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香水与消失的气味王国
看完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当天就买了书,原因是我认为在人的五感之中,嗅觉描写最难着力,敢于涉足这样一个题材,必有其过人之处。果然书没有让我失望。
限于电影本身的特点,绝大多数电影作品对原著都会有很大的改动,有些无异于再创作,《香水》这部电影却非常难得地忠实于原著,后来了解到原著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一度靠写电影分镜头剧本维持生活,所以电影与原作的高度契合也就不奇怪了,其实《香水》这本书不管是从结构还是叙事方式都极为传统,全书只有四章五十一节,分别是主人公人生四个阶段,简单明了,就像为电影量身订做。
这是一部有关罪恶的作品,却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气味王国,神秘玄妙少为人知。气味也许是人对世界最早也最直接的认识,一种最本质的存在,先于视像和声音,因为后两者都有局限,黑暗中无法视物,噪音中难以辨声,可以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因素阻断,唯独嗅觉与气味是始终存在,无法停止的,也因其如此,嗅觉器官被认为是最低级的器官,“……是在最黑暗、最野蛮的史前时代,当时的人还像野兽那样生活,他们还没有锐利的眼睛,不能识别颜色,却自以为可以嗅出血腥味,他们认为,从敌人中可以嗅出朋友来,从吃人的巨人、狼形人妖和复仇女神中可以嗅出朋友来……“(p13)嗅觉最早可能是由兽到人的一种生存本能,本身带有原始、野蛮的特征,作品刚开始就借泰里埃长老之口引出这段话,实际是在暗示主人公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的行动风格和思考方式是”返古“模式,在他身上有人类幼年时期的超级嗅觉、野兽般强韧的生命力以及完全未开化的七情六欲和道德良知,书中反复强化这几个特质,甚至在第三章格雷诺耶穴居的七年中,与人类世界完全隔绝,像野兽一样生活(p115-p116)。书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设定是天生嗅觉灵敏的格雷诺耶本身没有任何气味,而嗅觉与气味是人类情感的象征,靠收养孤儿敛财的加拉尔夫人童年时遭受家暴丧失嗅觉,从此没有温存憎恶、欢乐绝望这些感觉(p17),日常中我们常说一个人有没有人情味,可见气味和感情有直接的关联,这种关联从来都存在,只是被我们遗忘了。
其实如果抛开道德评判,格雷诺耶对气味的敏感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能力,依靠嗅觉认识世界,他可以辨别、分解并记住每种细微的气味,语言在他无限丰富的气味王国之前显得苍白乏力。最初他是一个没有偏好的收藏者,不加选择的吸收每一种气味,会因为发现一种新的气味而满足,直到他被一个少女的气味吸引,”……不占有这气味,他的生活就没有意义“(p39),这是第一个气味的牺牲品,从法律角度讲,很难给这起事件定性,没有预谋,没有动机,不是谋杀,不是激情杀人,也不是过失杀人,也没有杀人后的恐惧、后悔等情感波动,如果非要说的话,这更像一次野兽偶然且本能的猎食,只不过他猎食的是气味。从这时候起,他对气味产生好恶,产生原始的占有欲望,并为这种占有开始技术上的准备。在学习香水技术的过程中,格雷诺耶对自己的能力开始产生自觉,慢慢了解不同气味之于人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爱慕、厌恶等情感在无意识中被彼此的气味所决定,虽然是小说中语,但在很久之前,似乎确实看过这么一条信息,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过这样的结论。反正格雷诺耶可以提取任何自然物的原始味道,也可以随心所欲制作各种香水,并用来伪装自己,操控别人。他的心中似乎有个空洞,需要不断占有他所唯一能理解的各种气味来填补,而对他来说最好的气味就是少女的体香,他要用她们的体香制作出世界上最好的香水。对他而言,她们只是气味来源,提取她们的气味跟提取茉莉花、玫瑰花还是别的东西的气味没有什么不同,谋杀过程中无任何人类情感可言。
香水的结局颇为荒诞诡谲,格雷诺耶制作出颠倒众生的香水,穷尽了气味的可能,却还是填不上内心的虚空,最后在出生地被人分食得无影无踪,似乎从未存在过一样。
限于电影本身的特点,绝大多数电影作品对原著都会有很大的改动,有些无异于再创作,《香水》这部电影却非常难得地忠实于原著,后来了解到原著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一度靠写电影分镜头剧本维持生活,所以电影与原作的高度契合也就不奇怪了,其实《香水》这本书不管是从结构还是叙事方式都极为传统,全书只有四章五十一节,分别是主人公人生四个阶段,简单明了,就像为电影量身订做。
这是一部有关罪恶的作品,却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气味王国,神秘玄妙少为人知。气味也许是人对世界最早也最直接的认识,一种最本质的存在,先于视像和声音,因为后两者都有局限,黑暗中无法视物,噪音中难以辨声,可以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因素阻断,唯独嗅觉与气味是始终存在,无法停止的,也因其如此,嗅觉器官被认为是最低级的器官,“……是在最黑暗、最野蛮的史前时代,当时的人还像野兽那样生活,他们还没有锐利的眼睛,不能识别颜色,却自以为可以嗅出血腥味,他们认为,从敌人中可以嗅出朋友来,从吃人的巨人、狼形人妖和复仇女神中可以嗅出朋友来……“(p13)嗅觉最早可能是由兽到人的一种生存本能,本身带有原始、野蛮的特征,作品刚开始就借泰里埃长老之口引出这段话,实际是在暗示主人公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的行动风格和思考方式是”返古“模式,在他身上有人类幼年时期的超级嗅觉、野兽般强韧的生命力以及完全未开化的七情六欲和道德良知,书中反复强化这几个特质,甚至在第三章格雷诺耶穴居的七年中,与人类世界完全隔绝,像野兽一样生活(p115-p116)。书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设定是天生嗅觉灵敏的格雷诺耶本身没有任何气味,而嗅觉与气味是人类情感的象征,靠收养孤儿敛财的加拉尔夫人童年时遭受家暴丧失嗅觉,从此没有温存憎恶、欢乐绝望这些感觉(p17),日常中我们常说一个人有没有人情味,可见气味和感情有直接的关联,这种关联从来都存在,只是被我们遗忘了。
其实如果抛开道德评判,格雷诺耶对气味的敏感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能力,依靠嗅觉认识世界,他可以辨别、分解并记住每种细微的气味,语言在他无限丰富的气味王国之前显得苍白乏力。最初他是一个没有偏好的收藏者,不加选择的吸收每一种气味,会因为发现一种新的气味而满足,直到他被一个少女的气味吸引,”……不占有这气味,他的生活就没有意义“(p39),这是第一个气味的牺牲品,从法律角度讲,很难给这起事件定性,没有预谋,没有动机,不是谋杀,不是激情杀人,也不是过失杀人,也没有杀人后的恐惧、后悔等情感波动,如果非要说的话,这更像一次野兽偶然且本能的猎食,只不过他猎食的是气味。从这时候起,他对气味产生好恶,产生原始的占有欲望,并为这种占有开始技术上的准备。在学习香水技术的过程中,格雷诺耶对自己的能力开始产生自觉,慢慢了解不同气味之于人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爱慕、厌恶等情感在无意识中被彼此的气味所决定,虽然是小说中语,但在很久之前,似乎确实看过这么一条信息,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过这样的结论。反正格雷诺耶可以提取任何自然物的原始味道,也可以随心所欲制作各种香水,并用来伪装自己,操控别人。他的心中似乎有个空洞,需要不断占有他所唯一能理解的各种气味来填补,而对他来说最好的气味就是少女的体香,他要用她们的体香制作出世界上最好的香水。对他而言,她们只是气味来源,提取她们的气味跟提取茉莉花、玫瑰花还是别的东西的气味没有什么不同,谋杀过程中无任何人类情感可言。
香水的结局颇为荒诞诡谲,格雷诺耶制作出颠倒众生的香水,穷尽了气味的可能,却还是填不上内心的虚空,最后在出生地被人分食得无影无踪,似乎从未存在过一样。
-
小鬼脸嘟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1-28 09: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