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时光静止的小城
即使是两年后,一提到里斯本,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灿烂的阳光,宝蓝色的天空,低低的白云,古老的电车,和街道旁彩色的建筑外墙。
她的美,太独特,太安静,太怀旧,太不可思议。
我们住在潮湿的印度小店里。小店里的衰败和窗外的衰败交相呼应。但还好,房间里虽然阴暗,窗外却是阳光灿烂。
二月的时节,南欧已然沐浴在阳光之中,对于从英国来的我们,见到久违的阳光,心情确实柔软了许多。面阳的街道被阳光照得闪闪发亮,我们两两并排走在街道两旁遮阳伞的影子里,一路留心着人行道上彩色的地砖。当时就觉得,这样的色彩,在欧洲并不多见,没有什么依据,就是一种直觉。要是出现在别处,难免让人觉得土土的,可是,在里斯本古老的小巷里,这份色彩成了我记忆里的万种风情。现在回想起来,这也许就是摩尔人入侵的证据,那些色彩,是属于穆斯林的风情。
二月的里斯本,似乎有些潮湿,站在在哥伦布广场中间,混合着空气里的水汽,可以闻到淡淡的发霉的气味,衬着四周古旧的气息,恰到好处。在英国,或许是因为干燥,或许是因为大风,或许是因为美观,我们从不曾发现有人将衣服晾在窗外,而在里斯本,也许是因为潮湿,也许是因为南欧的风和日丽,随处可见居民将衣服晾挂在窗外,让人觉得十分亲切。同样让人感觉到亲切的是市场,英国的农产品都是在超市里卖的,洗得干干净净,打包称重好,标明产地,标好价格,直接拿到自己有眼缘的那一盒放进购物篮里,一副文明社会的做派。而在里斯本,我们终于看到了市场。新鲜的水果还有泥土的痕迹,随意挑选,称重议价,比起英国,有着更加浓郁的生活气息。
没有搭乘过电车,就不能算作游览过里斯本。
我们一直在里斯本城内寻觅Tram 28, 据说这一辆黄色的小电车能够带你穿越里斯本,一窥小城的面貌。寻找小黄车并不顺利,饥肠辘辘的我们决定坐在路边的bench上补充一点能量,写写明信片。我清楚的记得,就在那时,从对街的小巷缓缓走出一男一女,看不出两人的关系,也听不懂两人的交谈。两人的穿着都十分古旧,男人穿着商务的呢子大衣,手提着公文包,倒也绅士;身边的女士穿着过时的大衣,穿着搭配毫无可圈可点之处。不知道为什么,那个画面就生生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要是能长久的居住在这里,那是怎样一种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只可惜,这份感觉来的太突然,我们的相机,没能捕捉到那一幕。)就在这时,让我们四处寻觅的小黄车突然出现了,我们匆匆忙忙地上了车,没想到居然是这样找到了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大概也就是这一幕。
我们大概有半天的时间都是在电车上度过的吧,没有什么目的,就是讲目光投向车窗外,偶尔也将头手伸出车窗外,感受阳光,微风和古旧的小城,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惬意。有一辆有轨电车,全程就是不到一分钟的车程,短短一段上坡而已,据说这是全世界最早的电车了。我不在乎这是不是最早,当时只觉得,要是能和恋人站在上坡的尽头深情一吻,这个画面一定十分美好。我不需要埃菲尔铁塔,也不会选择伦敦眼,就是那个小山坡,和那一节古老的电车,就已经很完美。
也许,细微的美需要心境,但有一些美,就直白太多了。比如里斯本的海,里斯本的修道院,和修道院后面公园旁边那个大概是全世界最美的麦当劳。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Jeronimos Monastery。这是一座在蓝天白云下拔地而起白色建筑,纯洁的白色,繁复的雕琢,印象里的天主教教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我还记得,我们匆忙的跳下电车,毫无准备地转身,毫无准备的被她惊艳。这座纯白的修道院高耸在街道对面,在阳光下,在蓝天下,在压低的浓厚的白云下,那么耀眼,那么具有震慑力,那么美丽。我们迫不及待地靠近她,却又因为强烈的光线睁不开眼睛,无法将繁复的精雕细琢看仔细。我们在修道院前的绿地上留影,于是,印象里,蓝天白云绿地,纯白的修道院和路过的我们。
离修道院不远,是一个公园,穿过公园,便是海边。一切都已不能更加美好。来到里斯本的海边,就很容易让人想到欧洲的油画,那些成团的白云,那么厚,那么低,嵌在湛蓝的天空里,是多么强烈的视觉冲击。近处是帆船,远处是碧海,更远处是蓝天和与它形影不离的白云,中间是自由的海风和自由的海鸟,在夕阳的余晖下,人与景,皆入画中。我们并排坐在港口面向大海的水泥斜坡上,面朝大海,背对斜阳,听着海风与海浪的对话。我当时在想,中世纪远嫁的葡萄牙公主,也许就是从这里启程,那她们当时的心情又该是怎样的呢。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决定在麦当劳小憩。对于在欧洲的穷游者来说,麦当劳一欧元的汉堡永远是我们决定奢侈一把的首选,但在里斯本,这个麦当劳却给我们带来了太大的惊喜。它将自己隐藏在公园里,对望着纯洁的修道院,背靠着湛蓝的大海,心安理得地享用着不远处的喷泉。我们端着汉堡可乐选择了户外的小桌,舌尖虽觉得索然无味,眼睛却在大快朵颐。桌边的橘子树上已经挂满了果实,和漂亮的遮阳伞一起,在夕阳下为我们提供着树荫。如此的诗意,和快餐配在一起,虽有些可惜,倒确实是便宜了我们这群穷游的学生。到如今,我已经忘了那次的简餐是如何收场,只记得,在里斯本,我们遇见了那个世界上最美的麦当劳。
拾起流淌在时光中的记忆的碎片是那么的不容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不着情感,记忆却泛着淡淡的伤感,和时光交错在一起,缓缓流走。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最夺目的碎片拾起,借着老照片,静静地将之诉诸于文字。斯景斯人,或许今生,无缘重聚,这份情感,却总能让我驻足,久久不愿离去……
她的美,太独特,太安静,太怀旧,太不可思议。
![]() |
我们住在潮湿的印度小店里。小店里的衰败和窗外的衰败交相呼应。但还好,房间里虽然阴暗,窗外却是阳光灿烂。
二月的时节,南欧已然沐浴在阳光之中,对于从英国来的我们,见到久违的阳光,心情确实柔软了许多。面阳的街道被阳光照得闪闪发亮,我们两两并排走在街道两旁遮阳伞的影子里,一路留心着人行道上彩色的地砖。当时就觉得,这样的色彩,在欧洲并不多见,没有什么依据,就是一种直觉。要是出现在别处,难免让人觉得土土的,可是,在里斯本古老的小巷里,这份色彩成了我记忆里的万种风情。现在回想起来,这也许就是摩尔人入侵的证据,那些色彩,是属于穆斯林的风情。
![]() |
![]() |
![]() |
二月的里斯本,似乎有些潮湿,站在在哥伦布广场中间,混合着空气里的水汽,可以闻到淡淡的发霉的气味,衬着四周古旧的气息,恰到好处。在英国,或许是因为干燥,或许是因为大风,或许是因为美观,我们从不曾发现有人将衣服晾在窗外,而在里斯本,也许是因为潮湿,也许是因为南欧的风和日丽,随处可见居民将衣服晾挂在窗外,让人觉得十分亲切。同样让人感觉到亲切的是市场,英国的农产品都是在超市里卖的,洗得干干净净,打包称重好,标明产地,标好价格,直接拿到自己有眼缘的那一盒放进购物篮里,一副文明社会的做派。而在里斯本,我们终于看到了市场。新鲜的水果还有泥土的痕迹,随意挑选,称重议价,比起英国,有着更加浓郁的生活气息。
![]() |
![]() |
![]() |
没有搭乘过电车,就不能算作游览过里斯本。
我们一直在里斯本城内寻觅Tram 28, 据说这一辆黄色的小电车能够带你穿越里斯本,一窥小城的面貌。寻找小黄车并不顺利,饥肠辘辘的我们决定坐在路边的bench上补充一点能量,写写明信片。我清楚的记得,就在那时,从对街的小巷缓缓走出一男一女,看不出两人的关系,也听不懂两人的交谈。两人的穿着都十分古旧,男人穿着商务的呢子大衣,手提着公文包,倒也绅士;身边的女士穿着过时的大衣,穿着搭配毫无可圈可点之处。不知道为什么,那个画面就生生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要是能长久的居住在这里,那是怎样一种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只可惜,这份感觉来的太突然,我们的相机,没能捕捉到那一幕。)就在这时,让我们四处寻觅的小黄车突然出现了,我们匆匆忙忙地上了车,没想到居然是这样找到了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大概也就是这一幕。
![]() |
![]() |
![]() |
我们大概有半天的时间都是在电车上度过的吧,没有什么目的,就是讲目光投向车窗外,偶尔也将头手伸出车窗外,感受阳光,微风和古旧的小城,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惬意。有一辆有轨电车,全程就是不到一分钟的车程,短短一段上坡而已,据说这是全世界最早的电车了。我不在乎这是不是最早,当时只觉得,要是能和恋人站在上坡的尽头深情一吻,这个画面一定十分美好。我不需要埃菲尔铁塔,也不会选择伦敦眼,就是那个小山坡,和那一节古老的电车,就已经很完美。
![]() |
![]() |
![]() |
![]() |
也许,细微的美需要心境,但有一些美,就直白太多了。比如里斯本的海,里斯本的修道院,和修道院后面公园旁边那个大概是全世界最美的麦当劳。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Jeronimos Monastery。这是一座在蓝天白云下拔地而起白色建筑,纯洁的白色,繁复的雕琢,印象里的天主教教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我还记得,我们匆忙的跳下电车,毫无准备地转身,毫无准备的被她惊艳。这座纯白的修道院高耸在街道对面,在阳光下,在蓝天下,在压低的浓厚的白云下,那么耀眼,那么具有震慑力,那么美丽。我们迫不及待地靠近她,却又因为强烈的光线睁不开眼睛,无法将繁复的精雕细琢看仔细。我们在修道院前的绿地上留影,于是,印象里,蓝天白云绿地,纯白的修道院和路过的我们。
![]() |
![]() |
![]() |
离修道院不远,是一个公园,穿过公园,便是海边。一切都已不能更加美好。来到里斯本的海边,就很容易让人想到欧洲的油画,那些成团的白云,那么厚,那么低,嵌在湛蓝的天空里,是多么强烈的视觉冲击。近处是帆船,远处是碧海,更远处是蓝天和与它形影不离的白云,中间是自由的海风和自由的海鸟,在夕阳的余晖下,人与景,皆入画中。我们并排坐在港口面向大海的水泥斜坡上,面朝大海,背对斜阳,听着海风与海浪的对话。我当时在想,中世纪远嫁的葡萄牙公主,也许就是从这里启程,那她们当时的心情又该是怎样的呢。
![]() |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决定在麦当劳小憩。对于在欧洲的穷游者来说,麦当劳一欧元的汉堡永远是我们决定奢侈一把的首选,但在里斯本,这个麦当劳却给我们带来了太大的惊喜。它将自己隐藏在公园里,对望着纯洁的修道院,背靠着湛蓝的大海,心安理得地享用着不远处的喷泉。我们端着汉堡可乐选择了户外的小桌,舌尖虽觉得索然无味,眼睛却在大快朵颐。桌边的橘子树上已经挂满了果实,和漂亮的遮阳伞一起,在夕阳下为我们提供着树荫。如此的诗意,和快餐配在一起,虽有些可惜,倒确实是便宜了我们这群穷游的学生。到如今,我已经忘了那次的简餐是如何收场,只记得,在里斯本,我们遇见了那个世界上最美的麦当劳。
![]() |
![]() |
拾起流淌在时光中的记忆的碎片是那么的不容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不着情感,记忆却泛着淡淡的伤感,和时光交错在一起,缓缓流走。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最夺目的碎片拾起,借着老照片,静静地将之诉诸于文字。斯景斯人,或许今生,无缘重聚,这份情感,却总能让我驻足,久久不愿离去……
![]() |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