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淺聊聊
治學跟治病極其類似。從方法上,先觀其陰陽虛實氣血多少之類概要,後辨氣經絡、五臟六腑大义态势,逐步深入;而學問古今之经概要皆观,明其大义,察其倾向,守同取要,别异轻重,梳理注精,比其文风精神;兼讀書方法、習慣、工具皆融。從醫理初一小系統,持其两端(源头与末端),经学皆同。時空而言,人有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循環,分佈去東南西北中不同時空,其氣血津液風寒燥火濕之類有主次輕重多少之分,其人形骸有其所主、所屬、所生之類,其经史之属也皆有其时空、质气之不同,有其所主、所属、所生之不同,皆须纳入時空,使之平衡合理。
總言一经多層、多緯共参,守经或一家,其余互参。不仅整體觀之,且須辨其多少,通過現象(學術評價、個人背景、出身等)逐一別其諸臟腑态势,终也不乏須用其西醫以及西方學問、工具、方法加以參照借鑒,一並治其病機與要樞,予以祛病扶正。守经之故,其一圣人做作,其二经内一字千金,其含义延伸极广。个人暂分宗旨、理法、治法、範圍、要點。而观其古今上乘直接吃理法、宗旨之類,而後以此倾泻而下,博览多闻,博而后约,前提有所概要贯穿,张之洞也曾言经原本也是必持之书。 守一家之故,邵雍言 “神無方而易無體,滯與一方則不能變化,非神也;有定體則不能變通,非易也。易雖有體,體者相也,假象以無體,而本無體也”。故须守变平衡也。
關於經學 ,先通脈絡源流。貫通之後逐一習作,也如治一经,先辨一经態勢(自上而下),後逐一別之探之,尋其精要。人之经历、门径、方法、水准不同皆有不同偏好主张。
治学态度,觀其眾多讀書人,之所謂散漫讀書,類比起來就好比養生之用,治病的話頗慢咯。
治学门径,起入门皆有不同,有经入史,有史入经,有四书入经等,就学问,张之洞言: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有用;以经学、小学兼经济者,其经济成就远大。路径有所不同,观其正山、马楠、豆友之中,各有不同。如何选择?
治学之次序,经类,原则先通其脉络,而后逐步填补,文字学、训诂、小学、先秦史、文献、古韵等等。
钱穆推皮锡瑞 《经学通论》《经学通论》从经史学贯穿,为今文经学。《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古文论。
马楠《比经推例》《周秦两汉书经考》,前者以方法论其周礼、春秋——治经方法也渐由师说家法、章句授受之“因承”,转而为比经推例、群经相明之“推证”。后者从其文献考释、方法、专题及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存在问题作论。
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國史大綱》《经学大要》,由史入经。
《十三经注疏》粗观,经类注疏较全,观其马楠采用较多。
《书目答问汇补》张之洞,列其书目,与指其经学门径。
《国学概论》《经学抉原》《经义考》 《 皇清经解提要》[清] 沈豫 / 赵灿鹏 / 《国学讲演录》
章太炎 /《 经与经学》蒋伯潜
经类:
1.尚书
(1)汉代今文《尚书》伏生欧阳大小夏侯本;(2)汉代古文《尚书》;(3)汉代今古文《书序》;(4)《说文解字》引《尚书》(5)马融郑玄王肃本;(6)熹平石经;(7)正始石经;(8)敦煌写本《书古文传》;(9)北宋开宝之前的《经典释文》;(10)《书疏》与开成石经;(11)《汗简》舆《书古文训》分篇考释部分。
尚书古文疏证[清]阎若璩 ,尚书正读
尚书通论 陈梦家
尚书 孔颖达
《尚书》史话
尚书译注 : 十三经译注
尚书正义 : 十三经注疏丛书
今文尚书考证 皮锡瑞
太炎先生尚书说章太炎 讲
尚书孔传参正(上下册) : 十三经清人注疏
尚书引义 : 王夫之著作[清]王夫之著、王孝鱼点校 王先谦 著、何晋 整理
2.诗经
毛詩正義(三卷本) : 十三經注疏(标点本)
毛诗郑笺平议 黄焯
诗经原始(上下)
诗经学史(上下)洪湛侯 /
毛詩傳箋通釋(全三冊) : 毛诗传笺通释 马瑞辰
诗集传(宋)朱熹、
毛诗注疏 [漢]鄭玄 箋、[唐]孔穎達 正義
古詩源[清] 沈德潛 /
诗考 诗地理考 [宋]王应麟、王京州 江合友 点校
诗疏平议 黄焯 /
韩诗外传笺疏 屈守元 /
毛奇龄易著四种 (清)毛奇龄 / 中华书局
詩經注析(全二冊) 程俊英、蒋见元
3.周礼 礼记:
周禮正義 孙诒让
礼记译注(上下)
十三经清人注疏(清)孙星衍
礼记集解(全三册)
周禮注疏 鄭玄 注、賈公彥 疏
礼记正义(全三册) : 十三经注疏丛书
仪礼注疏(全三册)[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全三册) : 十三经注疏丛书 [汉]郑玄 注、[唐]孔颖达 正义
礼记训纂(上下)(清)朱彬 /
三礼研究入门 彭林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 彭林
礼记集说 陈澔 / 万久富 整理 /
儀礼疏攷正(唐)賈公彦 原著、倉石武四郎 攷
《仪礼》彭林
周禮註疏(全三冊)[漢] 鄭玄 注、[唐] 賈公彥 疏、彭林 整理
4.周易
周易尚氏学 尚秉和
周易本义 朱熹
周易程氏传 [宋]程颐 撰 /
周易外传 : 王夫之著作[清]王夫之著 / 中华书局
易学象数论 (清) 黄宗羲 /
5.春秋
春秋左傳詁(全二冊) : 春秋左传诂 李解民、〔清〕洪亮吉
其他
四書章句集注
儒学五论
诸子学述
先秦诸子系年
诸子概论 李源澄 /
四书或问 [宋]朱熹 撰 /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读四书大全说(全二册)[清]王夫之著 / 中华书局 /
1.论语
論語正義(全二冊)
論語新解 錢穆
论语集释(全四册) 程树德
論語義疏 【梁】皇侃、高尚榘整理 / 中華書局 / 2013-11 / 56.00
论语注 :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 康有为 /
论语集释(上下册) 中华书局 /
敦煌《论语集解》校证
论语正义 孝经郑注疏 (清)刘宝楠 撰、(清)皮锡瑞 撰
更詳細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101089/
2.大学
3.中庸
中庸集说(宋)卫湜 撰 杨少涵校理 /
4.道德经
王弼《老子注》研究(上下册)
5.庄子
庄子集释(全三册) [清] 郭庆藩 撰、王孝鱼 点校
6.孟子
孟子正义(全二册) 焦循
孟子字义疏证 [清]戴震著、何文光整理
孟子章句讲疏 邓秉元
7.墨子
8.孝經
孝经注疏[唐]李隆基、[宋]邢昺疏、
總言一经多層、多緯共参,守经或一家,其余互参。不仅整體觀之,且須辨其多少,通過現象(學術評價、個人背景、出身等)逐一別其諸臟腑态势,终也不乏須用其西醫以及西方學問、工具、方法加以參照借鑒,一並治其病機與要樞,予以祛病扶正。守经之故,其一圣人做作,其二经内一字千金,其含义延伸极广。个人暂分宗旨、理法、治法、範圍、要點。而观其古今上乘直接吃理法、宗旨之類,而後以此倾泻而下,博览多闻,博而后约,前提有所概要贯穿,张之洞也曾言经原本也是必持之书。 守一家之故,邵雍言 “神無方而易無體,滯與一方則不能變化,非神也;有定體則不能變通,非易也。易雖有體,體者相也,假象以無體,而本無體也”。故须守变平衡也。
關於經學 ,先通脈絡源流。貫通之後逐一習作,也如治一经,先辨一经態勢(自上而下),後逐一別之探之,尋其精要。人之经历、门径、方法、水准不同皆有不同偏好主张。
治学态度,觀其眾多讀書人,之所謂散漫讀書,類比起來就好比養生之用,治病的話頗慢咯。
治学门径,起入门皆有不同,有经入史,有史入经,有四书入经等,就学问,张之洞言: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由经学、史学入理学者,其理学可信;以经学、史学兼词章者,其词章有用;以经学、小学兼经济者,其经济成就远大。路径有所不同,观其正山、马楠、豆友之中,各有不同。如何选择?
治学之次序,经类,原则先通其脉络,而后逐步填补,文字学、训诂、小学、先秦史、文献、古韵等等。
钱穆推皮锡瑞 《经学通论》《经学通论》从经史学贯穿,为今文经学。《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古文论。
马楠《比经推例》《周秦两汉书经考》,前者以方法论其周礼、春秋——治经方法也渐由师说家法、章句授受之“因承”,转而为比经推例、群经相明之“推证”。后者从其文献考释、方法、专题及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存在问题作论。
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國史大綱》《经学大要》,由史入经。
《十三经注疏》粗观,经类注疏较全,观其马楠采用较多。
《书目答问汇补》张之洞,列其书目,与指其经学门径。
《国学概论》《经学抉原》《经义考》 《 皇清经解提要》[清] 沈豫 / 赵灿鹏 / 《国学讲演录》
章太炎 /《 经与经学》蒋伯潜
经类:
1.尚书
(1)汉代今文《尚书》伏生欧阳大小夏侯本;(2)汉代古文《尚书》;(3)汉代今古文《书序》;(4)《说文解字》引《尚书》(5)马融郑玄王肃本;(6)熹平石经;(7)正始石经;(8)敦煌写本《书古文传》;(9)北宋开宝之前的《经典释文》;(10)《书疏》与开成石经;(11)《汗简》舆《书古文训》分篇考释部分。
尚书古文疏证[清]阎若璩 ,尚书正读
尚书通论 陈梦家
尚书 孔颖达
《尚书》史话
尚书译注 : 十三经译注
尚书正义 : 十三经注疏丛书
今文尚书考证 皮锡瑞
太炎先生尚书说章太炎 讲
尚书孔传参正(上下册) : 十三经清人注疏
尚书引义 : 王夫之著作[清]王夫之著、王孝鱼点校 王先谦 著、何晋 整理
2.诗经
毛詩正義(三卷本) : 十三經注疏(标点本)
毛诗郑笺平议 黄焯
诗经原始(上下)
诗经学史(上下)洪湛侯 /
毛詩傳箋通釋(全三冊) : 毛诗传笺通释 马瑞辰
诗集传(宋)朱熹、
毛诗注疏 [漢]鄭玄 箋、[唐]孔穎達 正義
古詩源[清] 沈德潛 /
诗考 诗地理考 [宋]王应麟、王京州 江合友 点校
诗疏平议 黄焯 /
韩诗外传笺疏 屈守元 /
毛奇龄易著四种 (清)毛奇龄 / 中华书局
詩經注析(全二冊) 程俊英、蒋见元
3.周礼 礼记:
周禮正義 孙诒让
礼记译注(上下)
十三经清人注疏(清)孙星衍
礼记集解(全三册)
周禮注疏 鄭玄 注、賈公彥 疏
礼记正义(全三册) : 十三经注疏丛书
仪礼注疏(全三册)[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全三册) : 十三经注疏丛书 [汉]郑玄 注、[唐]孔颖达 正义
礼记训纂(上下)(清)朱彬 /
三礼研究入门 彭林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 彭林
礼记集说 陈澔 / 万久富 整理 /
儀礼疏攷正(唐)賈公彦 原著、倉石武四郎 攷
《仪礼》彭林
周禮註疏(全三冊)[漢] 鄭玄 注、[唐] 賈公彥 疏、彭林 整理
4.周易
周易尚氏学 尚秉和
周易本义 朱熹
周易程氏传 [宋]程颐 撰 /
周易外传 : 王夫之著作[清]王夫之著 / 中华书局
易学象数论 (清) 黄宗羲 /
5.春秋
春秋左傳詁(全二冊) : 春秋左传诂 李解民、〔清〕洪亮吉
其他
四書章句集注
儒学五论
诸子学述
先秦诸子系年
诸子概论 李源澄 /
四书或问 [宋]朱熹 撰 /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读四书大全说(全二册)[清]王夫之著 / 中华书局 /
1.论语
論語正義(全二冊)
論語新解 錢穆
论语集释(全四册) 程树德
論語義疏 【梁】皇侃、高尚榘整理 / 中華書局 / 2013-11 / 56.00
论语注 :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 康有为 /
论语集释(上下册) 中华书局 /
敦煌《论语集解》校证
论语正义 孝经郑注疏 (清)刘宝楠 撰、(清)皮锡瑞 撰
更詳細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101089/
2.大学
3.中庸
中庸集说(宋)卫湜 撰 杨少涵校理 /
4.道德经
王弼《老子注》研究(上下册)
5.庄子
庄子集释(全三册) [清] 郭庆藩 撰、王孝鱼 点校
6.孟子
孟子正义(全二册) 焦循
孟子字义疏证 [清]戴震著、何文光整理
孟子章句讲疏 邓秉元
7.墨子
8.孝經
孝经注疏[唐]李隆基、[宋]邢昺疏、
-
胡蘿東和胡蘿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8 00: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