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修持与四解脱论
四修持与四解脱论
(Les Quatre Austérités et les Quatre Libérations)
一
为了追从那引向超心思之实现的全般教育,四种修持乃所必有,亦必有四种解脱。
寻常,人以苦行与修持相混,而且凡说起修持,便使人想起修士的训练。修士为了避免一番艰巨事业,即将身体的情欲的心思的生命精神化,便宣言这生命是无可转化的。于是不容情地将其远加拒斥,如一赘累无用之物,以之为对一切精神进步的桎梏,拘束,无论如何是不可修改的,是一个重担,多多少少得高兴负担了,直到自然或"神恩",以死亡将这解除。至多,世间生活是一进步之场,当尽可能善加利用,以便及早达到那种圆满程度,使试炼化为无用因此也完结了。
在我们,这问题却完全不同了。世间的生活,既不是一过程,也不是一手段;它由于转化,应该是一实现,是一目标。当我们说起修持,这不是由于对身体的蔑视,为了我们要蜕除此身体,而是由于有加以管制和主宰的必要。因为有一种修持,较之修士的一切修为更加广大,更加完全,而且更加艰难的:这便是于全般转化为必须有的修持,是四方面的修持,造就个人,使得显现超心思底真理。例如,人可以说,体育要求身体之完善化,有几种修持是同样的严格。但我们到时再讨论这点。
在我说起四种必要的修持以前,有一问题必须分辨清楚,这在许多人的心目里,正是许多误解和混乱之源:即误以精神之修持为事实之苦行。那些方法,有在于虐待身体,如那班人所云,所以由之而解放精神;事实上则皆是精神训练之一情绪上底变态;是一种对于痛苦的颠倒底需要,驱使修行人自加残刻。苦头陀之用"钉板"坐卧,基督教古修士之受鞭挞与着丧服,皆是一种虐待狂的结果,多少隐蔽了的,未经公认,也未可公认的。那是一种不健康底求道法,或者是于强烈情绪的一下心知底需求。如实,这些事皆与全般精神生活,相隔非常遥远。因为凡此皆属丑陋而且卑下,黑暗而且不健康;而精神生活,是刚与此相反,是一光明的,平衡的,美丽的,快乐的生活。凡此皆是所发明所表彰的加于身体的心思虐待和情命虐待。可是虐待,即算是待遇自己的身体,仍不失其为暴虐的。而一切暴虐,皆是一大无知觉之表征。无知觉底天性,便需要非常强烈底感受,因为没有这,他们便不感觉什么。暴虐行为,是虐待狂的形式之一,引起非常强烈底感受。这类苦行上所公认的理由,便是消灭一切感觉,使身体不复为人奔向精神之阻碍;这么一种方法的效用当然使人怀疑。这是一种周知的事实,为要迅速前进,人不当畏惧困难;反之,往往是愿选困难事做,乃增加了他的意志力,加强了他的神经力。诚然,过着有量度有平衡的生活,在心灵的平等性中和严肃性中,是比较困难的,比妄用苦行及其结果之销灭,去战胜快乐之误用及其所招致之黑暗,是远过困难的。在平静与简朴中得到一和谐底进步底身体发育,远较难于加以虐待到几乎不存在的程度。过着一种清醒而无欲念的生活,远较难于减去身体所必有的营养和清洁习惯而妄自矜诩为能离欲。避免或超过且战胜疾病,由于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纯洁,平衡,远较难于蔑视疾病,置之不理,听其自由从事毁灭。而一切之最困难者,无过于恒常保持其知觉性于其能耐之极顶,永不使其身体受一低等冲动影响而行为。
是在这种目标下,我们乃采取四种修持,其结果将有四种解脱。这些修持实际方法,乃成为四种"多波西雅"(Tapasya)或训练,可分述之如次:
一、爱的"多波西雅"。
二、知的"多波西雅"。
三、力的"多波西雅"。
四、美的"多波西雅"。
这种等级,可以说是由上而下的;但在义度上不当以为这些名词有何优劣之分,也没有难易之别,也不是依这次序乃能够或必定加以实行。前后,重轻,难易,皆因人而异,不能制定什么绝对规律。各人当寻出且组成他自己的系统,一按其个人的能耐和需要为准。
在此,不过作出一全般观照,表出一理想底程序,也尽可能完善的。然则每人将自去加以实行,依他之所能及,且在所最善能的方式上。
美的"多波西雅"或训练,将引导我们经过身体生活之修持,而至于行动中之自由。其基本方案是建立一躯体,形貌美丽,姿态和谐,运动为柔韧活泼,行事得力,有机底动能和健康上皆能抵抗。
要达到这种结果,利用习惯以为组成物质生活之佐助,在一般方式上是好的,因为身体在一有恒常轨则的机构中,较易施展其功能。可是人应当知道,不作自己的习惯之奴隶,无论其多么良好。当保持最大底粘柔性,以便凡有必要的话,随时能改变自己的习惯。
人应当在柔韧坚强底肌肉里,建造成钢铁似的神经,以致倘有必要之时,便能忍受一切。可是同时应当大加留意,仅要求身体作其严格为必需的努力,适足以促成其发育与进步的能力消耗,而严厉禁制凡足以生起衰惫的疲劳,终至于物质的退化和解体者。
体育训练,意在于建立一躯体,足以作为一高等知觉性的适宜底工具者,要求异常严格底习惯。凡睡眠,饮食,体操,及一切活动,皆当大有常轨。由精明研究出自己身体的特殊需要,因为这因人而异,便当订立一普通规程。一旦此规程既立,便当毅然履行,了无幻想,亦无懈怠,毫不小小犯规,以为对自己允许"不过一次",实则常是一次又一次的;因为每当人向引诱退让,虽"不过一次",人便减少了意志的抵抗力,开启了一切失败之门。凡有弱点,皆当除尽:绝不当有长夜纵欢,归时则全然疲惫了;绝不当作大宴享和恣食,扰害了肠胃的正常机能;绝不当有放逸,娱乐,荒嬉,耗散了能力,而使你在每日正常工作上无精打采。应当依服一种明智且有常规的生活之修持,全部生理上的注意,皆集中于建立一身体,尽可能近于完善了。为了臻至于这理想底目标,人当严格避免一切过度行为,一切罪恶或大或小;当禁用慢性毒品,如烟、酒等,这类嗜好养成,惯于作为必需品了,皆是一点一点销磨意志力和记忆力的。如此引人的兴趣,几乎人类全体以至最高智识者皆然,在于食物,其烹调及其消受,当代之以几乎是化学的知识,知身体之所需,及满足其所需全然科学的修持法。在这食物上的修持,还得加上一种,即睡眠上的;这不是说人当消除睡眠,而是要知道如何睡眠。睡眠不当堕入毫无知觉,未尝恢复疲劳,反而增加肢体的沉重了。饮食得中,摒除一切过度,便大大减少了要花费在睡眠上的时间;而睡眠之质,尤重于睡眠之量。为使睡眠得到真有效益的安息和休养,普通最好是在入睡以前略进饮食,例如一杯牛乳,或菜汤,或果汁;轻淡底食物使睡眠安舒;总归是要摒除任何大量膳食,因为如是则使睡眠不得安静,为梦魇所扰,或则昏沉,粗重,冥顽。但一切之最重要者,是使神志清明,平静一切情绪,镇定欲望之腾起,及随之而起的种种急切要务。若在入睡以前,已讲了许多话,或作过很兴奋的谈话,或看过一本很动人或极有兴味的书,便当休息一会,然后从容入睡。使心思活动安定下来,而脑经不致随顺不规则底乱动,惟独肢体睡了。若习静坐的人,最好费几分钟集中心意于某一高尚而且使人宁静的理念,在对一更高广底知觉性的企想中。由是睡眠大为得益了,大大减去了睡眠时堕入无知觉的危险。
纯在一和平安静底睡眠中休息而度过夜间的修持,便转到一个白昼的修持了,这是用了智慧组织成的,其活动则分配于聪明等分的使人进步的运动上,于身体锻炼为必需者,和正常工作上,无论其为什么性质。因为此二者能够且应当作为身体训练之一部分。至若关于运动,每人可选择最适合于他的体格的,而且,倘若可能,便听这一科的专家指导,知道如何组合且等分运动以发生最大底功效的。于其选择或实施,不当有任何幻想;不作这项或那项,徒然因为某项似乎比较容易或比较有趣味;不当改变规程,直到指导员评定有改变的必要。每个身体,为了要臻于完善,或仅只加改善,便是一当解决的问题,而解决便需要最大底耐性,毅力,恒心。无论常人多怎样想,体育家的生活不是一娱乐或消遣的生活,反之,努力有其规程,习惯原自严格,这种生活,绝不容许无益有害底妄想,然后能得到人所愿得的效果。
在工作中,也有一种修持;这在于无有偏好,而于一切所作,皆有兴趣作之。在凡欲自加完善化的人,无所谓大事小事,轻事重事;在凡企慕为自我主宰且欲进步的人,一切工作皆同等有用。寻常说唯人有兴趣去作的事,乃作的最好;这话是真的。可是更真的,是人可学到在凡其所作的事上皆感到兴趣,即算看去像最无足轻重的工作。这种成就之秘密,在于对完善的希求。无论人的职分或事业为何,皆当以一种求进步的志愿为之;无论所取而作者为何事,不但尽其所能要作的好,而且在一种向完善的恒常努力中,要作的愈佳愈好。这么一切事皆变成有兴趣了,从最属物质方面的劳动,以至于极属艺术极属智识方面的事,皆无例外。进步的境地无限,人可在最微小底事上致力。
这自然引我们至于行业之解脱了;因为人应当在自己的行为上,解除一切社会习俗,道德成见,可是这不是为了过一种放恣而无规律的生活呀!完全相反的,人所遵守的规律,当远较一切社会规律为严格,它绝不容忍几微底假冒为善,它要求完满底诚心。一切体育活动,皆当如是组成,意在增长身体的平衡,力量,健美,在这种目标下,人当摒除一切快乐的追求,性欲的快乐也在内。因为每一性欲之事,便是走近死亡一步。这是为什么从最古时代起,在凡属最神圣最秘密底宗派中,在企慕永生者这是大禁戒。性欲事后,常是随之以或长或短底无知觉期,这便开门容纳一切外来势力,且使知觉性下堕。诚然,倘若人准备向超心思底生活,便永不当容许其知觉性堕于放逸,无知,以娱乐为托词,或甚至说为了休息或使紧张弛缓。弛缓应发舒于光明和力量里,不应在黑暗和衰弱中。对于一切企想进步的人,贞洁是其规律。尤其是于准备超心思的显示的人,这种贞行应当代之以全般底制欲,这不由于诱引和压抑,而是由内中底炉冶而成;寻常耗之于生殖的能力,由此而化为进步与全般转化之能力。很显明的,若要此结果圆满且真实有益,一切性欲冲动和想念皆当泯除,从心思和情命知觉性上,亦如从生理念头上除去。是由内而外,凡一切激烈且经久底转化皆如是而成,外表底转化乃其正常底后果,亦可说是必然的。
有一决定性底选择当作,将自己的躯体假借与"自然",服从"自然"的目的,使种族像它现在这样,绵延下去;或则将此同一躯体,作为创造新人类的一阶梯。因为这二者不能同时并作,所以随时当作决定,是愿留居于昨日的人类中呢,或愿属于明日的超人类中?
像如今这样的生活,必须拒绝为其所型铸,且在其中成功,倘若人准备将来那样的生活,作为其活泼且有效能的一员。
快乐是必加谢绝的,倘若人愿意启对本体的悦乐于其全般底美与和谐中。
这很自然地引导我们到情命底修持了,即感觉上的修为,权能的训练;因为情命体诚是权能的基地,实践底热忱之所居。是在情命体中,思想乃化为意志,化作行为之一种动能。亦复是真的,情命体乃欲望与热情之根据地,属于强烈底冲动,也属于同样强烈底反动,属于叛变,也属于消沉。寻常底办法是扼塞此情命体,剥夺其一切感觉因使之衰亡;诚然,它主要的是由感觉滋养着,没有了这些,它便沉眠,委顿,终至索然气尽了。
如实说,情命体有三个资生之渊源。最易接近它的是由下上来,经过感觉而达到它的物质能力。
第二个是在它的本界,只要它是够广大且能接纳,与宇宙诸情命力相周旋。
第三,它启对之,寻常只在对进步有伟大企慕时;这自上而来,由参杂且吸收精神底力量和灵感。
人们常是多少于此另加一渊源,那同时便是其大多苦恼和不幸之由来。那即是与其俦侣交换情命力,普通分为对偶,极寻常误以此为爱,这不过两种力量之相吸引,有其交换之愉快的。
如是,若我们不愿抹煞我们的情命体,则不当摒弃感觉,不当减少其数量和紧张度,不当泯除它们,而当以明智与卓识而利用之。感觉是知识和教育的一最好工具;为了使其有用于此,便不当自私自利去运用它,在享乐的目的下,在自我满足与快乐的一种盲目愚昧底寻求中。
识感应当能忍受一切,没有憎恶或不愉快,可是同时诸识应当只加增上地得到而且发展辨识的能力,辨识种种情命震动之性质和前因后果,以便知道其倘有利于和谐,美,与健康,或倘有害于生理体与情命体之平衡和进展。甚焉者,尤当利用识感为工具,以接近以研究生理和情命界于其全部复杂性中;这么,它们在趋向转化的一番大努力中,方能占有真实地位。
是将情命体加以启明,加以佐助,加以净化,而非使其衰弱,人乃能裨益有体之真实进步。剥夺自己的感觉,正如剥夺自己的食物一样有害。可是同样的,如选择食物,当出之以明智,立意唯在于身体的发育及其良好机能;感觉的选择及其管制,也应当为之以非常科学化的谨严,立意唯当在于情命体的发育及其完善化,——这有动能的卓越工具,是正如有体之其他诸部一样关重要的。
是教育这情命体,使其更精深,更敏锐,更微妙,几乎可说更优雅了,——在这名词的最佳义度下,——然后乃能调制其粗暴和凶恶,这,寻常皆是顽钝和愚昧,缺乏高尚趣味的结果。
真的,情命体受了熏陶和启明,可能正是高贵,有英雄气概,而且不自私,如听其自然而不加教育,自发地则为粗鄙,自私,而且颠倒。若使每人知道在自己化快乐之寻求,为向超心思底美富之企慕,便已很够了。为了这个,若从事于教育情命体已够深远,赴之以坚忍与至诚,则必有一时分到来,时则已确信其目标之伟大与善美,情命体乃弃去识感上的微小虚幻底满足,乃克胜"神圣的悦乐"。
二
一到是心思的修持问题,这便提示长久底静虑,归到思想的管制,而臻极于内中底寂默。瑜伽训练的这一方面,已甚为大众所知了,无须在这问题覙缕。可是尚另有一方面,非普通人所甚注意的,便是语言管制了。几乎除了极少数例外,唯有绝对底沉默,乃对治放肆底多言。可是有一种更大且更有裨益的修持在语言管制中,而非将语言废掉。
在地球上,人是第一动物,能运用淸晰语言之声的。他于此还非常自负,便运用这种能为,了无度量,亦无审辨。世界为其言语之声耳聋了,有时人几乎怅念植物界的和谐静默。
此外这也是一大众所知的事实:心思能力愈小,则语言需要愈大。正如原始人民,未受教育的人们,除非说出,便全然不能思想;人可听到他们喃哺自语,发声多少有些低沉。因为这是他们的唯一工具,以遵从一橛思想,倘若不用文宇吐出来,在他们便不能构思了。
也有大多数人,甚至在受了教育的人们,可是心思能力薄弱,他们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除非在说出之时。这使他们的话冗长可厌。因为当其说出,其思想乃愈明朗,愈精确。这么,他们不得不多次反复申言同一事实,以便愈说愈正确。
也有许多人,要预先准备其所当说的,倘若必要临时即席发言,便说不清楚了,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层次地修饰其所要说的话。
终于也有天生的演说家,辩才无碍;他们自发地得到其所要说的话的一切所必需的名句文身,而且说的很好。
虽然,凡此一切,从心思修持的观点看,未出乎"多言"的范围以外。我所谓"多言",是指凡一切非绝对不可无的语言。然则人将问。如何判断呢?于此,首先得以普通方式区分言语的类别。
起初,我们在物理界,有为了物质理由所说的一切言词。这占最多数,且在日常生活上很可能最有用处。
言语嘈嘈,似与日常工作相依而不可少。可是,一旦将声音减到最低度,人可见到许多事在沉默中乃做到更快,更好,而这亦有助于内中底安静与心念集中。
倘若不是块然独处,而与他人共同生活,不妨养成一种习惯,避免以大声言语说出你的意思,则可见到一点一点地建起了你和旁人内中的了解,以致你能将言语减到最少限量而与他人相接,或竟至全无语言。这种外在底宁静,甚有益于内中的寂默,而兼之以好底意志与恒常底企慕,你能创造一和谐底氛围,极有利于进步。
在共同生活中,除了关于生活及物质事务的话以外,还得加上表示感觉,意绪,感情的话。是在这里,外在底沉默习惯,乃成为宝贵佐助。因为倘若人为感觉或意绪的一波浪所袭,这惯常底沉默及使人有时间反省,而且,倘若必须,在你将此等感觉或意绪发为言语以前,将其制止了。多少口角能如是而避免了呀!多少次可免于心理上的损害,常常无非由语言不慎而引起的呀!
即使不至于这极端,人也应该常常管制其所说的话,不使口舌因忿怒,暴行,或脾气一动而起;不徒然是口舌之争的结果很坏,而是使口舌投射坏底震动于氛围中,因为没有比声浪的震动更易传染的,而且若给此等运动以机会自加表现出来,则使之在自己在旁人皆继续下去了。
应当将凡说及他人者,皆归于最不宜有的多言之一类。
除非你对他人有责任,作其保傅,教师,或作一部之主任,凡他人所作的或所不作的皆与你毫无关系,你当避免说起他们,发表你对他们及他们所作的事的意见,或复述他人对此的意见及言说。
可能是由于你的职务性质本身,是你的责任所在,当报告一个部门,一种事业,一共同底工作中所进行者。但这样则报告当限于唯有关于此工作者,不当触及私事。而且在一绝对方式上,那应该全然客观。不当容许任何个人底反应,任何偏好,任何同情或憎恶参与其间。尤其是,永不要在规定给你的工作中,参杂个人的小怨愤。
在一切情形和普通方式下,愈少说及他人则愈好,虽称赞亦然。人已有一切困难以明确知道在自己一身的事了,如何能确实知道在他人所发生的事呢?是故当全然避免说起关于他人确定底断言,倘非恶意亦只是愚蠢者。
当思想以语言而表,其声浪之震动有一大权能,使最属物质底事物与此思想相接触,如是而给予以一种具体底有效能底真实性。这是为什么永不当说坏他人和他事,不当以高声之语,说起那在世间违碍神圣实践的进步之事。这是一普通绝对律。可是这也有一例外。任何批评皆不当下,除非人同时有那种知觉底权能和活泼底意志,能消释所批评的运动或事物,或将其转化。这种知觉底权能与活动底意志,事实上有其能耐,将反动的可能性渗入物质,拒绝坏震动;终且将这恶性震动修改到不复能自加表现于物质界了。
作这种事而无危险亦无害处,唯有居于玄秘之域的人能之,在他的心思机能中,具有精神的光明和真理的能力。这种人,"神明"的工友,已解脱了一切偏好和一切执着了;他在自己已破除了私我之界际,无非是超心思在世间行事之工具,完全纯洁且无个人性了。
亦复有许多语言,说出是表白理念,意见,观想和研究的结果的。于此我们已在智识境界了。在这境界里,我们可想象人们皆比较理性化,比较有筹度,而实行一种严格修持,则不怎样必要了。可是全不是那会事。因为虽在这里,这理念与知识所居之地,人亦介入了其成见的强烈性,其宗派之不容忍性,其偏好之热情。于是虽在此中,亦复需要作心思底修持,谨慎避免交换理念,常至于剧苦底冲突且几乎必无结果的;避免意见之对立,往往终之以激烈底讨论甚至争辩的。凡此皆出于精神的狭隘,可是也很容易救治,只要人在思想境界里自己升起够高了。
诚然,宗派歧见是不可能的,倘若人知道凡所形成的思想,皆无不是一种说法,要表说那脱离一切言说者。每个理念皆包含了一点真理或真理的一方面。但是没有任何理念在本身是绝对真实的。
这种事物的相对性的意识,是很有力底一种帮助,以保持自己的平衡,且在其谈话中保留一雍容底筹度。我曾听到一年老玄秘论者说,他是有相当底智慧的:"没有什么事物真本是坏的;只有不在其正当位置中的事物而已。将每一事物置于其正当地位,你便可得一和谐底世界了。"
可是,从行事的观点看,一个理念的价值,是依其实行的能力而定。诚然,这种权能,乃随其所施为的个人而异。某一理念,于某个人有很大底策动能力,于另一人则可全然无功。可是这种权能本身是有传染性的。某些理念,有转化此世界之权能。是这些乃当加以表彰;这皆是精神之天宇上的主星,是他们乃作为向导,领导世界趋向无上底实践。
终者,我们有一切言语,原以说教而施。这一类从幼稚园起,以至大学课程皆是,不忽略了还有一切创作,属于人类的艺术和文字,用在消遣或用在教育者。在这境界中,一切皆依乎作品的价值,这问题太大,不能在此讨论。这是一种事实,注重教育,已甚为时尚了,已有殊堪嘉尚的努力,利用最新科学发明以为教育之用。可是即算在这事上,企求真理者,自当有一番修持。
在教育程序上,普通这是被容许的,即某种比较轻松,比较无谓,比较愉快底作品乃为必需,以减轻努力的紧张,使儿童甚至大人稍得休息。从某观点看,这是真的;可是不幸,这一容许,便作了一大汇事物的正当理由,而这汇事物无非是人性中一切粗鄙,拙劣,卑下者的发舒;最下劣底本能,最低级底趣味,皆在这一容许中得到发作的正理,且自立为不可少的需要了。虽然,不是这样的;人可和缓紧张而不至于放恣,人可休息而不至于粗鄙,可以懈弛而不使本性中一切粗浊种子发露到表面。可是从修持的观点看,这些需要本身便改变了性质;和缓化为内中底寂默,安息化为静思,弛散化为幸福了。
这种需要,通常公认的,需要娱乐,努力上的暂舒,多少长时且全然忘却人生的目标,生存之正理,这种需要不当被认为全属自然和必不可无之事,而当认为弱点,人顺从它,由于企慕中缺乏了深严性,由于意志之不坚定,由于无明,无知觉,无兴会。对这类运动不认为正当,你便可见到凡此皆非必须,甚至遇到时,且觉其可憎,不堪容许。于是一大部且不下于为人类的作品,似有消闲休养之助,如实乃趋于卑下者,将失却其支持,而不复为人所鼓励了。
虽然,人又不当以为所说的话的价值,依乎谈话的题材之性质。人可将精神问题像任何问题一样胡说一通,而这胡说也许是最危险底一种。例如新进学徒,常是很热心将他所学得的一点点分授旁人。可是一依乎他在正道上愈前进,他当愈加见到自己所知之微小,而且在试欲教示他人以前,当于其所知者的价值异常有把握了,直到有一朝他明白了,计算到若干小时的沉默耑念乃为必需,以备说出几分钟的话而有用。此外,一到内心生活与精神事业的问题,则语言之用,尤当守一更严厉底禁戒,全然不应当说什么,除非绝对不可免于一说。
这是一大众皆知的事实,人永不当说自己的精神经验,倘若他不要见到在此经验中所积蓄的力量,用以加速进步的,一时皆耗散了。这规则可许的唯一例外,便是属之"本师",倘若在他的经验的内容和意义上,愿意得些解释和指教。诚然,唯有对自己的"尊师",方能说与这些事而无危险,因为唯此"尊师"以他的知识,乃能将你的经验之原素,为了你的好处,化为新底攀登之阶梯。
是真,为师者自己也隶属同此一静默规则,在关于他个人的事上。在"自然"中,一切皆在动中;凡不前进者必然后退了。老师和他的弟子一样,也应当进步,虽则他的进步可能不在同一界。在他也一样,说出他的经验不是有利的:进步的发动力量含蓄于其经验中者,大部分在语言中消失了。可是另一方面,向徒众解释他的经验,他强大地帮助了他们的了解,因此亦帮助了他们的进步。损此益彼,是在他的明智里他当知道应为且能为到什么程度。毋庸说,在他的叙述中不当渗入任何浮夸或虚荣语;因为至微小一点虚荣,便使他不复成为老师而成为妄人了。
至若为弟子者,我将进一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要对本师忠实,无论他是何人;他将引你到你所能达到的那么远。设若你有幸运得到'神圣者'为师,则你的证会当无穷尽了。"
虽然,即使是"神明",倘降世为应身,亦隶属于同此进步之律。他的显示之工具,他所自衣蔽的物理生身,应当是在一恒常进步状态中;而他的个人表现之律则,在某方式上是与世间进步的普通律则相联的。如是,虽上帝降世为人,在世间不会完善的,除非直到凡人皆已准备了解且接受完善化。而那将是为"爱"上帝而作今兹对"他"为责任者的事之一日。那时进步将是一喜悦,而不是一番努力甚或常是一场斗争。或者更精确地说,进步将成于喜悦于有体全部之充分附从,代替了现在这境况:即压伏私我之抵抗力,需要一番大努力有时甚至是一番大牺牲的。
结论,我将对你们说:倘若你要你的话表白真理而得有"语言"(Verbe)之权能,则莫预先思索你所将要说的,莫决定什么是好说或不好说,莫筹度你所将说的效果将如何。保守心思之寂默,确定这真实态度而无动摇,即对大全智慧,大全知识,大全知觉的一种恒常企慕。于是,倘你的企慕是至诚,而不是一种遮盖,掩饰你的奢望于将事作好和成功的,倘其为纯洁,自发,而且属于整体,则你可非常简单说话,你将说出所应当说的话,不多不少,而你的话将有一种创造能力。
三
一切修持中,这是最困难底;即情绪和感情的修持,爱的修炼。
诚然,在情绪境界中,也许较在一切其他境界中为甚,使人有一不可避免者无可抵抗者的感觉,觉有一管制了他的晦运,他无从脱出的。爱(或至少凡人以这字所表称者),特被视为一暴虐君主,其诡谲是人无由逃避的,一凭其幻想打击人,强迫人顺从他,无论人愿不愿意。是在爱的名义下极坏底罪恶有人去犯下了,极大底愚蠢事也作下了。
虽然,人们也发明了种种道德律和社会律,希望控制住这爱的力量,将其化为明智,驯柔;可是那些法律,似乎只是为了被破坏而订立的;而且凡反对其自由活动之禁制,无非增大了它的爆发能力。因为爱的运动,不是以规律而可约束的。唯有一更伟大更崇高更真实底爱的权能,乃能约制不受羁束的爱的运动。唯有爱能制爱,将其照明,将其转化,将其扩充。因为在此亦复较在他处为甚,管制不在于压抑,泯除,而在于一种转变,一高妙冶金术。这是因为在宇宙间一切活动着的力量中,爱是最强能最无可抵抗的。没有了爱,世界乃还堕于无心知的混茫中。
如实,知觉性乃宇宙创造者,可是爱乃其救主。惟有知觉底经验,能给人瞥见爱是什么,是为何,是怎样。凡将其摹写入语言文字中,必然是思想底乔装,这原是超出一切语言诠表的。许多哲人,玄秘者,密学者皆尝试过,但皆无功。我也不擅称我能成功于他们失败之处。可是在他们的笔下发为那么抽象和复杂底形式者,我将尽可能以简单底语言说之。我的话也没有旁底目的,除了引人到证悟此经验,而这些话甚至是可领导一儿童的。
爱,在其真元上,是同体为一的喜悦;其最高表现乃在结合之幸福里。在此二者之间,乃有其宇宙底显示之多方面。
在这显示的开端,爱,在其纯净渊源中,组成于两种运动,即相辅相成的两极冲动,趋向全部和合。这一方面是无上底吸引力,另一方面是绝对奉献自我这无可抵抗的需要。在个体中,当其知觉性从其渊源分隔而化为无知觉时,便造成了一道鸿沟,而架度一桥梁跨越这鸿沟,没有任何运动比爱更擅能更好的了。
凡已投射于空间者,必当返于其自体,而不损毁如是创成的宇宙。这是为什么"爱"迸发了,一无可抵御的结合的权能。
它飘翔于黑暗与无知觉性之上,它自加分布,在不可测的暗夜之胸前碎作微尘;是由此际,乃开始了醒觉和上登,物质的缓缓形成及其无穷底进展。在一迷误和黑暗形式里,与物理底和情命底自性之一切冲动相联,如同一切运动一切聚合之推进力者,岂不是爱?这在植物界非常明显了。在草木中,这便是那需要,需要生长以得到更多阳光,更多空气,更多空间;在花卉,这便是爱的发华中它们的美丽与芬芳的给予;在动物中,这岂不是在饥渴之后,在占有,扩充,繁殖之需要以后,简言之,在一切知觉着或未知觉的欲望以后么?而在高等族类中,岂不是在那慈力中么,母性为了她的幼小而充分牺牲她自体?这很自然地引我们到人类了,在人类,既有了心思活动的胜利底前进,这种联系便达到了最高点,因为它在此化为有知觉有意愿了。诚然,一经地球上的进化使此成为可能了,"自然"便取了这伟大底爱力,用之于其创造工事,联合之,混合之于其生殖运动。这联合竟化为如此密近,如此相亲,以致很少常人的知觉足够明朗化,能分解这两种运动而分别体验之。亦如是而爱乃遭逢了贬抑,如是而低下到动物水平上了。
亦是由此际起始,明显地在"自然"的工作中显示出了她的意志,要依等级按步骤重新建立起原始底一体,资藉于只加复杂和多数的群分。既运用了爱力使人与人结合,而创造了偶俪,家庭之始;既打破了个人自私的狭隘范围,而化为偶俪之自私,遂以儿童之出生而造成一更复杂底单位,即家庭;因时衍进,由于家庭与家庭间底复杂联系,个人间之交换及血统之混合,更大底群分于是形成了:种族,部落,喀士德,阶级,终至于诸国皆已造成。这群分的工作同时在世界各处进行,遂凝成于各个种族;一点一点,"自然"甚且将使此诸种族混合,在她的建造一物质底,真实底基础之努力上,以备人类结合。
对于大多数人的知觉,凡此皆似人生的偶然事会之效果;他们见不到有一整体底计划在;而接受遭际一如其来,或臧或否,各如其性,有些人满意了,有些人不满意。
在满意者中,有一类人物完善地适合乎"自然"的生存之法,便是一班乐观者。在他们呢,白天是更加光明了,因为有黑夜在;彩色皆是鲜艳了,因为有阴影;喜乐是愈加浓厚了,因为有忧患;痛苦给快乐增加了更大底魅力,疾病乃赋予健康以其一切价值;我甚至还听到有人说他们乐于有仇敌,因为这使他们更欣欢于有朋友;无论什么情形,在这一班人,性欲底活动,乃是一最有兴趣之事了;而口腹之餍饫,又是人生美悦之一端,人所不能放弃的,而且人既有生,很正常是必有死的:这便使旅程告一结束;若使此旅程延续过久,便将成为可厌了。
简言之:他们感觉到人生像现在这样已很可满意了,无容心于求知其是否有一理由或一目标;旁人的苦难在他们无动于中,也见不到有何进步的必要。
这班人,你永不要试行"感化"他们,那样便成为大错了。若使不幸他们偶尔听从你,他们将失去了现实底平衡,又不能找到另外一个。他们不准备过内心底生活,可是皆是"自然"的骄子,与"自然"有极亲密底契合,而这种实践,是不应当给它无益地扰动的。
在较低度上,且非在如是固着底方式上,世界上不乏其他满足了的人。他们的满足是由于那种魔力,包含于爱的行为中的。每当其打破了私我将他拘禁的狭隘范围,以自我奉献而飞翔于自由空间,不论这奉献是奉与旁人,或与家族,或与国家,或与信仰,他在这自我遗忘中,预先尝味到爱的奇妙喜悦,而这给他一印象,他已与"神圣者"相接触了。可是这接触往往不过是一瞬而过,因为在人类中,爱是立刻与自私底低下底运动相杂的,这玷污了它,且揭夺了它的纯洁性的权能。可是即令保持了纯洁,这与神圣生存之接触亦常不能持久;因为爱不过是"神圣者"的一方面,而且,这一方面在世间和其余的一样遭受了变形。
虽然,凡此经验,对于常人皆非常良好而且有益,他们顺从"自然"的正路,悠悠荡荡,趋向其将来的合一。可是这不能满足那班要增速其运动的人,或毋宁说是那班企想随顺另一运动路线的人,要其更为直接,更为迅速,为一例外底运动,将解脱其寻常人类之性及其无尽旅程,使其能参与此精神进步,而这将引导他们由更便捷底路,进向新人类的创造,即将在世间表现超心思底真理者。这班优秀人物,必然拒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爱,因为无论其怎样纯洁,怎样美丽,它总造成一突电路,截断了与"神圣者"的直接联系。
在已认识了"神之爱"的人,凡一切其他爱的形式,皆觉其为阴晦,过于参杂了小器,自然,和黑暗了。这皆好像一场贸易或一场斗争,为了争优胜,争统治;而且即算在最佳者,也充满了误解,猜疑,磨擦,忧惧。
进者,这是一大众所知的事实,即人终于生长到酷肖其所爱者。倘若你愿像一位"神圣者",则惟有爱"他“而非余。有已体认与"神圣者"交换着爱的极乐者,便可知道到什么地步,其他一切爱的交互,无论其为何者,皆比较淡薄,钝滞,无力了。若使达到这交换竟要经过最严肃底训练,则没有什么是太艰难,太长久,或太苛刻了,只要其使你达到它;因为它超过了一切诠表。
是这种奇妙境界我们欲在世间实现的,是这乃将转化人间,使其成为一值得"神圣当体"之居处。于是真实而且纯洁底爱,可能降于一身,此身且不复为其乔装或隐饰。许多次为了使训练比较容易,为了创造一更亲切更显而易见的密契,"神圣者"在他的无上爱的形式下遂愿意降世为物理生身,在形貌上同于凡夫之身;可是每一次,被封禁于此物质的粗重形式内,不过达到表现自体的一滑稽像。若要其能显示于其善美完足中,则必人类先在他们的知觉性上,他们的身体上,已造成了必不可无的进步。因为以人的虚荣之鄙俗,及其矜张之愚蠢,若使至上神圣之爱以人间底姿态出现了,必被认为一衰弱,依赖,和需求的表征。
可是人已知道,起初是隐隐约约知道,渐次愈趋于完善则亦愈明了,唯有爱乃能使人间的痛苦止息,唯有爱在其真元上的无可形容的喜悦,乃能从宇宙间扫除分别之如焚底痛苦,因为唯有在无上结合之极乐中,创造乃得发现其存在的理由及其成就。
于是没有任何努力为太辛苦,任何修持为太严厉了,倘能照明,纯洁化,完善化,且转变生理体质,以致倘若"神圣者"在其间取了一外在形式,亦不复将其隐藏了。因为如是而这神圣底爱的奇迹,乃能自由地自加表现于人间,它原有权能,将人间转化为轻安喜悦之乐土。
这,你将向我说,是究竟了,是努力之极顶,是最后底胜利了,但怎么作方能达到呢?当取何道,道上最初底步骤是什么呢?
我们既已决定只为了与"神圣者"的个人关系,而保留爱于其一切光华中,则在我们与旁人的关系上,代之以一种慈和与善愿,全般而且不变,恒久而且无私的;这不期望任何报酬,任何感谢,甚至任何承认的。无论旁人用什么方式对待你,不当许任何恶意扰乱你;而在你对"神圣者"的至纯洁之爱中,你唯让"他"去判断,当如何保护你,抵御他人对你的恶意和误解。
唯从"神圣者",你将期待你的欢喜快乐。唯有在他,你将寻求而且得到佐助与支持。在你的一切痛苦中"他“将安慰你,领你上道,倘若你跌倒了,将你扶起;若是有昏厥和筋疲力尽之时,是"他"将拥抱你于其爱的强能臂膀中,以其安慰底温柔将你缠裹。
为了免除一切误解,我当申明,由于我所用的语言的需要,凡我称说"神圣者",皆不得不用阳性字,曰le Divin。可是我所说的爱的真性,诚然是超出一切性别,阳性或阴性以上的,而当其降世于人身,则为男子身或为女子身皆无区别,一随其所当完成的工作之需要。
总之,情绪的修持,在于捐弃一切感情上的执着,无论其性质为何者,为所爱人,为家庭,为国家,或任何其他对象,而唯独集中于一执着,即"神圣底真实性",这一集中将臻极于全般底体认为一,且将作为超心思在世间实现的工具。
这自然引我们到四重解脱了,即这成就的具体四方面。
情绪之解脱同时将是痛苦的解脱,在超心思底一体结合之全般实践中。
心思底解脱,即无明之解脱,将在此有体中建立起光明心思体或玄秘知觉性,其表现将在于语言之创造能力。
情命底解脱,即欲望之解脱,给个人的意志以一种能耐,完善地知觉地自认与神圣意志为一,而生其恒常底和平与宁静,一如其结果所必有之权能。
末了,冠乎此一切者,乃有生理底解脱,或物质因果律的解脱。由于全般为自我之主宰,人已不复是"自然"律的奴隶了,"自然"是由下知觉底或半知觉底冲动而使人动作,而支持人于寻常生活轨道的。由于这一解脱,人可在大全知识中决定其所当遵从之路,选择其所当完成的事,解除一切盲目定命的束缚,在其人生过程中不容许有任何事物干预,除了至高底意志,至真底知识,超心思底知觉性。
(Les Quatre Austérités et les Quatre Libérations)
一
为了追从那引向超心思之实现的全般教育,四种修持乃所必有,亦必有四种解脱。
寻常,人以苦行与修持相混,而且凡说起修持,便使人想起修士的训练。修士为了避免一番艰巨事业,即将身体的情欲的心思的生命精神化,便宣言这生命是无可转化的。于是不容情地将其远加拒斥,如一赘累无用之物,以之为对一切精神进步的桎梏,拘束,无论如何是不可修改的,是一个重担,多多少少得高兴负担了,直到自然或"神恩",以死亡将这解除。至多,世间生活是一进步之场,当尽可能善加利用,以便及早达到那种圆满程度,使试炼化为无用因此也完结了。
在我们,这问题却完全不同了。世间的生活,既不是一过程,也不是一手段;它由于转化,应该是一实现,是一目标。当我们说起修持,这不是由于对身体的蔑视,为了我们要蜕除此身体,而是由于有加以管制和主宰的必要。因为有一种修持,较之修士的一切修为更加广大,更加完全,而且更加艰难的:这便是于全般转化为必须有的修持,是四方面的修持,造就个人,使得显现超心思底真理。例如,人可以说,体育要求身体之完善化,有几种修持是同样的严格。但我们到时再讨论这点。
在我说起四种必要的修持以前,有一问题必须分辨清楚,这在许多人的心目里,正是许多误解和混乱之源:即误以精神之修持为事实之苦行。那些方法,有在于虐待身体,如那班人所云,所以由之而解放精神;事实上则皆是精神训练之一情绪上底变态;是一种对于痛苦的颠倒底需要,驱使修行人自加残刻。苦头陀之用"钉板"坐卧,基督教古修士之受鞭挞与着丧服,皆是一种虐待狂的结果,多少隐蔽了的,未经公认,也未可公认的。那是一种不健康底求道法,或者是于强烈情绪的一下心知底需求。如实,这些事皆与全般精神生活,相隔非常遥远。因为凡此皆属丑陋而且卑下,黑暗而且不健康;而精神生活,是刚与此相反,是一光明的,平衡的,美丽的,快乐的生活。凡此皆是所发明所表彰的加于身体的心思虐待和情命虐待。可是虐待,即算是待遇自己的身体,仍不失其为暴虐的。而一切暴虐,皆是一大无知觉之表征。无知觉底天性,便需要非常强烈底感受,因为没有这,他们便不感觉什么。暴虐行为,是虐待狂的形式之一,引起非常强烈底感受。这类苦行上所公认的理由,便是消灭一切感觉,使身体不复为人奔向精神之阻碍;这么一种方法的效用当然使人怀疑。这是一种周知的事实,为要迅速前进,人不当畏惧困难;反之,往往是愿选困难事做,乃增加了他的意志力,加强了他的神经力。诚然,过着有量度有平衡的生活,在心灵的平等性中和严肃性中,是比较困难的,比妄用苦行及其结果之销灭,去战胜快乐之误用及其所招致之黑暗,是远过困难的。在平静与简朴中得到一和谐底进步底身体发育,远较难于加以虐待到几乎不存在的程度。过着一种清醒而无欲念的生活,远较难于减去身体所必有的营养和清洁习惯而妄自矜诩为能离欲。避免或超过且战胜疾病,由于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纯洁,平衡,远较难于蔑视疾病,置之不理,听其自由从事毁灭。而一切之最困难者,无过于恒常保持其知觉性于其能耐之极顶,永不使其身体受一低等冲动影响而行为。
是在这种目标下,我们乃采取四种修持,其结果将有四种解脱。这些修持实际方法,乃成为四种"多波西雅"(Tapasya)或训练,可分述之如次:
一、爱的"多波西雅"。
二、知的"多波西雅"。
三、力的"多波西雅"。
四、美的"多波西雅"。
这种等级,可以说是由上而下的;但在义度上不当以为这些名词有何优劣之分,也没有难易之别,也不是依这次序乃能够或必定加以实行。前后,重轻,难易,皆因人而异,不能制定什么绝对规律。各人当寻出且组成他自己的系统,一按其个人的能耐和需要为准。
在此,不过作出一全般观照,表出一理想底程序,也尽可能完善的。然则每人将自去加以实行,依他之所能及,且在所最善能的方式上。
美的"多波西雅"或训练,将引导我们经过身体生活之修持,而至于行动中之自由。其基本方案是建立一躯体,形貌美丽,姿态和谐,运动为柔韧活泼,行事得力,有机底动能和健康上皆能抵抗。
要达到这种结果,利用习惯以为组成物质生活之佐助,在一般方式上是好的,因为身体在一有恒常轨则的机构中,较易施展其功能。可是人应当知道,不作自己的习惯之奴隶,无论其多么良好。当保持最大底粘柔性,以便凡有必要的话,随时能改变自己的习惯。
人应当在柔韧坚强底肌肉里,建造成钢铁似的神经,以致倘有必要之时,便能忍受一切。可是同时应当大加留意,仅要求身体作其严格为必需的努力,适足以促成其发育与进步的能力消耗,而严厉禁制凡足以生起衰惫的疲劳,终至于物质的退化和解体者。
体育训练,意在于建立一躯体,足以作为一高等知觉性的适宜底工具者,要求异常严格底习惯。凡睡眠,饮食,体操,及一切活动,皆当大有常轨。由精明研究出自己身体的特殊需要,因为这因人而异,便当订立一普通规程。一旦此规程既立,便当毅然履行,了无幻想,亦无懈怠,毫不小小犯规,以为对自己允许"不过一次",实则常是一次又一次的;因为每当人向引诱退让,虽"不过一次",人便减少了意志的抵抗力,开启了一切失败之门。凡有弱点,皆当除尽:绝不当有长夜纵欢,归时则全然疲惫了;绝不当作大宴享和恣食,扰害了肠胃的正常机能;绝不当有放逸,娱乐,荒嬉,耗散了能力,而使你在每日正常工作上无精打采。应当依服一种明智且有常规的生活之修持,全部生理上的注意,皆集中于建立一身体,尽可能近于完善了。为了臻至于这理想底目标,人当严格避免一切过度行为,一切罪恶或大或小;当禁用慢性毒品,如烟、酒等,这类嗜好养成,惯于作为必需品了,皆是一点一点销磨意志力和记忆力的。如此引人的兴趣,几乎人类全体以至最高智识者皆然,在于食物,其烹调及其消受,当代之以几乎是化学的知识,知身体之所需,及满足其所需全然科学的修持法。在这食物上的修持,还得加上一种,即睡眠上的;这不是说人当消除睡眠,而是要知道如何睡眠。睡眠不当堕入毫无知觉,未尝恢复疲劳,反而增加肢体的沉重了。饮食得中,摒除一切过度,便大大减少了要花费在睡眠上的时间;而睡眠之质,尤重于睡眠之量。为使睡眠得到真有效益的安息和休养,普通最好是在入睡以前略进饮食,例如一杯牛乳,或菜汤,或果汁;轻淡底食物使睡眠安舒;总归是要摒除任何大量膳食,因为如是则使睡眠不得安静,为梦魇所扰,或则昏沉,粗重,冥顽。但一切之最重要者,是使神志清明,平静一切情绪,镇定欲望之腾起,及随之而起的种种急切要务。若在入睡以前,已讲了许多话,或作过很兴奋的谈话,或看过一本很动人或极有兴味的书,便当休息一会,然后从容入睡。使心思活动安定下来,而脑经不致随顺不规则底乱动,惟独肢体睡了。若习静坐的人,最好费几分钟集中心意于某一高尚而且使人宁静的理念,在对一更高广底知觉性的企想中。由是睡眠大为得益了,大大减去了睡眠时堕入无知觉的危险。
纯在一和平安静底睡眠中休息而度过夜间的修持,便转到一个白昼的修持了,这是用了智慧组织成的,其活动则分配于聪明等分的使人进步的运动上,于身体锻炼为必需者,和正常工作上,无论其为什么性质。因为此二者能够且应当作为身体训练之一部分。至若关于运动,每人可选择最适合于他的体格的,而且,倘若可能,便听这一科的专家指导,知道如何组合且等分运动以发生最大底功效的。于其选择或实施,不当有任何幻想;不作这项或那项,徒然因为某项似乎比较容易或比较有趣味;不当改变规程,直到指导员评定有改变的必要。每个身体,为了要臻于完善,或仅只加改善,便是一当解决的问题,而解决便需要最大底耐性,毅力,恒心。无论常人多怎样想,体育家的生活不是一娱乐或消遣的生活,反之,努力有其规程,习惯原自严格,这种生活,绝不容许无益有害底妄想,然后能得到人所愿得的效果。
在工作中,也有一种修持;这在于无有偏好,而于一切所作,皆有兴趣作之。在凡欲自加完善化的人,无所谓大事小事,轻事重事;在凡企慕为自我主宰且欲进步的人,一切工作皆同等有用。寻常说唯人有兴趣去作的事,乃作的最好;这话是真的。可是更真的,是人可学到在凡其所作的事上皆感到兴趣,即算看去像最无足轻重的工作。这种成就之秘密,在于对完善的希求。无论人的职分或事业为何,皆当以一种求进步的志愿为之;无论所取而作者为何事,不但尽其所能要作的好,而且在一种向完善的恒常努力中,要作的愈佳愈好。这么一切事皆变成有兴趣了,从最属物质方面的劳动,以至于极属艺术极属智识方面的事,皆无例外。进步的境地无限,人可在最微小底事上致力。
这自然引我们至于行业之解脱了;因为人应当在自己的行为上,解除一切社会习俗,道德成见,可是这不是为了过一种放恣而无规律的生活呀!完全相反的,人所遵守的规律,当远较一切社会规律为严格,它绝不容忍几微底假冒为善,它要求完满底诚心。一切体育活动,皆当如是组成,意在增长身体的平衡,力量,健美,在这种目标下,人当摒除一切快乐的追求,性欲的快乐也在内。因为每一性欲之事,便是走近死亡一步。这是为什么从最古时代起,在凡属最神圣最秘密底宗派中,在企慕永生者这是大禁戒。性欲事后,常是随之以或长或短底无知觉期,这便开门容纳一切外来势力,且使知觉性下堕。诚然,倘若人准备向超心思底生活,便永不当容许其知觉性堕于放逸,无知,以娱乐为托词,或甚至说为了休息或使紧张弛缓。弛缓应发舒于光明和力量里,不应在黑暗和衰弱中。对于一切企想进步的人,贞洁是其规律。尤其是于准备超心思的显示的人,这种贞行应当代之以全般底制欲,这不由于诱引和压抑,而是由内中底炉冶而成;寻常耗之于生殖的能力,由此而化为进步与全般转化之能力。很显明的,若要此结果圆满且真实有益,一切性欲冲动和想念皆当泯除,从心思和情命知觉性上,亦如从生理念头上除去。是由内而外,凡一切激烈且经久底转化皆如是而成,外表底转化乃其正常底后果,亦可说是必然的。
有一决定性底选择当作,将自己的躯体假借与"自然",服从"自然"的目的,使种族像它现在这样,绵延下去;或则将此同一躯体,作为创造新人类的一阶梯。因为这二者不能同时并作,所以随时当作决定,是愿留居于昨日的人类中呢,或愿属于明日的超人类中?
像如今这样的生活,必须拒绝为其所型铸,且在其中成功,倘若人准备将来那样的生活,作为其活泼且有效能的一员。
快乐是必加谢绝的,倘若人愿意启对本体的悦乐于其全般底美与和谐中。
这很自然地引导我们到情命底修持了,即感觉上的修为,权能的训练;因为情命体诚是权能的基地,实践底热忱之所居。是在情命体中,思想乃化为意志,化作行为之一种动能。亦复是真的,情命体乃欲望与热情之根据地,属于强烈底冲动,也属于同样强烈底反动,属于叛变,也属于消沉。寻常底办法是扼塞此情命体,剥夺其一切感觉因使之衰亡;诚然,它主要的是由感觉滋养着,没有了这些,它便沉眠,委顿,终至索然气尽了。
如实说,情命体有三个资生之渊源。最易接近它的是由下上来,经过感觉而达到它的物质能力。
第二个是在它的本界,只要它是够广大且能接纳,与宇宙诸情命力相周旋。
第三,它启对之,寻常只在对进步有伟大企慕时;这自上而来,由参杂且吸收精神底力量和灵感。
人们常是多少于此另加一渊源,那同时便是其大多苦恼和不幸之由来。那即是与其俦侣交换情命力,普通分为对偶,极寻常误以此为爱,这不过两种力量之相吸引,有其交换之愉快的。
如是,若我们不愿抹煞我们的情命体,则不当摒弃感觉,不当减少其数量和紧张度,不当泯除它们,而当以明智与卓识而利用之。感觉是知识和教育的一最好工具;为了使其有用于此,便不当自私自利去运用它,在享乐的目的下,在自我满足与快乐的一种盲目愚昧底寻求中。
识感应当能忍受一切,没有憎恶或不愉快,可是同时诸识应当只加增上地得到而且发展辨识的能力,辨识种种情命震动之性质和前因后果,以便知道其倘有利于和谐,美,与健康,或倘有害于生理体与情命体之平衡和进展。甚焉者,尤当利用识感为工具,以接近以研究生理和情命界于其全部复杂性中;这么,它们在趋向转化的一番大努力中,方能占有真实地位。
是将情命体加以启明,加以佐助,加以净化,而非使其衰弱,人乃能裨益有体之真实进步。剥夺自己的感觉,正如剥夺自己的食物一样有害。可是同样的,如选择食物,当出之以明智,立意唯在于身体的发育及其良好机能;感觉的选择及其管制,也应当为之以非常科学化的谨严,立意唯当在于情命体的发育及其完善化,——这有动能的卓越工具,是正如有体之其他诸部一样关重要的。
是教育这情命体,使其更精深,更敏锐,更微妙,几乎可说更优雅了,——在这名词的最佳义度下,——然后乃能调制其粗暴和凶恶,这,寻常皆是顽钝和愚昧,缺乏高尚趣味的结果。
真的,情命体受了熏陶和启明,可能正是高贵,有英雄气概,而且不自私,如听其自然而不加教育,自发地则为粗鄙,自私,而且颠倒。若使每人知道在自己化快乐之寻求,为向超心思底美富之企慕,便已很够了。为了这个,若从事于教育情命体已够深远,赴之以坚忍与至诚,则必有一时分到来,时则已确信其目标之伟大与善美,情命体乃弃去识感上的微小虚幻底满足,乃克胜"神圣的悦乐"。
二
一到是心思的修持问题,这便提示长久底静虑,归到思想的管制,而臻极于内中底寂默。瑜伽训练的这一方面,已甚为大众所知了,无须在这问题覙缕。可是尚另有一方面,非普通人所甚注意的,便是语言管制了。几乎除了极少数例外,唯有绝对底沉默,乃对治放肆底多言。可是有一种更大且更有裨益的修持在语言管制中,而非将语言废掉。
在地球上,人是第一动物,能运用淸晰语言之声的。他于此还非常自负,便运用这种能为,了无度量,亦无审辨。世界为其言语之声耳聋了,有时人几乎怅念植物界的和谐静默。
此外这也是一大众所知的事实:心思能力愈小,则语言需要愈大。正如原始人民,未受教育的人们,除非说出,便全然不能思想;人可听到他们喃哺自语,发声多少有些低沉。因为这是他们的唯一工具,以遵从一橛思想,倘若不用文宇吐出来,在他们便不能构思了。
也有大多数人,甚至在受了教育的人们,可是心思能力薄弱,他们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除非在说出之时。这使他们的话冗长可厌。因为当其说出,其思想乃愈明朗,愈精确。这么,他们不得不多次反复申言同一事实,以便愈说愈正确。
也有许多人,要预先准备其所当说的,倘若必要临时即席发言,便说不清楚了,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层次地修饰其所要说的话。
终于也有天生的演说家,辩才无碍;他们自发地得到其所要说的话的一切所必需的名句文身,而且说的很好。
虽然,凡此一切,从心思修持的观点看,未出乎"多言"的范围以外。我所谓"多言",是指凡一切非绝对不可无的语言。然则人将问。如何判断呢?于此,首先得以普通方式区分言语的类别。
起初,我们在物理界,有为了物质理由所说的一切言词。这占最多数,且在日常生活上很可能最有用处。
言语嘈嘈,似与日常工作相依而不可少。可是,一旦将声音减到最低度,人可见到许多事在沉默中乃做到更快,更好,而这亦有助于内中底安静与心念集中。
倘若不是块然独处,而与他人共同生活,不妨养成一种习惯,避免以大声言语说出你的意思,则可见到一点一点地建起了你和旁人内中的了解,以致你能将言语减到最少限量而与他人相接,或竟至全无语言。这种外在底宁静,甚有益于内中的寂默,而兼之以好底意志与恒常底企慕,你能创造一和谐底氛围,极有利于进步。
在共同生活中,除了关于生活及物质事务的话以外,还得加上表示感觉,意绪,感情的话。是在这里,外在底沉默习惯,乃成为宝贵佐助。因为倘若人为感觉或意绪的一波浪所袭,这惯常底沉默及使人有时间反省,而且,倘若必须,在你将此等感觉或意绪发为言语以前,将其制止了。多少口角能如是而避免了呀!多少次可免于心理上的损害,常常无非由语言不慎而引起的呀!
即使不至于这极端,人也应该常常管制其所说的话,不使口舌因忿怒,暴行,或脾气一动而起;不徒然是口舌之争的结果很坏,而是使口舌投射坏底震动于氛围中,因为没有比声浪的震动更易传染的,而且若给此等运动以机会自加表现出来,则使之在自己在旁人皆继续下去了。
应当将凡说及他人者,皆归于最不宜有的多言之一类。
除非你对他人有责任,作其保傅,教师,或作一部之主任,凡他人所作的或所不作的皆与你毫无关系,你当避免说起他们,发表你对他们及他们所作的事的意见,或复述他人对此的意见及言说。
可能是由于你的职务性质本身,是你的责任所在,当报告一个部门,一种事业,一共同底工作中所进行者。但这样则报告当限于唯有关于此工作者,不当触及私事。而且在一绝对方式上,那应该全然客观。不当容许任何个人底反应,任何偏好,任何同情或憎恶参与其间。尤其是,永不要在规定给你的工作中,参杂个人的小怨愤。
在一切情形和普通方式下,愈少说及他人则愈好,虽称赞亦然。人已有一切困难以明确知道在自己一身的事了,如何能确实知道在他人所发生的事呢?是故当全然避免说起关于他人确定底断言,倘非恶意亦只是愚蠢者。
当思想以语言而表,其声浪之震动有一大权能,使最属物质底事物与此思想相接触,如是而给予以一种具体底有效能底真实性。这是为什么永不当说坏他人和他事,不当以高声之语,说起那在世间违碍神圣实践的进步之事。这是一普通绝对律。可是这也有一例外。任何批评皆不当下,除非人同时有那种知觉底权能和活泼底意志,能消释所批评的运动或事物,或将其转化。这种知觉底权能与活动底意志,事实上有其能耐,将反动的可能性渗入物质,拒绝坏震动;终且将这恶性震动修改到不复能自加表现于物质界了。
作这种事而无危险亦无害处,唯有居于玄秘之域的人能之,在他的心思机能中,具有精神的光明和真理的能力。这种人,"神明"的工友,已解脱了一切偏好和一切执着了;他在自己已破除了私我之界际,无非是超心思在世间行事之工具,完全纯洁且无个人性了。
亦复有许多语言,说出是表白理念,意见,观想和研究的结果的。于此我们已在智识境界了。在这境界里,我们可想象人们皆比较理性化,比较有筹度,而实行一种严格修持,则不怎样必要了。可是全不是那会事。因为虽在这里,这理念与知识所居之地,人亦介入了其成见的强烈性,其宗派之不容忍性,其偏好之热情。于是虽在此中,亦复需要作心思底修持,谨慎避免交换理念,常至于剧苦底冲突且几乎必无结果的;避免意见之对立,往往终之以激烈底讨论甚至争辩的。凡此皆出于精神的狭隘,可是也很容易救治,只要人在思想境界里自己升起够高了。
诚然,宗派歧见是不可能的,倘若人知道凡所形成的思想,皆无不是一种说法,要表说那脱离一切言说者。每个理念皆包含了一点真理或真理的一方面。但是没有任何理念在本身是绝对真实的。
这种事物的相对性的意识,是很有力底一种帮助,以保持自己的平衡,且在其谈话中保留一雍容底筹度。我曾听到一年老玄秘论者说,他是有相当底智慧的:"没有什么事物真本是坏的;只有不在其正当位置中的事物而已。将每一事物置于其正当地位,你便可得一和谐底世界了。"
可是,从行事的观点看,一个理念的价值,是依其实行的能力而定。诚然,这种权能,乃随其所施为的个人而异。某一理念,于某个人有很大底策动能力,于另一人则可全然无功。可是这种权能本身是有传染性的。某些理念,有转化此世界之权能。是这些乃当加以表彰;这皆是精神之天宇上的主星,是他们乃作为向导,领导世界趋向无上底实践。
终者,我们有一切言语,原以说教而施。这一类从幼稚园起,以至大学课程皆是,不忽略了还有一切创作,属于人类的艺术和文字,用在消遣或用在教育者。在这境界中,一切皆依乎作品的价值,这问题太大,不能在此讨论。这是一种事实,注重教育,已甚为时尚了,已有殊堪嘉尚的努力,利用最新科学发明以为教育之用。可是即算在这事上,企求真理者,自当有一番修持。
在教育程序上,普通这是被容许的,即某种比较轻松,比较无谓,比较愉快底作品乃为必需,以减轻努力的紧张,使儿童甚至大人稍得休息。从某观点看,这是真的;可是不幸,这一容许,便作了一大汇事物的正当理由,而这汇事物无非是人性中一切粗鄙,拙劣,卑下者的发舒;最下劣底本能,最低级底趣味,皆在这一容许中得到发作的正理,且自立为不可少的需要了。虽然,不是这样的;人可和缓紧张而不至于放恣,人可休息而不至于粗鄙,可以懈弛而不使本性中一切粗浊种子发露到表面。可是从修持的观点看,这些需要本身便改变了性质;和缓化为内中底寂默,安息化为静思,弛散化为幸福了。
这种需要,通常公认的,需要娱乐,努力上的暂舒,多少长时且全然忘却人生的目标,生存之正理,这种需要不当被认为全属自然和必不可无之事,而当认为弱点,人顺从它,由于企慕中缺乏了深严性,由于意志之不坚定,由于无明,无知觉,无兴会。对这类运动不认为正当,你便可见到凡此皆非必须,甚至遇到时,且觉其可憎,不堪容许。于是一大部且不下于为人类的作品,似有消闲休养之助,如实乃趋于卑下者,将失却其支持,而不复为人所鼓励了。
虽然,人又不当以为所说的话的价值,依乎谈话的题材之性质。人可将精神问题像任何问题一样胡说一通,而这胡说也许是最危险底一种。例如新进学徒,常是很热心将他所学得的一点点分授旁人。可是一依乎他在正道上愈前进,他当愈加见到自己所知之微小,而且在试欲教示他人以前,当于其所知者的价值异常有把握了,直到有一朝他明白了,计算到若干小时的沉默耑念乃为必需,以备说出几分钟的话而有用。此外,一到内心生活与精神事业的问题,则语言之用,尤当守一更严厉底禁戒,全然不应当说什么,除非绝对不可免于一说。
这是一大众皆知的事实,人永不当说自己的精神经验,倘若他不要见到在此经验中所积蓄的力量,用以加速进步的,一时皆耗散了。这规则可许的唯一例外,便是属之"本师",倘若在他的经验的内容和意义上,愿意得些解释和指教。诚然,唯有对自己的"尊师",方能说与这些事而无危险,因为唯此"尊师"以他的知识,乃能将你的经验之原素,为了你的好处,化为新底攀登之阶梯。
是真,为师者自己也隶属同此一静默规则,在关于他个人的事上。在"自然"中,一切皆在动中;凡不前进者必然后退了。老师和他的弟子一样,也应当进步,虽则他的进步可能不在同一界。在他也一样,说出他的经验不是有利的:进步的发动力量含蓄于其经验中者,大部分在语言中消失了。可是另一方面,向徒众解释他的经验,他强大地帮助了他们的了解,因此亦帮助了他们的进步。损此益彼,是在他的明智里他当知道应为且能为到什么程度。毋庸说,在他的叙述中不当渗入任何浮夸或虚荣语;因为至微小一点虚荣,便使他不复成为老师而成为妄人了。
至若为弟子者,我将进一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要对本师忠实,无论他是何人;他将引你到你所能达到的那么远。设若你有幸运得到'神圣者'为师,则你的证会当无穷尽了。"
虽然,即使是"神明",倘降世为应身,亦隶属于同此进步之律。他的显示之工具,他所自衣蔽的物理生身,应当是在一恒常进步状态中;而他的个人表现之律则,在某方式上是与世间进步的普通律则相联的。如是,虽上帝降世为人,在世间不会完善的,除非直到凡人皆已准备了解且接受完善化。而那将是为"爱"上帝而作今兹对"他"为责任者的事之一日。那时进步将是一喜悦,而不是一番努力甚或常是一场斗争。或者更精确地说,进步将成于喜悦于有体全部之充分附从,代替了现在这境况:即压伏私我之抵抗力,需要一番大努力有时甚至是一番大牺牲的。
结论,我将对你们说:倘若你要你的话表白真理而得有"语言"(Verbe)之权能,则莫预先思索你所将要说的,莫决定什么是好说或不好说,莫筹度你所将说的效果将如何。保守心思之寂默,确定这真实态度而无动摇,即对大全智慧,大全知识,大全知觉的一种恒常企慕。于是,倘你的企慕是至诚,而不是一种遮盖,掩饰你的奢望于将事作好和成功的,倘其为纯洁,自发,而且属于整体,则你可非常简单说话,你将说出所应当说的话,不多不少,而你的话将有一种创造能力。
三
一切修持中,这是最困难底;即情绪和感情的修持,爱的修炼。
诚然,在情绪境界中,也许较在一切其他境界中为甚,使人有一不可避免者无可抵抗者的感觉,觉有一管制了他的晦运,他无从脱出的。爱(或至少凡人以这字所表称者),特被视为一暴虐君主,其诡谲是人无由逃避的,一凭其幻想打击人,强迫人顺从他,无论人愿不愿意。是在爱的名义下极坏底罪恶有人去犯下了,极大底愚蠢事也作下了。
虽然,人们也发明了种种道德律和社会律,希望控制住这爱的力量,将其化为明智,驯柔;可是那些法律,似乎只是为了被破坏而订立的;而且凡反对其自由活动之禁制,无非增大了它的爆发能力。因为爱的运动,不是以规律而可约束的。唯有一更伟大更崇高更真实底爱的权能,乃能约制不受羁束的爱的运动。唯有爱能制爱,将其照明,将其转化,将其扩充。因为在此亦复较在他处为甚,管制不在于压抑,泯除,而在于一种转变,一高妙冶金术。这是因为在宇宙间一切活动着的力量中,爱是最强能最无可抵抗的。没有了爱,世界乃还堕于无心知的混茫中。
如实,知觉性乃宇宙创造者,可是爱乃其救主。惟有知觉底经验,能给人瞥见爱是什么,是为何,是怎样。凡将其摹写入语言文字中,必然是思想底乔装,这原是超出一切语言诠表的。许多哲人,玄秘者,密学者皆尝试过,但皆无功。我也不擅称我能成功于他们失败之处。可是在他们的笔下发为那么抽象和复杂底形式者,我将尽可能以简单底语言说之。我的话也没有旁底目的,除了引人到证悟此经验,而这些话甚至是可领导一儿童的。
爱,在其真元上,是同体为一的喜悦;其最高表现乃在结合之幸福里。在此二者之间,乃有其宇宙底显示之多方面。
在这显示的开端,爱,在其纯净渊源中,组成于两种运动,即相辅相成的两极冲动,趋向全部和合。这一方面是无上底吸引力,另一方面是绝对奉献自我这无可抵抗的需要。在个体中,当其知觉性从其渊源分隔而化为无知觉时,便造成了一道鸿沟,而架度一桥梁跨越这鸿沟,没有任何运动比爱更擅能更好的了。
凡已投射于空间者,必当返于其自体,而不损毁如是创成的宇宙。这是为什么"爱"迸发了,一无可抵御的结合的权能。
它飘翔于黑暗与无知觉性之上,它自加分布,在不可测的暗夜之胸前碎作微尘;是由此际,乃开始了醒觉和上登,物质的缓缓形成及其无穷底进展。在一迷误和黑暗形式里,与物理底和情命底自性之一切冲动相联,如同一切运动一切聚合之推进力者,岂不是爱?这在植物界非常明显了。在草木中,这便是那需要,需要生长以得到更多阳光,更多空气,更多空间;在花卉,这便是爱的发华中它们的美丽与芬芳的给予;在动物中,这岂不是在饥渴之后,在占有,扩充,繁殖之需要以后,简言之,在一切知觉着或未知觉的欲望以后么?而在高等族类中,岂不是在那慈力中么,母性为了她的幼小而充分牺牲她自体?这很自然地引我们到人类了,在人类,既有了心思活动的胜利底前进,这种联系便达到了最高点,因为它在此化为有知觉有意愿了。诚然,一经地球上的进化使此成为可能了,"自然"便取了这伟大底爱力,用之于其创造工事,联合之,混合之于其生殖运动。这联合竟化为如此密近,如此相亲,以致很少常人的知觉足够明朗化,能分解这两种运动而分别体验之。亦如是而爱乃遭逢了贬抑,如是而低下到动物水平上了。
亦是由此际起始,明显地在"自然"的工作中显示出了她的意志,要依等级按步骤重新建立起原始底一体,资藉于只加复杂和多数的群分。既运用了爱力使人与人结合,而创造了偶俪,家庭之始;既打破了个人自私的狭隘范围,而化为偶俪之自私,遂以儿童之出生而造成一更复杂底单位,即家庭;因时衍进,由于家庭与家庭间底复杂联系,个人间之交换及血统之混合,更大底群分于是形成了:种族,部落,喀士德,阶级,终至于诸国皆已造成。这群分的工作同时在世界各处进行,遂凝成于各个种族;一点一点,"自然"甚且将使此诸种族混合,在她的建造一物质底,真实底基础之努力上,以备人类结合。
对于大多数人的知觉,凡此皆似人生的偶然事会之效果;他们见不到有一整体底计划在;而接受遭际一如其来,或臧或否,各如其性,有些人满意了,有些人不满意。
在满意者中,有一类人物完善地适合乎"自然"的生存之法,便是一班乐观者。在他们呢,白天是更加光明了,因为有黑夜在;彩色皆是鲜艳了,因为有阴影;喜乐是愈加浓厚了,因为有忧患;痛苦给快乐增加了更大底魅力,疾病乃赋予健康以其一切价值;我甚至还听到有人说他们乐于有仇敌,因为这使他们更欣欢于有朋友;无论什么情形,在这一班人,性欲底活动,乃是一最有兴趣之事了;而口腹之餍饫,又是人生美悦之一端,人所不能放弃的,而且人既有生,很正常是必有死的:这便使旅程告一结束;若使此旅程延续过久,便将成为可厌了。
简言之:他们感觉到人生像现在这样已很可满意了,无容心于求知其是否有一理由或一目标;旁人的苦难在他们无动于中,也见不到有何进步的必要。
这班人,你永不要试行"感化"他们,那样便成为大错了。若使不幸他们偶尔听从你,他们将失去了现实底平衡,又不能找到另外一个。他们不准备过内心底生活,可是皆是"自然"的骄子,与"自然"有极亲密底契合,而这种实践,是不应当给它无益地扰动的。
在较低度上,且非在如是固着底方式上,世界上不乏其他满足了的人。他们的满足是由于那种魔力,包含于爱的行为中的。每当其打破了私我将他拘禁的狭隘范围,以自我奉献而飞翔于自由空间,不论这奉献是奉与旁人,或与家族,或与国家,或与信仰,他在这自我遗忘中,预先尝味到爱的奇妙喜悦,而这给他一印象,他已与"神圣者"相接触了。可是这接触往往不过是一瞬而过,因为在人类中,爱是立刻与自私底低下底运动相杂的,这玷污了它,且揭夺了它的纯洁性的权能。可是即令保持了纯洁,这与神圣生存之接触亦常不能持久;因为爱不过是"神圣者"的一方面,而且,这一方面在世间和其余的一样遭受了变形。
虽然,凡此经验,对于常人皆非常良好而且有益,他们顺从"自然"的正路,悠悠荡荡,趋向其将来的合一。可是这不能满足那班要增速其运动的人,或毋宁说是那班企想随顺另一运动路线的人,要其更为直接,更为迅速,为一例外底运动,将解脱其寻常人类之性及其无尽旅程,使其能参与此精神进步,而这将引导他们由更便捷底路,进向新人类的创造,即将在世间表现超心思底真理者。这班优秀人物,必然拒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爱,因为无论其怎样纯洁,怎样美丽,它总造成一突电路,截断了与"神圣者"的直接联系。
在已认识了"神之爱"的人,凡一切其他爱的形式,皆觉其为阴晦,过于参杂了小器,自然,和黑暗了。这皆好像一场贸易或一场斗争,为了争优胜,争统治;而且即算在最佳者,也充满了误解,猜疑,磨擦,忧惧。
进者,这是一大众所知的事实,即人终于生长到酷肖其所爱者。倘若你愿像一位"神圣者",则惟有爱"他“而非余。有已体认与"神圣者"交换着爱的极乐者,便可知道到什么地步,其他一切爱的交互,无论其为何者,皆比较淡薄,钝滞,无力了。若使达到这交换竟要经过最严肃底训练,则没有什么是太艰难,太长久,或太苛刻了,只要其使你达到它;因为它超过了一切诠表。
是这种奇妙境界我们欲在世间实现的,是这乃将转化人间,使其成为一值得"神圣当体"之居处。于是真实而且纯洁底爱,可能降于一身,此身且不复为其乔装或隐饰。许多次为了使训练比较容易,为了创造一更亲切更显而易见的密契,"神圣者"在他的无上爱的形式下遂愿意降世为物理生身,在形貌上同于凡夫之身;可是每一次,被封禁于此物质的粗重形式内,不过达到表现自体的一滑稽像。若要其能显示于其善美完足中,则必人类先在他们的知觉性上,他们的身体上,已造成了必不可无的进步。因为以人的虚荣之鄙俗,及其矜张之愚蠢,若使至上神圣之爱以人间底姿态出现了,必被认为一衰弱,依赖,和需求的表征。
可是人已知道,起初是隐隐约约知道,渐次愈趋于完善则亦愈明了,唯有爱乃能使人间的痛苦止息,唯有爱在其真元上的无可形容的喜悦,乃能从宇宙间扫除分别之如焚底痛苦,因为唯有在无上结合之极乐中,创造乃得发现其存在的理由及其成就。
于是没有任何努力为太辛苦,任何修持为太严厉了,倘能照明,纯洁化,完善化,且转变生理体质,以致倘若"神圣者"在其间取了一外在形式,亦不复将其隐藏了。因为如是而这神圣底爱的奇迹,乃能自由地自加表现于人间,它原有权能,将人间转化为轻安喜悦之乐土。
这,你将向我说,是究竟了,是努力之极顶,是最后底胜利了,但怎么作方能达到呢?当取何道,道上最初底步骤是什么呢?
我们既已决定只为了与"神圣者"的个人关系,而保留爱于其一切光华中,则在我们与旁人的关系上,代之以一种慈和与善愿,全般而且不变,恒久而且无私的;这不期望任何报酬,任何感谢,甚至任何承认的。无论旁人用什么方式对待你,不当许任何恶意扰乱你;而在你对"神圣者"的至纯洁之爱中,你唯让"他"去判断,当如何保护你,抵御他人对你的恶意和误解。
唯从"神圣者",你将期待你的欢喜快乐。唯有在他,你将寻求而且得到佐助与支持。在你的一切痛苦中"他“将安慰你,领你上道,倘若你跌倒了,将你扶起;若是有昏厥和筋疲力尽之时,是"他"将拥抱你于其爱的强能臂膀中,以其安慰底温柔将你缠裹。
为了免除一切误解,我当申明,由于我所用的语言的需要,凡我称说"神圣者",皆不得不用阳性字,曰le Divin。可是我所说的爱的真性,诚然是超出一切性别,阳性或阴性以上的,而当其降世于人身,则为男子身或为女子身皆无区别,一随其所当完成的工作之需要。
总之,情绪的修持,在于捐弃一切感情上的执着,无论其性质为何者,为所爱人,为家庭,为国家,或任何其他对象,而唯独集中于一执着,即"神圣底真实性",这一集中将臻极于全般底体认为一,且将作为超心思在世间实现的工具。
这自然引我们到四重解脱了,即这成就的具体四方面。
情绪之解脱同时将是痛苦的解脱,在超心思底一体结合之全般实践中。
心思底解脱,即无明之解脱,将在此有体中建立起光明心思体或玄秘知觉性,其表现将在于语言之创造能力。
情命底解脱,即欲望之解脱,给个人的意志以一种能耐,完善地知觉地自认与神圣意志为一,而生其恒常底和平与宁静,一如其结果所必有之权能。
末了,冠乎此一切者,乃有生理底解脱,或物质因果律的解脱。由于全般为自我之主宰,人已不复是"自然"律的奴隶了,"自然"是由下知觉底或半知觉底冲动而使人动作,而支持人于寻常生活轨道的。由于这一解脱,人可在大全知识中决定其所当遵从之路,选择其所当完成的事,解除一切盲目定命的束缚,在其人生过程中不容许有任何事物干预,除了至高底意志,至真底知识,超心思底知觉性。
-
Anan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9 16:56:19