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思考是一种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一种能力。人类,作为万物的灵长,自然赋予了我们一种独特的能力,让我们学会思考,并且在人类的演变过程中发明了文字,记录下古人思考的内容。这也让哲学精髓得以传承。
“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是“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哲学的定义有很多,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我自己的观点看来哲学就是培养我们更好思考的一种科学,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周遭的事物。古文中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人情“也是我们思考的对象。
不管是在哲学史上,还是自然科学史上,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在哲学启蒙读物《苏菲的世界》中可爱的少女苏菲也遇到了同样的哲学问题。从生物学上理解,人是由水和皮肤、器官等组成的有机体。但从哲学层面思考并不是这么简单。人是什么?人是社会性的高级动物,每个体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哲学课上,老师曾说”人是追求真、善、美的“。在我看来,人是寻求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这又引出了另一个话题,”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在毕淑敏女士的文章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点醒了曾经无比困惑的我,”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要去赋予它一个意义“。的确,当你呱呱坠地的时候,这个世界并没有向你提出任何的要求,之后生活中的要求是你生活的环境赋予你的。你完全可以自己去找寻生命中属于你的生命意义。
在找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你会慢慢思考你之前从未想过的问题。有时候你会陷入沼泽,难以自拔,感觉你的前方有的不是路,而是冷冰冰的铁壁;有时候你会在书籍之中读到共鸣之处,说不定还能找到使你困惑问题的答案,然后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有时候你会难受,很难受很难受,感觉自己快走不下去了,可是走着走着,又还在前行着……这就是我理解的人,社会的产物、矛盾的集合体、情感的拥有者和受害者。人生的过程就是理解哲学的过程,人生嘛,就是人一出生,人一出生注定是要走进坟墓的,死亡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无数的哲学问题,老师曾说当你双鬓斑白,自然都有属于自己的处世哲学。所以人生就是最好的哲学课堂,人遇事,便会学着去做,去处理,在这过程中就会思考,权衡利弊,慢慢地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处世哲学。
人生往往会遇到快走不下去的时候。我高中有一个同学,高一成绩优异,可是高二的时候却因为一些心理原因感觉生活没有意义,他开始阅读一些哲学书籍,想从哲学中获取他想要的答案,结果却深陷其中,反而无法自拔,因为一些哲学概念把自己绕进去了。开篇曾说,我认为哲学是培养我们更好思考的一种科学,但如果这种科学你没能很好地利用它,反而阻碍了你的发展,那么你不如舍弃书本中的哲学概念。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之中。马哲中有一个观点,我十分赞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一切都走不通的时候,不如跳出”束缚“,开始去做,做着做着说不定你便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再来思考,一切也许又是另外一番景色。
不知道在哪篇文章中看到另外一个观点,一个人遇到的困境都是相似的,你第一次遇到的瓶颈,有可能下次遇到的便是那个瓶颈的翻版,所以研究历史是有价值的。研究历史是为了现世的人能更好地生活,而并不是为了研究历史而研究历史,历史是现世的人理解的过去,但这是不是过去的事实,这是我们无法得知的。我们只能尽可能通过我们所掌握的历史资料,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从这些历史中获得我们需要的东西。现在媒体有很多关于历史课题与实际结合的讲座,“从司马懿的经历谈管理学“,”曾国藩家训“等,这也是研究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体现。
哲学是培养我们更好思考的一种科学,辩证地思考让人更加理性,更加智慧,当我们面对生活的困境时,能多一份从容,多一份淡定。所以,哲学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哲学是为人服务的。
周国平先生在《人生哲思录》中提及“本真意义上的哲学不是一门学术,也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个向一切探索人生真理的灵魂敞开的精神世界。不论你的学问多少,缘何谋生,只要你思考人生,有所彻悟,你就已经在这个世界里漫游了”,哲学看似深奥,其实不然。我思故我在,我在哲学里,亦在人生中。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