下辈子都记着你。”他说。
他只是玩笑,其实他去过牛小猛的咖啡屋不止一次,每一次牛小猛抵死都不收钱,而每一次的咖啡又都是现磨的,牛小猛私家珍藏的。
“我并不知道你去了四中。”他说。
“可是最终你还是知道了。”她说。
“那时候,我已经辞职了。”他说。
“你要是辞职,永远都不要回家。”电话那头下了最后通牒。这是他父亲的语气。
对于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也许考进体制,用他父亲的话说是,祖坟冒了青烟。
农村人对“官”“政府”这样的字眼儿天然有一种神一般的崇拜,哪怕再小的官,在老百姓眼里,那都是个官,是权力的象征。哪怕你在里面整天除了烧水抹桌子跑腿没别的事儿做。那走出去也是一个官,谁在你面前都得恭恭敬敬的。
由此,也可以想见,他那要面子的父亲会发多大的火了。
“我又不是找不到工作,我。。。”还没说完,那边就挂了电话。
他再次迷茫了。
虽然考进去不容易,笔试,面试,复试,一轮轮,不仅仅要靠自己的能力,还要靠运气,不知道每一年有多少人可以只手遮天,背后操纵着这一切,还好他没有威胁到任何人的利益。
但他不想读了十几年书,毕业了只是一个跑腿的,烧水的,打扫卫生的,对人唯唯诺诺,还要学会逢迎拍马,他真的做不到。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千百年来的洗脑式的教育,坑害了多少可以有大成就的文人啊,他心里感叹着。
一个周末,他准备去母校找高中时的英语老师聊聊他的心事。
高中的时候,他的英语成绩因为初中两年的荒废,每次月考都不理想。
英语老师是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姐姐,比他大不了几岁。但对他一直很照顾。
这么多年没联系,不知道她还在不在?他心里想着,超学校走去。
“哎哎,那位同学,你哪班的?”没想到被门卫拦住。
“是这样的,我是四中毕业的,回来看看母校。我原来是文二班的。”他解释着。
“这样,那进去吧。”门卫很好说话。
他记得当年读四中的时候,是全封闭的那种,平时上课根本就不允许随便出入,只有周六下午上完课,才可以出去,然后到周日晚上又开始封闭校门。他在这监狱般的学校度过了四年时光。
那时候想出去,必须要得到一个人的亲笔签字,就是班主任。为了方便出入,经过几次的摸索,他成功地模仿了班主任的笔迹,不少同学都找他签过字,他签字的时候,仿佛自己就是班主任,那种主宰一切的感觉,在他之后的生活中再没出现过,即便到了今天,他坐上了部门主管的位子,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签字授权。相反,他觉得自己反而无法给自己的命运签字授权了。
没有找到高中老师,相反,他却碰到了一位故人。
“老马,你怎么在这里?”往回走的路上,一抬头撞见了他高中时的好哥们。
“我在这里教书啊。你什么情况?”老马显然也没想到他会出现在这里。
他们大学时联系的很少,只是每年寒假一聚的习惯仍然保持着,毕业时,大家各自忙,找到工作,换了手机也没来得及互相告知,就断了联系。但这都没关系,老马、老葛家他都去过,联系不上,可以直接去家里找。老郭家因为有点远,且路不好,他没有去过。
“我在这里工作啊。”他简单地说了自己考进事业单位的经历。
“你小子可以啊。”老马羡慕地拍着他的肩膀说。
“其实没有什么意思,我准备辞职呢。”找不到高中老师,碰到好哥们,他准备将心事说出来。
“辞职?你没事吧?你比我晚一年,应该刚工作没有多久吧?而且是事业单位,铁饭碗啊。”老马有点不敢相信。
“事业单位不好辞职,我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的。”他并觉得不辞职就能在那里面全身而退,养老送终,也许没能退休呢,就被那个娘炮上司玩死了。
“好不容易见到,走,咱们去喝点儿。”老马建议道。其实老马的酒量很浅,他唯一喝酒的时候就是几个人每年一聚的时候,其他场合他几乎不喝酒。
“好端端的,为什么辞职?”老马喝了一口啤酒,边吃边抬眼问他。
老马瘦高个,近视,处女座,没有洁癖,但爱钻牛角尖,这样的男生一般都很难相处。他一直搞不懂,他跟老马这种性格的人是怎么成为哥们的。
“我的上司是一位娘跑。。。”他把进单位一个月来的所有不满都吐了出来。
“老钟,这就是社会。你以为还是在学校,想怎样就怎样啊?”老马感概地说完,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如果社会真的是这样,那我还回学校接着读书去。”他执拗地说。
“但人终究要走向社会,你要成家立业,你不可能脱离社会。就算你当了和尚,你还是要一日三餐,没有钱,哪来的一日三餐?”老马比他早毕业一年,对于社会,看得比他开。
“当和尚就不用工作,每天都有很多人给香火钱。”他说。
“可是你要念经吧?你要听主持的吧?你要打扫庭院吧?你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还是离不开社会。”老马分析道。
他不说话了。
“现在的社会不是以前,你还能找到一块净土,比如去西藏,云南。现在你不努力,你就永远会郁郁不得志,会觉得社会对你不公,社会太肮脏了。有时候,我们看到社会的阴暗,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不是逃避、躲开,而是学会去接受一些东西,接受不了,我们就闭上眼,黑暗不会持续太久。”老马果然没有辱没他的身份,他现在是一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
听完老马的话,他心里好受了些,端起杯子跟老马碰了一下,一口干了。
可是后来,他还是辞了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