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三百年之铺路石
史书记载,庆长十年,德川秀忠继任幕府将军,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引退,移居骏府,称大御所。江户幕府的稳固统治也自此开始。这一继任在很多人看来是顺理成章的,确实,德川秀忠的继承权早在婴儿时似乎就已经得到了家中的认可,但是,“征夷大将军”代表的是武家政治的最高权力,“天下人”也是战国以来无数武将所梦寐以求的目标,即使是以团结而称的德川家自然是暗流迭涌。
家康的长男早在天正七年(公元1579年)就被迫自杀。除了他,家康一共还有十三个儿子(见附表一),其中只有三位真正地参与了对将军位置的挑战。他们是二男秀康,三男秀忠,六男忠辉。
秀康和秀忠
结城秀康出生于天正二年,幼名“於义丸”,自幼由鬼作左本多重次抚养。天正七年,信康被迫自杀之后,受赐一万石。同十二年爆发的小牧长久手之战确立了德川家对丰臣家的从属地位,秀康也因此成为了丰臣秀吉的人质上洛,改名羽柴三河守秀康,任从五位侍从。天正十八年小田原战后又成为下总名门结城晴朝的养子,名字也再次改为结城三河守。
秀康的母亲只是家康元配築山殿的侍女,身份低微。信康死后,秀康也没得到长男的名份,“竹千代”这个命字很快给了弟弟秀忠。大概是为了防止秀康在家中对秀忠产生威胁,他只有作为别人的养子游离在外,尽管从少年时代,秀康就慢慢表现出威严的气度,是家康诸子中最具大将风范的,自始至终,在家康的安排下,秀康从没有对将军位置产生威胁。
庆长五年关原之战时秀康担任了关东方面对会津上杉氏的防守任务,被排除在主战场之外,当时上杉势已经为伊达家所困扰,除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上杉的军队基本龟缩于会津,根本无力指向关东。不过秀康终于恢复了本姓松平,战后受封越前北庄,福井六十七万石。同八年晋升从三位参议,同十年又升为正三位中纳言。后来有谣言称秀康与大坂内通,原因可能是秀康一直受到丰臣秀吉的礼遇,并被秀吉看作德丰两家的调解人,还曾托嘱秀康看护小弟弟秀赖。其实这不过是人之常情,秀吉差不多同样嘱托过所有的养子,结果也只有宇喜多秀家忠实的执行遗命。此外秀康与广岛的福岛正则交往甚密,可能也因此受到秀忠的猜忌,但这与反叛也没什么联系。虽说正则是丰家的旧臣,但其对秀赖基本没有支持,并不象加藤清正那样主动的为秀赖扶轿护卫,问题恐怕出在正则的另一位密友本多正纯身上,那可是秀忠所厌恶的人。好在秀康病故于庆长十二年,年仅三十四岁。他儿子松平忠直还是未能幸免,被幕府借其恶行而改易。
和二哥相比,德川秀忠几乎算是糖水里泡大的了。他天正七年出生于浜松城。幼名长松,不久就被称为竹千代,具备了嫡长子的身份。秀忠的性格从小就表现得十分谦恭,这也真是家康所希望并着力培养的。他的品德颇具人望,基本上得到了家康及老臣们对他在继承权上的支持。
庆长五年,石田三成起兵讨伐德川氏。秀忠率兵向东山道进军。此时真田昌幸、幸村父子加入了西军,面对秀忠的大军,真田于上田城笼城。秀忠受困于城下,一时无法攻取。家康对秀忠的行动非常生气,命令放弃上田城攻略,直接率军转向关原。秀忠接令后终于甩开后顾之忧,进军关原,只是当他的部队到达时,战斗早已结束。秀忠此战虽然表现失措,但是其稳重的个性也表现无疑。或许他并非是一个大将之材,不过在德川氏掌握天下后,他被选作了家康政治上的继承人。
庆长十年,家康把将军的位置正式交给了秀忠,自己隐居于骏府,作为大御所仍然有他自己的一套班子,其核心即本多正信、正纯父子。秀忠则在江户,他的亲信则是大久保忠鄰一系。这一时期就是一种双元政治的体现,表面上相安,但却暗流涌动。但是家康在世时,父子俩基本能够和睦稳固幕府的统治,并彻底清除了丰臣家的势力,确保了德川家三百年的幕府统治。在这一点上也许只有秀忠才能做到。
秀忠一向得到谦和的评价,但事实决非如此。在家康死后逐步的清算创业的老臣,对亲近家康的本多正纯也加以改易。对外彻底执行禁海令,对内设立禁中公家法度,各宗寺院法度,严禁基督教并迫害教徒。后世认为秀忠这一时期的统治十分阴险。柳生宗矩与其子十兵位还担任监视重臣大名的任务。不过有不少事都被算在家康头上,总算为秀忠分担了一些恶名。
松平忠辉——勇猛的棋子
松平忠辉(1592至1683)文禄元年出生在远江浜松城,家康六男。幼名长千代。忠辉出生时肤色黝黑,面貌丑陋,因而为家康嫌弃。传说家康命令将其抛弃,被家臣皆川广照拣回抚养。童年的忠辉就表现出英武豪迈之气,和早年过世的兄长德川信康极为相似,使家康十分感叹。
庆长四年,忠辉继承了武藏深谷一万石的长泽松平家。同七年被赐予下总左仓七万石,叙官从五位上总介。第二年又受封信浓松代十二万石,忠辉和师范皆川广照一起移居饭山城。十年,晋从四位下少将,并代表家康探访了大坂城的丰臣秀赖。当时忠辉年仅十四岁。他一连串的升迁晋封甚至使人以为家康在众子中最喜欢他。
庆长十一年,在堺市的豪商茶人今井宗薰的介绍下娶伊达政宗的女儿五郎八姬为妻(不过有说法是政宗想把女儿嫁给德川家)。从此,忠辉的命运与伊达家缠绕在一起,对忠辉而言,有了强大名伊达作为外援,看起来是实力倍增。然而,事实上以忠辉梗直简单的个性实在无法和政宗相比,忠辉变成了伊达的一颗棋子,而以伊达为后盾也多少招致了别人的猜忌,他的悲剧也就此开始。
这以后忠辉家发生了一件大事,其重臣皆川广照向家康控诉忠辉的越轨行为,事件的结果是所谓的“上总介殿之三重臣”皆川广照,山田重辰,松平清直改易并切腹,处分十分严厉。经过辩驳认为忠辉无事,第二年庆长十五年,忠辉转封越后高田四十五万石,此后被通称为越后少将。计算当时伊达家的封地仙台藩约七十万石的领地,两家合计一百二十万石,实在让家康秀忠用心提防。
庆长十九年大坂冬之阵忠辉留守于江户。第二年夏之阵奉命出阵,负责大和方面的防御。此时有流言宣传忠辉是大坂方面的内应。理由是战斗中当与敌主力相遇,诸将奋战之时忠辉却未立寸功而回,这与其一贯的形象差之甚远,而且忠辉在感情上同情基督教,妻子五郎八姬更是虔诚的教徒。流言虽然在当时没有什么效果,但忠辉的运势从此急转直下。
越后军从战场返回途中在近江口又出麻烦,忠辉又因误会斩了幕府方面的长坂信时,加重了家康的反感。元和二年家康过世后,忠辉家再起骚动,这次忠辉被彻底清算,一人被流放于伊势熊野,年仅二十五岁。此后忠辉被转流于各地,寿命却很长,直到九十二岁死于诹访。据说关于忠辉的处置是家康临死之前安排的,非但不允许忠辉到病榻前探望,甚至严令禁止他接近家康的墓地拜祭。父子之情彻底断绝,原因实在耐人寻味。或许是忠辉不羁形迹又不服家康管教,又或许是家康厌恶伊达政宗在幕后的操纵,其实忠辉只是一个被娇纵的贵公子,本身胡涂的很,夹在一群狐狸中间就只有感叹造化弄人了。忠辉在流居诹访期间倒是在文化上有些造诣,在当地民间留下不少痕迹。
“大久保长安”事件
大久保长安(1545至1613),又名藤十郎,十兵卫,官至从五位下石见守。父亲是甲斐武田氏的猿乐众,名金春七郎喜然。在新田次郎的小说《武田信玄》中又称其父为大藏,描述为近畿一代的猿乐众艺人,后向南蛮学习炼金术为武田信玄聘用开发金山。藤十郎在小说中的登场背景是武田骏河攻略时期,当时甲州金山的开采已成下降趋势,这让惯用棋子金战术的信玄十分忧虑,藤十郎的父亲向信玄建议派其子到九州博多从南蛮人那里学习矿渣的再提炼技术,以扩大黄金的开采能力。信玄应允并为藤十郎支付学习生活费用。小说的说法似乎为大久保长安在金山开采以及与南蛮的关系提供背景,但这毕竟是小说,在一般接触的资料中对藤十郎在武田家的经历介绍十分简单,父子两人是武田猿乐众是公认的,大概是由于在年贡征收方面工作出色,藤十郎被提拔为金山开采的藏前众,并赐予了武士身份,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藤十郎很早就表现出了政治才能。
天正十年(1582),武田家灭亡。藤十郎在此时移居三河(可能是和其它武田家臣一起被德川军带回),他结识了德川家的世代家臣大久保忠鄰,不仅被赐予大久保之姓,还在忠鄰的举荐下出仕家康,从事财政方面的工作。天正十八年,德川转封关东,大久保长安用了不知什么方法搞到了代官头的位置,统管关东十八代官,以武藏为中心,支配管理关东周边的政务检地工作。大久保长安并在武藏多摩郡横山村修筑阵屋,称八王子阵屋,遗迹保留至今。
庆长六年(1601),大久保长安被任命为甲斐代官和石见银山奉行,两年后任石见守佐渡奉行,次年又任伊豆金银山奉行,有“天下总代官”之称。此时,他还被派为松平忠辉的家老,与忠辉的岳父伊达政宗过往甚密。
由于金山开采的重要与特殊性,开矿师一直拥有特别的待遇。一般开发出的黄金除一部分上缴大名外,其它均由矿师支配,这一部分虽然包括了开采的费用,剩余的财富依然可观。在山冈庄八的小说《伊达政宗》中,分配比例达到了四六,德川家康得四成,大久保长安得六。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家康尽管赞赏长安的勤劳工作,猜忌与日俱增。以大久保的财力,伊达政宗的智谋经验,松平忠辉即使从未打过将军的主意,也不能幸免于流言,偏偏忠辉还是个楞头青式的人物,行为出格,根本无法逃脱家康秀忠的打击。
庆长十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大久保长安去世。马上就被幕府加上谋反的罪名,领地、遗产全部没收,尸体被处磔刑,并加以连坐之法。六月十三日,长安留下的七个儿子被处死(史称大久保长安好女色,姬妾成群,他儿子的数量足以和百万石大名媲美),七月九日,家臣受刑。此外受牵连的还有青山成重,信浓深志城主石川康长,均被改易。史称“大久保长安”事件。
推荐大久保长安的忠鄰也未能幸免。当年年末,时任小田原城主的忠鄰接到严厉的命令上洛。家臣们议论纷纷,都觉得十分凶险,甚至有人提出截取家康的队列,凭借名城小田原笼城,在城内向家康申辩与长安事件无关。最终忠鄰依然选择了遵命上洛,率领大部分家臣于第二年一月动身。到达后不久,果然京都所司代坂仓胜重传令忠鄰改易,理由模棱两可,大致指责忠鄰与大久保长安事件有关。忠鄰与数名家臣被流放于近江上笠村,或许是念及忠鄰与其父大久保忠世对德川家的长年忠勤,还赐予了五千石的领地。后来大久保忠鄰归依佛门,于宽永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大久保长安的罪状据称是发现他修书结纳南蛮,企图让松平忠辉掌控天下。有说法认为事件的根源是本多正信与大久保忠鄰的对立,然而综合各种资料,家康和秀忠的目的恐怕还是要斩断忠辉的财源,中断忠辉、大久保与伊达家的三角关系,顺便对伊达政宗加以警告。此时家康还未对忠辉绝望,处分中没有涉及忠辉本人。但大坂夏阵时,忠辉依然与伊达政宗一致行动,还惹出事端,在家康眼中也的确是无药可救。
大久保被抄没的遗财数量众多,但人们还是怀疑仍有藏宝。寻宝的故事在日本流传了很久。
伊达的梦想
江户幕府时期,伊达家是实力最强的外様大名,除了仙台藩的本家,大坂之战后家康还特地为伊达政宗的庶长子秀宗在宇和岛建立了一支分家,虽说只有十万石,但在当时日本国内几乎无地可封的情况下,这也算是伊达家无上的荣耀了,这也解决了伊达家所面临的继承权问题。抛开前文中所提到的事件,无论是一代将军德川家康,还是二代秀忠都与伊达政宗保持者良好紧密的关系。
伊达政宗与德川家康最初相遇应该是在天正十八年(1590)小田原之阵时。这次战役一方面是扫平北条家,另一方面则是丰臣秀吉展示权力,并对新旧大名的领地进行调整。很多大名因为未按秀吉命令出阵,或者是迟到而丢了领地,当时关东、奥羽诸大名只要得到一句“本领安堵”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不过伊达政宗例外。秀吉的出阵命令在一月间就已知会了奥羽各地,然而心怀天下人梦想的政宗一直犹豫不决,而他早先的战略也是联合北条先击破佐竹再与秀吉对抗,这样直到四月还未出发,以致家中产生大变。政宗的母亲保春院(最上义守之女)与次子竺丸担心政宗因为反抗秀吉导致伊达家灭亡,而且相传保春院一贯厌恶政宗,所以准备勾结娘家最上义光除掉政宗,立竺丸为当主。政宗察觉之后先发制人,立刻斩杀竺丸,送走了保春院,结果拖到五月初才动身。其行军路线也颇非心思,政宗借口关东正在激战,取道越后、信浓,花了一个月才到达秀吉营地,此时小田原战局已定。秀吉对此的反应十分震怒,甚至不愿和政宗见面。
逸闻羽柴秀康此时向秀吉请命,愿前往质询政宗,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释就当场格杀政宗,秀吉应允。秀康找到政宗时,对方正悠然的在河里洗澡,秀康也跳入河中。政宗问明来意就与他打了个赌,约定谁可不动四肢赶走河里的水蛇谁就获胜。秀康对者蛇瞪大了眼,憋红了脸也毫无效果,此时政宗却抬起了生殖器,蛇马上就游走了。政宗笑到:“蛇平时只看见横嘴的,今天看见竖嘴的一定以为是怪物,哪有不逃的道理。”秀康垂头丧气地回禀秀吉,惹得秀吉大笑,传令要见见这个有趣的人。而政宗的机智也让秀吉产生了惜才之情。据说这一切是政宗前一晚就在家康军中商量的把戏。传说并不一定真实,不过最后政宗以交出不久前攻占的会津为代价,平安地回到了伊达领。
关原之战前夕,政宗作出决定加入东军。按照政宗的想法,当时伊达家根本不具备夺取天下的实力。但是要保留左右时局的机会,就不可以帮助西军获胜,其实就是毛利,因为那样政治中心必然西移,陆奥伊达就可能变成彻底的乡下大名。而且帮助西军就要直接与关东德川交战,就算胜利也会损失惨重。相反帮助离自己较近的家康就有利的多,即使对上杉军,由于地缘政治上的优势,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加入胜利者的行列。传说当时家康许诺政宗在战后把会津交还政宗,将其领地扩大到一百二十万石。但是政宗又耍起了小聪明,对南部家发动骚扰,结果非但失败,还被告了一状。于是战后,家康和政宗这两只狐狸互相装傻,就好象没事发生一样,政宗终于没得到会津,但也没损失,平安地做了仙台藩主。
家康的幼女市姬还在胎中就和伊达家的嫡子忠宗定下了婚约,但庆长四年市姬四岁时即夭折。或许是政宗不甘于平静地生活,他又把主意打到松平忠辉的头上。一直不存在悬念的德川秀忠将军之位也被搅起了风波。庆长十一年,忠辉娶五郎八姬为妻,德川与伊达联姻。忠辉夫妇关系不错,女婿对岳父也是言听计从。风言伊达政宗曾参与大久保长安的密谋扶植忠辉上台,小说家山冈庄八还把支仓常长的旅欧使团写成政宗预谋邀南蛮人派舰船支援大坂方面,以大炮赶秀忠下台,让忠辉做一个亲基督教的将军。
大坂夏阵,松平忠辉出任大和口方面德川势的总指挥,伊达军是前部之一。道明寺之战,在伊达政宗的反对之下,德川军未乘胜追击。后来流传的忠辉内通大坂的流言也与此有关。加上战后家康秀忠上洛向朝廷报捷时,忠辉却在外乘舟游玩,两将军对其越发反感。忠辉最后被流放,伊达政宗要负很大责任。可是无论是“大久保长安”事件,还是忠辉改易,伊达家却毫无牵连,也许是幕府不愿将事态复杂化,而且政宗也是个聪明人,他再怎么耍手腕,基本前提还是要保全伊达的家业。在天下大势已定的情况下,他是不会冒险的。
评记
日本的家业继承和其它国家一样,基本遵循立嫡长子为嗣的原则,但是继嗣之争是封建制度所不可避免的。德川家自先祖松平清康死后历经苦难,家臣团就较为团结一些,依然不可避免的因各子而分裂。如果不是德川家康长寿而又果断妥善地处理各种矛盾,发生内战也是有可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康在弥合战国时代之后日本的混乱局势,乃至稳定政局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然而代价就是牺牲他一部分孩子的幸福与权力。
结城秀康在统御力方面胜于他的弟弟们,但是为了秀忠的幸福他就要流落在外,而且家康还竭力避免他有任何建功立业的机会。松平忠辉,本来就象一张白纸,性格比较鲁莽。这样的人特别容易为身边的人左右,以致最后父子兄弟情谊断绝。他们的牺牲为秀忠的稳固统治作了铺路石。
大久保长安与伊达政宗往往被描写为阴谋家,但是生于乱世,谁不为自己打算。伊达政宗屡屡处于刀锋边缘,却又幸免于难,不仅是其智慧,很可能他洞悉了人性的弱点。当权者最欣赏有能力但又不太安分的人,这些人能一贯的保持充沛的精力,永远都有利用价值。太安分受己,一旦天下太平,总会被看作累赘,不会被杀,但一定会被弃。这道理在今天依然成立。
![]() |
徳川秀忠像 |
家康的长男早在天正七年(公元1579年)就被迫自杀。除了他,家康一共还有十三个儿子(见附表一),其中只有三位真正地参与了对将军位置的挑战。他们是二男秀康,三男秀忠,六男忠辉。
秀康和秀忠
结城秀康出生于天正二年,幼名“於义丸”,自幼由鬼作左本多重次抚养。天正七年,信康被迫自杀之后,受赐一万石。同十二年爆发的小牧长久手之战确立了德川家对丰臣家的从属地位,秀康也因此成为了丰臣秀吉的人质上洛,改名羽柴三河守秀康,任从五位侍从。天正十八年小田原战后又成为下总名门结城晴朝的养子,名字也再次改为结城三河守。
秀康的母亲只是家康元配築山殿的侍女,身份低微。信康死后,秀康也没得到长男的名份,“竹千代”这个命字很快给了弟弟秀忠。大概是为了防止秀康在家中对秀忠产生威胁,他只有作为别人的养子游离在外,尽管从少年时代,秀康就慢慢表现出威严的气度,是家康诸子中最具大将风范的,自始至终,在家康的安排下,秀康从没有对将军位置产生威胁。
庆长五年关原之战时秀康担任了关东方面对会津上杉氏的防守任务,被排除在主战场之外,当时上杉势已经为伊达家所困扰,除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上杉的军队基本龟缩于会津,根本无力指向关东。不过秀康终于恢复了本姓松平,战后受封越前北庄,福井六十七万石。同八年晋升从三位参议,同十年又升为正三位中纳言。后来有谣言称秀康与大坂内通,原因可能是秀康一直受到丰臣秀吉的礼遇,并被秀吉看作德丰两家的调解人,还曾托嘱秀康看护小弟弟秀赖。其实这不过是人之常情,秀吉差不多同样嘱托过所有的养子,结果也只有宇喜多秀家忠实的执行遗命。此外秀康与广岛的福岛正则交往甚密,可能也因此受到秀忠的猜忌,但这与反叛也没什么联系。虽说正则是丰家的旧臣,但其对秀赖基本没有支持,并不象加藤清正那样主动的为秀赖扶轿护卫,问题恐怕出在正则的另一位密友本多正纯身上,那可是秀忠所厌恶的人。好在秀康病故于庆长十二年,年仅三十四岁。他儿子松平忠直还是未能幸免,被幕府借其恶行而改易。
![]() |
結城秀康像(運正寺蔵) |
和二哥相比,德川秀忠几乎算是糖水里泡大的了。他天正七年出生于浜松城。幼名长松,不久就被称为竹千代,具备了嫡长子的身份。秀忠的性格从小就表现得十分谦恭,这也真是家康所希望并着力培养的。他的品德颇具人望,基本上得到了家康及老臣们对他在继承权上的支持。
庆长五年,石田三成起兵讨伐德川氏。秀忠率兵向东山道进军。此时真田昌幸、幸村父子加入了西军,面对秀忠的大军,真田于上田城笼城。秀忠受困于城下,一时无法攻取。家康对秀忠的行动非常生气,命令放弃上田城攻略,直接率军转向关原。秀忠接令后终于甩开后顾之忧,进军关原,只是当他的部队到达时,战斗早已结束。秀忠此战虽然表现失措,但是其稳重的个性也表现无疑。或许他并非是一个大将之材,不过在德川氏掌握天下后,他被选作了家康政治上的继承人。
庆长十年,家康把将军的位置正式交给了秀忠,自己隐居于骏府,作为大御所仍然有他自己的一套班子,其核心即本多正信、正纯父子。秀忠则在江户,他的亲信则是大久保忠鄰一系。这一时期就是一种双元政治的体现,表面上相安,但却暗流涌动。但是家康在世时,父子俩基本能够和睦稳固幕府的统治,并彻底清除了丰臣家的势力,确保了德川家三百年的幕府统治。在这一点上也许只有秀忠才能做到。
![]() |
本多正信像(佐々木龍泉筆。藩老本多蔵品館所蔵) |
秀忠一向得到谦和的评价,但事实决非如此。在家康死后逐步的清算创业的老臣,对亲近家康的本多正纯也加以改易。对外彻底执行禁海令,对内设立禁中公家法度,各宗寺院法度,严禁基督教并迫害教徒。后世认为秀忠这一时期的统治十分阴险。柳生宗矩与其子十兵位还担任监视重臣大名的任务。不过有不少事都被算在家康头上,总算为秀忠分担了一些恶名。
松平忠辉——勇猛的棋子
松平忠辉(1592至1683)文禄元年出生在远江浜松城,家康六男。幼名长千代。忠辉出生时肤色黝黑,面貌丑陋,因而为家康嫌弃。传说家康命令将其抛弃,被家臣皆川广照拣回抚养。童年的忠辉就表现出英武豪迈之气,和早年过世的兄长德川信康极为相似,使家康十分感叹。
庆长四年,忠辉继承了武藏深谷一万石的长泽松平家。同七年被赐予下总左仓七万石,叙官从五位上总介。第二年又受封信浓松代十二万石,忠辉和师范皆川广照一起移居饭山城。十年,晋从四位下少将,并代表家康探访了大坂城的丰臣秀赖。当时忠辉年仅十四岁。他一连串的升迁晋封甚至使人以为家康在众子中最喜欢他。
庆长十一年,在堺市的豪商茶人今井宗薰的介绍下娶伊达政宗的女儿五郎八姬为妻(不过有说法是政宗想把女儿嫁给德川家)。从此,忠辉的命运与伊达家缠绕在一起,对忠辉而言,有了强大名伊达作为外援,看起来是实力倍增。然而,事实上以忠辉梗直简单的个性实在无法和政宗相比,忠辉变成了伊达的一颗棋子,而以伊达为后盾也多少招致了别人的猜忌,他的悲剧也就此开始。
这以后忠辉家发生了一件大事,其重臣皆川广照向家康控诉忠辉的越轨行为,事件的结果是所谓的“上总介殿之三重臣”皆川广照,山田重辰,松平清直改易并切腹,处分十分严厉。经过辩驳认为忠辉无事,第二年庆长十五年,忠辉转封越后高田四十五万石,此后被通称为越后少将。计算当时伊达家的封地仙台藩约七十万石的领地,两家合计一百二十万石,实在让家康秀忠用心提防。
庆长十九年大坂冬之阵忠辉留守于江户。第二年夏之阵奉命出阵,负责大和方面的防御。此时有流言宣传忠辉是大坂方面的内应。理由是战斗中当与敌主力相遇,诸将奋战之时忠辉却未立寸功而回,这与其一贯的形象差之甚远,而且忠辉在感情上同情基督教,妻子五郎八姬更是虔诚的教徒。流言虽然在当时没有什么效果,但忠辉的运势从此急转直下。
越后军从战场返回途中在近江口又出麻烦,忠辉又因误会斩了幕府方面的长坂信时,加重了家康的反感。元和二年家康过世后,忠辉家再起骚动,这次忠辉被彻底清算,一人被流放于伊势熊野,年仅二十五岁。此后忠辉被转流于各地,寿命却很长,直到九十二岁死于诹访。据说关于忠辉的处置是家康临死之前安排的,非但不允许忠辉到病榻前探望,甚至严令禁止他接近家康的墓地拜祭。父子之情彻底断绝,原因实在耐人寻味。或许是忠辉不羁形迹又不服家康管教,又或许是家康厌恶伊达政宗在幕后的操纵,其实忠辉只是一个被娇纵的贵公子,本身胡涂的很,夹在一群狐狸中间就只有感叹造化弄人了。忠辉在流居诹访期间倒是在文化上有些造诣,在当地民间留下不少痕迹。
![]() |
長野県諏訪市の貞松院にある忠輝の墓所 |
“大久保长安”事件
大久保长安(1545至1613),又名藤十郎,十兵卫,官至从五位下石见守。父亲是甲斐武田氏的猿乐众,名金春七郎喜然。在新田次郎的小说《武田信玄》中又称其父为大藏,描述为近畿一代的猿乐众艺人,后向南蛮学习炼金术为武田信玄聘用开发金山。藤十郎在小说中的登场背景是武田骏河攻略时期,当时甲州金山的开采已成下降趋势,这让惯用棋子金战术的信玄十分忧虑,藤十郎的父亲向信玄建议派其子到九州博多从南蛮人那里学习矿渣的再提炼技术,以扩大黄金的开采能力。信玄应允并为藤十郎支付学习生活费用。小说的说法似乎为大久保长安在金山开采以及与南蛮的关系提供背景,但这毕竟是小说,在一般接触的资料中对藤十郎在武田家的经历介绍十分简单,父子两人是武田猿乐众是公认的,大概是由于在年贡征收方面工作出色,藤十郎被提拔为金山开采的藏前众,并赐予了武士身份,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藤十郎很早就表现出了政治才能。
天正十年(1582),武田家灭亡。藤十郎在此时移居三河(可能是和其它武田家臣一起被德川军带回),他结识了德川家的世代家臣大久保忠鄰,不仅被赐予大久保之姓,还在忠鄰的举荐下出仕家康,从事财政方面的工作。天正十八年,德川转封关东,大久保长安用了不知什么方法搞到了代官头的位置,统管关东十八代官,以武藏为中心,支配管理关东周边的政务检地工作。大久保长安并在武藏多摩郡横山村修筑阵屋,称八王子阵屋,遗迹保留至今。
庆长六年(1601),大久保长安被任命为甲斐代官和石见银山奉行,两年后任石见守佐渡奉行,次年又任伊豆金银山奉行,有“天下总代官”之称。此时,他还被派为松平忠辉的家老,与忠辉的岳父伊达政宗过往甚密。
![]() |
歌川広重の描いた佐渡金山 |
由于金山开采的重要与特殊性,开矿师一直拥有特别的待遇。一般开发出的黄金除一部分上缴大名外,其它均由矿师支配,这一部分虽然包括了开采的费用,剩余的财富依然可观。在山冈庄八的小说《伊达政宗》中,分配比例达到了四六,德川家康得四成,大久保长安得六。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家康尽管赞赏长安的勤劳工作,猜忌与日俱增。以大久保的财力,伊达政宗的智谋经验,松平忠辉即使从未打过将军的主意,也不能幸免于流言,偏偏忠辉还是个楞头青式的人物,行为出格,根本无法逃脱家康秀忠的打击。
庆长十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大久保长安去世。马上就被幕府加上谋反的罪名,领地、遗产全部没收,尸体被处磔刑,并加以连坐之法。六月十三日,长安留下的七个儿子被处死(史称大久保长安好女色,姬妾成群,他儿子的数量足以和百万石大名媲美),七月九日,家臣受刑。此外受牵连的还有青山成重,信浓深志城主石川康长,均被改易。史称“大久保长安”事件。
推荐大久保长安的忠鄰也未能幸免。当年年末,时任小田原城主的忠鄰接到严厉的命令上洛。家臣们议论纷纷,都觉得十分凶险,甚至有人提出截取家康的队列,凭借名城小田原笼城,在城内向家康申辩与长安事件无关。最终忠鄰依然选择了遵命上洛,率领大部分家臣于第二年一月动身。到达后不久,果然京都所司代坂仓胜重传令忠鄰改易,理由模棱两可,大致指责忠鄰与大久保长安事件有关。忠鄰与数名家臣被流放于近江上笠村,或许是念及忠鄰与其父大久保忠世对德川家的长年忠勤,还赐予了五千石的领地。后来大久保忠鄰归依佛门,于宽永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大久保长安的罪状据称是发现他修书结纳南蛮,企图让松平忠辉掌控天下。有说法认为事件的根源是本多正信与大久保忠鄰的对立,然而综合各种资料,家康和秀忠的目的恐怕还是要斩断忠辉的财源,中断忠辉、大久保与伊达家的三角关系,顺便对伊达政宗加以警告。此时家康还未对忠辉绝望,处分中没有涉及忠辉本人。但大坂夏阵时,忠辉依然与伊达政宗一致行动,还惹出事端,在家康眼中也的确是无药可救。
大久保被抄没的遗财数量众多,但人们还是怀疑仍有藏宝。寻宝的故事在日本流传了很久。
伊达的梦想
江户幕府时期,伊达家是实力最强的外様大名,除了仙台藩的本家,大坂之战后家康还特地为伊达政宗的庶长子秀宗在宇和岛建立了一支分家,虽说只有十万石,但在当时日本国内几乎无地可封的情况下,这也算是伊达家无上的荣耀了,这也解决了伊达家所面临的继承权问题。抛开前文中所提到的事件,无论是一代将军德川家康,还是二代秀忠都与伊达政宗保持者良好紧密的关系。
伊达政宗与德川家康最初相遇应该是在天正十八年(1590)小田原之阵时。这次战役一方面是扫平北条家,另一方面则是丰臣秀吉展示权力,并对新旧大名的领地进行调整。很多大名因为未按秀吉命令出阵,或者是迟到而丢了领地,当时关东、奥羽诸大名只要得到一句“本领安堵”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不过伊达政宗例外。秀吉的出阵命令在一月间就已知会了奥羽各地,然而心怀天下人梦想的政宗一直犹豫不决,而他早先的战略也是联合北条先击破佐竹再与秀吉对抗,这样直到四月还未出发,以致家中产生大变。政宗的母亲保春院(最上义守之女)与次子竺丸担心政宗因为反抗秀吉导致伊达家灭亡,而且相传保春院一贯厌恶政宗,所以准备勾结娘家最上义光除掉政宗,立竺丸为当主。政宗察觉之后先发制人,立刻斩杀竺丸,送走了保春院,结果拖到五月初才动身。其行军路线也颇非心思,政宗借口关东正在激战,取道越后、信浓,花了一个月才到达秀吉营地,此时小田原战局已定。秀吉对此的反应十分震怒,甚至不愿和政宗见面。
![]() |
柳原義達作「伊達政宗公平和像」(大崎市、岩出山城、2010) |
逸闻羽柴秀康此时向秀吉请命,愿前往质询政宗,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释就当场格杀政宗,秀吉应允。秀康找到政宗时,对方正悠然的在河里洗澡,秀康也跳入河中。政宗问明来意就与他打了个赌,约定谁可不动四肢赶走河里的水蛇谁就获胜。秀康对者蛇瞪大了眼,憋红了脸也毫无效果,此时政宗却抬起了生殖器,蛇马上就游走了。政宗笑到:“蛇平时只看见横嘴的,今天看见竖嘴的一定以为是怪物,哪有不逃的道理。”秀康垂头丧气地回禀秀吉,惹得秀吉大笑,传令要见见这个有趣的人。而政宗的机智也让秀吉产生了惜才之情。据说这一切是政宗前一晚就在家康军中商量的把戏。传说并不一定真实,不过最后政宗以交出不久前攻占的会津为代价,平安地回到了伊达领。
关原之战前夕,政宗作出决定加入东军。按照政宗的想法,当时伊达家根本不具备夺取天下的实力。但是要保留左右时局的机会,就不可以帮助西军获胜,其实就是毛利,因为那样政治中心必然西移,陆奥伊达就可能变成彻底的乡下大名。而且帮助西军就要直接与关东德川交战,就算胜利也会损失惨重。相反帮助离自己较近的家康就有利的多,即使对上杉军,由于地缘政治上的优势,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加入胜利者的行列。传说当时家康许诺政宗在战后把会津交还政宗,将其领地扩大到一百二十万石。但是政宗又耍起了小聪明,对南部家发动骚扰,结果非但失败,还被告了一状。于是战后,家康和政宗这两只狐狸互相装傻,就好象没事发生一样,政宗终于没得到会津,但也没损失,平安地做了仙台藩主。
家康的幼女市姬还在胎中就和伊达家的嫡子忠宗定下了婚约,但庆长四年市姬四岁时即夭折。或许是政宗不甘于平静地生活,他又把主意打到松平忠辉的头上。一直不存在悬念的德川秀忠将军之位也被搅起了风波。庆长十一年,忠辉娶五郎八姬为妻,德川与伊达联姻。忠辉夫妇关系不错,女婿对岳父也是言听计从。风言伊达政宗曾参与大久保长安的密谋扶植忠辉上台,小说家山冈庄八还把支仓常长的旅欧使团写成政宗预谋邀南蛮人派舰船支援大坂方面,以大炮赶秀忠下台,让忠辉做一个亲基督教的将军。
大坂夏阵,松平忠辉出任大和口方面德川势的总指挥,伊达军是前部之一。道明寺之战,在伊达政宗的反对之下,德川军未乘胜追击。后来流传的忠辉内通大坂的流言也与此有关。加上战后家康秀忠上洛向朝廷报捷时,忠辉却在外乘舟游玩,两将军对其越发反感。忠辉最后被流放,伊达政宗要负很大责任。可是无论是“大久保长安”事件,还是忠辉改易,伊达家却毫无牵连,也许是幕府不愿将事态复杂化,而且政宗也是个聪明人,他再怎么耍手腕,基本前提还是要保全伊达的家业。在天下大势已定的情况下,他是不会冒险的。
评记
日本的家业继承和其它国家一样,基本遵循立嫡长子为嗣的原则,但是继嗣之争是封建制度所不可避免的。德川家自先祖松平清康死后历经苦难,家臣团就较为团结一些,依然不可避免的因各子而分裂。如果不是德川家康长寿而又果断妥善地处理各种矛盾,发生内战也是有可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康在弥合战国时代之后日本的混乱局势,乃至稳定政局方面有着很大的贡献。然而代价就是牺牲他一部分孩子的幸福与权力。
![]() |
徳川家の家紋"丸に三つ葉葵(徳川葵)" |
结城秀康在统御力方面胜于他的弟弟们,但是为了秀忠的幸福他就要流落在外,而且家康还竭力避免他有任何建功立业的机会。松平忠辉,本来就象一张白纸,性格比较鲁莽。这样的人特别容易为身边的人左右,以致最后父子兄弟情谊断绝。他们的牺牲为秀忠的稳固统治作了铺路石。
大久保长安与伊达政宗往往被描写为阴谋家,但是生于乱世,谁不为自己打算。伊达政宗屡屡处于刀锋边缘,却又幸免于难,不仅是其智慧,很可能他洞悉了人性的弱点。当权者最欣赏有能力但又不太安分的人,这些人能一贯的保持充沛的精力,永远都有利用价值。太安分受己,一旦天下太平,总会被看作累赘,不会被杀,但一定会被弃。这道理在今天依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