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皇室又一個不在場證明
日本皇室又一個不在場證明
2015-03-01 01:07:36 聯合報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台中市)
日本天皇與皇室成員在公開記者會中,如開放提問,所有問題都事先由「當番」(值班)報社彙整篩選,並統一提問。因此,宮內廳也事先替天皇與皇室成員擬定回答內容。
最近一次有名脫稿演出,已是十一年前,發生在二○○四年的「雅子妃人格否定發言」,當事人剛好就是最近廣受矚目的德仁皇太子。那次騷動基本上是天皇家及宮內廳「內部」問題,公共性不強。但是,著名宗教學者山折哲雄仍認為,這是日本皇室同時作為「象徵家族」與「近代家族」平衡感的失墜。據此公開呼籲皇太子德仁退位,應將皇位繼承權「讓位」給他弟弟秋篠宮親王。並稱之為戰後天皇家的第三次「人間宣言」。(刊於月刊《新潮45》,二○一三年三月號)
另一方面,如果是具有高度公共性與外交性「歷史問題」,不會有任何日人認為,天皇或皇室成員「可以」自由發表「私人」談話。
但是,擺在眼前的是,從二○一五年明仁天皇的元旦發言,「在二戰結束七十周年之際,日本應該藉此機會好好學習以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為起點的那場戰爭的歷史,思考日本今後應有的走向。」
緊接著,本月廿三日,皇太子德仁在五十五歲的生日記者會中,強調戰後「和平憲法」的重要性,認為「在戰爭記憶逐漸淡去的今天,謙虛地回顧過去,向對戰爭沒有直接認識的下一代,正確傳遞悲慘經歷和日本走過的歷史道路,十分重要。」一連串的政治性「歷史」發言,事態顯然並不平常。
日本天皇或皇室對政治發言的分量向來極「輕」,但是在宗教或文化史上的地位極「重」。近代最有名的,是明治天皇反對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發動,但是,讀者們當然都知道那兩場戰爭日本都打了,而且都打贏了。
又如,去年九月日本宮內廳公開的《昭和天皇實錄》當中,昭和天皇一貫強調「戰爭開戰,非我之意」,還說「為了沒能阻止開戰,直到戰後都持續苦惱。」也就是說,雖然昭和天皇在各式公開場合與歷史紀錄中,持續主張自己反對二戰,也曾言明自己因為A級戰犯的合祀,而不再參拜靖國神社。但是,「那場」戰爭確實打了,打完了,只是打輸了而已。
顯然,意識到政治的暴走,為了日本以及天皇制的永續,日本皇室及其核心又在製造不在場證明了。猶太人就非常羡慕日本人,可以活在宗教性權威與政治性權力二元並存的「理想」世界裡面,從來不覺得矛盾,也不感到內在的衝突。
不理解天皇制的話,沒辦法正確地理解日本。十五年前,森喜朗因為「神國」發言而下台。不過,大部分日人不認為他說錯什麼,只是說出了不能說的話。
法國思想家布希亞也曾無厘頭地斷言,美國和日本是地球上的兩大神國。「美國,將來的權力將屬於那些沒有起源,沒有真實性,但卻知道如何充分利用這種狀況的人。日本,就某種程度而言,它已經比美國更擅長此道」。
布希亞要說的是,美國人和日本人不需要歷史,不需要過去;同時沒有認同問題,擅長於從歷史「逃脫」。但是,需要「神」的象徵性統合。
2015-03-01 01:07:36 聯合報 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台中市)
日本天皇與皇室成員在公開記者會中,如開放提問,所有問題都事先由「當番」(值班)報社彙整篩選,並統一提問。因此,宮內廳也事先替天皇與皇室成員擬定回答內容。
最近一次有名脫稿演出,已是十一年前,發生在二○○四年的「雅子妃人格否定發言」,當事人剛好就是最近廣受矚目的德仁皇太子。那次騷動基本上是天皇家及宮內廳「內部」問題,公共性不強。但是,著名宗教學者山折哲雄仍認為,這是日本皇室同時作為「象徵家族」與「近代家族」平衡感的失墜。據此公開呼籲皇太子德仁退位,應將皇位繼承權「讓位」給他弟弟秋篠宮親王。並稱之為戰後天皇家的第三次「人間宣言」。(刊於月刊《新潮45》,二○一三年三月號)
另一方面,如果是具有高度公共性與外交性「歷史問題」,不會有任何日人認為,天皇或皇室成員「可以」自由發表「私人」談話。
但是,擺在眼前的是,從二○一五年明仁天皇的元旦發言,「在二戰結束七十周年之際,日本應該藉此機會好好學習以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為起點的那場戰爭的歷史,思考日本今後應有的走向。」
緊接著,本月廿三日,皇太子德仁在五十五歲的生日記者會中,強調戰後「和平憲法」的重要性,認為「在戰爭記憶逐漸淡去的今天,謙虛地回顧過去,向對戰爭沒有直接認識的下一代,正確傳遞悲慘經歷和日本走過的歷史道路,十分重要。」一連串的政治性「歷史」發言,事態顯然並不平常。
日本天皇或皇室對政治發言的分量向來極「輕」,但是在宗教或文化史上的地位極「重」。近代最有名的,是明治天皇反對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發動,但是,讀者們當然都知道那兩場戰爭日本都打了,而且都打贏了。
又如,去年九月日本宮內廳公開的《昭和天皇實錄》當中,昭和天皇一貫強調「戰爭開戰,非我之意」,還說「為了沒能阻止開戰,直到戰後都持續苦惱。」也就是說,雖然昭和天皇在各式公開場合與歷史紀錄中,持續主張自己反對二戰,也曾言明自己因為A級戰犯的合祀,而不再參拜靖國神社。但是,「那場」戰爭確實打了,打完了,只是打輸了而已。
顯然,意識到政治的暴走,為了日本以及天皇制的永續,日本皇室及其核心又在製造不在場證明了。猶太人就非常羡慕日本人,可以活在宗教性權威與政治性權力二元並存的「理想」世界裡面,從來不覺得矛盾,也不感到內在的衝突。
不理解天皇制的話,沒辦法正確地理解日本。十五年前,森喜朗因為「神國」發言而下台。不過,大部分日人不認為他說錯什麼,只是說出了不能說的話。
法國思想家布希亞也曾無厘頭地斷言,美國和日本是地球上的兩大神國。「美國,將來的權力將屬於那些沒有起源,沒有真實性,但卻知道如何充分利用這種狀況的人。日本,就某種程度而言,它已經比美國更擅長此道」。
布希亞要說的是,美國人和日本人不需要歷史,不需要過去;同時沒有認同問題,擅長於從歷史「逃脫」。但是,需要「神」的象徵性統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