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人
对于一个影迷,能够看到令人激动振奋的作品,在如今这个越来越生产快消品的年代来说,确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索性2014年确实看过一些令人振奋的作品,比如《消失的爱人》、《少年时代》、《布达佩斯大饭店》、《孤儿怨》、《黑暗面》等等。但是那那么多作品中,让我不自觉地看完一遍之后再重新看一遍的还只有《鸟人》。
看报道说《鸟人》很火,昨天才找到高清的资源下载看了,哇,看完之后简直不敢相信,这部作品太赞了。
不敢相信110多分钟的片长感觉上就只有几十分钟那样。影片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一开始我以为这样会把戏拖沓的,毕竟场景与场景的转换总不能老是跟着某一个人物拍吧。
故事开始时看到主人公悬空打坐,这一幕对我来说尤为具有吸引力。而且主人公背着我们,更是营造了十足的神秘感、吸引力。而且这时候采用窗户光,逆光拍摄非常好。(值得一说的是,整部电影采用了很多逆光布光技法。摄影与摄影师的技术也是十分令人神往。)当电脑响起,里根走下来故事正式开始,不得不说的是这一幕的情景设置的也非常好,女儿帮父亲买花,但是却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只好手机视频父亲,事件引导着人物。而不是人物去干这个然后又干那个、毫无逻辑、毫无章法。这一幕的设置也是妇女关系转变的一个点,一开始女儿因为父亲的差事而愤怒、抱怨,厚礼影片结尾时,女儿主动为躺在病床的的父亲买了父亲最想要的花,戏剧的是,父亲此时却失去的嗅觉,闻不到花香。影片以父亲里根的背面作为开始,而最后却以女儿仰望父亲的镜头作为结束,这难道不是一种惊心安排吗?
然后是对讲机呼叫里根关于预演的事情,摄像机紧紧跟随里根,通过里根我们看到了百老汇舞台以外的场景。随后关于演员被灯砸到脑袋的设置,里根跟律师坦诚是自己所为,并说自己无法接受那个演技拙劣的家伙与自己搭戏。这里是在塑造里根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里根现在所面临的困境,而通过律师的口,我们知道里根还有更值得烦恼的事情,经费不足啊!
后来通过女演员的力量把迈克拉到剧里,眼看着没有什么矛盾了,但是故事一转,迈克却是个非常有性格、奇葩的演员,为了演戏他可以袒露自己的灵魂,而现实生活中却吊儿郎当、放荡不羁。其实迈克这个人物的设置看起来是既简单又复杂,简单之处在于迈克的性格与常人相比是非常非常强烈的、故事也只强调了他这神经质的一面。虽然迈克的性格与里跟女儿相处时也有刻画,但都是刻画他对演戏的痴迷。其实迈克这个角色的设置也是为了里根的一个阻挡力出现的。不仅是迈克,还有里根的前妻、女儿、演员、评论家,从这些人的对话中,我们能够看到里根更丰富的各个面。对人物的塑造起了很好的作用,细想起来,故事不就是讲人和事的吗?在事情之中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人物,在人物性格的推测中,我们预测着人物将要做的事情。
故事场景主要是在百老汇剧场以及周围的环境。剧中用了很多特效,导演在故事各个细节的处理都是非常好的,一开始也是心知肚明的。最令人称奇的是,当里根从天空中飞下来步入剧场的时候,出租车司机从后面追来讨要车费,顿时,情节一切都明了了,“啊,原来他是坐车过来的,他的想象力躁动起来了”。
还有预演时里根因为在外面抽烟,被工作人员关到门外,致使里根最后只好裸体奔跑过来,而后从后场出现。这样阴错阳差反而造成非常好的效果,当那一幕出现的时候,真是令人激动不已。
不禁慨叹,这一幕的设置真是太美了。也许从观众内心来说,都有袒护主人公的偏向。主人公被关在门外,观众为之捏了一把汗,而后主人公因为这个差错营造了很好的效果,是令人激动不已。
这个故事就是事业落入低谷的昔日大明星试图挽救自己事业和挽救自己的生活以及亲人的故事,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看到简介会觉得没意思。但是故事强化主人公性格,让故事做的很有看点。
说起这个故事的剪辑,其实真没有什么可说的,一镜到底,加上无缝连接。但是令人觉得好玩的是,那些去评论这个电影剪辑的人,或者把注意力投放在剪辑之上。女友就是如此,我笑她这么好的一部片子你却把注意了放在剪辑上,太浪费了吧!
她解释道,只用了30%的注意了。听了她这样一说尤觉好笑。
除了对故事对人物的喜爱之外,更惹人去爱的是电影的摄影。除了佩服和喜欢之外再也找不到别的形容词来去形容了。
后来查了一下原来这片的摄影师居然是拍摄过《地球引力》、《人类之子》的那个人。影片很多场景我们可以看到光源,看到光源的地方都是采用测光拍摄。不知道如此一部随时需要运动的片子现场跟光是怎么跟的那么好。(测光、逆光)
纵观全片很少有浅景深的,背景不会虚化的很厉害,容易跟焦。当然这种效果也很好,环境展示给我们了。
影片很多场景应该都是广角拍的,构图都非常饱满,很喜欢。
影片多次出现镜子,也多次利用镜子去构图,把人物当前景虚化,镜子里是实的。看到两个女演员在镜子前的那一幕更是喜欢不已。很喜欢这种构图方式。
最不得不说的是,影片用的色,淡绿、蓝色、红色等。比如一女演员把里根拉到狭小过道时,那过道的灯色就是红色的,营造了一种情欲气氛。
影片也多处用到了边光,记得里根的女儿和迈克在墙台上接吻那一幕里根女儿脸上就是用的测光,看起来很美。这个时候的构图也很有意思,把迈克的侧脸当作前景,里跟女儿的脸庞在后,两人接吻或者有意思的感觉已经构造出来了。记得《狂怒》中士和菜鸟士兵有一幕也是这种构图,当时觉得两人的嘴快要贴在一起了,两人男人这种方式构图真的很不好,除非有另外的表达,但是又没有看到这另外的表达的意图,在此之前。
我觉得最好的情况是分析的越来越细,而非整体上的简要概括,因为这样的话,大家都可以做到。
导演的功力自不用说,很厉害,场景调度等等,等过几天再看一遍之后,再补上吧。过于流畅的拍摄让人忘了导演的存在!!!
索性2014年确实看过一些令人振奋的作品,比如《消失的爱人》、《少年时代》、《布达佩斯大饭店》、《孤儿怨》、《黑暗面》等等。但是那那么多作品中,让我不自觉地看完一遍之后再重新看一遍的还只有《鸟人》。
看报道说《鸟人》很火,昨天才找到高清的资源下载看了,哇,看完之后简直不敢相信,这部作品太赞了。
不敢相信110多分钟的片长感觉上就只有几十分钟那样。影片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一开始我以为这样会把戏拖沓的,毕竟场景与场景的转换总不能老是跟着某一个人物拍吧。
故事开始时看到主人公悬空打坐,这一幕对我来说尤为具有吸引力。而且主人公背着我们,更是营造了十足的神秘感、吸引力。而且这时候采用窗户光,逆光拍摄非常好。(值得一说的是,整部电影采用了很多逆光布光技法。摄影与摄影师的技术也是十分令人神往。)当电脑响起,里根走下来故事正式开始,不得不说的是这一幕的情景设置的也非常好,女儿帮父亲买花,但是却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只好手机视频父亲,事件引导着人物。而不是人物去干这个然后又干那个、毫无逻辑、毫无章法。这一幕的设置也是妇女关系转变的一个点,一开始女儿因为父亲的差事而愤怒、抱怨,厚礼影片结尾时,女儿主动为躺在病床的的父亲买了父亲最想要的花,戏剧的是,父亲此时却失去的嗅觉,闻不到花香。影片以父亲里根的背面作为开始,而最后却以女儿仰望父亲的镜头作为结束,这难道不是一种惊心安排吗?
然后是对讲机呼叫里根关于预演的事情,摄像机紧紧跟随里根,通过里根我们看到了百老汇舞台以外的场景。随后关于演员被灯砸到脑袋的设置,里根跟律师坦诚是自己所为,并说自己无法接受那个演技拙劣的家伙与自己搭戏。这里是在塑造里根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里根现在所面临的困境,而通过律师的口,我们知道里根还有更值得烦恼的事情,经费不足啊!
后来通过女演员的力量把迈克拉到剧里,眼看着没有什么矛盾了,但是故事一转,迈克却是个非常有性格、奇葩的演员,为了演戏他可以袒露自己的灵魂,而现实生活中却吊儿郎当、放荡不羁。其实迈克这个人物的设置看起来是既简单又复杂,简单之处在于迈克的性格与常人相比是非常非常强烈的、故事也只强调了他这神经质的一面。虽然迈克的性格与里跟女儿相处时也有刻画,但都是刻画他对演戏的痴迷。其实迈克这个角色的设置也是为了里根的一个阻挡力出现的。不仅是迈克,还有里根的前妻、女儿、演员、评论家,从这些人的对话中,我们能够看到里根更丰富的各个面。对人物的塑造起了很好的作用,细想起来,故事不就是讲人和事的吗?在事情之中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人物,在人物性格的推测中,我们预测着人物将要做的事情。
故事场景主要是在百老汇剧场以及周围的环境。剧中用了很多特效,导演在故事各个细节的处理都是非常好的,一开始也是心知肚明的。最令人称奇的是,当里根从天空中飞下来步入剧场的时候,出租车司机从后面追来讨要车费,顿时,情节一切都明了了,“啊,原来他是坐车过来的,他的想象力躁动起来了”。
还有预演时里根因为在外面抽烟,被工作人员关到门外,致使里根最后只好裸体奔跑过来,而后从后场出现。这样阴错阳差反而造成非常好的效果,当那一幕出现的时候,真是令人激动不已。
不禁慨叹,这一幕的设置真是太美了。也许从观众内心来说,都有袒护主人公的偏向。主人公被关在门外,观众为之捏了一把汗,而后主人公因为这个差错营造了很好的效果,是令人激动不已。
这个故事就是事业落入低谷的昔日大明星试图挽救自己事业和挽救自己的生活以及亲人的故事,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看到简介会觉得没意思。但是故事强化主人公性格,让故事做的很有看点。
说起这个故事的剪辑,其实真没有什么可说的,一镜到底,加上无缝连接。但是令人觉得好玩的是,那些去评论这个电影剪辑的人,或者把注意力投放在剪辑之上。女友就是如此,我笑她这么好的一部片子你却把注意了放在剪辑上,太浪费了吧!
她解释道,只用了30%的注意了。听了她这样一说尤觉好笑。
除了对故事对人物的喜爱之外,更惹人去爱的是电影的摄影。除了佩服和喜欢之外再也找不到别的形容词来去形容了。
后来查了一下原来这片的摄影师居然是拍摄过《地球引力》、《人类之子》的那个人。影片很多场景我们可以看到光源,看到光源的地方都是采用测光拍摄。不知道如此一部随时需要运动的片子现场跟光是怎么跟的那么好。(测光、逆光)
纵观全片很少有浅景深的,背景不会虚化的很厉害,容易跟焦。当然这种效果也很好,环境展示给我们了。
影片很多场景应该都是广角拍的,构图都非常饱满,很喜欢。
影片多次出现镜子,也多次利用镜子去构图,把人物当前景虚化,镜子里是实的。看到两个女演员在镜子前的那一幕更是喜欢不已。很喜欢这种构图方式。
最不得不说的是,影片用的色,淡绿、蓝色、红色等。比如一女演员把里根拉到狭小过道时,那过道的灯色就是红色的,营造了一种情欲气氛。
影片也多处用到了边光,记得里根的女儿和迈克在墙台上接吻那一幕里根女儿脸上就是用的测光,看起来很美。这个时候的构图也很有意思,把迈克的侧脸当作前景,里跟女儿的脸庞在后,两人接吻或者有意思的感觉已经构造出来了。记得《狂怒》中士和菜鸟士兵有一幕也是这种构图,当时觉得两人的嘴快要贴在一起了,两人男人这种方式构图真的很不好,除非有另外的表达,但是又没有看到这另外的表达的意图,在此之前。
我觉得最好的情况是分析的越来越细,而非整体上的简要概括,因为这样的话,大家都可以做到。
导演的功力自不用说,很厉害,场景调度等等,等过几天再看一遍之后,再补上吧。过于流畅的拍摄让人忘了导演的存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