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老建筑:周善甫先生旧居(翠湖北路原31号后院 “六松堂”)
周善甫,名樊(又名凡)、字善甫,纳西族。云南省丽江市人,集学者、教育家和书法家为一身。周善甫先生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长期从事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桃李遍及海内外,晚年尤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先后出版了《简草谱》、《春城赋》、《骈拇词辩》、《大道之行》、《老子意会》等百多万字论著,蜚声海内外。
晚年的善甫先生著述之余,常爱临池握管,一无羁牵地随性挥洒,每每满纸琳琅。他常说写字是自己最喜爱的一种休息方式;正是因为以这样一种心境在写字,其书法不求工而工,由纯熟而返生涩,平淡天成;加上先生丰富而深厚的学养,其精神和素养自然融入笔端,每当笔酣墨畅之际,往往毫随神驰,给人的感觉已不是在写字而是写意了,故能行笔清正融和,无一丝火爆气;谋篇布局浑然天成,直臻化境,格调甚高。善甫先生在书法理论方面造诣很深,并致力于草书的标准化推广,所创“简草”书体熔章草、今草、行草于一炉,墨韵纯厚,风格独特,以其浓郁的书卷气卓然而立于20世纪的中国书坛,被誉为一代学者型的书法家。他的简草对联《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行笔潇洒苍劲,结体高古飘逸,可谓人书俱老;他的行草《马子云别玉龙山诗》谋篇布局清新自然,笔墨中流露出神清骨秀的儒雅之气,十分难得。 善甫先生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法大展,并被新加坡国家历史博物馆、新加坡大学和我国的台湾故宫博物院、钓鱼台国宾馆、云南省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生平:1914年10月出生于丽江古城一个书香世家,周善甫在青年时代就多才多艺,早在40年代就与其胞兄、我国著名画家周霖先生一道为文苑艺坛赞誉为“玉龙双璧”。周善甫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事教育工作,桃李遍及海内外,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而且周家一门六代直系有10余人都是教师,并为云南边地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样的教育世家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是殆为罕见的。至今周善甫的儿子、女儿、儿媳、女婿都活跃在云南教育战线。周善甫的一生也有近30年的时间身负冤屈,颠沛流离,历尽了人生荣辱的沧桑,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性格,而且总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那极为艰难的岁月里仍不忘培植桃李;而且往往在身处逆境时更坚其志,修身治学,不仅在为人师表上立为楷模,更为民族文化的弘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70年代初,周善甫蒙冤回乡,做小工聊以谋生,却凭着自己青年时代在东陆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到的建筑技术参与设计并主持修建了丽江地区体育场这一项当时滇西北庞大的工程。
1986年周善甫由个旧二中高级教师任上退休回到昆明,以72岁高龄又踏上新的征途,在12年的时间里先后撰著出版了《简草谱》、《青城赋》、《善甫文存》、《骈姆词辩》、《大道之行》、《老子意会》等百多万字的思想性论著,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其中《大道之行》是周老站在“卫星的高度”,俯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经过对中西两大文化体系的对比,对儒、释、道三教思想精髓的探究,从人类发展这一久远而宏大的主题,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大纵深的反思,总结出一系列可用之于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观点。
一、周善甫百年诞辰系列活动在昆举行
12月6日,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主办,云南美术研究院《天雨流芳》杂志社承办的文化名人周善甫百年诞辰系列活动在昆明翠湖之畔举行。
周善甫(1914-1998年),云南丽江人,是云南20世纪文化史上一位博古通今的著名学者,生前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民族学会顾问、云南省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2014年12月1日是周老先生百年诞辰,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和《春城赋》两书同时在昆明举行首发仪式。
《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书共47万字,由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哲学史学者陈友康教授撰写,叙述了周善甫先生饱经忧思而自强不息的一生。
《春城赋》是周善甫先生于1987年创作的一首骈体文长赋,被历史学家马曜誉为“继《大观楼长联》之外又一篇颂扬昆明历史的文学名章”。此次中华书局重新编辑出版的《春城赋》一书,除收录了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周老原作手迹外,还对《春城赋》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并且遨请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春城赋》核心精神进行了探讨。
与会专家认为,周善甫先生是一位生活在祖国边疆却为中华民族核心精神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文化老人。他晚年系统精研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出版《简草谱》、《春城赋》、《斋甫文存》、《大道之行》、《骈拇词辨》、《老子意会》等面百多万字的思想性论著和汉语言学、书法专著,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大道之行》被誉为是一部在中国哲学思想界具有里裎碑意义的论著,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周善甫先生也因此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作是“继梁漱溟、冯友兰之后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儒家”。
会后,与会者出席了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在昆明翠湖北路原31号周善甫先生旧居原址上举行的“一代哲人周善甫旧居”标志碑落成仪式。
二、周老不老 凡翁不凡----一代哲人周善甫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侧记
周老名樊,后改为凡,字善甫,1998年1月6日去世,享年84岁。周老于1914年12月1日(农历10月15日)生于丽江。12月6日,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文化名人周善甫百年诞辰暨《周善甫评传》、《春城赋》出版座谈会”,在昆明翠湖之滨的云南民主党派大楼举行。室外冬阳明媚、海鸥翔集,屋内友朋满座、情意融融,共同回顾、总结周老不平凡的一生,分享风雅儒者的精神财智。与会100多人中,有《求是》杂志原总编、原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天玺、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光范、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勋儒、许克敏等政界名流,有周老的生前友好、丽江游子、弟子亲友,还有学界专家、省内外媒体记者。
周善甫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上,北京中华书局新出版的《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和《春城赋》两书同时面世,书香宜人。《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47万字,由云南中华文化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友康教授撰写,叙述了周善甫饱经忧思而自强不息的一生。中华书局重新编辑出版的《春城赋》一书,除收录了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周老原作手迹外,由云南文史馆馆员李孝友、余嘉华两教授对《春城赋》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并且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春城赋》核心精神进行了探讨。
座谈会后,与会者共同出席了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在昆明翠湖北路原31号周善甫旧居原址上举行的“一代哲人周善甫旧居”标志碑落成仪式。昆明市五华区委书记金幼和发表致辞称,旧居立碑纪念,不仅是对周善甫先生的一种怀念,也为传承保护和挖掘整合昆明翠湖片区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故居标志碑掲幕仪式由五华区区长李彤主持。当天晩上,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蔡春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友康、省社科院副院长杨褔泉陪同下专门看望了周老家属,高度评价周善甫先生对中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周老去世了吗?”
“周老去世了吗?”清华大学博士、中外名人研究会顾问阚友钢自问自答。“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善甫先生的生命没有幻灭,而是在延展,因为有先生的思想在流传。先生是为文明而生。”
去世16年了,周老先生的肉体已经回归故里,但他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他的学术思想依然新鲜可触,笔底流淌的墨韵依然清香,击节高歌的纳西古乐依旧九曲回肠。他温润的目光依恋着深爱的故园。
2003年12月1日,昆明举办了周善甫90诞辰系列纪念活动,出版了《大道之行--周善甫国学论集》、《风雅儒者--文化名人周善甫诞辰90周年纪念文集》,举办了学术研讨会。家属将名作《春城赋》捐赠给云南省博物馆,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这是第一件成为国家级文物的云南近现代书画作品。
2005年,昆明新修的南屏步行街上,昆明市政府将周老的《春城赋》刊刻于图腾柱上。此前,在昙华寺已经树立了周老《春城赋》的巨型摩崖石壁。《春城赋》与清乾隆年间的名士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一道已被国家规划部门批准成为昆明环滇池城市区域建设的两大人文元素而列入昆明城市规划的概念中。
2008年,周老墨宝四尺整纸的节选《春城赋》草书作品被钓鱼台国家馆“藏珍馆”永久珍藏,在国宾楼陈列展示。
“诗赋春城,文行大道。”周老去世后,《大道之行》等国学著作所阐发的宏论继续突破地域观念,不断广为传播,日见绚烂光华。布衣学者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发出了含笑的人生智慧。云南省作协副主席汤世杰曾撰文说,“他的灵魂他的思想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将依然和这个世界在一起。”对多数昆明百姓来说,周老的《春城赋》一直温暖着他们,一句“爽适无伦”胜过千言万语,使昆明跻身东亚名城。
盖棺就能定论了吗?
周老生前最大的职位是云南文史馆馆员,讣告上称“学者、书法家”,后来纪念文章多称“国学大师”、“文化名人”。在新成的旧居标志碑上,89岁高龄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原哲学系主任黄枬森题的是“一代哲人周善甫旧居”。他评价周老的《大道之行》“学养深厚,德行高洁,与时俱进,综合创新”。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白族学者马曜先生也赞周老为“醇儒”。
黄枬森教授有言,“周善甫先生是一位为中华民族核心精神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纳西文化老人” ,《大道之行》“是当代哲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论著”。中华书局2008年12月在京举办的“《大道之行》出版座谈会”上,专家学者称“周善甫先生是继梁漱溟、冯友兰等先生之后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儒家”。早在1985年,文化泰斗梁漱溟为周老的国学著作题写书名“四书选读”。《大道之行》以其原创性的思想论著发酵于人世,馨香于学界。周老曾书“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称“时而温之,可受用一生”。
在云南这块边远的土地上,能与哲学关联的故事不多,哲人更廖若晨星。毛泽东主席的哲学老师、云南腾冲人艾思奇是重要的一位,其身后,周善甫足以当之。中国民族哲学史学副会长、现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陶国相博士有此一说。他回忆央视巨片《东方之光》在剧本讨论阶段,各方策划、专家均研读了周善甫的《大道之行》作为参考,并将剧中第二集命名为“大道之行”,大家“被这位深藏于西南边陲的现代大儒深湛的学术功底和高屋建瓴的哲论所叹服”。
从馆员、书法家、国学大师、文化名人到一代哲人,周老名列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行列,在彩云之南与红色哲学家艾思奇并列,当称“布衣哲人”。盖棺16载,思想仍在延展升华。
从卫星的高度看到了什么?
《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是陈友康教授的力作。陈友康专注云南文化史研究,出版过《云南读本》。正是他在《云南读本》中对周老作品的解读,才有了作传的缘起。陈友康坦言,“反复读了先生的所有论著、有关回忆和研究文章,沉浸于先生营造的精神世界和人性光辉中,更认识了他的卓荦不凡”。
周老曾言,“要从卫星的高度”观察中华文化的未来走向。正是20年前,周老80岁时写成了代表作《大道之行》,而时下对中华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有了一系列新的方向,并被新一届领导人提升至了“软实力”、“精神家园”的高度。抚今追昔,更叹服于周老的智慧。评传作者陈友康说,“成一家之言”是中国著述的最高境界,《大道之行》即是,周老就是。
周善甫没有专书论述过中华文化精神,但他的思想贯穿于一系列的国学著作中。陈友康教授负责任地归纳了周老阐述的中华文化“真精神”,即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德治教化的治国理念、和平谐进的发展路径、诚实平正的民族心理、开放宏阔的文化气度、神游物外的艺术精神、平善自由的日常生活。看看,当年的“卫星高度”与今天的治国理政多么的契合!感谢传主与评传者的共鸣,使今天的读者切身分享了“离我们最近儒者”的大智巨慧。
周老的评传定名《仁智气象》,其对传主内心的把握可谓“刻骨锥心”。72岁退休之前的日常生活,周老基本上是“左冲右突”,其后12年发出了“煜煜光华”。这其中,对中华文化“卫星式”的观照,使之誉为“大儒”。而陈友康对传主独树一帜的书法成就、别样风光的文学创作、旷达逍遥的闲云生活的梳理与归纳,更增添了读传看书的情趣,实在是安逸。
周老曾在梦中得联曰:
“问故乡奇景无恙乎,尽游天下名山,总难忘玉岳停云,金沙激浪;岂今日文风果颓哉,遍检滇云笺牍,竟无过南园枯树,孙髯长联。”
后学有联答:“凡翁不凡,与纳西民族同在;周老不老,与东方文化共存。”
一代哲人!足以当之。
三、翠湖周边又添一景 “布衣学者”周善甫旧居百年诞辰立碑
昆明滇池之眼翠湖周边有很多景点:美丽的云大校园、见证历史变革的丰碑讲武堂、朱德的旧居、袁嘉谷的旧居、聂耳纪念碑……12月6日,翠湖周边又添一景,“布衣学者”周善甫旧居纪念碑在周善甫百年诞辰的日子立碑纪念。
12月6日,近两百名民主人士、文化学者相聚一堂纪念20世纪云南文化名人周善甫百年诞辰系列活动暨《周善甫评传》、《春城赋》出版座谈会。纪念生活在边疆,却为中华民族核心精神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纳西族老人。
周善甫旧居标志碑落成仪式 “周善甫先生晚年系统精研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先后出版《简草谱》、《春城赋》、《善甫文存》、《大道之行》等百万多字的思想性论著和汉语言文学、书法专著,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哲学史学者陈友康在其撰写的《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一书里,阐述了周善甫在中国哲学思想领域和语言学研究、书法艺术和文学创作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周善甫是云南丽江的一位纳西族学者,亦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学者、教育家和书法家。其1987年创作的骈体文长赋《春城赋》,被誉为继《大观楼长联》之外又一篇颂扬昆明历史的文学名章。其作品《大道之行》被誉为是一部在中国哲学思想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今年12月1日是周善甫百年诞辰,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和《春城赋》两书同时在昆明首发。
晚年的善甫先生著述之余,常爱临池握管,一无羁牵地随性挥洒,每每满纸琳琅。他常说写字是自己最喜爱的一种休息方式;正是因为以这样一种心境在写字,其书法不求工而工,由纯熟而返生涩,平淡天成;加上先生丰富而深厚的学养,其精神和素养自然融入笔端,每当笔酣墨畅之际,往往毫随神驰,给人的感觉已不是在写字而是写意了,故能行笔清正融和,无一丝火爆气;谋篇布局浑然天成,直臻化境,格调甚高。善甫先生在书法理论方面造诣很深,并致力于草书的标准化推广,所创“简草”书体熔章草、今草、行草于一炉,墨韵纯厚,风格独特,以其浓郁的书卷气卓然而立于20世纪的中国书坛,被誉为一代学者型的书法家。他的简草对联《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行笔潇洒苍劲,结体高古飘逸,可谓人书俱老;他的行草《马子云别玉龙山诗》谋篇布局清新自然,笔墨中流露出神清骨秀的儒雅之气,十分难得。 善甫先生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法大展,并被新加坡国家历史博物馆、新加坡大学和我国的台湾故宫博物院、钓鱼台国宾馆、云南省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生平:1914年10月出生于丽江古城一个书香世家,周善甫在青年时代就多才多艺,早在40年代就与其胞兄、我国著名画家周霖先生一道为文苑艺坛赞誉为“玉龙双璧”。周善甫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事教育工作,桃李遍及海内外,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而且周家一门六代直系有10余人都是教师,并为云南边地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样的教育世家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是殆为罕见的。至今周善甫的儿子、女儿、儿媳、女婿都活跃在云南教育战线。周善甫的一生也有近30年的时间身负冤屈,颠沛流离,历尽了人生荣辱的沧桑,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性格,而且总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那极为艰难的岁月里仍不忘培植桃李;而且往往在身处逆境时更坚其志,修身治学,不仅在为人师表上立为楷模,更为民族文化的弘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70年代初,周善甫蒙冤回乡,做小工聊以谋生,却凭着自己青年时代在东陆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到的建筑技术参与设计并主持修建了丽江地区体育场这一项当时滇西北庞大的工程。
1986年周善甫由个旧二中高级教师任上退休回到昆明,以72岁高龄又踏上新的征途,在12年的时间里先后撰著出版了《简草谱》、《青城赋》、《善甫文存》、《骈姆词辩》、《大道之行》、《老子意会》等百多万字的思想性论著,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其中《大道之行》是周老站在“卫星的高度”,俯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经过对中西两大文化体系的对比,对儒、释、道三教思想精髓的探究,从人类发展这一久远而宏大的主题,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大纵深的反思,总结出一系列可用之于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观点。
一、周善甫百年诞辰系列活动在昆举行
12月6日,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主办,云南美术研究院《天雨流芳》杂志社承办的文化名人周善甫百年诞辰系列活动在昆明翠湖之畔举行。
周善甫(1914-1998年),云南丽江人,是云南20世纪文化史上一位博古通今的著名学者,生前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云南民族学会顾问、云南省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2014年12月1日是周老先生百年诞辰,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和《春城赋》两书同时在昆明举行首发仪式。
《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书共47万字,由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哲学史学者陈友康教授撰写,叙述了周善甫先生饱经忧思而自强不息的一生。
《春城赋》是周善甫先生于1987年创作的一首骈体文长赋,被历史学家马曜誉为“继《大观楼长联》之外又一篇颂扬昆明历史的文学名章”。此次中华书局重新编辑出版的《春城赋》一书,除收录了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周老原作手迹外,还对《春城赋》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并且遨请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春城赋》核心精神进行了探讨。
与会专家认为,周善甫先生是一位生活在祖国边疆却为中华民族核心精神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文化老人。他晚年系统精研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出版《简草谱》、《春城赋》、《斋甫文存》、《大道之行》、《骈拇词辨》、《老子意会》等面百多万字的思想性论著和汉语言学、书法专著,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大道之行》被誉为是一部在中国哲学思想界具有里裎碑意义的论著,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周善甫先生也因此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作是“继梁漱溟、冯友兰之后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儒家”。
会后,与会者出席了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在昆明翠湖北路原31号周善甫先生旧居原址上举行的“一代哲人周善甫旧居”标志碑落成仪式。
二、周老不老 凡翁不凡----一代哲人周善甫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侧记
周老名樊,后改为凡,字善甫,1998年1月6日去世,享年84岁。周老于1914年12月1日(农历10月15日)生于丽江。12月6日,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文化名人周善甫百年诞辰暨《周善甫评传》、《春城赋》出版座谈会”,在昆明翠湖之滨的云南民主党派大楼举行。室外冬阳明媚、海鸥翔集,屋内友朋满座、情意融融,共同回顾、总结周老不平凡的一生,分享风雅儒者的精神财智。与会100多人中,有《求是》杂志原总编、原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天玺、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光范、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勋儒、许克敏等政界名流,有周老的生前友好、丽江游子、弟子亲友,还有学界专家、省内外媒体记者。
周善甫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上,北京中华书局新出版的《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和《春城赋》两书同时面世,书香宜人。《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47万字,由云南中华文化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友康教授撰写,叙述了周善甫饱经忧思而自强不息的一生。中华书局重新编辑出版的《春城赋》一书,除收录了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周老原作手迹外,由云南文史馆馆员李孝友、余嘉华两教授对《春城赋》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并且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春城赋》核心精神进行了探讨。
座谈会后,与会者共同出席了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在昆明翠湖北路原31号周善甫旧居原址上举行的“一代哲人周善甫旧居”标志碑落成仪式。昆明市五华区委书记金幼和发表致辞称,旧居立碑纪念,不仅是对周善甫先生的一种怀念,也为传承保护和挖掘整合昆明翠湖片区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故居标志碑掲幕仪式由五华区区长李彤主持。当天晩上,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蔡春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友康、省社科院副院长杨褔泉陪同下专门看望了周老家属,高度评价周善甫先生对中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周老去世了吗?”
“周老去世了吗?”清华大学博士、中外名人研究会顾问阚友钢自问自答。“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善甫先生的生命没有幻灭,而是在延展,因为有先生的思想在流传。先生是为文明而生。”
去世16年了,周老先生的肉体已经回归故里,但他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他的学术思想依然新鲜可触,笔底流淌的墨韵依然清香,击节高歌的纳西古乐依旧九曲回肠。他温润的目光依恋着深爱的故园。
2003年12月1日,昆明举办了周善甫90诞辰系列纪念活动,出版了《大道之行--周善甫国学论集》、《风雅儒者--文化名人周善甫诞辰90周年纪念文集》,举办了学术研讨会。家属将名作《春城赋》捐赠给云南省博物馆,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这是第一件成为国家级文物的云南近现代书画作品。
2005年,昆明新修的南屏步行街上,昆明市政府将周老的《春城赋》刊刻于图腾柱上。此前,在昙华寺已经树立了周老《春城赋》的巨型摩崖石壁。《春城赋》与清乾隆年间的名士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一道已被国家规划部门批准成为昆明环滇池城市区域建设的两大人文元素而列入昆明城市规划的概念中。
2008年,周老墨宝四尺整纸的节选《春城赋》草书作品被钓鱼台国家馆“藏珍馆”永久珍藏,在国宾楼陈列展示。
“诗赋春城,文行大道。”周老去世后,《大道之行》等国学著作所阐发的宏论继续突破地域观念,不断广为传播,日见绚烂光华。布衣学者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发出了含笑的人生智慧。云南省作协副主席汤世杰曾撰文说,“他的灵魂他的思想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将依然和这个世界在一起。”对多数昆明百姓来说,周老的《春城赋》一直温暖着他们,一句“爽适无伦”胜过千言万语,使昆明跻身东亚名城。
盖棺就能定论了吗?
周老生前最大的职位是云南文史馆馆员,讣告上称“学者、书法家”,后来纪念文章多称“国学大师”、“文化名人”。在新成的旧居标志碑上,89岁高龄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原哲学系主任黄枬森题的是“一代哲人周善甫旧居”。他评价周老的《大道之行》“学养深厚,德行高洁,与时俱进,综合创新”。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白族学者马曜先生也赞周老为“醇儒”。
黄枬森教授有言,“周善甫先生是一位为中华民族核心精神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纳西文化老人” ,《大道之行》“是当代哲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论著”。中华书局2008年12月在京举办的“《大道之行》出版座谈会”上,专家学者称“周善甫先生是继梁漱溟、冯友兰等先生之后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儒家”。早在1985年,文化泰斗梁漱溟为周老的国学著作题写书名“四书选读”。《大道之行》以其原创性的思想论著发酵于人世,馨香于学界。周老曾书“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并称“时而温之,可受用一生”。
在云南这块边远的土地上,能与哲学关联的故事不多,哲人更廖若晨星。毛泽东主席的哲学老师、云南腾冲人艾思奇是重要的一位,其身后,周善甫足以当之。中国民族哲学史学副会长、现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陶国相博士有此一说。他回忆央视巨片《东方之光》在剧本讨论阶段,各方策划、专家均研读了周善甫的《大道之行》作为参考,并将剧中第二集命名为“大道之行”,大家“被这位深藏于西南边陲的现代大儒深湛的学术功底和高屋建瓴的哲论所叹服”。
从馆员、书法家、国学大师、文化名人到一代哲人,周老名列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行列,在彩云之南与红色哲学家艾思奇并列,当称“布衣哲人”。盖棺16载,思想仍在延展升华。
从卫星的高度看到了什么?
《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是陈友康教授的力作。陈友康专注云南文化史研究,出版过《云南读本》。正是他在《云南读本》中对周老作品的解读,才有了作传的缘起。陈友康坦言,“反复读了先生的所有论著、有关回忆和研究文章,沉浸于先生营造的精神世界和人性光辉中,更认识了他的卓荦不凡”。
周老曾言,“要从卫星的高度”观察中华文化的未来走向。正是20年前,周老80岁时写成了代表作《大道之行》,而时下对中华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有了一系列新的方向,并被新一届领导人提升至了“软实力”、“精神家园”的高度。抚今追昔,更叹服于周老的智慧。评传作者陈友康说,“成一家之言”是中国著述的最高境界,《大道之行》即是,周老就是。
周善甫没有专书论述过中华文化精神,但他的思想贯穿于一系列的国学著作中。陈友康教授负责任地归纳了周老阐述的中华文化“真精神”,即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德治教化的治国理念、和平谐进的发展路径、诚实平正的民族心理、开放宏阔的文化气度、神游物外的艺术精神、平善自由的日常生活。看看,当年的“卫星高度”与今天的治国理政多么的契合!感谢传主与评传者的共鸣,使今天的读者切身分享了“离我们最近儒者”的大智巨慧。
周老的评传定名《仁智气象》,其对传主内心的把握可谓“刻骨锥心”。72岁退休之前的日常生活,周老基本上是“左冲右突”,其后12年发出了“煜煜光华”。这其中,对中华文化“卫星式”的观照,使之誉为“大儒”。而陈友康对传主独树一帜的书法成就、别样风光的文学创作、旷达逍遥的闲云生活的梳理与归纳,更增添了读传看书的情趣,实在是安逸。
周老曾在梦中得联曰:
“问故乡奇景无恙乎,尽游天下名山,总难忘玉岳停云,金沙激浪;岂今日文风果颓哉,遍检滇云笺牍,竟无过南园枯树,孙髯长联。”
后学有联答:“凡翁不凡,与纳西民族同在;周老不老,与东方文化共存。”
一代哲人!足以当之。
三、翠湖周边又添一景 “布衣学者”周善甫旧居百年诞辰立碑
昆明滇池之眼翠湖周边有很多景点:美丽的云大校园、见证历史变革的丰碑讲武堂、朱德的旧居、袁嘉谷的旧居、聂耳纪念碑……12月6日,翠湖周边又添一景,“布衣学者”周善甫旧居纪念碑在周善甫百年诞辰的日子立碑纪念。
12月6日,近两百名民主人士、文化学者相聚一堂纪念20世纪云南文化名人周善甫百年诞辰系列活动暨《周善甫评传》、《春城赋》出版座谈会。纪念生活在边疆,却为中华民族核心精神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纳西族老人。
周善甫旧居标志碑落成仪式 “周善甫先生晚年系统精研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先后出版《简草谱》、《春城赋》、《善甫文存》、《大道之行》等百万多字的思想性论著和汉语言文学、书法专著,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哲学史学者陈友康在其撰写的《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一书里,阐述了周善甫在中国哲学思想领域和语言学研究、书法艺术和文学创作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周善甫是云南丽江的一位纳西族学者,亦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学者、教育家和书法家。其1987年创作的骈体文长赋《春城赋》,被誉为继《大观楼长联》之外又一篇颂扬昆明历史的文学名章。其作品《大道之行》被誉为是一部在中国哲学思想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今年12月1日是周善甫百年诞辰,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仁智气象——周善甫评传》和《春城赋》两书同时在昆明首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