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交响——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网络转载)
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编号 98)是作曲家创作的最后一首交响曲。勃拉姆斯在完成第三号交响曲之后的一年1884年开始谱写此曲,并完成于 1885 年。受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启发,此曲有着激动人心和悲壮强烈的首尾两个乐章。
结构
此交响曲包含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Allegro non troppo (e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中庸的行板 Andante moderato (E大调,6/8拍子,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诙谐的快板 Allegro giocoso (C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
第四乐章︰有力而热情的快板 Allegro energico e passionato (e小调,3/4拍子,变奏曲式)
一般的演奏时间约为40分钟。
配器
第四号交响曲采用下列的配器形式︰
木管乐器︰2 长笛(其一兼任短笛)、2 双簧管、2 单簧管、2 巴松管、1低音巴松管
铜管乐器︰4 圆号、3 小号、3 长号
敲击乐器︰定音鼓、三角铃(只在第三乐章)
弦乐
首演
此首作品于1885年10月25日在迈宁根 (Meiningen) 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首演。大指挥家毕罗打大鼓,理查‧斯特劳斯则担任三角铁。首演时出乎勃拉姆斯与友人们的意料之外,每演奏完一个乐章,就引起长久的鼓掌,第三乐章甚至当场重演一次;全曲结束后,应当时迈宁根公爵的要求,又重新演奏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
乐曲分析
第一乐章是勃拉姆斯创作里面最为热烈及戏剧性。第二乐章是有着安魂曲的气氛,采用了弗里吉亚调式。第三乐章C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是最后完成的乐章,乐器配置采用了三角铃。终章是其中少有取自帕萨喀牙舞曲的例子,帕萨喀牙舞曲与夏康舞曲类似,但和声有更多变化。在乐章重复的主题部份,勃拉姆斯采用巴赫清唱剧第150号的第7曲夏康舞曲(Ciaccona)作为此乐章的终结。这首交响曲有来自很多的取材,其中最显著的部份是贝多芬的作品。此首交响的灵感可能是来自勃拉姆斯当时正在阅读的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
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没有引子,音乐主题直接从宁静、诚挚而伤感的主题开始,延续了第三交响曲那安宁的心境,在音乐的进行当中,矛盾逐渐增多,音乐也逐渐活跃和强烈,其中好像出现了战斗的号角,是现实社会矛盾的召唤。音乐由平静、安宁而逐渐转入戏剧的矛盾冲突之中,也反映了勃拉姆斯能从个人渴望安宁的小环境中跳出来,面对社会矛盾的召唤而投入到现实社会之中,拿起笔去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平静安宁渐进到矛盾加剧的意境变化经过几次反复,乐章的后部用全乐队的齐奏来表现社会变革、社会矛盾的波澜壮阔。
2第二乐章
是勃拉姆斯最著名、最优美的抒情乐章之一,由圆号平稳而舒缓地奏出,表现出勃拉姆斯特有的浑厚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一种深沉的爱,像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出现一抹宽广而稳健的港湾。在这宽广宁静的港湾中,勃拉姆斯用音乐将我们带回到遥远但仍刻骨铭心的回忆当中,遥远而又清晰、甜美而又悲凉的画面一幅幅地闪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第二乐章那充满柔情的中段所给予我们的无穷的魅力。第二乐章后部,音乐在回忆与休整之中又增加了明显的激越的心情描写——心潮澎湃,但最后又回到乐章开始时的稳健与深远之中。
3第三乐章
是一曲反映大众之中共有的明快与团结一致的欢快舞蹈场面的典型的诙谐曲,反映了大众暂时地摆脱痛苦和矛盾,投入到明朗而畅快的节日舞蹈中。
4第四乐章
是整部作品的高潮,全曲的中心,勃拉姆斯的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再一次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激越、悲怆、坚定、有力、明亮、辉煌是这一乐章的总体印象。第四乐章由32个变奏组成三大部分,意境变化了十分明确,在悲剧性矛盾冲突的第一大部分之后,有一段较为压抑与迷惘、痛苦与消沉的第二部分。而最后部分则是大刀阔斧的巨大的矛盾冲突场面,有着的撕心的呐喊,嘹亮的号角,排山倒海的斗争场面和令人心碎的悲怆情绪,尽管坚定有力但画面的色彩却是冷色的……。
轶事
据说勃拉姆斯完本首交响曲之后不久,他所居住的住宅附近发生火警,而他的房间也开始充满烟尘。勃拉姆斯不顾一切,抓了水桶就跑出去加入邻居们的救火行列。邻居们看到他没把原稿总谱带出来,就提醒他说:“勃拉姆斯先生,你的原稿!”但他不听人劝,连说不要紧,并继续投入救火工作,丝毫不顾自己辛苦写好的交响曲。邻居中有一人,不忍见到他辛苦完成的作品付之一炬,于是便冒险冲入火场内把总谱救出来,否则今日世人可能已无缘听到这一首名曲了。
请欣赏:卡拉扬版
结构
此交响曲包含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Allegro non troppo (e小调,2/2拍子,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中庸的行板 Andante moderato (E大调,6/8拍子,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诙谐的快板 Allegro giocoso (C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
第四乐章︰有力而热情的快板 Allegro energico e passionato (e小调,3/4拍子,变奏曲式)
一般的演奏时间约为40分钟。
配器
第四号交响曲采用下列的配器形式︰
木管乐器︰2 长笛(其一兼任短笛)、2 双簧管、2 单簧管、2 巴松管、1低音巴松管
铜管乐器︰4 圆号、3 小号、3 长号
敲击乐器︰定音鼓、三角铃(只在第三乐章)
弦乐
首演
此首作品于1885年10月25日在迈宁根 (Meiningen) 由勃拉姆斯亲自指挥首演。大指挥家毕罗打大鼓,理查‧斯特劳斯则担任三角铁。首演时出乎勃拉姆斯与友人们的意料之外,每演奏完一个乐章,就引起长久的鼓掌,第三乐章甚至当场重演一次;全曲结束后,应当时迈宁根公爵的要求,又重新演奏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
乐曲分析
第一乐章是勃拉姆斯创作里面最为热烈及戏剧性。第二乐章是有着安魂曲的气氛,采用了弗里吉亚调式。第三乐章C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是最后完成的乐章,乐器配置采用了三角铃。终章是其中少有取自帕萨喀牙舞曲的例子,帕萨喀牙舞曲与夏康舞曲类似,但和声有更多变化。在乐章重复的主题部份,勃拉姆斯采用巴赫清唱剧第150号的第7曲夏康舞曲(Ciaccona)作为此乐章的终结。这首交响曲有来自很多的取材,其中最显著的部份是贝多芬的作品。此首交响的灵感可能是来自勃拉姆斯当时正在阅读的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
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没有引子,音乐主题直接从宁静、诚挚而伤感的主题开始,延续了第三交响曲那安宁的心境,在音乐的进行当中,矛盾逐渐增多,音乐也逐渐活跃和强烈,其中好像出现了战斗的号角,是现实社会矛盾的召唤。音乐由平静、安宁而逐渐转入戏剧的矛盾冲突之中,也反映了勃拉姆斯能从个人渴望安宁的小环境中跳出来,面对社会矛盾的召唤而投入到现实社会之中,拿起笔去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平静安宁渐进到矛盾加剧的意境变化经过几次反复,乐章的后部用全乐队的齐奏来表现社会变革、社会矛盾的波澜壮阔。
2第二乐章
是勃拉姆斯最著名、最优美的抒情乐章之一,由圆号平稳而舒缓地奏出,表现出勃拉姆斯特有的浑厚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一种深沉的爱,像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出现一抹宽广而稳健的港湾。在这宽广宁静的港湾中,勃拉姆斯用音乐将我们带回到遥远但仍刻骨铭心的回忆当中,遥远而又清晰、甜美而又悲凉的画面一幅幅地闪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第二乐章那充满柔情的中段所给予我们的无穷的魅力。第二乐章后部,音乐在回忆与休整之中又增加了明显的激越的心情描写——心潮澎湃,但最后又回到乐章开始时的稳健与深远之中。
3第三乐章
是一曲反映大众之中共有的明快与团结一致的欢快舞蹈场面的典型的诙谐曲,反映了大众暂时地摆脱痛苦和矛盾,投入到明朗而畅快的节日舞蹈中。
4第四乐章
是整部作品的高潮,全曲的中心,勃拉姆斯的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再一次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激越、悲怆、坚定、有力、明亮、辉煌是这一乐章的总体印象。第四乐章由32个变奏组成三大部分,意境变化了十分明确,在悲剧性矛盾冲突的第一大部分之后,有一段较为压抑与迷惘、痛苦与消沉的第二部分。而最后部分则是大刀阔斧的巨大的矛盾冲突场面,有着的撕心的呐喊,嘹亮的号角,排山倒海的斗争场面和令人心碎的悲怆情绪,尽管坚定有力但画面的色彩却是冷色的……。
轶事
据说勃拉姆斯完本首交响曲之后不久,他所居住的住宅附近发生火警,而他的房间也开始充满烟尘。勃拉姆斯不顾一切,抓了水桶就跑出去加入邻居们的救火行列。邻居们看到他没把原稿总谱带出来,就提醒他说:“勃拉姆斯先生,你的原稿!”但他不听人劝,连说不要紧,并继续投入救火工作,丝毫不顾自己辛苦写好的交响曲。邻居中有一人,不忍见到他辛苦完成的作品付之一炬,于是便冒险冲入火场内把总谱救出来,否则今日世人可能已无缘听到这一首名曲了。
请欣赏:卡拉扬版
-
Agamemn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14 23: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