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AI画画有这些好~
这篇文就是想简单安利一下用数位板+SAI是个多么好用的组合。
首先交待一下背景~
我是从小就受表姐的影响很喜欢画画啦,但是我妈带我去上素描班的时候,(因为不喜欢那个老师)我义正言辞地拒绝了……然后,我要承认我是个认死理的傻瓜,真的信奉我妈给我灌输的“你现在要好好学习以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玩”主义(后来发现其实不是的……),上了大学才买了个板子,而且一开始因为图便宜,也害怕自己没有毅力坚持,就买了汉王的手写板orz……手写板哦,还不是绘图板哦,区别就是手写板他没有压感!一开始就是一条线条都要修半天我会乱说=..= 所以很烦,我就入了个wacom入门级数位板。因为网上说尺寸够用,就买了最小的(还真的是够用呢),没错也是个便宜货。一直用到现在,期间只因为我自己用了蠢办法换芯新买了一直笔。
美术基础的培训基本可以算从大三暑假开始(以前瞎画也画得很开心)。我感觉我光靠软件和数位板并不能从根本改变想画的画不出来的事实,我就报了个素描的暑假班,和一帮初中小朋友一起上课……这个班现在看来,并不适合自学的成人,因为完全是按部就班的来,所以暑假结束了我只画到几何体的组合……静物还有人体什么的碰都没碰到囧rz不过多亏一位好老师的缘故,也慢慢懂一些什么样的素描是好素描,但还是没有入门,而且觉得画一些复杂一点的几何体组合,就觉得很吃力,完全没有耐心(不过因为几乎每天都在家练习的原因,那阵子徒手画圆可是非常的圆哦!)回到学校,报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二专业,但也没图学位,只是想学习一点美术专业的必修课,但没想到我还是太蠢顾虑太多,因为担心主学位的课程,只上了很少的课,现在不知道有多后悔QAQ 后来还修了一门全校范围的素描选修课,老师好像是个相对牛逼的人物(带着哈利波特同款眼镜),我到现在都觉得他挂在嘴边的“放松、大胆、有力量”非常正确,但是可能因为人数太多的原因,他叫我们买素描书来临摹……但不管怎么样,总是有多少学到一些东西,但真正领悟还要等很久以后。
然后来说说软件。一开始是用PS,因为听闻了PS的强大功能,事实上现在许多大手用的也是ps。很快心里就隐隐有些不满足了,因为图看起来,“ps的痕迹”太重了,假。后来网上有人安利SAI,因为不占资源(我当时电脑配置不高,ps容易死),小巧,还有十分人性化的快捷键(放大缩小、旋转画布、调整笔刷尺寸这些常用的功能我觉得比ps好用多了),甚至而且还有防抖功能(对于受够了不断地秀歪歪扭扭的线条的我来说简直是天降救兵啊!),我就投向了SAI。一直到现在,板子和SAI都没换过。最近应该有一些进步,所以才有脸写这篇文安利,不然也没人会信不是╮(╯_╰)╭
进步的起因可能要归功于体验了一次油画。感觉接触油画之前,并不是从心里喜欢SAI和PS,虽然功能十分逆天。怎么说呢,总有一种在“作弊”的感觉,不是很想依赖软件来粉饰自己基本功不行、画得烂的事实。(没错,我就是有毛病)
看到同城上有体验油画的活动,虽然死贵(原价¥99),但还是果断参加了。
当然去之前是有准备的,事先就和活动组织人沟通过,不临摹,想试试画静物。她表示初学者画静物比较难,我跟她说,我有画过一次水彩但是完全摸不着头脑,平时有用电脑在自学,但是想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什么环境色的影响呀。老师同意是同意了,也有教我一点,虽然并不十分令我满意,但不管怎么说这次体验还是收获很大的(其实还是没看见该看见的“反射光”)。
一个是,知道自己在油画方面有许多要学的,包括最基本的运笔、调色什么的。另外一个是意识到用电脑画画是多么的方!便!自此我就完全对SAI敞开心胸了!(什么鬼)
完全信任的结果是,终于开始研究笔刷,发现可以通过设置属性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其实和油画混色的原理是一样的嘛,只不过用实际的颜料可能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电脑的效果可能会没那么灵活,但那是高阶的需求啦,暂时和我没什么关系嘿嘿。
------------------------------我是终于结束的背景介绍分割线-------------------------
废话了这么多,下面开始正式安利!因为时间紧,就先挑想的起的说,其他想到了以后再补充。
1.首先,色彩不是有色相、明度、饱和度三个属性嘛。这里只挑一个讲,之前我一直觉得不借助明度轮什么的工具,只用裸眼睛要看出一个颜色是属于哪种程度的明度,对我来说很困难。但是SAI的明度(色轮的一部分)是连续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吸一下色,对应着一下就能明白是哪种明度,明白自己刚才的判断是不是正确的了,很棒吧。当然其他色环的功能也有的。我也是在正视SAI之后才去认真地看SAI色环的XD
2.第1点只是一个很小的功能,但是在用画照片和临摹来训练色彩分辨能力的时候,非常有用。下面说一个更直观的,就是牛逼哄哄的混色功能!节省上次体验油画的时候感觉很奇怪,因为和说好的不一样,油画的色彩遮盖力一点也不熊啊,新的颜色怎么用力都上不上去啊!后来看老师改图才知道,油画颜料在还没干的情况下,是没什么遮盖力的,老师反过来利用这点,是把画板直接当调色盘使的,混了非常漂亮的颜色,就是肉眼看过去感觉用了好多颜色啊好像很牛逼的样子啊!但是反过来说,因为有这个特性,所以画好一副油画往往要花上好久好久的时间,因为要等一部分的颜料干了,才能继续下去。你看,用电脑画画就完全没有这个困扰呢!想混就混,不想混就不混,只在一念之间~唠叨一下,想混的时候就用“笔”这个基础笔刷就好啦,不想混的话,就用其他不带混色功能的笔刷直接盖掉,甚至如果对自己没什么自信的话,还可以新建一个图层,怎么改都不会影响到原来的图层呢!
3.第3点来探讨一下“改图”吧。好画不厌改嘛,你看蒙娜丽莎什么的不是都有好几层颜料?对于形抓不准,基础都不行的小白来说,改图更是家常便饭啦。如果油画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对,得花时间等颜料干……而且我觉得除了大师外很少有人有大改的勇气,毕竟一张油画画到尾声阶段,可是要花去不少颜料还有时间精力什么的呀。但是用电脑画就是各种改都没问题,而且SAI和PS都提供整体调整的工具,SAI里面叫自由形状,PS里叫啥不清楚因为新版的没玩过,但感觉比SAI更加强大,调整的时候都不影响其他部分的,SAI的话就不会自动生成其他部分,而是需要修修补补。
但是因为有强大的混色功能,我倒觉得和SAI亲民的功能来说,这点根本算不上什么困扰。而且本来就应该追求在打好大形的情况下再深入的习惯嘛。
4.传统油画有一种“罩染画法”(如果没记错的话),具体定义可以百度,在SAI里可以非常简单的实现,不用换什么颜料当然也不用花时间等待。就是先用黑白画好素描关系,然后新建图层来上色就好了。素描关系不会被色彩图层盖掉,而是会透出来。想象一下,只要用一种基础色,就会自动可以区分暗处和亮处,不是很牛逼吗!上色过程就变得非常快速啦,之后再调整一下就好了。秘诀就是SAI的图层有一个混合模式”叫“覆盖”,其实就是类似油画的“罩染画法”,而且还没有颜色会变暗的缺点哦!(还有一个“正片叠底”的混合模式,这个是会变暗的。)看过PS的教程视频,好像“发光模式”也好使的样子,SAI也有这个,但是我没试过,不知道是什么作用╮(╯▽╰)╭
其他还有像省钱啦,画可以一直保存的很好啦,没有颜料就没有中毒可能啦不需要通风环境哪哪都能画啦,对新人来说重置成本很低可以一直试错啦的好处。总之就是这么好哇,少年有没有心动呀,花上小几百块就能买个板子来一起玩耍嘛!(绝对值啊,油画才能画几次呢~)
首先交待一下背景~
我是从小就受表姐的影响很喜欢画画啦,但是我妈带我去上素描班的时候,(因为不喜欢那个老师)我义正言辞地拒绝了……然后,我要承认我是个认死理的傻瓜,真的信奉我妈给我灌输的“你现在要好好学习以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玩”主义(后来发现其实不是的……),上了大学才买了个板子,而且一开始因为图便宜,也害怕自己没有毅力坚持,就买了汉王的手写板orz……手写板哦,还不是绘图板哦,区别就是手写板他没有压感!一开始就是一条线条都要修半天我会乱说=..= 所以很烦,我就入了个wacom入门级数位板。因为网上说尺寸够用,就买了最小的(还真的是够用呢),没错也是个便宜货。一直用到现在,期间只因为我自己用了蠢办法换芯新买了一直笔。
美术基础的培训基本可以算从大三暑假开始(以前瞎画也画得很开心)。我感觉我光靠软件和数位板并不能从根本改变想画的画不出来的事实,我就报了个素描的暑假班,和一帮初中小朋友一起上课……这个班现在看来,并不适合自学的成人,因为完全是按部就班的来,所以暑假结束了我只画到几何体的组合……静物还有人体什么的碰都没碰到囧rz不过多亏一位好老师的缘故,也慢慢懂一些什么样的素描是好素描,但还是没有入门,而且觉得画一些复杂一点的几何体组合,就觉得很吃力,完全没有耐心(不过因为几乎每天都在家练习的原因,那阵子徒手画圆可是非常的圆哦!)回到学校,报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二专业,但也没图学位,只是想学习一点美术专业的必修课,但没想到我还是太蠢顾虑太多,因为担心主学位的课程,只上了很少的课,现在不知道有多后悔QAQ 后来还修了一门全校范围的素描选修课,老师好像是个相对牛逼的人物(带着哈利波特同款眼镜),我到现在都觉得他挂在嘴边的“放松、大胆、有力量”非常正确,但是可能因为人数太多的原因,他叫我们买素描书来临摹……但不管怎么样,总是有多少学到一些东西,但真正领悟还要等很久以后。
然后来说说软件。一开始是用PS,因为听闻了PS的强大功能,事实上现在许多大手用的也是ps。很快心里就隐隐有些不满足了,因为图看起来,“ps的痕迹”太重了,假。后来网上有人安利SAI,因为不占资源(我当时电脑配置不高,ps容易死),小巧,还有十分人性化的快捷键(放大缩小、旋转画布、调整笔刷尺寸这些常用的功能我觉得比ps好用多了),甚至而且还有防抖功能(对于受够了不断地秀歪歪扭扭的线条的我来说简直是天降救兵啊!),我就投向了SAI。一直到现在,板子和SAI都没换过。最近应该有一些进步,所以才有脸写这篇文安利,不然也没人会信不是╮(╯_╰)╭
进步的起因可能要归功于体验了一次油画。感觉接触油画之前,并不是从心里喜欢SAI和PS,虽然功能十分逆天。怎么说呢,总有一种在“作弊”的感觉,不是很想依赖软件来粉饰自己基本功不行、画得烂的事实。(没错,我就是有毛病)
看到同城上有体验油画的活动,虽然死贵(原价¥99),但还是果断参加了。
当然去之前是有准备的,事先就和活动组织人沟通过,不临摹,想试试画静物。她表示初学者画静物比较难,我跟她说,我有画过一次水彩但是完全摸不着头脑,平时有用电脑在自学,但是想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什么环境色的影响呀。老师同意是同意了,也有教我一点,虽然并不十分令我满意,但不管怎么说这次体验还是收获很大的(其实还是没看见该看见的“反射光”)。
一个是,知道自己在油画方面有许多要学的,包括最基本的运笔、调色什么的。另外一个是意识到用电脑画画是多么的方!便!自此我就完全对SAI敞开心胸了!(什么鬼)
完全信任的结果是,终于开始研究笔刷,发现可以通过设置属性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其实和油画混色的原理是一样的嘛,只不过用实际的颜料可能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电脑的效果可能会没那么灵活,但那是高阶的需求啦,暂时和我没什么关系嘿嘿。
------------------------------我是终于结束的背景介绍分割线-------------------------
废话了这么多,下面开始正式安利!因为时间紧,就先挑想的起的说,其他想到了以后再补充。
1.首先,色彩不是有色相、明度、饱和度三个属性嘛。这里只挑一个讲,之前我一直觉得不借助明度轮什么的工具,只用裸眼睛要看出一个颜色是属于哪种程度的明度,对我来说很困难。但是SAI的明度(色轮的一部分)是连续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吸一下色,对应着一下就能明白是哪种明度,明白自己刚才的判断是不是正确的了,很棒吧。当然其他色环的功能也有的。我也是在正视SAI之后才去认真地看SAI色环的XD
2.第1点只是一个很小的功能,但是在用画照片和临摹来训练色彩分辨能力的时候,非常有用。下面说一个更直观的,就是牛逼哄哄的混色功能!节省上次体验油画的时候感觉很奇怪,因为和说好的不一样,油画的色彩遮盖力一点也不熊啊,新的颜色怎么用力都上不上去啊!后来看老师改图才知道,油画颜料在还没干的情况下,是没什么遮盖力的,老师反过来利用这点,是把画板直接当调色盘使的,混了非常漂亮的颜色,就是肉眼看过去感觉用了好多颜色啊好像很牛逼的样子啊!但是反过来说,因为有这个特性,所以画好一副油画往往要花上好久好久的时间,因为要等一部分的颜料干了,才能继续下去。你看,用电脑画画就完全没有这个困扰呢!想混就混,不想混就不混,只在一念之间~唠叨一下,想混的时候就用“笔”这个基础笔刷就好啦,不想混的话,就用其他不带混色功能的笔刷直接盖掉,甚至如果对自己没什么自信的话,还可以新建一个图层,怎么改都不会影响到原来的图层呢!
3.第3点来探讨一下“改图”吧。好画不厌改嘛,你看蒙娜丽莎什么的不是都有好几层颜料?对于形抓不准,基础都不行的小白来说,改图更是家常便饭啦。如果油画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对,得花时间等颜料干……而且我觉得除了大师外很少有人有大改的勇气,毕竟一张油画画到尾声阶段,可是要花去不少颜料还有时间精力什么的呀。但是用电脑画就是各种改都没问题,而且SAI和PS都提供整体调整的工具,SAI里面叫自由形状,PS里叫啥不清楚因为新版的没玩过,但感觉比SAI更加强大,调整的时候都不影响其他部分的,SAI的话就不会自动生成其他部分,而是需要修修补补。
但是因为有强大的混色功能,我倒觉得和SAI亲民的功能来说,这点根本算不上什么困扰。而且本来就应该追求在打好大形的情况下再深入的习惯嘛。
4.传统油画有一种“罩染画法”(如果没记错的话),具体定义可以百度,在SAI里可以非常简单的实现,不用换什么颜料当然也不用花时间等待。就是先用黑白画好素描关系,然后新建图层来上色就好了。素描关系不会被色彩图层盖掉,而是会透出来。想象一下,只要用一种基础色,就会自动可以区分暗处和亮处,不是很牛逼吗!上色过程就变得非常快速啦,之后再调整一下就好了。秘诀就是SAI的图层有一个混合模式”叫“覆盖”,其实就是类似油画的“罩染画法”,而且还没有颜色会变暗的缺点哦!(还有一个“正片叠底”的混合模式,这个是会变暗的。)看过PS的教程视频,好像“发光模式”也好使的样子,SAI也有这个,但是我没试过,不知道是什么作用╮(╯▽╰)╭
其他还有像省钱啦,画可以一直保存的很好啦,没有颜料就没有中毒可能啦不需要通风环境哪哪都能画啦,对新人来说重置成本很低可以一直试错啦的好处。总之就是这么好哇,少年有没有心动呀,花上小几百块就能买个板子来一起玩耍嘛!(绝对值啊,油画才能画几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