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把锄头挖冬笋
![]() |
进入十一月份,山里已经很冷,早就下过了第一场霜,早晚出门,就有人把袖筒拢起来,脖子也缩进衣领里,好像整个人都快伸不直,像只被开水烫过的虾。太阳出来后,霜才渐渐散去,天气才暖和些,但这个季节的阳光,早已没有了力量,照在身上有点浮皮潦草,不过总比阴雨天好些。
山里本来地就少,该收的东西早就收了,天太冷,山上也没有了活,男人基本上都三三二二站屋前闲扯蛋,老人和女人都躲在屋里烤火,孩子们倒还是屋里屋外折腾个不停,手冻僵或者鞋子弄湿,才会消停一下,乖乖坐在火盆前烤一会火。这个季节唯一可以做的是上山挖冬笋,但竹山是分到各家的,不等钱用,也不用急着去挖,只要别错过季节,反正早晚都在那里,得等人活泛些,太阳高些,闲扯的男人们才陆续散开,回家背茶篓、扛锄头上山。
山里人家不仅仅刀多,且各有各的用法,家家锄头也多,宽板锄头平地,窄板锄头挖土,弯锄铲草,二齿锄耙竹枝竹叶。在山里,厨房杂物间在一起,所有的刀、锄都挂在板壁上,随用随取。挖冬笋主要是往深了挖土,只有窄板锄头好用,其它的锄头派不上用场。
太阳已经越过山头很久,伯父和堂哥才准备上后山竹林挖笋,我也要凑热闹跟去,他们每人一把窄板锄头,一个小茶篮,堂哥还绑了一个刀夹,取了把茅刀插在后腰上。因为不可能回家吃中饭,伯父又装了几个生红薯,饿了可以填肚子,我则空手跟着,收拾停当后,我们沿屋后茶树间的小路上山。虽然空手,我还是怎么也赶不上,他们只好走一段,又时不时回头等我。好不容易到竹山,我看到的都是竹子,不见笋在何方,问伯父怎么挖笋,伯父笑着说,先看他们挖。只见伯父在竹林里东看西看,看看竹子,又抬头看看竹梢,弄得我一头雾水。终于在一根竹子下,伯父开挖,几锄头下去,一根青黄色的竹鞭露了出来,他再顺着竹鞭往下刨,突然,一个黄尖冒了出来,是根冬笋,他轻轻把周围的土挖开,整根笋露了出来,他看准了根部,锄头落下,冬笋就从竹鞭上掉了下来。这根鞭上只有一根笋,在确认没有其余笋之后,伯父又把挖开的土填了回去。
我跟在伯父屁股后面转悠着,他找到笋后也让我动二下锄头,负责把边上的土刨开和把笋从竹鞭上铲下来,因为手劲和准度,连着铲断了二根笋,卖相完全被我破坏,只能留着自家吃。不远处,堂哥在一棵竹子上发现了一窝冬笋,听到堂哥惊喜的呼喊,我丢下这边的断笋跑了过去。堂哥找到的这根竹鞭上,长了有五、六根笋,上面三根,下面倒着还长了二、三根,他把一片的土全刨开,小心翼翼地挖出了这几根笋。看到堂哥收获这么大,我非得让伯父教我怎么找笋。伯父被缠不过,告诉我,首先要找长得黑绿粗壮的竹子,这种竹子是二年以上,五、六年以下的,正是出笋的竹龄。然后再抬头看竹梢和最下面的竹枝,一般竹枝叶有点黄,顺着地上竹枝的指向,就是竹鞭的方向,挖下去有笋的可能性较大。我按着他教我的,抢过锄头找笋,还别说,试了几次以后,真在一棵竹子下被我挖到了一大一小二根笋,把我给兴奋的。很快我就累了,开始的热情和兴趣已经消退,我一个人坐在一块石头上,用堂哥的茅刀开始削红薯吃。削过皮的生红薯又脆又甜,又抗饿又解渴,就是二边太阳穴嚼得生痛,不知不觉,我一个人把几个红薯全吃了,等他们饿了过来,想吃一个红薯,发现只剩地上一堆红薯皮了。没办法,挖冬笋是个力气活,他们又饿又渴也干不了,于是只好提前下山回家。路上看到有的竹子下面一个大坑,问伯父是怎么回事,他说是有脾气急躁的人不会挖笋,没挖到就把这里刨了个大坑,土也不填回去,这脾气真倔的可以。
挖回去的冬笋会有贩子上门收,收了再卖到山外,好的冬笋是二头尖,中间粗的那种,弯弯的有点像牛角,这种品相的笋肉多,卖得贵些。还有就是一头粗,一头尖的冬笋,这种笋肉少,还压秤,就卖得便宜些。有些笋挖断了,山里人也 自己的小聪明,找根竹枝插在笋里,把它接起来,外面用笋壳恢复好,如果不细看,根本看不出来,说到底还是想多卖几块钱。
刚挖出土的笋外壳金黄,笋壳上有细细的绒毛,摸在手上很舒服,这时的笋水份最多、肉最鲜嫩。隔了几天,笋壳就会慢慢变黑,水份也越来越少,卖相就差了,吃在嘴里口感也会更差,所以对于冬笋这种鲜货,下山就被收走运出,才能卖个好价钱。年前的冬笋是最好卖,也是价格最贵的时间,南方人都有吃冬笋的习惯和爱好。
冬笋是个娇贵物,容易变质,不易储藏,山里人下雨天是不会上山挖笋的,淋湿了的笋特别不好保存,笋壳也很快变黑。除非家里临时来客人,家里没有现成的冬笋,这时才会穿起蓑衣、戴上斗笠,上山挖几根回来待客。
下过一场大雪以后,山里的路基本就封了,技术好的司机也不敢开,收冬笋的贩子就绝迹了。接下来,山里人挖的冬笋就留着自己吃,炒腊肉、炒年糕、炒猪肉、炒香菇,反正炒什么都放冬笋,而且确实好吃,用冬笋炒的菜味道都不一样。
冬笋也不是年年都出很多,按山里人的说法,是有大小年的,大年笋多,小年笋就少,基本上是一年大年,下一年就是小年。就算是大年,山里人挖笋也是有讲究的,不会把一片竹林里的冬笋全挖光,这样来年就长不出来新竹子,对这片竹林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山里人挖冬笋,会把竹子密的地方多挖,竹子疏的地方少挖或者不挖,今年这片多挖,明年那片多挖,这样竹林才能得到休养生息,年年才能吃到新鲜的冬笋。山里人的肠胃,只有每年被冬笋滋养过几次,才能过好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