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亲戚
俺老家,豫西那边儿,大年初二、初三是要提着篮儿串亲戚的。长大后,不常在家过年,可每每到了年关,总有些东西会时常想起,他们说这叫乡愁。
在俺家,初二这天全家要随母亲回她娘家,串亲戚的。
一大早起来,母亲就在上屋忙活,水泥地上摆着三个竹编的小提头篮儿,漆成枣红色,很新。 只见母亲先从大簸箕里拿出雪白的蒸馍,一个个错着摆开,放在提头篮儿里打底。每个篮儿里要放九个馍,母亲一边往提头篮儿里塞一边说: 放单不放双,过年这样图个吉利。
有时,还会放一些苹果,搭配着蒸馍一起放。见过新婚的人家还要放一小把粉丝,用红纸裹着压在提篮儿里,至于原因,我已记不得了。
再上面一层放糊器疙瘩,这个东西呀!比油条宽些,像是加长的油饼,略宽厚。通常年二十六,母亲就做好了的,和蒸馍一样,乡下人,家家户户都是早早备下的。一来是家人过年这几天的吃食,二来就为了这串亲戚装篮儿用。
在我家,每年都要炸一大篮儿,百十块儿的糊器疙瘩满满地预备着。糊器疙瘩也是放单不放双的,大约莫放七块提头篮儿就快满了。
再往上一层多半是要放礼肉的,礼肉是整条的猪肋骨肉,每家贫富不同,斤两也不同。
小提头篮儿最上头贴封纸,通常是拿写春联剩下的红纸裁好了,盖在上面。这样子,满满一提篮的拜年礼,就算备齐了,沉甸甸的。
通常,母亲还会特意去村口剪一些柏树枝回来,平插在提头篮儿上,这样,墨绿色的柏树枝条压着红纸,即好看又喜庆。
吃过早饭,母亲收拾齐整,父亲就骑着三轮车带着俺一家子出门儿串亲戚了。坐在车上,看着路上大大小小的车辆,来来往往的,非常热闹。
那年月,没车子的人家,男人们会用扁担一头挑着一个提头篮儿,这一手扶着肩膀上的扁担,另一手还拉扯着孩子,孩子倒是一脸的高兴劲儿,想必是等着收压岁钱嘞!女人们则裹着漂亮的纱巾或抱着穿了新衣服的孩子,或挎着提头篮儿,跟在后头,不紧不慢地走着,满脸的幸福。
……
这些年来,眼看着乡里人串亲戚,从挑扁担到家家有了摩托车,再到三轮车,小轿车,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了,出行也方便了。但是,小提头篮儿却是不多见了。
乡里人图方便,走亲访友再也不提篮儿啦,买上一箱牛奶,一盒点心或者一箱方便面,就算都有了。
想来,这样的拜年,确实省事。可我总觉得,少了那份沉甸甸、塞得满满一提篮儿的心意,年味似乎也就变得淡了。
唉!还是那时候过年,更有意思些。
在俺家,初二这天全家要随母亲回她娘家,串亲戚的。
一大早起来,母亲就在上屋忙活,水泥地上摆着三个竹编的小提头篮儿,漆成枣红色,很新。 只见母亲先从大簸箕里拿出雪白的蒸馍,一个个错着摆开,放在提头篮儿里打底。每个篮儿里要放九个馍,母亲一边往提头篮儿里塞一边说: 放单不放双,过年这样图个吉利。
有时,还会放一些苹果,搭配着蒸馍一起放。见过新婚的人家还要放一小把粉丝,用红纸裹着压在提篮儿里,至于原因,我已记不得了。
再上面一层放糊器疙瘩,这个东西呀!比油条宽些,像是加长的油饼,略宽厚。通常年二十六,母亲就做好了的,和蒸馍一样,乡下人,家家户户都是早早备下的。一来是家人过年这几天的吃食,二来就为了这串亲戚装篮儿用。
在我家,每年都要炸一大篮儿,百十块儿的糊器疙瘩满满地预备着。糊器疙瘩也是放单不放双的,大约莫放七块提头篮儿就快满了。
再往上一层多半是要放礼肉的,礼肉是整条的猪肋骨肉,每家贫富不同,斤两也不同。
小提头篮儿最上头贴封纸,通常是拿写春联剩下的红纸裁好了,盖在上面。这样子,满满一提篮的拜年礼,就算备齐了,沉甸甸的。
通常,母亲还会特意去村口剪一些柏树枝回来,平插在提头篮儿上,这样,墨绿色的柏树枝条压着红纸,即好看又喜庆。
吃过早饭,母亲收拾齐整,父亲就骑着三轮车带着俺一家子出门儿串亲戚了。坐在车上,看着路上大大小小的车辆,来来往往的,非常热闹。
那年月,没车子的人家,男人们会用扁担一头挑着一个提头篮儿,这一手扶着肩膀上的扁担,另一手还拉扯着孩子,孩子倒是一脸的高兴劲儿,想必是等着收压岁钱嘞!女人们则裹着漂亮的纱巾或抱着穿了新衣服的孩子,或挎着提头篮儿,跟在后头,不紧不慢地走着,满脸的幸福。
……
这些年来,眼看着乡里人串亲戚,从挑扁担到家家有了摩托车,再到三轮车,小轿车,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了,出行也方便了。但是,小提头篮儿却是不多见了。
乡里人图方便,走亲访友再也不提篮儿啦,买上一箱牛奶,一盒点心或者一箱方便面,就算都有了。
想来,这样的拜年,确实省事。可我总觉得,少了那份沉甸甸、塞得满满一提篮儿的心意,年味似乎也就变得淡了。
唉!还是那时候过年,更有意思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